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第13章 岩溶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断层带往往是岩溶集 中发育处,因此处导 水好,流线密集
• 在可溶岩与下伏隔水 层的接触面上易发育 成层的溶洞,由于水 流下方受阻,流线密 集于接触界面上所致
• 硫化矿床氧化带 • 河谷区深岩溶发育 • 厚层质纯灰岩分布区
我国南方岩溶的地下河系化
岩溶地下水系统演变趋势 岩溶发育受溶蚀基准面控 制 趋势:若干局部水流系统 向统一的区域水流系统演变
岩溶水特征
南北方岩溶差异 表现:地貌、介质均匀性、系统规模、动态变化 原因:岩溶影响因素差异——岩性、构造、气候
南方岩溶及岩溶水
• 气候:气候湿热,雨量大,植被、土壤发育,驱动岩 溶发育的化学能与机械能的输入强烈。
• 岩溶发育程度:南方岩溶发育比较充分,岩溶现象较 典型,地表可有峰丛、峰林、溶蚀洼地、溶斗、落水 洞、竖井等,地下多发育较为完整的地下河系
外现场测定。
碳酸(CO2)的来源
大气中CO2以分子扩散经潜水面进入地下水(很少) 土壤中的CO2:土壤气中CO2含量通常1~3%,远比
大气中0.03%大 混合溶蚀效应:不具侵蚀的两种不同含量CO2的饱和
CaCO3溶液混合后会变为不饱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 深部CO2:幔源及碳酸盐岩高温变质
水流的控制作用
影响岩溶发育的最关键因素:水流条件 水流系统分析:揭示岩溶水发育规律
岩溶水系统的改造与演变
岩溶营力:溶蚀 机械侵蚀 重力崩塌 溶蚀:溶蚀裂隙-管道 机械侵蚀
管径扩大,比表面积减小,溶蚀减弱 管径>10cm时,紊流,机械侵蚀为主
重力崩塌
横向环流 地表岩溶景观
南方岩溶
北方岩溶
南北方岩溶营力差异 南方:溶蚀、机械侵蚀、重力崩塌 北方:溶蚀、部分机械侵蚀
卤化物岩(岩盐、钾盐、镁盐) 硫酸盐岩(石膏等) 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
碳酸盐岩的组成
成分:不同比例方解石和白云石,含泥质、硅质等 可溶性:纯方解石的溶解速度约为白云石的两倍 力学性质:不同结构成分的碳酸盐岩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 构造应力下形成的构造裂隙具不同特点
可溶岩的透水性
控制因素 岩性
生物礁岩 泥晶粒屑碳酸盐岩及泥晶碳酸岩 亮晶碳酸岩 白云石化 层厚 层状分布:岩溶顺层发育 层厚影响构造裂隙发育
中厚层:密集均匀,利于形成溶蚀均匀的含水层 巨厚层:稀疏宽长,分布极度不均,大型溶洞
初始裂隙发育特征 岩溶易发育部位:断裂带、裂隙发育的背斜、向斜。 巨厚层中这些部分可发育地下河系
营力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差异性水流与介质差异性改造 优势通道的形成 正反馈 岩溶驱动总能量:渗透流速与水流作用时间之积。
总能量越大,对介质的改造越强 构造开启程度:
排泄区:岩溶最为发育 补给区及深部:次之 断裂的控制作用
构造开启程度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 褶皱轴部尤其是向斜 轴部,往往张开裂隙 发育,又是地下水汇 集的部位,流线在此 密集,地下河系发育
北方岩溶及岩溶水
• 气候:降雨7.量3少.8,植北被方、岩土壤溶的及影响岩,溶水水的侵蚀能力较
南方差 • 岩溶发育程度:北方岩溶发育多不完整,地表少有溶斗
、落水洞等,地表多呈常态的山形;未发现完整的地下 河系 • 岩性:含水介质--碳酸盐岩一般成层较薄,夹泥质与硅 质夹层,多与非可溶岩互层,多发育覆盖型岩溶;介质 可溶性差,形成密集、均匀而短小的构造裂隙 • 构造:因多为宽缓的向斜或单斜,不利于水流的集中分 布、降水少,水的侵蚀力弱,岩溶发育弱 • 介质均匀性:含水介质相对均匀,成井率较高,岩溶大 泉汇水面积大,流量相对稳定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13章 岩溶水(喀斯特水)
杨峰田 讲师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yangfengtian@jlu.edu.cn
2012年12月26日
世界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15%
我国可溶岩分布约占全国面积的1/3 岩溶山区严重缺水
娘子关泉(山西平定)
水的侵蚀性
开放体系中的方解石溶解化学模式
