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1、电视照明的任务

一、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

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

六、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

2、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一、电视照明的时限性: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二、电视照明的可塑性: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三、电视照明的纪实性:电视照明追求自然光线效果

四、电视照明的体现性:对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3、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

同:表现手法上相似、相同。

异:一、亮度比和光比的要求不同

材料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也就不一样。电视最大亮度比只能达到30:1,其光比控制限定在2:1或不超过3:1,从而获得最佳画面效果和被摄体暗亮部的层次,而电影的亮度比可达到100:1,光比控制可达到7:1。因此在照明中量光、测光、布光也就有根本上的不同。

二、多机连续拍摄和单机分别拍摄在布光要求上的不同

多台摄像机要从不同角度上同时拍摄,因此照明的设计要考虑到摄像对任何角度拍摄时都能适用。但是灯光却不能照顾到各个角度,因为照明位置总是以上一个摄像机位决定的,所以在质量上要有所妥协。

三、多种体裁照明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照明、电视新闻片照明等,在灯光配备上与电影照明区别较大。

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

电影是棚内照明,而电视更多的是实景照明,实景照明投资少,光效自然而真实,制作周期短,效果自然逊于棚内照量的灯光,灯具要求灵活性强、发光强度高、体积小。

电视照明,但追求电视节目制作的真实性。

五、素养与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电视照明人员属于可塑性人才,要适应多样的环境照明,更多情况下是人去“创造”、适应环境。在实际照明工作中,不但要熟练掌握电视艺术片照明,还应熟练掌握专题片照明和新闻片照明。大场面应具有“调度”众多灯具的能力,新闻片、专题片小场面要做到一灯多用,在保证纪实性与时效性的同时,尽量保证照明效果。

4、光线的性质与方向

性质:

1、硬光:晴天的太阳光、以及聚光灯、泛光灯等直射人工光,都是硬光源。硬光源发出的光照充足,方向性强,使被摄体上反光与耀斑强烈,产生边缘轮廓清晰的阴影,形成高反差的影调。硬质光源对物体造型和立体效果的塑造力强。当反差过于强烈的时候,会超出电视对亮暗比的宽容度,抹淡被摄体细节,质感表现欠细腻,减少层次。

2、软光:受云雾遮挡的日光,各种环境下的漫反射光,直射光源前加上柔光器形成的光,都是属于软光,也可以称之为散射光。软光照射的面积大,柔和均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物体产生微弱的阴影,或者根本没有阴影,反差也很小,能使物体产生平滑连续的表面,明暗部的质感都得到表现,色调层次丰富。方向:

1、顺光:当我们面对被摄体拍摄时,从摄像机方向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称为顺光,又称“正面光”。

2、侧光:前侧光(45度侧面光)被摄体产生丰富的影调层次,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表面质感表现得比较好。正侧光(90度侧面光)被摄体明暗对比强烈,产生的照明效果具有戏剧性。

3、侧逆光:指从摄像机前方,被摄体背后一侧照射的光线。在这种光线照明之下,被摄体受光面积很小,绝大部分都处于阴影中,形成局部轮廓光照明,这对表现景物的轮廓特征和物体与背景的区别很有效,是形成剪影效果的理想光线。

4、逆光:指从摄像机正前方,被摄体正后方照射的光线。在逆光照明下,被摄体只有边缘部分亮形成轮廓光效果,这对表现景物的轮廓特征及把物体与物

体、物体与背景区别开来极为有效。

5、光比以及应用{重点}

光比定义:主辅光光位、亮度、人物面部的受光面有一个亮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光比,或者说,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

(通常,形成光比的两种光线,就是补光和主光)

过高——有耀眼光斑过低——有黑色拖尾现象

{注:光比的意义和任务相同,同时,大光比和小光比的运用自己领会。}

6、照度及平方反比定律

照度:物体表面受照射后每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

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

2、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度越大。

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

依平方反比定律。

照度定律:照度=发光强度/距离(M)2

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只适用于人造点光源。

根据平方反比定律:如果把灯放远2倍距离,则光强度只有原来的1/4;如果将灯移近到一半距离,则光比原来亮4倍。

7、发光强度

光源在某一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每球面度)辐射的光通量的多少,也就是说光源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是光功率的空间密度。通俗地说,就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的强弱程度。一个40W白炽灯泡的光强35CD。

8、IRE

IRE是一个在视频测量中的单位 ,亮度电平

1)IRE等级CCD摄影机的视频输出最大振幅一般设置在100IRE或者700毫伏,一个100IRE的视频表示可以完全驱动一个监视器表现最好亮度和对比度的优质影像,只有50IRE的视频表示只有一半的对比度,30IRE或者210毫伏表示只有原始振幅的30%,通常30IRE是最低的表现可用影像的数值

2)反射比目标的反射比和背景能彻底改变测量的结果,一个有100%反射率的目标平面上能产生比只有1%反射率的目标高出100倍的光线。

9、摄像机灰度片、色温片的设置

灰度片的设置:

Clear:在阴天或者阴影下用

1/8nd :在清晨或者阳光不强烈的下午用

1/16nd:在上午活下午阳光下用

1/64nd:在雪天等高亮光环境下用

色温片(日光、灯光)的设置:(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 3200K---偏红偏黄的光照环境用这个。

5600K---正常日光或者室内日光灯环境(和3200比这种光偏蓝)。

5600K+灰片---晴天日光比较强的时候使用。

一般除上面3档外还有一档,有可能是星光效果。

10、电视照明光线的特点快、准、稳、匀

11、摄像机的测光方式:平均测光(点测、偏重点、区域测光)

平均测光,就是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值,以其结果作为曝光的计算基础。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

