两弹一星之歌课件

合集下载

两弹一星幻灯片共18页

两弹一星幻灯片共18页
两弹一星幻灯片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பைடு நூலகம்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两弹一星》课件

《两弹一星》课件

《两弹一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一子目“两弹一星”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并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历史事件。

具体内容包括: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家、弘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难点: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取得的成就背后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学习卡、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随后提问:“你们听说过‘两弹一星’吗?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

教师提供学习卡,帮助学生梳理关键信息。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解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以及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意义。

4. 互动环节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付出的艰辛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家的品质。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 1967年6月17日 1970年4月24日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

两弹一星之歌课件-PPT课件

两弹一星之歌课件-PPT课件
8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试验获得成功。仅隔三年(1967年6月17日),第一 颗氢弹爆炸。 •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两弹一星”打破了超级 大国的核垄断和 核讹诈,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科 学技术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远 远地超过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力量。
15
•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 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 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 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 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 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 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 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 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 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的出现,对现 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 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 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 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 决策。
9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 来政策主轴,中国于2019年成立50周年时, 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 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 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 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 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 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 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两弹一星”精神[课件资料]

“两弹一星”精神[课件资料]

(一)课标分析: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本课阐述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经过,显示了共和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它不仅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令中华民族骄傲的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培育和发扬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开拓进取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最后一个课题。

这一节的内容在本课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新中国的成长中,有阳光,有雨雪。

在这曲折的经历中,涌现出许多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他们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是令中华儿女荡气回肠的“两弹一星”精神和“铁人精神”。

(三)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九年级五班学生,本班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极为感兴趣,而且部分同学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他们喜欢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2.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表面的,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浅显;且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悬殊很大。

3.学生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课本的知识点。

更多的是希望获得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的具体内容;“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表现,了解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钱学森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2)讲述模范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是否应该研制核武器的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置疑,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

快乐预习感知
2.载人航天工程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 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 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快乐预习感知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成就: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 水稻。 (2)地位: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 (1)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地位: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轻松尝试应用
参考答案 (1)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2)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左右;他在实践中提出 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3)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 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解决世界性 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3)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粉碎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因此,为了 自身的安全与世界和平,中国必须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轻松尝试应用
【问题2】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有哪些意义? 探究袁隆平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 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产 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的成果不仅为解决我国 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媒体因此 称杂交水稻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第四框 两弹一星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第四框 两弹一星课件 人教版

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的优良作风。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 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 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 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 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
为了制止井喷,王进喜跳进 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 一的要求,就是“把 我运回兰考,埋在沙 堆上,活着我没有治 好沙丘,死了也要看 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一生忠于党、忠于人 民,为了党的事业和 人民的利益
我们该记住他们—— 李四光
李四光的神话是什么?
他反映出的精神是什么?
不畏强权, 科学创新, 爱国主义
中国地质事业的领导人、奠基人
我们该记住他们——钱学森
中国航天之父 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我们该记住他们——
钱三强“中国原子之父”我们该记住他们——邓稼先
“两弹元勋”
阅读书本p20—22,思考以下问题。时间10分钟。
1、要求大家推荐一名20世纪50-60年代,民众中 最能“感动中国”的时代人物,并配上你给他的 颁奖词。 2、什么是“两弹一星”? 3、“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目的(原因)、取 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带来了哪些意义? 4、自我总结:在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两弹一 星”精神的内涵包括哪些精神?
雷锋传人——郭明义
【颁奖词】
他总看别人,还需 要什么;他总问自己, 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 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 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 平凡,越发不凡,越简 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英雄翁婿——王茂华 谭良才
【颁奖词】
烈火是一场生 死攸关的测试,生 命是一道良知大爱 的考验,你们用果 敢应战,用牺牲作 答!一对狭义翁婿, 火海中三进三出, 为人们讲述了什么 是舍生忘死,人间 挚爱!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26页PPT资料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26页PPT资料
成长的骄傲:
“两弹一星” 精神永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 雄模范人物
雷锋
军人 (和平年代)
王进喜
石油工人(铁人)
焦裕禄
(党的好干部)
钱学森 科 技
钱三强 领 域
邓稼先
雷锋的优秀品质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 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 级斗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 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 行钻一行;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具有勤俭 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1966.10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中程 导弹空爆成功
4.1967.6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5. 1970.4.24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上第 5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
卫星的国家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增强了保卫 世界和平的力量,减少了核战争的危险.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威力,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中子弹:又称弱冲击波强辐射工弹。它在爆 炸时能放出大量致人于死地的中子,并使冲 击波等的作用大大缩小。在战场上,中子弹 只杀伤人员等有生目标,而不摧毁如建筑物、 技术装备等设备,“对人不对物”是它的一 大特点。
电磁脉冲弹: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 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它产生的电磁波 可烧毁电子设备,可以造成大范围的指挥、 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 中将会大显身手。
伽玛射线弹: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 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 迫使敌人离开。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 级,更有威慑力
感生辐射弹: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 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 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 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

