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文学名词解释部分重点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英美文学流派名词解释

二十世纪英美文学流派名词解释

1、stream of consciousnessThe continuous flow of sense, perceptions, thoughts, feelings, and memories in the human mind; or a literary method of representing such a blending of mental processes in fictional characters, usually in an unpunctuated or disjointed form of interior monologue.The term is often used as a synonym for interior monologue, but they can also be distinguished, in two ways. In the first (psychological) sense,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s the subject-matter while interior monologue is the technique for presenting it;2、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A term coined by the critic Martin Esslin in 1961 to refer to a number of dramatists of the 1950s.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came about as a reaction to World War II. It took the basis of existential philosophy and combined it with dramatic elements to create a style of theatre which presented a world which can not be logically explained, and in which life is in one word, ABSURD!3、ExistentialismA current in European philosophy distinguished by its emphasis on lived human existence. Although it had an important precursor先驱on the Danish theologian神学者Kierkegaard in the 1840s, its impact was fully felt only in the mid-20th century in France and Germany: the German philosophers Martin Heidegger and Karl Jaspers prepared some of the ground in the 1920s and 1930s for the more influential work of Jean-Paul Sartre and the other French existentialists including Simone de Beauvoir, Albert Camus, and Maurice Merleau-Ponty.4、The Lost Generation(Also termed the Sad Young Men, which was created by F. Scott Fitzgerald in his book All the Sad Young Men.) In general, the term refers to the post-World War I generation, but specifically a group of U. S. writers who came of age成年,够岁数了during the war and established their literary reputations in the 1920s. It seems from a remark made by Gertrude Stein to Ernest Hemingway, “You are all a lost generation.” Hemingway used it as an epigraph题词to The Sun Also Rises (1926), a novel that captures the attitudes of a hard-drinking, fast-living set of disillusioned young expatriates放弃本国国籍的人in postwar Paris.The generation was “lost” in the sense that its spiritual alienation from a U. S. that, basking under President Harding’s “back to normalcy常态” policy, seem ed to its members to be hopelessly provincial, materialistic, and emotionally barren. The term embraces Hemingway, F. Scott Fitzgerald, John Dos Passos, E. E. Cummings, and many other writers who made Paris the center of their literary activities in the 1920s. They were never a literary school. In the 1930s, as these writers turn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ir works lost the distinctive stamp of the postwar period.5、Parodypiece of) writing intended to amuse by imitating the style of writing used by somebody else. Literary or musical composition imit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style of some other work or of a writer or composer, but treating a serious subject in a nonsensical manner, as in ridicule6、SymbolismThe term refers to the use of symbols, or to a set of related symbols; however, it is also the name given to an important movement on late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poetry.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and succeeding phases of Western literature was a much more pronounced reliance upon enigmatic难以理解的, 神秘的symbolism in both poetry and prose fiction, sometimes involving obscure private codes of meaning, as in the poetry of Blake or Yeats.A well-known early example of this is the albatross信天翁in Ancient Mariner”(1798). Manynovelists-notably Herman Melville and D. H. Lawrence-have used symbolic methods: in Melville’s Moby-Dick(1815) the White Whale (and indeed almost every object and character in the book) becomes a focus for many different suggested meanings. Melville’s extravagant symbolism was encouraged partly by the importance which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gave to symbol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ld.William Butler Yeats often uses symbols like the winding stairs, swan, gyre, etc. in his poems.7、Oedipus Complex 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A Freudian term to design to attraction on the part of the child toward the parent of the opposite sex and rivalry敌对, 竞争, 对抗and hostility toward the parent of its own. Freud introduced the concept in his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1899). The term derives from the Theban hero Oedipus of Greek legend, who unknowingly slew his father and married his mother; its female analogue, the Electra complex, is named for another mythological figure, who helped slay her mother.8、Hemingway HeroHemingway Hero, also called code hero, is one who, wounded but strong, more sensitive, enjoys the pleasures of life(sex, alcohol, sport) in the face of ruin and death, and maintains, through some notion of a code, an ideal of himself.9、American dreamAmerican dream refers to the dream of material success, which assume that one best serves God and man by acquiring wealth. In The Great Gatsby, Gatsby come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with the dream of material success. By bootlegging and other illegal means he fulfilled his dream but ended up being killed.10、ImagismThe doctrine and poetic practice of a small but influential group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poets calling themselves imagists or imagistes between 1912 and 1917.Imagism came into being as a reaction 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poetry to express the sense of fragmentation and dislocation混乱, 紊乱.The Imagists hol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express these momentary impressions is through the use of one dominant image. The image is a representation of a physical object, and the reader is made to react to it.Imagis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three poetic principles:i) to use absolutely no word that does not contribute to the presentation;ii) as regards rhythm, to compose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not in the sequence of metronome节拍器节拍器.11、Black Humor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black humor is a term applied to a large group of American novels beginning in the 1950s. Although the writers of black humor did not intentionally form a school of literary movement, there is in their novels a common core of satire which is directed against hypocrisy, materialism, racial prejudice, and above all, the dehumanization of the individual by a modern society12/FeminismFeminism refers to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movements seeking greater, equal ,or among a minority ,superior rights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for women and girls. These rights and means of participation include legal protection and inclusion in politics ,business and scholarship andrecognition and building of women’s cultures and power. Its concepts overlap with those of women’s rights.13/Anti-heroAn anti-hero/heroine appears more frequently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is type of characters lacks the qualities of nobility and magnanimity宽宏大量. The image of Don Quixote in Cervantes’s Don Quixote (1605) may give the readers a clear view.14/multi-narrator。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汇总

