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饮茶风俗
饮茶习俗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茶馆、茶肆在蜀中历史悠久,谚语有说:天上青天少,地上茶馆多。

成都城市内外,大街小巷,大、小茶馆随处可见,堪称“锦城一绝”,也有这样的说法: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

成都茶馆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35年,成都卖得最火的《新闻报》载,成都当时有60万人口,共有667条街道,大大小小的茶铺有上千家;其中,有名号的茶铺就有599家。

也就是说,平均每条街都至少有一间茶铺。

那时的老茶铺大多是平民化茶铺,木桌,竹椅,盖碗茶,铜壶。

成都人喝茶,讲究的就是“休闲”二字。

不打麻将,不谈国事,老百姓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茶水一般维持在四分钱一碗,白开水则更便宜,两分钱一碗。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成都人流行喝“三花”,6分钱1碗,这个价格一直维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此外,茶客可自带茶叶,那就只收白开水钱。

尽管现在成都城市建设日新月
异,旧城改造步伐加快,许多街边小
茶馆不复存在,但成都现有的茶楼、
茶馆也有3000多家,从装修豪华的高
档茶楼到路边的小茶馆应有尽有,消
费从上百元到几元不等,生意都很不
错,这在全国可是绝无仅有的。

据说当年华阳镇有一家茶铺,不
知何故,生意就是不好。

茶铺老板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下联为:“劳心苦,劳力苦,苦
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自从这副对联挂上茶铺大门两旁,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人们纷纷慕名前来,生意从此就好了起来。

老成都人喝茶还非常讲究,“非河水茶不喝”。

因为当时城区人口相对密集,井离阴沟、茅房较近,井水冲茶总有一股不舒服的味道,河水茶就没有这种怪味。

但据老茶客回忆,由于薛涛井当时地处偏远的郊区,离锦江又很近,所以薛涛井
水冲的茶有一种特别清香,十分好喝。

据说,重庆的茶楼都曾慕名前来挑薛涛井水回去冲茶。

成都人饮茶有其独特的盖碗茶具。

一张竹子制的靠椅,一张低低矮矮的小方桌子。

“盖碗茶”,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

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

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

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

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

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

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

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
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
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
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
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
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
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
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

精巧的盖碗茶具,既实用,又美观,构成了一组艺术品。

成都人喝茶的桌子、椅子也都是很讲究的,不似北方的高方桌长条凳,正襟危坐,使人疲累;也不似南方茶馆装修豪华,还配上精美糕点,给人压抑。

它可谓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辉煌成果,
竹制的扶手椅完全符合人的关节曲伸,不像沙发或躺椅那样使人昏昏欲睡,而是让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觉得疲倦,因此,这桌椅板凳也就成为成
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蜀中饮茶的独特方式,独特的盖碗茶具,引起了多少中外游客的兴趣。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古老的巴蜀文化传统和恒久迷人的魅力,体现了巴蜀人一种特殊的生活情趣。

第二节茶文化
茶与宗教的关系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就是道教。

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为道教徒的首选之药,道教徒的饮茶与服药是一致的。

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杂录》记:“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丹丘子、黄山君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可满足道教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道教徒的宣扬,也提高了茶的地位。

成都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

作为成都茶的代表青城茶早在唐时已经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宋代著名的“味江茶园”就建在青城。

而号称青城四绝之一的青城贡茶也与道教有关。

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成都的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

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茶与道在四川的茶文化、茶风俗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成都各种各样的茶馆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为什么成都会有这么多的茶馆呢?从气候来看,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终年温暖湿润,温润的气候使成都人养成了喜吃麻辣的习惯。

但麻辣食物吃多了会燥火,清淡的茶品正好可以调节,加之四川盛产茶叶,于是茶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百姓喜爱的饮品。

“有行就有市”,铺天盖地的茶馆也就应运而生。

不过,成都茶馆之所以十分引人注目,还不仅仅是因为数量多,服务周到、技巧娴熟、态度和气,还有它的丰富的社会功能。

成都山水秀丽,物产丰富,但位于四周环山,中间是一块贫地的四川中。

巴山蜀水使四川多出文化人。


别是汉、三国时期,长江下游
尚未充分开发,四川与当时的
政治中心长安接近,又是秦汉
时期重要的经济区,故古代文
化相当发达。

三国时期,诸葛
亮帮助刘备入川建蜀国,对开
发巴蜀文化起了重大作用,并
给川民留下了关心国事的好
传统。

但四川天然闭塞,川民想了解全国形势实在不易,近代成都茶馆突出了“传播信息”的作用。

成都人进茶馆,不仅为饮茶,也首先是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己的新闻告诉别人,又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新闻与信息。