成长的骄傲 两弹一星精神永驻(PPT)4-4

成长的骄傲  两弹一星精神永驻(PPT)4-4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始终 遭到老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 不满、反对和抵制。粉碎林彪、 “四人帮”正是党和人民斗争的结 果。
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的历 史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 大的党,她有能力纠正自身存 在的缺点和错误。
急疯了。③宾语是后面动词的施事者,整个格式表示不如意的事情:正在节骨眼儿上偏偏~老张病了。‖注意a)??“把”的宾语都是确定的。)用“把”的 句子,动词后边有附加成分或补语,或前边有“一”等特种状语。但在诗歌戏曲里可以不带:扭转身来~话讲。)用“把”的句子,动词后头一般不带宾语, 但有时带:~衣服撕了个口子|~这两封;小三分离/ ;信贴上邮票发出去。)用“把”的句子,有时候后面不说出具体的动 作,这种句子多半用在表示责怪或不满的场合:我~你个糊涂虫啊!)近代汉语里“把”曾经有过“拿”的意思,现代方言里还有这种用法(“那个人不住 地~眼睛看我”)。 【把】助加在“百、千、万”和“里、丈、顷、斤、个”等量词后头,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前头不能再加数词):个~月|百~
早点铺。 【把酒】〈书〉动端起酒杯:~临风|~问青天。 【把口儿】〈口〉名正当路口的地方:小街~有一家酒店。 【把揽】动尽量占有;把持包揽。 【把牢】〈方〉形坚实牢靠;稳当(多用于否定式):用碎砖砌的墙,不~|这个人做事不~。 【把脉】∥动①诊脉。②比喻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并作 出分析判断:专家为工程质量~。 【把门】∥(~儿)动①把守门户:这里门卫~很严,不能随便进去◇这个人说话嘴上缺个~的。②把守球门。 【把式】? 同“把势”。 【把势】?名①〈口〉武术:练~的。②〈口〉会武术的人;专精某种技术的人:车~|论庄稼活,他可真是个好~。③〈方〉技术:他们学 会了田间劳动的全套~。‖也作把式。 【把手】?名①拉手(?)。②器物上手拿的地方;把儿()。 【把守】动守卫;看守(重要的地方):~关口|大桥 有卫兵~。 【把头】?名旧社会里把持某种行业从中剥削的人:封建~。 【把玩】〈书〉动拿着赏玩:~良久,不忍释手。 【把稳】〈方〉形稳当;可

两弹一星幻灯片共18页

两弹一星幻灯片共18页
两弹一星幻灯片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两弹一星》课件

《两弹一星》课件

《两弹一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两弹一星》的相关内容。

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6章“探索科技发展的足迹”第3节“两弹一星”,详细介绍了我国在核武器、导弹技术和人造卫星领域的重要突破和伟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弹一星”的概念、背景及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2. 掌握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主要历程、成果及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成果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弹一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a. 介绍“两弹一星”的概念、背景及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b. 讲解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主要历程。

c. 分析我国在核武器、导弹技术和人造卫星领域的重要突破和成果。

3. 实践情景引入:a. 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艰辛和辉煌。

b.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弹一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

4. 例题讲解:a.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两弹一星”相关知识点。

b. 分析解答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a. 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两弹一星”知识的掌握。

b. 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b. 强调“两弹一星”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核心内容:两弹一星概念、背景研制历程成果及意义2. 补充内容:核武器:原子弹、氢弹导弹技术:近程、中程、远程导弹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嫦娥一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

b. 请分析“两弹一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

2. 答案:a. 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1950年代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实现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同时,成功研制出近程、中程、远程导弹,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导弹技术的国家;1970年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两弹一星之歌课件 共43页PPT资料

两弹一星之歌课件 共43页PPT资料

中国政府对待核武器的态度
•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
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 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 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 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 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 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 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问题。
两弹一星概况
原子弹
• 一些重元素,例如U235、U239的原子核在 一个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质量相近的 新核,并放出2-3个中子和200Mev能量过 程,称为重核裂变反应。每个重核裂变时 释放出的2-3个中子,若有一个中子再轰 击另一重核引起分裂,分裂后有发生同样 的反应,如此能使重核裂变反应自动连续 进行,称为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意义
• 中国是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美国反应
• 当天美国总统约翰逊授权白宫发言人发表 了一个总统的书面讲话,说这一天是整个 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 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 比的决心云云。五角大楼则发布消息宣布, 根据他们的检测,中国爆炸的原子弹并非 是美国事先估计的钚(bu)弹而是铀弹,这说 明新中国的核武器比之前预测的要先进得 多。
氢弹
• 核武器的一种。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 点燃氢的同位素氘(dao)等轻原子核的聚变 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 聚变弹 、 热核弹、热核武器。氢弹的杀伤 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 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 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 吨级TNT当量。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 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 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邓稼先,杰出科学家、中国“两 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 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 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 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 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 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 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 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 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 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 之父”。