长河小说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时期产生的,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的多卷本小说。

优点是描写集中,容量较大。

2.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

3.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

同时,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愤怒的青年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文学派别。

这个派别的作家塑造了一种新的任务类型:他们是出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出身的阶层,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

这是一种反英雄人物。

2.代表作品有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迷惘的一代1.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恩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

2.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

3.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杰拉德,代表作品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冰山原则A.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B.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C.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D.代表作品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硬汉形象1.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20世纪文学名词解释部分重点

20世纪文学名词解释部分重点

20世纪文学名词解释部分重点20世纪中国文学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

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

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

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1931-1932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

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

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重点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重点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重点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重点包括:
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 16 世纪至 17 世纪欧洲的一个文化运动,主要涉及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领域。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表现出对人性、自由、平等和科学的推崇,对古典文化和希腊罗马神话的回归。

2. 巴洛克:巴洛克是 17 世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涉及建筑、艺术、音乐等领域。

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是豪华、夸张、复杂,注重装饰和雕刻,以及追求动态的表现。

3.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强调个性、自由和创造力,重视自然、浪漫主义和想象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反思和批判。

4.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等领域。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注重描写现实、反映社会现实,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以及重视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技巧。

5.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 20 世纪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等领域。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打破传统、追求创新、强调自我表达和创造力,以及重视抽象和形式的美感。

6.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 20 世纪后期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强调多元、开放、批判和反传统,重视对话和交流,以及重视文化和政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以上是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史的相关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这些名词解释也可以作为外国文学史考试
和考研的备考重点。

APS考试-文学类-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要点

APS考试-文学类-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要点

二十世纪文学史要点(中英双语版)On the 20 Century World Literature History20世纪文学史上最为突出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我在这这门课上主要学习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流派以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The most prominent literary trend in the history of 20th century literature is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his course, I studied some of the major genres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and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and works of each genre.一.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的作家作品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或小说类型,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内心真实,尤其是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方法。

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后来被现代作家广泛采用成为现代小说的基本方法之一。

代表作品有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fiction is a modernist literary genre popular in England,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It does not pay attention to depicting the objective world. Still, it focuses on expressing the inner reality, especially the process of human consciousness, thus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ode and structural method of the fiction and organizing the story with psychological logic. In terms of creative techniques, stream-of-consciousness fiction make extensive use of internal monologue and free association. 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method was later widely adopted by modern writers as one of the basic methods of modern fiction. Representative works include Proust's " In Search of lost time",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etc.普鲁斯特是法国意识流作家,他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主人公马塞尔是一位家境殷实,体弱多病的青年,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他在病床上回忆在贡布雷度过的童年和在巴黎、威尼斯等地度过的时光。

