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控制

合集下载

《体温的控制作业设计方案》

《体温的控制作业设计方案》

《体温的控制》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体温的控制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学生需通过教室教学和相关资料进修体温的控制原理,包括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的机制、体温的正常范围等。

2. 实验设计: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体温的控制原理。

实验内容包括利用温度计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观察体温的变化等。

3. 数据分析:学生将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探讨体温的控制方法和影响因素。

三、作业要求:1. 完成理论知识进修,并撰写一份关于体温的控制原理和方法的报告。

2.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3.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4. 提交作业报告,并参与教室讨论和展示。

四、评判标准: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体温的控制原理和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2. 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成功进行实验。

3. 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能力:准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 作业报告撰写能力: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五、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进修体温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2. 第二周: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3. 第三周: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4. 第四周:提交作业报告并进行教室展示。

六、参考资料:1. 《生理学》教材相关章节。

2. 《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3. 网络相关资料和视频。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在理论进修和实践操作中全面了解体温的控制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教室展示和讨论,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进修效果和进修兴趣。

希望本次作业设计能够为学生打下结壮的生理学基础,为未来的进修和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温的控制(讲义)

体温的控制(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体温的调节【知识点分析】1.人体温恒定:体温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定,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来实现的。

2.恒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都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

这类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

3.通常,可在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处测量人的体温。

不同部位测得的温度值有所不同。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 产热情况: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 散热:将热量散发出去的过程,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1)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2)蒸发散热: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在炎热的季节,应注意做好防暑工作。

三.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在气温35℃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A.无风干燥的沙漠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C.有风湿润的麦田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解析】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

3.5体温的控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3.5体温的控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时刻测得的),从测量的部位来说,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观察同一人在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图像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人的体温不是固定值,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变化的教师总结: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这三个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都可以代表被测人的体温。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人体存在体温说明什么?生:人体会发热 夏天人靠得近一些会觉得热说明什么?生:人体会散发热量 思考讨论:人类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生:是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测量部位 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36.0——37.4 °C 36.7——37.7 °C36.9——37.9 °C 正常范围1.产热过程展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生:安静时主要产热的是内脏;运动时主要是肌肉活动:请你用柱状图来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生:画出柱状图并展示,相互评价活动:请你用扇形图来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生:画出扇形图并展示,相互评价2.散热过程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有哪些方式散热呢?展示皮肤散热图片生: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直接散热原理是什么? 产热量%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脑 内脏 肌肉和皮肤 其他 16 56 18 10 18 90 1生:热传递思考与讨论:常温情况下和高温情况下分别以哪种散热方式为主?生:思考讨论在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第5节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5节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

6.如果长期在密封、高温的环境中劳动,容易出现中暑现象。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 )
A.高温使汗液分泌量增多,容易中暑 B.高温环境下不利于人排汗,散热困难 C.高温环境使人产热多而散热困难 D.人体不能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
7.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 是( C )
9.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 ,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D )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C.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D.运动时人体的血量总体上处于上升
10.小明前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 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 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A 图,此时体温高于 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 扩张 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增加 ,皮 肤温度 升高 ,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到达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 排汗 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 C 。
13.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 比,请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内脏 。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体温调节中枢 控制。
颤抖 ,能使热量成倍增加。此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 产热。
2.人体散热的器官主要是皮肤,散热的方式有 直接 散热和 蒸发 散热。直接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脑 骨骼肌 内脏 其他
人体在运动时各个器 官的产热情况
新课讲授
( 1 ) 在 安 静 时 , 产 生 的 热 量 主 要 来 自 内脏 。 ( 2 ) 在 运动 时 , 产 生 的 热 量 主 要 来 自骨骼肌 。 ( 3 ) 寒 冷 时 , 骨骼肌 颤 抖 , 能 使 热 量 成倍 增 加 。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既然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是动态平衡的,那么 在某一个时刻可以用体温计测量哪些部位得到准确体温呢?
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用口腔 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来表示。
同一个人在同一环境里,三个部位温度一样吗?
人的体温
测量部位
口腔
腋窝
直肠
正常范围(℃) 36.7-37.7 36.0-37.4 36.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7.9
202X年秋浙教版科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体和蔼体温恒定的意义。 2. 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和过程。 3. 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返回
新课导入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 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 温的呢?
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产热 安静时:以内脏产热为主 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散热 皮肤直接散热(常温或低温时) 汗液蒸发散热 (高温或运动时)
三、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当堂小练
D
1、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意义主要在于( D )
A.保持人体的能量 B.保持人体的精力旺盛 C.适于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 D.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体温的控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人体体温的生成和调节机制。

