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学校语文组的培优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年头,有收获、有成功,也有很多的不足,我们一路摸索一路反思。
一、对老师的培养缺乏系统的指引。
1、三个年头的培优活动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在区级赛课和市级赛课中去了很
好的成绩,培优老师的教学成绩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但就所有参培老师而言,
学校在对参加培训老师的指导和培养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计划和指导,老师每个学
期完成两堂公开课、写下自己的教后反思,这样的培养模式还显得松散。我们以
为,学校应该制定相对成熟的指导计划。为了让指导计划真正对参培老师有用,
应该对参培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困难,以此制定
指导计划。
2、指导计划应该重视老师对新近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当今教育界的发展动态进行学
习。理论的学习可以培养老师分析课文、解读课文的能力。
3、应该指导老师对课文的体例特点进行研究,而不是随便选一篇课文上完了事。比
如,老师可以就散文教学、说明文教学、古文教学、诗歌教学进行深入有效地研
究,这样,老师可以在活动中抓住一种类型的课进行研究。这样研究的结果是:
每个参加培优的老师把自己选择的课类研究透彻到位,从抓普遍规律到创新教学,
老师在教学中真的学有所获,至少把一种类型的课例研究到位,可以独立进行教
育教学实践,这对成长中的青年老师是极为有用的。参培老师可以就研究散文教
学、古文教学、说明文教学、绘本教学等进行专门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教学成长
起来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批老师。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使得
老师能够在一起共同成长。
4、参培的内容和方式可多样化。在课程设置中除了课堂实践外,可以增设一些广泛
阅读模块、文本赏析模块、教学实践心得交流模块等等。重要的是打开老师的阅
读视野,优化老师的思维品质,改善老师的心智模式,随时掌握老师的教学动态,
而不是仅仅教给老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巧和方法。
二、老师对教材本身的钻研不够。
一堂优秀的课,首先不是老师教学技巧的炉火纯青,应该是老师对教材本身的钻研。我们发现,老师在对教材解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真的做到与课文的作者对话、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因此参培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够,造成学案的设计浅陋、或者无法把握课文所要传递的核心情感。导致课堂教学浮于技巧的展示,内容的表达不够深刻。
三、重技巧,轻素养提升。
我们的培养目标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实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的,是贯穿整个教学生涯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果。
1.重静态结果,轻动态过程。培优教师培训为期两年,其最重要的指标是几次课堂的展示,这些展示课经过的参培老师的精心准备。在调研中发现,上完课的青年老师还是觉得不会上课,或者不能够上一堂有效的课。究其原因是没有抓住培优老师的常态课,在常态课中老师到底有哪些问题。这有可能造成经过两年的学习老师的成长质量会大打折扣。
2重技巧训练,轻素养提升。语文课程是我们的母语课程,讲究的是潜心品读,注重的是意象、形象的体悟,追求的是文、质、道的和谐统一,所以一位缺少文化底蕴的语文老师,即使有再高的理论修养和再多的技巧都是于事无补的,那样的老师至多只能成为一个技术高超的教书匠而已。
老师应拓宽阅读视野。很多老师平时因为教学压力过大,看的最多是教科书、教案。没
有时间加强其他书籍的阅读。这也成为很多老师痛苦的地方,建议增设一些活动让老师围在一起读读书、谈谈心,不要让语文教师经历远离语文阅读的苦旅。
四、培训方式过于单薄。
1、重随机组织,轻深度策划。教师培训往往是一个学期安排几次教研活动,活动形式一般都是:课例展示、互动研讨、专业引领、名师观摩等。乍从形式上看是丰富的,但是大多仅仅是停留在这样的组织层面。组织者往往只是随机地请某个老师来上一堂课,或请某一个专家来做一个讲座。老师们也是听听激动,回去一动也不动。
2.重形式选择,轻内涵思考。从调研发现,培训提供最多的是随机课例展示,而非是教学现实的研究抑或是教学问题、困惑的解决。久而久之,老师研修后着急的是拷贝课件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