名词解释(汇总)(20世纪外国文学)

名词解释(汇总)(20世纪外国文学)

1、表现主义 (1)2、营造幻象 (1)3、虚拟现实 (1)4、意识流: (1)5. 意识流小说 (1)6. 心理时间 (1)8. 自由联想 (1)9. 存在主义 (1)10. 自由选择 (1)11. 荒诞体验 (1)12. 零度写作 (1)13. 新小说派 (1)14. 反小说 (1)15. 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复调模式 (1)16. 魔幻现实主义 (1)17. 拉美“文学爆炸” (1)18. 魔幻现实主义的“陌生化” (1)19. 黑色幽默 (1)20. 后现代主义 (1)21. 元小说 (1)2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23. 内心独白 (1)24. 蒙太奇 (1)25. 消解深度 (1)26. 瓦解叙事 (1)27. 物化 (1)28. 超现实主义 (1)29. 潜对话(或叫做人物内心狐白中的复调模式) (1)1、表现主义:“表现”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的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

“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想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即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外的环境的描绘而提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的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2、营造幻象:营造幻象是卡夫小说创作的方法与特点。

他的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的世界,一个并不存在的荒诞世界。

这个幻象的世界看似不合逻辑但却并非虚妄,揭示了人类生存更本真的图景。

3、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也是卡夫卡小说创作的方不可能存在,但又合逻辑上的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是未必发生却可能发生的情境。

4、意识流:“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谦·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了文学评论,此后,作为一个文学术语的“意识流”被文学家们广泛运用,前通告三层意思:一、指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二、一种小说文体;三、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简答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简答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诗歌流派,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家要创造的意境,用间接的象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一战前波及欧洲各国和各艺术领域。

(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波德莱尔《恶之花》;象征主义“三剑客”:法国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兰波。

)2.未来主义: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思潮,兴起于意大利,随后传入俄国,在法、英、德、波兰等国也有一定影响。

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里内蒂,代表人物有帕拉泽斯基、戈沃尼、帕皮尼、索菲奇等。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标志着未来主义诞生。

艺术主张: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知、面向未来,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以“自由不羁的字句”表达运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速度以及它们的组合。

3.表现主义: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是本世纪初到3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文学艺术流派,首先出现于绘画界,后来发展到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其艺术追求是:①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应,而是主管的自我表现。

②在表现与本质的关系上,主张突破时务的外在表象,直接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摆脱外界的印象,直接表现作者的主观现实。

③在个别和一般上,常常忽略个人的特征,而着重表现全人类的普遍的东西。

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

代表作家: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毛猿》)、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4.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活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

“意识流”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艺术特征有:①作家退出小说。

②情节淡化。

③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

④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

⑤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

⑥语言上的创新变异。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下编(第二章20世纪俄苏文学)【考点】一:五个名词解释1.“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形成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

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新作,高尔基和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又纷纷登场,出现了如别雷、勃洛克和阿尔志跋绥夫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

2.“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苏联20-30年代初最大的文学团体,其组织曾遍及全国。

它的前身是“十月”文学小组、“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莫普”)等组织。

1925年,成立“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瓦普”),后改名为“拉普”,最后于1930年联合成立了“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联盟”(“伏阿普”)。

“拉普”对促进苏联文学的发展起过一点作用,但是他们拉山头、搞宗派,打击“同路人”,以及提出违反创作规律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等做法,阻碍了苏联文学的健康发展,1932年被解散。

3.俄国形式主义:形成于“白银时代”、活跃于苏联20年代文坛的一个学派。

这一学派在探讨艺术创作的特性和内在发展规律方面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文学性”见解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他们对诗歌韵律和节奏、小说结构和句法,以及悲剧理论等方面的探讨也卓有成就。

不过,这一学派中的不少人坚持文学发展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内在过程、文学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观点,显示了它的局限。

这一学派中的一些理论家后移居国外,带动了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30年代的苏联,后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并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要求发挥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各种形式、风格和体裁。