12、摄像机与人眼的区别

一、摄像机的亮度适应范围比人眼窄得多

二、人眼有立体视觉,而摄像机无立体视觉,但视域较宽广

三、人眼具有视觉守恒特性,摄像机对色温变化敏感

13、色后像现象

是人眼色彩适应的一个特征。当人眼观察某一有色物体时,令其将视线由被观察的有色物体表面离开,人眼会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短时间内把这一个物体的补色“残像”保留。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下,人眼不会由于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而改变对这一物体的原有色彩的印象和记忆。也可以说,照明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人眼却未察觉到物体表面的色彩出现了差异。

15、反光板的基本类型(单向反色双向)

柔和反光式反光板,光源性质属于散射光,照明效果平涂柔和,无明显光线投影,物体表面层次再现细腻,光线散射照明的面积较大,人们称柔和反光式反光板的光是软质光;单向反射式反光板,光源性质属于硬质光,由于使用的反光材料不同,使它对接受的光线大部分能反射出去,如同平静的湖面产生的单向反射光一样,这种反光板照明投射的距离远,被照明的物体表面有明显的投影。

16、光线轴线的运用

1、时间的选择

1)不可替代:一天中时间变化最快且十分不稳定的时间是日出前、日落后和太阳初升、太阳欲落的时候。

2)可替代:上午各时段,下午各时段,以及太阳初升前以及太阳落下后。

2、补拍与错位

第一,时间的对应;

第二,光线方向的统一;

第三,入射角的大小一致;

第四,反差与亮度的协调;

第五,受光面与阴影面比例的把握。

3、越轴与合理越轴

越轴即人为背离轴线规律,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和方向上的相反变化,以及光线方向的“摆动”。

合理越轴是使画面中镜头、光线方向、角度在轴线两侧的来回变化尽量变为合理,在跳跃幅度较大的两个镜头中间加入一个中性即过渡镜头加以缓和。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场景由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结构;

2)增加镜头的视点,开拓观众的视野;

3)追求全方位立体的现场表达方式;

4)场面调度更富连续性,能形成流畅的视觉语言;

5)多角度不同照明状态下展示被摄体,具有“全描”效果。

一、色温平衡有三方面含义:

一是指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要求的色温相一致;

二是在同一场景中,要保证所有光源色温一致性。

三是日光下被摄体亮部的日光色温与暗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

二、平衡色温的方式:

1(1)将光源色温调整到摄像机色片的标准上,也可以将摄像机色片调整至现场光源色温的标准上。(2)在现场使用光源色温调整白平衡。

2(1)灯光前加升色温的蓝色滤色片,简单易行,但灯光损失大;

(2)在自然光入口处加用降色温的橙红滤色片,人为降5400k到3200k左右,但适合较小场景。

3给辅助光线的光源提供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一般每套电瓶灯都有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

18、色彩的基本特征:(色别、饱和度、明度)

色别:(色相、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性,说明色光种类。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

在艺术创作中,人们常将色分为两大类,即暖色调和冷色调。所以,色别也称为色调。

明度:(亮度、明暗度)同一色别由于光线照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明暗程度。即色别的相对亮度。

运用: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色彩的明度控制与变化是依据主题内容的要求变化而变化的。例:以抒情写意的喜庆吉祥、轻松愉快为主的题材,色彩的明度宜大;以庄严肃穆、凝重深沉为主的题材,色彩的明度宜小。

饱和度有时也称为色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差别的程度。

如果一种色别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多、消色成分少,该色别色彩就饱和;反之,如果所含彩色成分少而消色成分多,色彩就不饱和。

19、光线影调(高调、中调、低调)(118—122页 136页)

平调照明可以使画面取得高雅、明净、单纯的效果,使人物黑色的头发、眼睛、

鼻孔、嘴角引人注目,得到强调。

高调画面一般以浅色影调为主要基调。其中最富表现力的是深灰色调,深灰调子越小,画面调子就越高。具备深色调与大面积亮色调的对比的画面,才能称为高调画面。

1)反映的人物,要符合其职业、年龄、性别特征。如拍摄医务、科研人员、妇女、儿童等,衣服为浅色。

2)背景光一般要求超过人脸的照度一倍左右,以白的背景突出形体的轮廓线。

3)画面要求简洁、清晰、明朗、干净,背景光要求柔、匀、细。

4)曝光要稍加一点。

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

1)轮廓光照明常常产生低调照明效果,能给人以庄重、肃穆、黄昏、安适、忧愁、悲怆之感,还会有神秘感。

2)低调画面大体有两种:软低调与硬低调

拍摄低调画面应注意:

1)人物衣服的色调应以灰色、深灰色为佳,在画面中体现层次。

2)低调画面拍摄要同被摄人物的职业、性格、情绪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相吻合。

3)低调摄影要注意曝光问题。

4)低调摄影常选择聚光灯作为勾画人物轮廓线条的主要光源,其他部分的暗部层次常选用散光灯具。

平光高调法、对比低调法(136页)

20、三点式布光(概念题)

运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线进行照明布光,能把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的电视屏幕上,这种布光方法叫三点式布光。三点布光法是保证人物基本造型的程式化照明方法。

主光强,辅光就弱;主光左,辅光就右;主光高,辅光就低,才能有效地消除主光造成的阴影,创造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

轮廓光的布置可以根据主光和辅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和正侧。当轮廓光作为隔离光和美化管时,也可以不考虑主光和辅光的位置关系。

21、人工光线的成份

主光

主光是用来描绘被摄体的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线。

作用和特点:组成造型结构,揭示场景的外貌及特点,描绘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主要姿态、线条,交代画面内空间关系,构成一定的反差和明暗配置。

主光布光要注意:

1、光线的投射方向要有依据;

2、有利于渲染和塑造气氛、形象;

3、实现画面中影调、色调的合理配置;

4、同镜头构成一定的角度;