大气 液相
CO2
CO2( aq)
H2O
H2CO3
第一条途径:
水-气平
HCO3- 衡
增加 H +
固相
Ca2+
H+ CO32-
HCO3-
CaCO3+H2O+CO2——Ca2++2HCO3水中碳酸平衡:H2CO3, HCO3- CO32-
第二条途径: 水-岩作
用
产生CO32-
水侵蚀性判断:CaCO3饱和指数
S IC
Biblioteka Baidu
lg
[ Ca
2
][ CO
2 3
]
Kc
式中 SIC----饱和指数; [Ca2+]、[CO32-] ----表示 Ca2+、CO32-两种离子的活度; Kc ---- 式(12-1)中平衡常数,依温度 T、压力 p 查手册。 SIC>0,水中 CaCO3 过饱和,有发生沉淀趋势; SIC=0,水中 CaCO3 刚好饱和; SIC<0,水中 CaCO3 仍未饱和,具有侵蚀性。 注意:(1)用于对方解石的侵蚀性判断,(2)SIC与 PH 关系密切,PH 应野
• 岩性:岩溶区多分布巨厚到块状的纯净碳酸盐岩,多 发育有裸露型岩溶,介质可溶性强,受构造应力时易 形成稀疏而宽大的裂隙。内在原因
• 构造:地质构造上属于较紧密的褶皱,向斜核部多易 发地下河系。降水充沛,补给强
• 介质均匀性:岩溶含水介质常是高度管道化与强烈不 均匀的,岩溶岩对降水的响应十分灵敏,流量季节变 化很大
岩溶塌陷(湖南益阳)
石林(云南石林)
岩溶塌陷对房屋的破坏(立陶宛)
供水水源
旅游资源
水量大且分布极不均匀:对采矿的构成威胁
易于发生渗漏的岩溶化岩层:增加修建水利工程难度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发育的四个条件
可溶岩的存在 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 具有侵蚀能力的水 水是流动的
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岩种类
演变机制:溯源侵蚀 同一构造边界内水流系统的 袭夺
年降水量:1739 mm 年均气温:21.3 河系:干流和12条支流 流量:4 ~545 m3/s 坡降、流速大:4~10km/d 流态:
•上游紊流、无压 •中游:有压 •下 游 : 有 压 / 无 压 , 层 流 / 紊流
水位变化:
•上游~100 m, •中下游~40m •降 水 量 50mm 时 , 一 昼 夜 水位抬升60~70m
• 在可溶岩与下伏隔水 层的接触面上易发育 成层的溶洞,由于水 流下方受阻,流线密 集于接触界面上所致
• 硫化矿床氧化带 • 河谷区深岩溶发育 • 厚层质纯灰岩分布区
我国南方岩溶的地下河系化
岩溶地下水系统演变趋势 岩溶发育受溶蚀基准面控 制 趋势:若干局部水流系统 向统一的区域水流系统演变
岩溶水特征
南北方岩溶差异 表现:地貌、介质均匀性、系统规模、动态变化 原因:岩溶影响因素差异——岩性、构造、气候
南方岩溶及岩溶水
• 气候:气候湿热,雨量大,植被、土壤发育,驱动岩 溶发育的化学能与机械能的输入强烈。
• 岩溶发育程度:南方岩溶发育比较充分,岩溶现象较 典型,地表可有峰丛、峰林、溶蚀洼地、溶斗、落水 洞、竖井等,地下多发育较为完整的地下河系
外现场测定。
碳酸(CO2)的来源
大气中CO2以分子扩散经潜水面进入地下水(很少) 土壤中的CO2:土壤气中CO2含量通常1~3%,远比
大气中0.03%大 混合溶蚀效应:不具侵蚀的两种不同含量CO2的饱和
CaCO3溶液混合后会变为不饱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 深部CO2:幔源及碳酸盐岩高温变质
水流的控制作用
影响岩溶发育的最关键因素:水流条件 水流系统分析:揭示岩溶水发育规律
岩溶水系统的改造与演变
岩溶营力:溶蚀 机械侵蚀 重力崩塌 溶蚀:溶蚀裂隙-管道 机械侵蚀
管径扩大,比表面积减小,溶蚀减弱 管径>10cm时,紊流,机械侵蚀为主
重力崩塌
横向环流 地表岩溶景观
南方岩溶
北方岩溶
南北方岩溶营力差异 南方:溶蚀、机械侵蚀、重力崩塌 北方:溶蚀、部分机械侵蚀
卤化物岩(岩盐、钾盐、镁盐) 硫酸盐岩(石膏等) 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
碳酸盐岩的组成
成分:不同比例方解石和白云石,含泥质、硅质等 可溶性:纯方解石的溶解速度约为白云石的两倍 力学性质:不同结构成分的碳酸盐岩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 构造应力下形成的构造裂隙具不同特点
可溶岩的透水性
控制因素 岩性
生物礁岩 泥晶粒屑碳酸盐岩及泥晶碳酸岩 亮晶碳酸岩 白云石化 层厚 层状分布:岩溶顺层发育 层厚影响构造裂隙发育