学生能够掌握体温调节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自己和他人健康、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乐于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体温的生成机制:代谢、运动、食物消化等产生的热量。

2.体温的调节机制:中枢调节、末梢调节。

3.体温调节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增减衣物、调节室温、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5分钟)1.显示一张人体温度调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引出“体温调节”这个概念,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人体需要调节体温?Step 2 学习体温的生成机制(20分钟)1.分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回答问题:人体体温是如何产生的?2.教师梳理学生回答的关键点,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Step 3 学习体温的调节机制(30分钟)1.分小组进行观察实验:用温度计测量体温,并记录测得的数据。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体温的调节机制并进行展示。

Step 4 学习体温调节的方法和措施(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体温情况下的体温调节方法。

例如:在寒冷环境下如何增加体温,在炎热环境下如何降低体温等。

2.学生展示扮演情景和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给予点评和指导。

Step 5 拓展练习(20分钟)1.出示一些常见的体温调节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解决办法。

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然后交流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

Step 6 归纳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主动提问和教师解答。

四、教学反思:1.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形式,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体温的控制

体温的控制

3.5 体温的控制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体温恒定的意义 (2)知识点二、产热与散热 (2)【巩固提高】 (7)模块一知识网络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体温恒定的意义1、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这几种动物叫恒温动物。

(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不是一个固定值。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

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3)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37.9)、口腔~37.7)、腋窝~37.4),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答案: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知识点二、产热与散热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A.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B.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C.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2)散热:A.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B.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答案: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体温的控制》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体温的控制”,属于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体温的生理机制、体温调节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理解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学会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过程参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3. 作品呈现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关于体温的话题,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验视频等方式,讲解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体温变化,并记录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拓展延伸:介绍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有逻辑性、条理性。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馈如何等。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情况等,并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资源:本课需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视频资料等。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30张)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30张)
§3.5 体温的控制
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




两V
S 栖







思考:
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 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人的体温是一个固定值吗?
测量体温的部位: 腋窝 、 口腔 、 直肠 。
下表是一个身体健康学生同一时刻测的体温。 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成员 上午6h 上午10h 中午12h 下午2h 傍晚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 37.3℃ 37.4℃ 37.2 ℃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 自己 37.1 ℃ 37.3 ℃ 37.4 ℃ 37.5℃ 37.3 ℃ 37.1 ℃
3. 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 于男子。
体温还会随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的 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动。
570C -890C
鸟类、哺乳类、尤其 是人类,在不同的环 境温度下都具有保持
体温 相对稳定 的
能力。
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呢?

散 热
体 产 热
散 热
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101安来自活静动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主要的散热方式 是通过皮肤 直接散热 ;

《体温的控制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温的控制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温的控制》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体温的控制》。

体温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体温的控制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修体温的调节机制,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合理控制体温。

二、知识点讲解1. 体温的调节机制人体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下丘脑调节的。

当体温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扩张毛细血管等方式来散热;当体温过低时,身体会通过收缩毛细血管、颤抖等方式来保持体温。

这种自动调节的过程就是体温的调节机制。

2. 合理控制体温的方法在夏天,我们可以通过多喝水、穿着透气衣物、避免暴晒等方式来降低体温;在冬天,我们可以通过穿厚衣服、多喝热水、加强锻炼等方式来保持体温。

此外,当感冒发烧时,可以适当服用退烧药或物理降温法来控制体温。

三、案例分析小明在夏天外出玩耍时,由于平昔暴晒在太阳下,导致体温过高,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这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体温呢?解决方法:小明应该立即找个阴凉处休息,喝一些清凉的水,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帮助散热。

同时,可以适当洗个凉水澡或者用风扇吹风来降低体温。

四、练习题1. 体温是由哪个部位来调节的?A. 大脑B. 心脏C. 肺部D. 肝脏2. 在夏天如何降低体温?A. 穿厚衣服B. 喝热水C. 多喝水、穿透气衣物、避免暴晒D. 避免运动3. 当感冒发烧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体温?A. 多喝酒B. 多吃辣椒C. 适当服用退烧药或物理降温法D. 不吃不喝等待自然降温五、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体温的调节机制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体温。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保持体温的平衡,保持健康。

下节课我们将进修更多关于健康的知识,敬请等候!。

初中科学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初中科学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温的概念,知道体温的计量单位。

2. 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了解体温的变化原因。

3. 理解体温的控制机制,知道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体温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变化原因3. 体温的控制机制4. 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温的概念、体温的正常范围、体温的控制机制。

2. 教学难点:体温的变化原因、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体温的重要性。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体温的概念和控制机制。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

4.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温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体温的概念及计量单位:讲解体温的概念,介绍体温的计量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3.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变化原因:讲解体温的正常范围,分析体温变化的原因,如环境温度、运动等。

