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

作者:

[关键词] 静压桩施工流程问题处理

一、项目背景

二、桩质量控制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1场地的选择

(1)在施工前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摸清地质情况,应按桩型设计要求提供有关准确的土力学指标, 并对持力层的埋深、层面走向、场地存在的孤石等障碍物加以勘探清楚,施工场地的动力供应, 应与所选用的桩机机型、数量的动力需求相匹配。

(2)施工场地地面要求平整, 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 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机型相适应的地耐力。施工场地下的旧建筑物基础在施工前应彻底的清除,对地下障碍物可分别采取除障、引孔、避让等措施解决。场地的边界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应满足桩机最小工作半径的要求, 且对建筑物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1.2桩机的选择

在施工前应提交进场设备报审表, 并对选用设备认真核查,检查压桩机型、配重是否符合设计和场地要求。桩机的选型一般按 1.2~1.5 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桩机的压力表应按要求检定, 以确保夹桩及压力控制准确。按设计如需送桩, 应按送桩深度及桩机机型合理选择送桩杆的长度, 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桩。

1.3对施工单位及相关施工文件的审查

正式施工前应组织设计、地质、建设、监理、施工、质检等单位在现场共同进行试桩,验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持力层深度、桩长,以便进一步优化设计,同时确定沉管深度、终压值及其沉降量等收桩标准的施工参数。其次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 管理人员是否到岗,以及施工技术方案是否齐全, 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并对其进行审批。此外再核查其施工设备、劳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进场, 是否满足连续施工的需

要,开工条件是否具备, 条件成熟时批准其开工。

1.4对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监控

检查管桩砼的强度、钢筋力学性能及管桩结构性能检测报告;检查管桩的外观, 有无蜂窝、露筋、裂缝;局部粘皮和麻面累积面积不大于桩总面积的0.5%;每处粘皮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桩身合缝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不得出现内外表面漏筋、断筋、脱头及内表面混凝土塌落的现象;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墩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桩端板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

检查管桩合格的尺寸,一般桩径( +5mm、-4 mm)、管壁厚度(正偏差不限、0)、桩尖中心线(<2mm)、顶面平整度(10mm)、桩体弯曲(<1/1000L)、管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并且要达到龄期。

1.5管桩桩位的测量

在熟悉和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根据总图上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以及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测设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坐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每次用直角坐标测设后要进行校核;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然后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与主要控制点,在施工图中对管桩桩位进行逐一编号后,对桩基进行放样桩;在桩位测量定位后,要按设计图进行复核,单排桩桩位的放样误差≤10mm,群桩≤20mm,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监理对桩位的测量要进行旁站监督,监理单位对测量定位成果进行检查无误后共同验收。

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1静力施压流程

定桩位→压桩机到位→吊桩、对中( 控制吊点、垂直度) →对中→焊桩尖→压第一节桩→焊接接桩→压第N 节桩→送桩→终压→移机→截桩→记

录、核查压桩及桩基检测相关资料。

2.2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1)压桩:

(a)压桩时,桩的混凝土强度需达规范要求。

(b)压桩施工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施工流水顺序进行。此外还应注意要采用合理的压桩顺序,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同一单体建筑物或群桩承台应先施压场地中央的桩,后施压周边的桩;毗邻其它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施压。

(c)压桩前,要按施工图核对桩号,并要复核样桩位置是否准确。

(d)桩于压入前,要清除桩表面的附着物,并在桩的侧面画上深度尺寸标志线。(e)喂桩时,管桩桩身两侧合缝位置应避开与夹持机构中夹具的直接接触。(f)桩提升就位(又称“插桩’)前,桩机机身要调整水平。若插桩时,桩未能对准桩位,应将桩拔起重插,若因遇地下障碍物,桩偏离桩位时,应将桩拔起,清除地下障碍物,将孔回填后;重新放上‘样桩”,再次插桩。

(g)带有桩靴的第一节桩插入地下0.5~1.0米时,应严格调整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然后才能继续下压。

(h)插桩和压桩过程中,都必须采用两台摆放位置互为正交的经纬仪,控制桩身的垂直度。桩在压入的初始阶段是否垂直,是保证整根桩垂直的关键。

桩在压入1m左右后应停止压桩, 再次校正桩在竖直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后继续施压。

(i)在压桩时严格监控桩位偏移情况,可减少打桩时因偏心或局部受力而使桩身桩头发生破损的机会,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沉桩速度不能过快,当桩尖遇到硬土层或砂层而发生沉桩阻力突然增大时,可采用忽停忽压的冲击施压法。

(j)每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无故停歇,且尽可能避免在桩尖接近持力层时进行接桩。

(k)压桩施工系隐蔽工程,应做好沉桩记录,作为验收时鉴定质量的依据。(2)接桩:本工程采用电焊机接桩。接桩前施工单位必须确保焊条或焊丝必须符合要求,需由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资料,并将该保证材料以书面形式送监理单位报审,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方可使用。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1--1.2m时, 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