5、突出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物。

辅助光

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

轮廓光

轮廓光是来自被摄体后方或侧后方的一种光线,如同正常照明中的逆光照明一样。

1、强调空间深度,交代远近物体的层次关系。电视屏幕是画平面,轮廓光能

突破画平面的限制,加强人的视觉纵向空间的感受能力。

2、人为区别被摄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轮廓光具有很强的造型效果,它能

有效地突出被摄体的形态和线条,区别被摄体、被摄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

3、形成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地位感。

4、表达浓郁的现场气氛。

5、交代和反映透明、半透明物体的属性。

轮廓光——装饰光,在被摄体四周形成一条亮边,装饰性地把被摄体“镶嵌”到一个光环之中。

人物为主的轮廓用光应注意:

1、轮廓光不宜过亮

2、轮廓光的入射角不宜过大

3、轮廓光的位置要准确

背景光

1、突出主体,为主体寻找一个较佳的背景和环境。

2、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光线效果,说明某种特定的时间地点等,对主体的表现起烘托作用。

3、丰富画面的影调对比,决定画面的基调。

4、利用背景光线的微妙变化,体现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

装饰光

1、弥补前几种光线照明上的不足,有目的地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细节的修

正。

2、达到画面整体照明的平衡。

3、化妆。

4、消除不真实的、多余的灯光投影。

22、主光的布光形式辅助光的运用

主光的布光形式:

一、常用主光照明

光源一般在被摄对象左或右的前侧45左右的位置上。

二、宽光照明

光源一般在被摄对象的侧前方60左右的位置上,同正常主光照明相比较,宽光照明使被摄对象表面被照射的面积增大,阴影部分相对减少。

三、面光照明

光源在被摄对象前方稍侧方向的75左右位置上,不足之处同宽光照明一样,不适合地表现立体形状、场景和人物的质感。

四、窄光照明

光源在被摄对象侧方15左右的位置上,接近于室外自然光的侧光照明。能够表现立体感和物体表面质感。

辅助光的运用:

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

辅助光分为两种:阴辅助光和阳辅助光。

阴辅灯一般配置在拍摄点的镜头左右位置上,用来补充主光照明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其位置不能过高或过低,略高于或平行于人物头部均可。不能偏离拍摄点的镜头过远。

阳辅灯是在脸部阴阳光调之间起逐步过渡的作用和接茬作用。能柔化主光灯在人物脸部投下的生硬投影,模糊光影的亮暗分界线,体现和增强主光造型的立体感作用。

辅助光的运用效果:

1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2帮助主光造型,塑造和描绘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表达其全部特征;

3帮助揭示和表现被摄对象的质感。

辅助光的运用原则:

1光亮度绝对不能强于主光;

2不能产生光线投影,或说有光不能有影;

3不能干扰主光正常的光线效果;

4在保持主光投射的阴影特征前提下,尽量再现阴影部位的层次和质感。

23、滤色片的双片原理(从滤色片章看)

当黄色和品红色两块滤色片相叠加放在灯上时,它们分别从白光中减去了蓝色光和绿色光,最后只有红光通过,获得红光。

24、如何处理照明与空间透视

一、光线入射角的选择

1)光线入射角,即光源与被摄对象两点之间形成的直线和地平线的夹角。

2)太阳接近于地平线,入射角度小,太阳逐渐升高,光线入射角逐渐变大。

一天中光线入射角变化很大,要想获得理想的空间透视效果,一般选择较小的光线入射角度,如太阳初升和太阳欲落时刻的光线或接近于这个时刻的光线。

二、光线方向的确定

所谓光线方向,指光源在不同的位置上照明被摄对象。光线方向的确定,在实际的拍摄中,常分为3种形式,即顺光、侧光、逆光。

三、光线明暗比例的控制

光线明暗比例的控制,主要指镜头视角之内的景物通过光线有目的地照明,形成一定的明暗比例配置,从而有效地通过影调对比,来达到强调空间透视的目的。

近处景物对比要强一些,远处对比随着距离不同而逐渐减弱。

四、色调冷暖的配置

色调冷暖的配置,指经过处理而展现在画面中的色彩关系给人视觉上的一种色感现象。

25、如何避免顶光照明的不足

1、外景拍摄时选择多层重复景物,强调层次关系

利用景物的多层、重复排列,形成透视线条,利用顶光照明和俯角度拍摄,让物体明亮的顶面同后面物体垂直面的暗部相重叠,形成明显的轮廓光条。

强化了空间透视效果。

2、避免骷髅状,以人脸暗部或亮部曝光

使人物脸部主要部位置于明亮或阴影部位,人为打破脸部不正常的顶光照明状况,同时

测光,按其主要部位脸部定光。如果调整后脸部处于阴影部位,顶光照明就有高逆光效果,反而可有效地勾画被摄体的轮廓线条。

3、人为改变顶光投射状态

人为遮挡方法:

一是大面积遮挡光线,如利用遮光方法弥补其不足。用白布把拍摄现场遮挡起来,变直射光的顶光照明为散射光照明,使整个场景变得亮度均匀,反差柔和。

二是局部遮挡光线,如拍摄以人物为主的画面。可在人物上方用遮挡物遮挡光线,也可利用人物自身的装饰挡住顶光光线,使脸部置于阴暗部分,按阴影部分进行曝光。

4、加用辅助光

可加用补助光照明,缩小被摄体亮暗部分的差距,减弱顶光照明造成的骷髅状效果。

26、光位图

27、人工光线交叉脖影的修正、面额、颧骨太明显的修正

人工光线交叉脖影的修正,一是:副光灯位要正,尽量离摄像机近一点;