4. 体温的控制机制:讲解人体如何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恒定的体温。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总结体温的控制机制。

6. 实验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温的变化,如在冷环境中观察体温的变化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温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体温概念、正常范围和控制机制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如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表现
体温升高、头痛、 恶心、呕吐
预防
降低体内温度和降 低体表温度
三、体温受脑控制
体 温 的 调 节
高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提高到37 °C以上
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 增加汗的分泌,使皮肤的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血温降低 回到正常的血温
低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降低到37 °C以下

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


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
体温还会随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 体力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 幅度内变动。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热量来源
有机物的氧化放热
散热
散热


恒定的体温原因


产热量=散热量
动态平衡
平衡
1.产热
产热量(%)
安静
运动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
视察数据和扇形图我们可以发现哪些?
父亲 36.8 ℃ 37.0 ℃ 37.1 ℃ 37.3 ℃ 37.1 ℃ 36.9 ℃
自己 37.1 ℃ 37.3 ℃ 37.4℃ 37.5℃ 37.3℃ 37.1 ℃
从这张表中你可以得到些什么结论?
同一个人的体温与他的年龄、性别、测量时间 等有关系,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体温有所不同
归纳 总结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一般不超过1℃。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4.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5.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体温的控制导学案》

《体温的控制导学案》

《体温的控制》导学案主题:体温的控制一、导入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体温的控制。

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会有体温吗?体温是如何被调节的呢?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控制体温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人体体温的重要性;2. 掌握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3. 学会在平时生活中合理控制体温。

三、知识点梳理1. 什么是体温?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正常人体的体温范围在36.5℃-37.2℃之间。

2. 为什么要控制体温?人体的生理功能在不同的体温下能够正常运行,但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3. 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1)中枢体温调节:由脑下丘调节,当体温过高时,脑下丘会发出指令降低体温;当体温过低时,脑下丘会发出指令升高体温。

(2)周围体温调节:通过皮肤的血管调节和出汗等方式,使体温得以调节。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人体体温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2. 观察身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体会体温的变化;3. 讨论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合理控制体温,做到保暖防寒。

五、知识拓展1. 什么是发热?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通过提高体温来杀死病原体。

2. 什么是体温过低?体温过低也称为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严重低体温会导致体温调节障碍、休克甚至死亡。

六、实践应用1. 在寒冷天气中,如何合理增加体温?2. 在高温天气中,如何合理降低体温?3. 如果发现身体体温异常,应该如何及时处理?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人体体温的重要性以及调节机制,掌握了在平时生活中合理控制体温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注意珍爱自己的体温,保持身体健康。

让我们一起尽力,掌握更多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0讲《体温的控制》(分层练习)

第20讲《体温的控制》(分层练习)

第20课体温的控制分层练习一、选择题1.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

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不合理的是()A.皮肤血管收缩B.适当增添衣裤C.浑身肌肉颤抖D.汗液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减少散热: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液的分泌会减少。

同时会增加产热:肌肉战栗;增添衣物可以减少人体热量散失。

故D不合理,ABC合理。

故选D。

2.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答案】B【解析】A.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可使散热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增多,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C.骨骼肌收缩减弱,使产热减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使产热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湖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空气湿润,因而非常适宜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已发现野生动物200余种。

下列在湖州发现的野生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扬子鳄B.安吉小鲵C.苍鹭D.黑斑蛙【答案】C【解析】鸟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结构,为恒温动物。

而其余的均为变温动物。

黑斑蛙、安吉小鲵为两栖动物,扬子鳄为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

而苍鹭为鸟类,为恒温动物。

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答案】A【解析】A.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是4000毫升),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错误。

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件-14张PPT)

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件-14张PPT)
(2)B图在 外界气温较低 情况 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减少 , 从而使人体散发热量 减少 ,这样可
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 则以 皮肤直接散热 方式散热。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还能进行热传递吗?
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汗液蒸发散热为主要 皮肤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产热
产热器官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56
8
18
90
10
1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产热 运动时: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体温调节
如何维持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
动态平衡