中厚层:密集均匀,利于形成溶蚀均匀的含水层 巨厚层:稀疏宽长,分布极度不均,大型溶洞
初始裂隙发育特征 岩溶易发育部位:断裂带、裂隙发育的背斜、向斜。 巨厚层中这些部分可发育地下河系
营力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差异性水流与介质差异性改造 优势通道的形成 正反馈 岩溶驱动总能量:渗透流速与水流作用时间之积。
总能量越大,对介质的改造越强 构造开启程度:
排泄区:岩溶最为发育 补给区及深部:次之 断裂的控制作用
构造开启程度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 褶皱轴部尤其是向斜 轴部,往往张开裂隙 发育,又是地下水汇 集的部位,流线在此 密集,地下河系发育
北方岩溶及岩溶水
• 气候:降雨7.量3少.8,植北被方、岩土壤溶的及影响岩,溶水水的侵蚀能力较
南方差 • 岩溶发育程度:北方岩溶发育多不完整,地表少有溶斗
、落水洞等,地表多呈常态的山形;未发现完整的地下 河系 • 岩性:含水介质--碳酸盐岩一般成层较薄,夹泥质与硅 质夹层,多与非可溶岩互层,多发育覆盖型岩溶;介质 可溶性差,形成密集、均匀而短小的构造裂隙 • 构造:因多为宽缓的向斜或单斜,不利于水流的集中分 布、降水少,水的侵蚀力弱,岩溶发育弱 • 介质均匀性:含水介质相对均匀,成井率较高,岩溶大 泉汇水面积大,流量相对稳定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13章 岩溶水(喀斯特水)
杨峰田 讲师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yangfengtian@jlu.edu.cn
2012年12月26日
世界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15%
我国可溶岩分布约占全国面积的1/3 岩溶山区严重缺水
娘子关泉(山西平定)
水的侵蚀性
开放体系中的方解石溶解化学模式
大气 液相
CO2
CO2( aq)
H2O
H2CO3
第一条途径:
水-气平
HCO3- 衡
增加 H +
固相
Ca2+
H+ CO32-
HCO3-
CaCO3+H2O+CO2——Ca2++2HCO3水中碳酸平衡:H2CO3, HCO3- CO32-
第二条途径: 水-岩作
用
产生CO32-
水侵蚀性判断:CaCO3饱和指数
S IC
Biblioteka Baidu
lg
[ Ca
2
][ CO
2 3
]
Kc
式中 SIC----饱和指数; [Ca2+]、[CO32-] ----表示 Ca2+、CO32-两种离子的活度; Kc ---- 式(12-1)中平衡常数,依温度 T、压力 p 查手册。 SIC>0,水中 CaCO3 过饱和,有发生沉淀趋势; SIC=0,水中 CaCO3 刚好饱和; SIC<0,水中 CaCO3 仍未饱和,具有侵蚀性。 注意:(1)用于对方解石的侵蚀性判断,(2)SIC与 PH 关系密切,PH 应野
• 岩性:岩溶区多分布巨厚到块状的纯净碳酸盐岩,多 发育有裸露型岩溶,介质可溶性强,受构造应力时易 形成稀疏而宽大的裂隙。内在原因
• 构造:地质构造上属于较紧密的褶皱,向斜核部多易 发地下河系。降水充沛,补给强
• 介质均匀性:岩溶含水介质常是高度管道化与强烈不 均匀的,岩溶岩对降水的响应十分灵敏,流量季节变 化很大
岩溶塌陷(湖南益阳)
石林(云南石林)
岩溶塌陷对房屋的破坏(立陶宛)
供水水源
旅游资源
水量大且分布极不均匀:对采矿的构成威胁
易于发生渗漏的岩溶化岩层:增加修建水利工程难度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发育的四个条件
可溶岩的存在 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 具有侵蚀能力的水 水是流动的
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岩种类
演变机制:溯源侵蚀 同一构造边界内水流系统的 袭夺
年降水量:1739 mm 年均气温:21.3 河系:干流和12条支流 流量:4 ~545 m3/s 坡降、流速大:4~10km/d 流态:
•上游紊流、无压 •中游:有压 •下 游 : 有 压 / 无 压 , 层 流 / 紊流
水位变化:
•上游~100 m, •中下游~40m •降 水 量 50mm 时 , 一 昼 夜 水位抬升60~7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