二是:把副光灯放低一些,让副光灯影不要投在任务肩上。

面额、颧骨的修正,因灯位太高太侧,应把灯放低些,副光灯要加强亮度,或者再用专门的小型柔光灯从正面低处去补一些光。

28、外景自然照明光

外景自然光照明是指在室外拍摄电视片的一些场景时,主要依靠太阳的直接和间接照明,有时也需要一些人工光对场景和人物进行局部修正和光线调整。外景自然光照明的特点

一、自然光照明的规律变化

1光线的入射角和景物的光影变化

光线入射角由平行照射逐渐变大,当达到垂直于地面照射后,光线入射角逐渐变小,变成在景物或物体的另一侧平行照射,物体的投影由长变短、由短变长。

2光线的色温的变化

入射角小时或平行照射时,长波光增多,色温偏低;入射角逐渐变大时,色温随之升高;入射角转而变小,色温随之降低。

3照明强度的变化

入射角小时或平行照射时,照明强度弱,随着入射角变大,照明强度增强,入射角转而变小,照明强度随之降低。

4相关变化

物体的投影:长——短——长,光线的反差:小——大——小

光线的亮度:低——高——低。

二、在光影变化中寻找最佳创作效果——光影效果的短暂性

时间是“流动”的,光也在时刻变化,适合要求的照明时间在每一天中,可能只有一瞬间,这种强烈的时间性照明给创作者们很大的限制。

三、面上照明的利弊

1、特点:点面、远近的照明亮度基本一致面积大、范围广、照度高

2、利:较全面地反映场景以及物体的特征、外貌,同时能够满足摄录技术对光线亮度的要求。

弊:一视同仁,不能重点突出主要场景以及主要对象。

29、一天当中光线的特点

太阳初升和太阳欲落时刻(0到15度和15到0度):

1、照明条件不稳定

2、时间短促光线变化大

3、明暗对比明显亮暗间距大

4、地面被照明物

体投影长5、光线偏暖色温低6、近浓远淡透视层次明显

正常照明时刻(15到60和60 到15):

1、光线稳定

2、持续时间长

3、光线充足

4、明暗反差正常

5、层次丰富

6、表达物体特色

顶光照明时刻(60到90和90到60)

反差较大,受光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层次与质感不能得到正确表现。有时由于摄录

像设备宽容度小,纳光限度狭窄,还会造成失真和变形。

顶光照明对于人物的面部造型以及形态起歪曲丑化作用,使人物的头发、额头、眼眶、鼻尖、下腭等部位接受照明,而脸部其他部位有明暗极大的投影,成骷髅状。

30、火光、水纹光效果光的营造

1、火光:篝火、炉火、灶台火

明确所要模拟的是哪一种火光效果;确定灯位角度,主要灯光的投射方向要同火光照明方向一致;灯光前加淡橙色红色滤色纸;将其光线投射在反光板上;反光板上下匀速波动,造成火光映照效果。

其他方法:采用转盘光并借助灯光前被电扇吹动或人为抖动的布条帘;

有时灶台火光和炉火光照明面积小,要用人为遮挡反光板的反射

光线或使用灯光遮扉限制灯光本身的光线投射。

2、水纹光:

(1)被摄体要避开太阳直射光照明,最好处于树阴等处,这样才能较明显地体现水纹效果;(2)太阳、水面与被摄体三者的光线投射、反射和接收关系,体现正确的位置、方向和角度。

方法:

1人物为主的全景画面,两块反光板,一块反光板左右波动,另一块反光板上下波动。

2人物为中近景为主的固定位置的画面,对水纹光真实性的要求比全景高。

让被摄体站在某一平面物体附近,把水倒在平面上,不停地用工具在上面不规则地运动,利用反射的光线形成水纹效果。

* 在演播室或摄影棚内:用浅沿大盘或大浴盘,最好是人工制作的长方形盛水大盘,放在被摄体面前的地面上,使用聚光灯照射水面,真实的水面

反射光就产生了。

31、偏色

偏色指景物或人物在照明不足或不均匀的情况下产生的非正常颜色的现象。例:自然光照射下人的脸有部分逆光呈部分暗淡或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周边的颜色渲染,如红墙,草地等出现偏色现象。