体 产




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 为机体的_产_热和_散_热这两个生理过程
_保_持_动_态_平_衡的结果。
高温环境下
体温的控制
体温: 36℃-37.3℃
通过检测 体温正常✔
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不是固定不变,小范围浮动)
鸟类
哺乳类
第一步:降温
降温的原理:散热
在下面两种环境中人体的皮肤直接散热量有什么不同?
环境温度:-1℃
环境温度:35℃
皮肤散发热量的多少决定于? 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热传递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C、人为调整
跑步、增减衣物、喝冰饮等....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因子刺激将血液温度提高 到37 °C以上
将血液温度降低 到37 °C以下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低温环境下
增加汗的分泌 使皮肤的血管舒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练习
•1、恒温动物体温的特点是( D ) A.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并保持不变 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 很小范围内波动 C.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 部位温度保持不变 D.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温度 也是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反馈练习
•2、人体睡觉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 自 内脏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 要来自 肌肉和皮肤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 官是 皮肤 ,其散热方式有 皮肤直接散热 和 汗液蒸发散热 两种。当环境温度等于 人体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依 靠 汗液蒸发散热 。
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身上测 得的三个温度值(同一时刻测得的),从测量的 部位来说,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腋窝温度 36.8 °C 口腔温度 37.2°C 直肠温度 37.5 °C
结论: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从这张表中你可以得到些什么结论?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口腔温度) 成员 母亲 父亲 自己 6:00 37.0℃ 36.8℃ 37.1℃ 10:00 37.2℃ 37.0℃ 37.3℃ 12:00 37.3℃ 37.1℃ 37.4℃ 15:00 37.4℃ 37.3℃ 37.5℃ 18:00 37.5℃ 37.4℃ 37.6℃ 21:00 37.1℃ 36.9℃ 37.1℃
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56 8 18 90 10 1
脑 内脏 肌肉和皮肤 其他
产 热 量
16%
56%
18%
10%

内脏 肌肉皮肤 其他(安静时)
比一比
产 热 量
90% 56% 16%
脑 内脏
18%
10%
1%

8%
肌肉皮肤 内脏
1%
其他
肌肉皮肤 其他
人体安静时
人体运动时
散热: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皮肤(90%以上)
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直接散热 汗液蒸发散热
皮肤结构示意图
皮肤直接散热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在常温 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大于等于 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发热:
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 温度超过37.6℃,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认为 是发热。发热一般分为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高热 (38℃以上)与低热(体温37-38℃左右)。发热持续2-4 周称为长期发热。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 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 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但发热 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 严重障碍。小儿体温超过41℃时,脑细胞就可能遭受损伤, 甚至出现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发热时人体 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难以及一系 列的病变。所以过高过久的发热是对人体不利的。因此遇 到高热病人应及时采用退热措施,并立即请医生诊断、治 疗。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春夏秋冬,气温变幻无穷, 人的体温是如何变化的呢? 各种动物的体温又是如何变 化的呢?
从这个片子中你获知了哪些信息?
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 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 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呢?
保持一定的体温是动物进行 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
知识拓展
冷冻技术
科学家预测,人体冷冻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 十分广泛。可以把患了绝症的病人冷冻起来,几 百年后当相关的技术出现后,再使其复活,经治 疗而获得健康;再有,可以把字航员冷冻起来暂 停人体老化的程序,数光年之后,他们抵达某个 星系后解冻,他们的年龄就和离开地球时完全一 样,没有任何衰老。人体冷冻技术使人的太空旅 行有了实现的可能。目前不能确定人的最低致死 体温。现实中人体细胞冷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 床,比如在治疗不育症时使用的精子冷冻、卵子 冷冻、胚胎冷冻技术。
人类何以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 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56 8 18 90 10 1
脑 内脏 肌肉和皮肤 其他
人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 官分别是主, 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下图是血管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 况,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
低温环境下
正常体温
高温环境下
血管_____, 收缩 皮肤血流量 _____,皮肤 减少 下降 温度_____, 减少 散热量____
舒张 血管____, 皮肤血流量 增加 _____,皮肤 上升 温度_____, 增加 散热量____
中暑
中暑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怎 么控制和调节的?
高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升高到 37 °C以上
低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降低到 37 °C以下
刺激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汗的分泌, 使皮肤的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战栗和使皮肤的血 管收缩
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血温降低
血温增高
回到正常的血温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反馈练习
脑干 5、人体的体温在 中的体温调节 产热 中枢控制下,使 和 散热 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生命活动 这是人体进行正常 的必要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 产生不利影响。
练一练 6.右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
管的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 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较高 ,皮肤内大 多数毛细血管 舒张 ,血流量 增多 , 皮肤的温度会 升高 ,由皮肤直接散发 的热量会 增加 。 (2)B图在 外界气温较低 情况下 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减少 ,从而 使人体散发热量 减少 ,这样可使人的 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则 以 皮肤直接散热 方式散热。
反馈练习
•3、皮肤散热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 C ) A.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之间的温度差 B.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D.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
反馈练习
•4、人体在寒冷环境里保持体温恒定主要靠 ( D ) A.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多,皮肤温度升高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温度降低 C.肌肉不自主的颤抖 D.B、C两项都是
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4.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时间变化也不同。
另外: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还会随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 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动。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