成都茶馆的第一功能是
“摆龙门阵”,一个大茶馆便是个小社会。

许多成都人,过去一起床便进茶馆。

有的洗脸都在茶馆里。

然后是品茶、早点,接下去便摆开了龙门阵。

四川茶馆陈设并不十分讲究,但舒适。

茶馆有桌凳,有的还设一排竹躺椅。

你可以坐着品,也可以躺着品。

成都茶馆里的行茶师傅便都有一手绝活。

客人进门,在竹椅上一躺,伙计便大声招呼,然后冲上茶来。

若是集体饮茶,你便会看到一场如“杂技小品”一般的冲茶表演。

茶博士顿时托一大堆茶碗放在桌上,茶碗都是有盖的。

这时,茶师傅左手揭盖,右手提壶,一手翻,一手冲,左右配合,纹丝不乱,而速度又快的惊人,甚至数十只杯,转眼间翻盖冲水即举,桌上可以滴水不漏。

这种行茶方法,既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中“精华均匀”的传统,又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的技艺。

成都人爱饮浓茶,这是一种紧压茶,味浓烈,清香久。

浓茶经泡,一盅茶可以喝半天,有的人清晨喝到中午,临走还吩咐“幺师”:“把茶碗给我搁好,吃罢饭晌午我还来。

”成都人口才好,脑子快,能言善辩,不论老友新知,一进茶馆皆是谈友,大事小事都能说个天方地圆,如云如雾。

所以,“信息交流站”,是成都茶馆的第一项重要作用。

成都茶馆还有一项极特殊的功
能,那便是调节社会纠纷,因此有
人叫它“民间法院”。

凡上茶馆调
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
当地有势力的保长、乡绅或袍哥大
爷来“断案”,双方参加辩论的对
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

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

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至于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但它却说明成都人看待茶馆,起码是有茶的“公平”、“廉洁”内容。

成都不少茶馆是文人活动场所。

据说,有些成都作家写作专到茶馆里,“闹中取静”,没有茶馆便没有灵感。

在近代一些茶馆里,学生们可以吟诗、作画、谈心,比一般茶馆多了些风雅气氛。

在另外一些茶馆里,你可以观赏到川剧、四川清音、说唱,还有木偶戏。

这是民间文化活动场所。

成都茶馆还有一项重大作用,人们称它“经济交易所”。

在成都,有专门用来进行交易的茶馆,在那里一般都没有雅座,有茶、有点心,还可以临时叫菜设宴,谈生意十分方便。

旧时买卖官职,也是在茶馆里讲价钱。

至于乡间茶馆,更是生意人经常聚会的地方。

总之,成都茶馆是多功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为一体,大有为社会“拾遗补缺”的作用。

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作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虽然少了些雅致,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却得到充分体现,这是成都茶文化一大特点。

成都茶馆的热闹景象,往往让人难忘。

这不,你看,卖《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等报纸的大爷大妈来了;卖瓜子、花生、怪味胡豆的大
叔大婶来了;卖米花糖、脆皮蛋、葫芦串的大哥大姐来了;甚至还有掏耳朵的师傅,看命相的先生等等,加之茶馆里说评书的艺人,唱川剧的票友,小小一个茶馆,浓缩世间百相,无奇不有。

不过,对于成都茶馆的闹杂,亦有人心存异议。

葛兆光先生在《文人吃茶》中便有如此感慨:“蜀中茶馆烟雾蒸腾,茶博士的吆喝声与茶客的聊天声沸沸扬扬,热闹自是热闹,却不静。

”不知葛先生是否也认为,成都人嘴上功夫极好呢?他们喜欢如同北京老爷们“侃大
山”那样热衷于“龙门阵”。


摆“龙门阵”,是需要茶水来滋
润嘴舌的,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
养成了成都人爱泡茶馆的偏好,
或者说是德性。

成都茶馆除了卖茶,还卖糖
果、香烟、瓜子、花生等小吃。

解放后的茶馆还增加了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赏花赛鸟,以至于唱卡拉OK、看录像节目等,内容愈来愈时髦、新颖,但它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

百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庭院茶馆名为悦来茶馆,位于市中心的华兴街,这是旧社会袍哥吃讲茶的地方,也是文革时糙哥们提劲打靶的地方。

九十年代这里成了房产商嘴里的肥肉,终于拆掉。

前些年又富丽堂皇地开张了,和西门上的顺兴茶馆一起,成为本地伪波波族、以及外地来蓉人士“领略”成都茶文化的地方。

最近十年,城市建设越来越“洋盘”,豪华茶楼越来越多,但老式茶馆依然野火烧不尽,在河边的空地上,在公园里,在即将拆迁的老街老巷中。

对成都人来说,这是喝茶摆龙门阵的地方。

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低窗下——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成都人深得闲之真谛。

清代大闲人陈继儒也说:春饮宜庭,夏饮宜郊。

而成都这两个季节特别长,尤其是春天,细雨在夜间下了,白天风和日丽,正是喝茶、打望的好时光。

茶,传递人情和友谊,也展示人性。

茶是养生之道。

茶是文化。

茶与诗,茶与禅结下的不解之缘,使文化滋生其中,加重了茶文化的深厚博大。

成都的茶文化体现了成都人日子过得“巴适”、“舒坦”和“安逸”。

成都人挚爱茶馆,茶馆里那
一碗一碗的盖碗茶也滋养着成都人的悠然生活。

爱泡茶馆的老成都人往往一大清早就直奔茶馆一直泡到太阳落山、茶馆打烊,就在那一片茶香和茶客们的纵论畅谈之中,巴蜀大地的茶文化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