如何解决:需要加光或适当的辅助光照明,从而达到色彩协调、不跑色不偏色的目的。

32、台湾电影的用光特色《奇妙的旅程》

LED照明设计教学教材

LED照明系统设计技巧 所属类别:电源管理I 电源管理I 技术方案I LED技术 关键字:LED调光控制器LED驱动器TRIAC LED照明将会取代主流的白炽照明和其他照明技术,占据市场主导位置。但从旧技术到新技术的转换还需要多年时间。在此期间,LED灯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确保新设计与原本为白炽照明开发的现有控制器和布线架构实现兼容和可靠工作。本文所介绍的是可同时适用于低功率和高功率LED照明系统的解决方案,它久经考验,非常成熟。 LED灯泡的构造 一个LED灯包含一个到十几个甚至更多的LED芯片,它们通常串联在一起。每个芯片的发光亮度由通过其中的电流大小决定。由于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灯泡内每个LED芯片会自动通过相同的电流,但每个芯片上的电压各不相同。LED的正向电压降通常为3.4V,但会在2.8V到4.2V之间变化。可以对LED 进行分类以限制电压变动幅度,但这会增加成本,并且正向电压降仍会随温度和使用时间发生变化。要想提供一致的光输出,LED灯必须由严格规定的高效恒流电源驱动。作为白炽灯的替代品LED灯,该电源必须集成在灯壳内。 典型集成LED灯包括驱动电路、LED集束以及可同时为驱动器和LED芯片提供机械保护和散热的外壳。 LED驱动器的要求非常严格。它必须是高效节能的,必须满足严格的EMI和功率因数规格,并能安全地耐受各种故障条件。其中最为困难的要求之一是要有调光功能。由于LED灯的特性与专为白炽灯所设计的调光控制器之间存在不匹配,因此容易造成性能不佳。问题可能表现为启动速度慢、闪烁、光照不均匀、或在调整光亮度时出现闪烁。此外,还存在各个单元性能不一致以及LED灯发出可闻噪声等问题。这些负面情况通常是由误触发或过早关断控制器以及LED电流控制不当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调光控制器 照明控制器以线路调光或PWM调光的方式进行工作。最简单的线路调光方式是前沿可控硅控制器。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照明控制方式,但不幸的是,使用可控硅控制器对LED灯进行调光时会产生大量问题。更先进的线路调光器是电子前沿或后沿调光器。PWM调光器则用于专业照明系统。 使用前沿可控硅调光器时,调光控制是通过改变可控硅导通每个半周期的相位角来实现的。灯泡的输入功率与调光信号的相位角成一定的函数关系,相位角的变化范围介于接近0°到180°之间。 可控硅的重要参数之一是维持电流(IH)。这是可控硅在不使用栅极驱动的情况下保持导通所必须维持的最小负载。为维持可控硅的稳定工作,该电流不能为零,IH的典型值介于8mA到40mA。因此,白炽灯的相位角调光器通常有一个规定的最小负载,230V额定交流电压下通常为40W。这是为了确保流经内部可控硅的电流始终高于所规定的维持电流阈值。由于LED照明的功耗非常低,维持电流将成为一个问题。 另一个潜在问题是浪涌电流。可控硅导通时,高浪涌电流会流入LED灯。最差情况就是相位角达到90°,而此时AC输入电压达到峰值。对白炽灯来说,浪涌电流不会构成问题。但在LED灯中,驱动器的输入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目录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 (2)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所在 (2) (一)现场报道,新闻时效性强,新闻价值大 (2) (二)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感到亲切可信 (3) (三)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3) (四)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3) (五)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 (3) 三、概括总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以及它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 (4) (一)概括总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4)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 (4) 参考文献 (4) 英文摘要 (5)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内容提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成为电视新闻报道首选样式,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研究,总结性地提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诸多独特优势,以求在实践中能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同时对从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提出具体要求。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优势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都竭力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自己之长,克他人之短。电视,作为一种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体,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让电视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电视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在现代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现场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是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它是指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样式,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的意思是“在镜前报道”,或“站着报道”。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所有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画面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口头报道等都是;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进入画面,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所见所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崛起与发展,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电影记录片式的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加强了发挥电视传播现场感强、面对面传播的长处。 我国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性现场报道”,除后期必要剪辑外,其全过程基本上是在现场完成;另一种就是“不完全性现场报道”,即在现场完成采访后,将其中一部分由播音员解说,或由记者事后补充必要的背景或评述。从表现形式看,有的完全采用同期声,全部是现场中间的某一部分;有的综合使用了现场报道与录像报道的多种手法。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所在 (一)现场报道,新闻时效性强,新闻价值大 新闻价值学说认为,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传播出去之间的时间距离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大,时效性也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改变了过去那种先拍摄活动画靣、后写文字解说、再由播音员配音播出的老一套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采取了无剪辑摄像,省略了编辑合成工序,与新闻事件进展作同

液晶电视背光灯常见故障判断

1、背光灯在交流开机瞬间液晶屏幕亮一下就熄灭,此时,伴音,遥控,面板按键控制功能均正常。此种现象为背光灯电路保护所致,原因多为背光灯升压板供电异常。对于CCFL背光源电路,如果某一个背光灯管开路(常见为背光灯升压板上的灯管插座开焊或插座未插紧所导致的电路保护)或某根灯管断裂均可造成上述故障。 2、背光灯开关机无变化,伴音,遥控,面板按键控制均正常。此故障需检测以下几个工作条件:1),背光源升压板电路的供电,常见大屏幕为24伏,极少数用120伏,小屏幕一般为12伏,2),CPU控制电路输出的背光灯升压板振荡器工作的开关控制信号,常见为高电平启动,多为3V—5V灯管点亮控制信号。如果上述工作条件均具备,则可以代换背光灯升压板,如果代换背光灯升压板后故障如初,多为液晶屏组件中的背光灯管损坏。 3、背光灯时亮时不亮。常见为背光灯升压板的灯管插座与灯管接触不良,背光灯供电高或低。实际维修中,24V供电用数字表测量不应该有1V的误差(电源板上输出的24V电压无论是空载还是带载都应该稳定)。 液晶高压板维修与代换 修液晶高压板故障令人头疼,特别是疑难故障或配不到相应的高压板时一个头两个大,但总不至于报废或退修吧,那多没面子,其实人是活的,任何高压板只要装得下,那么它就是"万能"的,不知道买来高压板的参数,看到高压板接口有这么多条线,头晕了吧。 其实很简单,首先确定电源线正极和负极,有保险丝的一般来说是正极,负极多是接在电容的负极上。 然后确定电压,确定电压的最好办法是看电容的标记了,假如6V左右那么就是3.3V的,假如电容上标12V左右,那么输入电压肯定是5V,假如是24V左右或以上,那么就是12V,以次类推,把电容上所标的伏数除以二,最接近几伏就是几伏了。 有的人说按这样接了,还是不亮,或者只是闪一下就灭了,是的有很多高压板多是这样的,那怎么办呢?找出控制脚,看看那只脚是接到一个小三极管上的,一般是直接引接到三极管上的,最多中间有个小电容,应该很容易辨认的,控制脚一般是3.3V和5V,也有个别是接地的,所以我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先接地试一下,不行再接3.3V再接5V,假如输入电压和控制电压多是3.3V的情况是,可以直接合并。 多余的脚怎么办呀?让他空着好了,不用理它。 高压板坏后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故障: 1、瞬间亮后马上黑屏 该问题主要为高压板反馈电路起作用导致,如:高压过高导致保护、反馈电路出