二十世纪文学名词解释

二十世纪文学名词解释

二十世纪文学名词解释(一)现代主义1.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2.后期象征主义3.未来主义4.超现实主义5.表现主义文学6.叙事剧与间离效果7.意识流小说8.存在主义文学9.荒诞派戏剧10.新小说派11.黑色幽默12.魔幻现实主义13.卡夫卡小说14.境遇剧1.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欧美出现的各种文学艺术思潮流派的总称(1分).它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与人的精神迷惘、困惑(1分)。

在思想内容、审美追求与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反传统的倾向。

具有标新立异、大胆实验、追求奇异的风格特点。

故称为先锋派、实验派。

重要流派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等(1分)。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瓦雷里、里尔克、艾略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1分),是十九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创作上主张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手法表现微妙复杂的体验与主观感受(2分),较前期象征主义更趋哲理化与神秘性(1分)。

代表作家作品:艾略特《荒原》、瓦雷里、里尔克《杜伊诺哀歌》(1分)。

3.二十世纪源于意大利,影响整个欧洲的诗歌流派(1分)。

其基本特征是:否定一切,主张彻底废除一切艺术遗产与传统文化,主张变革,歌颂混乱、速度美、力量美,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颠覆传统艺术规范,具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倾向(2分)。

代表人物:马里内蒂、帕拉采斯基(1分)。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源于法国影响欧美的文学流派(1分),主张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心理、梦幻世界,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写作(2分)。

最大限度展示自我的内在真实。

具有神秘晦涩的特点(1分)。

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1分)。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源于法国影响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1分),创作上强调表现主观感受,注重内在心灵、感觉体验的表现,主张透过事物的表面揭示内在本质,不注重环境写实与性格刻画(2分)。

表现手法多采用象征、隐喻、抽象、夸张、变形以突出主观感受(2分).代表人物有卡夫卡、斯特林斯堡、恰佩克等。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史是研究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和变革的学科。

以下是对现当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对传统形式的反叛。

它注重意象的激发和表达,使用非线性叙事和流派混合的写作技巧,以及对语言和形式的实验。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强调多元性、混杂性和相对主义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统一的真理主张,而是强调个体和语言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3. 先锋派文学:先锋派文学是20世纪初期一种以创新和实验为特点的文学运动,通过与艺术、社会和政治传统的冲突来推动文学形式的变化。

先锋派文学注重揭示现实中的断裂和失衡,并通过突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达。

4.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呈现社会现实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为特点。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通常强调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人民生活的困境,试图通过文学来唤起社会意识和改变社会。

5. 新叙事派:新叙事派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叙事的再创造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新叙事派试图突破传统的叙事约束,以非线性叙事、多重声音和碎片化的结构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6. 拟真主义:拟真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试图以高度写实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真实世界的细微和瞬间的变化。

拟真主义文学通常注重细节的描写、人物行为的真实性和语言的精确性。

7. 后殖民文学:后殖民文学是由在殖民地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通常关注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问题,探讨被殖民地经历的后果和反抗。

8. 边缘文学:边缘文学指的是在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种较小众的文学流派。

边缘文学通常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边缘文化的经历和生活,试图通过文学来展现被边缘化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抗争。

9.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流派,它探索了女性身份和经验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20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罗夫斯基认为,对于文学来说,“陌生化”是最基本的艺术手法,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赋予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以新的感知,破除习惯性思维的制约,增强艺术感受的新奇性。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具影响的概念。

文学性:雅各布逊认为,所谓“文学性”就是使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他认为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它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通运用是构造原则和变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

因此,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作品的外在特征,而是“文学性”。

语义分析:是英国文学批评家瑞恰兹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在具体的文学批评过程中,从文学语言入手,强调以分析语言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效果为主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认为一部作品统一、连贯,符合逻辑,就具有艺术上的真实性。

语义分析其中包含两个理论要素,即语言分析和心理上的分析。

语境:新批评学派理论奠基人瑞恰兹的语境理论,他把意义产生的条件和环境称为“语境”,其语境理论一是强调词语意义在作品中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动的,意义的确定游词语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二是认为词语意义的确定既受过去所发生事件的影响,又受具体使用时的环境的制约。