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班会共20页PPT

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班会共20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班会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 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 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 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 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 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 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 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 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 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的出现,对现 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一星”指以核弹、导弹和人造卫 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尖端高科技工业, 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发展水平。

1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 1964年10月16日,下 午三时整,伴随着一 声惊雷,在古老东方 的丝绸之路上,在中 国西部的罗布泊上空 〔新疆罗布泊试验基 地),一朵巨大的蘑 菇云冉冉升起。这是 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所产 生的蘑菇云。
6
• 毛泽东在1955年发出号召,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 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接着 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 星!”、“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 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 • 后话【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 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 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 60岁 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 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8
• 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 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 轻舟已过桥。”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 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由于长期受辐射伤害,在1986年7月29日, 邓稼先先生全身大出血去世;时任国务院 总理的赵紫阳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 稼先的追悼会,他说:“邓稼先同志是我 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 的骄傲。”稼先逝世,我极悲痛!
1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意义
• 中国是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1
美国反应
• 当天美国总统约翰逊授权白宫发言人发表 了一个总统的书面讲话,说这一天是整个 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 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 比的决心云云。五角大楼则发布消息宣布, 根据他们的检测,中国爆炸的原子弹并非 是美国事先估计的钚(bu)弹而是铀弹,这说 明新中国的核武器比之前预测的要先进得 多。
23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邓稼先,杰出科学家、中国“两 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 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 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 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 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 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 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 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 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 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 24 之父”。
20
• “东方红一号”卫星以火车运输时,铁路沿线每 两根电线杆间由一位荷枪实弹的卫兵守卫。于 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 箭 (CZ-1)载著“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 道。 •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 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卫星为近 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 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 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
25
• 回到祖国怀抱后的邓稼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 作。新中国启动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 端科研试验工程后,邓稼先成为从事这项事业的 众多科技人才中的一员。他以满腔热忱投入工作, 并迅速成长起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 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 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 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 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
12
中国政府对待核武器的态度
•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 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 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 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 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 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 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 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问题。
13
两弹一星概况
原子弹
• 一些重元素,例如U235、U239的原子核在 一个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质量相近的 新核,并放出2-3个中子和200Mev能量过 程,称为重核裂变反应。每个重核裂变时 释放出的2-3个中子,若有一个中子再轰 击另一重核引起分裂,分裂后有发生同样 的反应,如此能使重核裂变反应自动连续 进行,称为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5
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 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 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 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 决策。
目录
1.两弹一星的含义………………………..1 2.原子弹、氢弹 、人造卫星发射……….2 3.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6 4.两弹一星功勋………………………….12 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的意义….13 6.两弹一星概况………..........................14 7.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24 8.两弹一星的精神及意义……………….32 9.歌颂…………………………………….34
8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试验获得成功。仅隔三年(1967年6月17日),第一 颗氢弹爆炸。 •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两弹一星”打破了超级 大国的核垄断和 核讹诈,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科 学技术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远 远地超过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力量。
26
• 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 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 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 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 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27
•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在邓 稼先的直接领导并参与下完成。由他和周光召共 同完成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一 书,成为国内第一部有关核武器理论设计的开创 性基础巨著,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必备教科书。
7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 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 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 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 “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 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 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 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 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2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 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 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 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表明中国的科 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是中国科学 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掌握 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东 方红一号卫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 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
9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 来政策主轴,中国于1999年成立50周年时, 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 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 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 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 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 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 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16
氢弹
• 核武器的一种。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 点燃氢的同位素氘(dao)等轻原子核的聚变 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 聚变弹 、 热核弹、热核武器。氢弹的杀伤 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 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 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 吨级TNT当量。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 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 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
14
• 原子弹爆炸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 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 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 耳约大2000万倍。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 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 药量来表示,称为TNT当量。美、苏等国装备的各 种核武器的TNT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 大的达1000万吨,甚至更高。核武器爆炸,不仅 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 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17
• 各国从原子弹爆炸到氢弹实验所用时间
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 弹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苏联不到4年,法国是8年零6个月,而中国 只用了2年零8个月。
18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
•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 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 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 重173 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 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 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 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 》乐曲的播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