照明设计教案

第一章总论 一、光环境与文化 1 、光环境文化 1.1 概述 从光的角度来看,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存在两个世界: 一个属于白昼,另一个属于夜晚。 光的发展 人工取火——电灯的发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光”有了更为广泛的用途和意义,其中光环境的营造,成为环境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照明设计成为展示空间魅力的舞台。 1.2 照明设计与光文化 光文化是设计文化的一部分。照明是科学,也是艺术。对任何建筑而言它都是建筑设计成功的基础之一。 设计师除了要充分地理解建筑的形体和空间,还需要能够对灯具和光源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纯熟的运用。 只有充分掌握“光”的控制技术,才能对“光”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才能满足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的需要。 2 、照明设计的目的与分类范畴 2.1 照明设计的目的 有关资料表明:在正常人每天接受的外界信息中,超过80%的信息是通过人体的视觉器官接受的。而人几乎每天都要在人造光环境中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为视觉感官接受信息创造一个舒适的光环境是对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室内外环境所需要的照度,正确选择光源和灯具,确定合理的照明形式和布置方案,创造一个合理的、高质量的光环境。

2.2 照明设计的分类范畴 照明场所:1、街道及广场照明;2、车站及码头照明;3、景观的照明;4、建筑夜景的照明;5、室内环境照明等。 照明的方式: 1、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场所而设置的均匀照度的照明方式 2、局部照明:特定视觉工作所用的,为某个局部而设置的照明 3、重点照明:为提高限定的区域或目标的照度,使其比周围的区域更亮,而设计成最小光束角的照明。 4、混合照明:由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方式。 5、混光照明:在同一个场所,有两种以上不同的光源所形成的照明。 6、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时而启用的照明。 照明的目的: 功能照明:满足各种不同场所的活动所需的基本照明环境,根据室内工作性质使工作面上能得到良好的视觉作业条件。 装饰照明:对于有特殊艺术效果的光环境来说,照明的艺术性成为另一种形态的装饰手段,在装饰照明中,灯具不仅仅是单纯的照明技术装置,它还起到室内装饰的作用。 3 、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3.1 概念及影响 (1)自然采光:即天然采光,也可称为昼光。 (2)自然采光的发展概况:我们对天然采光的需求是怎样的?与此同时天然采光又是如何影响建筑外观的呢?(思考题) 3.2 人工照明 (1)概念及影响:人工照明,即人工光源,是指自然采光以外的光源。(2)人工照明的发展概况: 直到十九世纪末,人工光源一直与发热密不可分。直到19世纪末斯旺和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或者是大家所说的灯泡(使用钨丝),从电产生的光才被能够实际使用。 人工照明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适合现在的照明将不适合于2050年,同样1950年的照明也不适合我们现在的要求。 因此,我们对人工照明概念——例如合适的光源、照明方法和控制方法——主要是从原理上而不是从细节上进行讨论。

浅析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存在条件和优势所在

浅析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存在条件和优势所在 内容提要:在现实社会中,新闻媒体经常使用隐性采访的方法进行采访,通常是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进行揭露,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则较多地使用偷拍偷录的方式获取材料,并且由此而形成的批评性新闻报道很受电视观众的欢迎。与此同时,惹起的新闻官司也不少。在道德和法律方面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主要从受众和媒体等方面阐隐性采访的存在条件及优势所在。 关键词:隐性采访存在条件优势所在 由萨洛蒙、布勒松等人提出的“堪的摄影”的手法,即偷拍手法。近几年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被广泛应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隐性采访或称暗访。所谓隐性采访就是指记者故意隐藏自己身份、采访目的和采访手段企图直接参与某个新闻事件或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观察的形式获取新闻资料的新闻采访活动。它主要用于搜集违法乱纪、违背社会公德内容的新闻事实的采访。 在我国新闻史上,也曾有许多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的手段获取新闻进而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1903年发生的“沈荩案”影响最大,1903年初,清朝政府与俄国秘密商定条约六条,俄国企

图控制我国东北等地区。新闻记者沈荩将用侦探手段获得的消息传给了天津的英文报纸并遍载日报报纸。由此,东京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响应,拒俄运动掀起。沈荩也因此而惨遭迫害。 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依靠显性采访,而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相对立,也是记者采访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对隐性采访的质疑也层出不穷。涉及到法律层面、道德层面等等。但争议归争议,隐性采访仍然在使用,并且由隐性采访获取的新闻资料被广大电视观众所喜爱。诸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大写真》浙江卫视周末版有一个以偷拍偷录为主要采制手段的《目击》栏目,这样一些名闻遐迩的栏目也主要是借助隐性采访的吸引力而长盛不衰的。它们的成功足以证明隐性采访是极具生命力的。那么面对道德压力、法律压力隐性采访的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呢? 一.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科技进步,摄影器材轻便易隐藏,为隐性采访提供了技术准备 电视新闻区别于平面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其能通过摄像机向观众展示一个立体的视听空间。因而,电视新闻实务的发展对现代电子技术手段的开发利用有较强的依赖性。摄录一体化的ENG的发明和使用为个性化的、有特色的电视采访出现提供了物质技术

为什么电视照明是一种艺术

为什么电视照明是一种艺术 电视画面构图讲究要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照明能够发挥其优势,利用光影、明暗和色调的配置,以及照明范围的大与小、入射角度的高与低、照度的强与弱等。来增加画面的形式表现力,并在造型上起着揭示、隐蔽突出、夸张、修饰和弥补的作用。 利用照明还可展示画面的内象空间或造成外象空间。电影自1895年出现,到现在就仅仅百余年的历史。而电视的出现的时间更是少之。鉴于时间学识有限,在此仅对于电视艺术做简要分析。电视艺术简言之就是“光影艺术”。其实这句话很贴切也很具有本质性。对于电视艺术来言,光线,是它的灵魂。光线直接参与了电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去过程。在众多艺术之中,电视和电影是借助于光的作用与手段实现艺术形象塑造的典型。光线成了它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媒介、条件和重要工具。 从艺术的特点上来看,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普列汉诺夫曾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的”。而电视照明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实现画面的艺术造型。具体来说,电视照明的任务有以下六点: 1、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面要求 2、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3、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4、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 5、戏剧表现的需要 6、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 这六点中每一条无不体现着其艺术性。单就第二点来说,用光线来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主要是指在平面上突破二维空间的限制,塑造真实的三维空间。也就是说,要化画面的平面结构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表达深远的空间感、纵深感,描绘物体的立体形状,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及质感。这是电视照明所担负的一个主要任务和所要求达到的主要目的。如果只要求电视照明满足技术上的一些需