非个性化:是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的文论观点,艾略特主张的核心理论是反对浪漫主义文学观念的抒情原则,倡导一种消除个性、力求科学的文学批评观念,强调文学研究应该回到“诗”本身,“文学传统”才是文学批评的标准和价值所在。

客观对应物:是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出的文论观念,他认为《哈姆雷特》是一部在艺术上失败了的作品,失败原因是在于情感与外界事物没有准确对应。

艾略特说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客观对应物”,也就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

他强调诗人应将自己的情感客观化,使内在情感变成外部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让诗歌成为诗人感情的简单宣泄。

20世纪文学名词解释部分重点

20世纪文学名词解释部分重点

20世纪中国文学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

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

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

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1931-1932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

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

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至今的文学作品,包括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概念。

现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相对应,主要以20世纪以来的作品为研究对象,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体表达。

现当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反传统、革新和自由创作。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追求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方式的自由。

其代表作品有《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等。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补充,它主张对现实进行解构和拆解,拒绝单一的真理和固有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作品对语言、叙事和身份等进行了批判性的探索,代表性作品有《这光荣的时刻》、《美国鬼魂》等。

3. 后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将虚构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追求一种现实与梦幻的结合。

后现实主义作品中常常出现令人迷惑的情节和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代表作品有《百年孤独》、《黑暗之心》等。

4.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方式,写作中注重事实和细节的再现。

现实主义作品具有深入的社会分析和对人性的探索,代表作品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5. 社会批判文学:社会批判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写作态度和方法,它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批判性反思,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不合理之处。

社会批判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社会关怀和批评意识,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荒野上的花朵》等。

6. 实验文学:实验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创新写作方式,它打破常规的叙事结构,尝试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

实验文学作品常常运用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的结构和多重叙述等手法,代表作品有《无人生还》、《天使与魔鬼》等。

现当代文学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领域,涵盖了多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形式。

它不断地反映和记录着时代的变化和人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想启迪。

20世纪欧美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20世纪欧美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20世纪欧美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长河小说:罗曼。

罗兰创作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开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的类型。

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或者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民族或时代的变迁。

(如罗曼。

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马丁。

杜.加尔《蒂博一家》、高尔斯华绥《福赛特世家》、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一家》、高尔基《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德莱塞“欲望三部曲”)心理小说:是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另一种重要类型。

代表有:纪德、莫里亚克、乔治。

贝尔纳诺斯、朱利安、格林等人,其作品主要描写财富、情欲等东西与人内心的恶之间的关系.并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较多地通过梦境、自由联想等来展示人心灵深处隐秘的角落,大量采用内心独白等手段.社会小说: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类型。

更多地集成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地传统,侧重描写当代法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风云、战争和重大社会事件。

代表人物:莫洛亚、马尔罗、巴比塞、阿拉贡等人.乡土小说:乔治。

桑是19世纪乡土小说的代表。

20世纪,法国乡土小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有让。

季奥诺、加布丽艾尔。

柯莱特、莫里斯.热纳伏瓦,他们的作品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和威力,歌颂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和农民们的悲欢离合,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愤怒的青年:50年代,英国文坛上一批青年作家群起,在二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普遍感到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以愤怒和不满为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社会普遍的愤懑情绪以及对命运无能为力的失落感,长于塑造有愤怒气息的反英雄形象。

其命名来自莱利。

艾伦.保罗的自传体小说《愤怒的青年》。

代表作家是约翰.奥斯本、金斯利。

艾米斯、约翰。

维恩。

从艺术上看,这一群体继承并发扬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运用讽刺艺术,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社会环境的可笑、人物可悲的命运、生活的庸俗和前途的黯淡,其作品一般具有活泼生动、嬉笑怒骂的风格特色.迷惘的一代(美国):一战后,美国进入了所谓的太平盛世的20年,幻灭和狂欢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厄内斯特、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为代表,形成了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一代青年肉体与精神上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当代文学是指发生在20世纪至今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当代文学中的常用名词解释:
1. 当代文学:指当前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是指20世纪以后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包括20世纪的作品。

2. 现代文学: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

3. 当代诗歌:指20世纪后半期创作的诗歌作品,通常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

4. 当代小说:指20世纪后半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通常包括科幻、奇幻、推理、恐怖等类型。