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背光灯及高压驱动电路原理与维修(一

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背光灯及高压驱动电路原理及电路分析(一) (目前液晶电视的销量和社会保有量非常大,液晶电视的维修资料奇缺,而液晶电视的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又是液晶电视中极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它类似于CRT电视的行扫描电路,是高压大电流电路,其故障率不低于CRT电视的行扫描电路。目前对于该部分的原理电路分析维修的资料很少,该文对于背光灯管及驱动电路的特性、构造、组成、要求、电路原理分析比较详尽,以帮助维修人员更加深刻的理解液晶电视背光灯驱动电路,为下一步维修打好基础) 液晶电视的显示屏是属于被动发光型的显示器件,液晶屏自身不发光,它需要借助背光灯来实现屏的发光,即背光灯管发出光线通过液晶屏透射出来,利用液晶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控制通过的光线(对光进行调制)以形成图像,所以一块液晶屏工作成像必须配上背光源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显示屏,要显示色彩丰富的优质图像,要求背光灯的光谱范围要宽,接近日光色以便最大限度的展现自然界的各种色彩。目前的液晶屏背光灯,一般采用的是光谱范围较好的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作为背光光源。 大屏幕的液晶电视要保证有足够的亮度、对比度和整个屏幕亮度的均匀性,均采用多灯管系统,32寸屏一般采用16只灯管,47寸屏一般采用24只灯管。耗电量每只灯管约为为8W计算,一台32寸屏的液晶电视背光灯耗电量达到130W,一台47寸的液晶电视背光灯的耗电量达到近200W(加上其它电路耗电,一台32寸屏的液晶电视耗电量在200W左右) 冷阴极荧光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冷阴极荧光灯CCFL是气体放电发光器件,其构造类似常用的日光灯,不同的是采用镍﹑钽和锆等金属做成的无需加热即可发射电子的电极——冷阴极来代替钨丝等热阴极,灯管内充有低气压汞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冷阴极发射电子使灯管内汞原子激发和电离,产生灯管电流并辐射出253.7nm紫外线,紫外线再激发管壁上的荧光粉涂层而发光,图1。 冷阴极荧光灯的特性 冷阴极荧光灯是一个高非线性负载,它的触发(启动)电压一般是三倍于工作(维持)电压,(电压值的大小和灯管的长度和直径有关)冷阴极荧光灯在开始启动时,当电压还没有达到触发值(1200~1600V)时,灯管呈正电阻(数兆欧),一旦达到触发值,灯管内部产生电离放电产生电流,此时电流增加,灯管两端电压下降呈负阻特性 图2,所以冷阴极荧光灯触发点亮后,在电路上必须有限流装置,把灯管工作电流限制在一个额定值上,否则会因为电流过大烧毁灯管,电流过小点亮又难以维持。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主题音乐的方式为什么被普遍使用? 2、主题音乐的任务是什么? 3、主题音乐有几种形式? 4、主题音乐在片中每次出现的依据是什么? 5、变奏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6、电视音乐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7、电视剧的主题音乐和插段音乐有何不同? 8、综艺晚会节目的编排应注意什么?音乐节目在其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1、电视照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一、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六、画面构图的需要 特点: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2、电视与电影照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二、多机和单机拍摄对布光照明的不同要求 三、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五、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1、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波长是多少? 光是能的一种形式,是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占据电磁射线谱中的一小段。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60纳米(1米=109纳米)。 2、镜面反射、漫反射和半漫反射的规律是什么? 镜面反射:光滑的物体表面产生的反射光呈镜面反射的性质。(1)只有在反射角A点位置上,可以在物体表面上看到B光源的影像,其亮度接近于光源强度。在其他方位上(如B和C点上),物体表面呈无光状态。(2)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同,不发生性质变化。比如,若入射光是平行光束,则反射光亦为平行光束,不发生形态变化。 漫反射:如果物体表面是粗糙的、不规则的,那么,光线投射上去以后就向各个方向散射。这种反射光就叫漫反射光。(1)漫反射光的强度远小于入射光,而且在非反射角度的视点上看,物体表面都很亮。(2)漫反射光的物体表面上看不见光源的影像。 半漫反射:物体的表面介于光滑与粗糙之间,对光的反射也介于二者之间,呈半漫反射(即散射)性质。(1)半漫反射光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反射角方向,虽看不到光源的影像,但能看到较淡的亮斑。(2)在非反射角的方位上,也可以看到物体表面的亮光。这种半漫反射的物体表面亮度,在光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不同方向上看是不相同的。 1.什么叫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黑体随