5. 文学评论: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分析的文章,包括文学风格、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评论。

6. 文学翻译:指将文学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的翻译工作,包括国内翻译和国外翻译。

7. 文学流派: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的文坛上流行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如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8. 文学创作:指作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创作。

9. 文学研究: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历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对文学作品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的深入研究。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1.现代主义(1)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最早于19世纪70—90年代流行于法国。

20世纪20—40年代象征主义走出法国波及全欧,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仍然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

反对过多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走向过分抽象化,也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同时又反对前期象征主义的隐晦艰深,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后期象征主义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

英国的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

代表作《荒原》(2)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思潮流派,表现主义的中心在德国,20—40年代达到鼎盛,成为20世纪头30年最有声势、最为重要的先锋派文艺运动。

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

奥地利的弗朗茨·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

此外还有美国的尤金·奥尼尔,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琼斯皇》、《毛猿》。

(3)意识流小说(im):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法国小说家马赛尔·普鲁斯特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

另外还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2.后现代主义(1)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现代注意文学流派之一,是一种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文学思潮.它于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欧美,波及亚非诸国,50、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逐渐衰弱,80年代随着萨特的去世而结束。

它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寓哲理于形象、情节中,其基本主题是表现人生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及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

古代、17、18、20世纪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17、18、20世纪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1、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是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的一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开辟、神和人的起源、四季的成因、动植物的出现,以及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神族成员的活动。

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并认为天上也和人间一样有一个神的大家庭,因其居住在希腊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主要的神有神王宙斯,神后赫拉,宙斯的哥哥冥王哈得斯、海神波塞冬,还有宙斯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

此外,还有9个缪斯是文艺女神,3个摩伊勒是命运女神。

2、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公元前9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

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

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3、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抒情诗盛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多用来歌唱。

它源于民歌,分为箫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几种,分别以排箫或竖琴伴唱。

诗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

最著名的是女诗人萨福,她的诗篇大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其他著名诗人还有阿那克瑞翁和品达罗斯。

前者所写诗篇大多赞美自然风光和真挚爱情,诗体清新、优美;后者多讴歌神和英雄,诗风庄重崇高。

4、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希腊民间口头流传的动物寓言故事,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时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20世纪西方文论》名词解释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罗夫斯基认为,对于文学来说,“陌生化”是最基本的艺术手法,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赋予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以新的感知,破除习惯性思维的制约,增强艺术感受的新奇性。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具影响的概念。

文学性:雅各布逊认为,所谓“文学性”就是使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他认为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它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通运用是构造原则和变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

因此,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作品的外在特征,而是“文学性”。

语义分析:是英国文学批评家瑞恰兹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在具体的文学批评过程中,从文学语言入手,强调以分析语言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效果为主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认为一部作品统一、连贯,符合逻辑,就具有艺术上的真实性。

语义分析其中包含两个理论要素,即语言分析和心理上的分析。

语境:新批评学派理论奠基人瑞恰兹的语境理论,他把意义产生的条件和环境称为“语境”,其语境理论一是强调词语意义在作品中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动的,意义的确定游词语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二是认为词语意义的确定既受过去所发生事件的影响,又受具体使用时的环境的制约。

非个性化:是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的文论观点,艾略特主张的核心理论是反对浪漫主义文学观念的抒情原则,倡导一种消除个性、力求科学的文学批评观念,强调文学研究应该回到“诗”本身,“文学传统”才是文学批评的标准和价值所在。

客观对应物:是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出的文论观念,他认为《哈姆雷特》是一部在艺术上失败了的作品,失败原因是在于情感与外界事物没有准确对应。

艾略特说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客观对应物”,也就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

他强调诗人应将自己的情感客观化,使内在情感变成外部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让诗歌成为诗人感情的简单宣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国文学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

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

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

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1931-1932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

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

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

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

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

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

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

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以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

《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

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

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

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

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

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

(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

"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

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

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

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

"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

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

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两个口号论争: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

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

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

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

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

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

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

1930年成立于上海。

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

剧联成立后,起草并通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戏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

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

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

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

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

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

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

主要刊物是《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

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

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

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

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

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