影视照明

照明综合复习题 分析与简答题: 1题:关键词:照明艺术、照明技术、结合 1无论是出于技术方面还是艺术方面的需要,光线是一切视觉艺术之源,影视艺术是光的艺术,光线是影视艺术的“灵魂”,没有光线的存在,一切视觉艺术无从说起,光线和色彩不仅仅是影响还原,物质世界的感光因素,而且是一种灌入创作者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审美手段,因为光与色创造轮了节奏、创造了气氛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通过光线色彩展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2电视照明是最三度空间的表达,不仅是为了提高画面的清晰度,而且是艺术的生动表现,可以利用光比的大小,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被摄物体的各个层次面,从而达到造型上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感染。 3在实际二度创作中,照明可以遮挡画中的次要物体,突出主体,与剧情无关淡化,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对人物形象进行美化或丑化。 4照明可以真实的在线生活,给观众以真实感。例如利用光线表现时间流动、季节变化、天气变化、交代环境和场景。 5光线具有心理变现功能和写意性,可以通过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使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更加生动,从而揭示人们的性格心理状态。 6光线的写意性(象征、歌颂、指向、情趣……)既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欢快、热烈、神秘、惊险、恐怖、寂寞、优雅、肃穆……)又能深化作品内涵。 7在现代节目中,光线运用还可以激发观众的不同情感,是观众的观察心理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并引起共鸣。 2题:关键词:平光高调法 平光高调法给出一种轻松、简洁、欢快的气氛,使人产生洁净、淡雅、优美、透彻的感觉。照明用光主要以交柔和的平光为主,光线的客观性较强,主要给予环境基本照明,体现物体自身纯正的色彩,展示物体和环境的外在特征,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主要依靠它们自身的光调变化体现出来。由于物体没有阴影,显得醒目突出、引人注意。大量运用中性灰到白得色调过渡,构成了高调画面。 3题:关键词:三点布光法 一种经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而且还能使被摄者与背景明显区别开来。这种布光方法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把三种光固定在某个位置,它是按被摄者的脸型来确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实际上在三种光之外还使用一些修饰光来掩饰或突出某种特点。这种布光法适合给单个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摄影设备,被摄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 发表时间:2009-10-19T10:42:02.250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郭丽华 [导读] 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称为现场报道。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河南范县 457501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056-01 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称为现场报道。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电影纪录片式的报道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独特的播报方式,也对电视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场报道具有以下的传播优势: 一、电视记者与观众当面会晤,直接交谈,进行“一对一”的传播,使观众感到亲切可信。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与一般现场实录的新闻片的主要区别是记 者直接出现在现场向观众作实地口头报道。这就仿佛电视记者将新闻现场和新闻人物一齐带到了观众面前,向观众当场阐述所发生的一切情景。这种传播方式有一种超越媒介的穿透力,能产生当面会晤,一对一的人际直接传播效应,这就大大缩短了传者与受者的距离,增加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这好象是看一部某国风光纪录片听播音员画外音介绍,与听刚从美国归来的好友指着录像绘声绘色的介绍不同一样,人们总觉得后一种方式更为亲切可信。1986年10月15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访问上海,中午11点45分,客机准时降落虹桥机场,电视记者在现场叙下舷梯接受儿童的献花。记者如同面向自己的朋友,介绍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这种当面播报的方式,使观众倍感亲切。 由于电视记者与新闻现场一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记者的形象也成了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信息。从传播学的观点看来,现场上一切信息因素都有助于提高传播效能,一位电视记者,尤其是一位名记者所作的现场报道必将大大增强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二、电视现场报道强烈的现场感,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事的临场感、介入感。 现场报道的规定环境是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电视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甚至参与者向观众讲述,现场的特定环境,气氛甚至种种细微末节,除了电视画面已揭示的内容以外,都可由电视记者向观众作口头报道,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在观众的眼睛展开。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期间看电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面对镜头手持话筒在事件现场播报的记者们。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镜头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时的向身边的目击者或当事人发问。因此,他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记者,准确地讲是:“现场报道员 “或“出镜记者”。更精彩的现场报道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在空中、地面和场馆内外,在同比赛有关的各个角落,都活跃着现场报道员的身影,伴随着一枚枚金牌的产生后对冠军的现场采访,虽然时间短暂,但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收视期待。200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现场报道员的群体亮相,以不可阻挡之势展现了电视现场报道的魅力。 三、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形式也向前方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使观众产生同步、现场感、亲信感、参与感的优势,要得以充分发挥,除了选准报道现场与具备必要的摄播器材外,对从事现场报道的前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从事现场报道的电视台记者,不同于一般的记者,他是出画面的,是现场报道节目意图的具体体现者,又是节目与受众之间感情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因此,他要格外注意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包括言谈、神态、举止、仪表等等。 第二,从事现场报道的电视台记者,要在新闻事件发生、进展的现场,迅速准确地选择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或口齿伶俐、语音纯正地亲自播有关新闻事实,或访问有关新闻人物与知情人物(当事人),还要指挥摄像师富有价值与传播意义的情景与特写镜头。第三,从事现场报道的电视台记者,不仅负责播报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组织串联整个节目内容:而且遇到突发性事件、事件重大转折或特别重要的新闻事实时,还要将即时报道与即时评论结合起来,做到边播边论、夹叙夹议。 对从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的上述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求记者将采、编、播、评集于一身。其中“编”,不仅指编导。这正是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就是说,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实践,强烈地要求记者具备节目主持人的能力与风格。对从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是称呼“前方记者”,还是“节目主持人”,如果光是一个名称之争,显得并不重要;问题关键在于: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中最有生命力的品种,在传播媒介竞争中也最有实力,为了充分发挥其优势,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必须向节目主持人方向演化;或者由节目主持人来从事新闻现场报道,应是改革举措。有节目主持人从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集采、编、播与一身,把各种信息串联起来,与观众作面对面的交流。并且,节目主持人要完整全面地体现节目方针与宣传意图,打破新闻与评论的界限,随机应变,随时可以对新闻加以分析与评论,适应了深度报道或深入报道的需要。 总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崛起和发展,呼唤着更多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出现,使由节目主持人从事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与潮流;同时,大批优秀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节目的涌现,必将造就一批优秀的权威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促使电视新闻的改革出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作者简介:郭丽华,女,(1979.8.1),记者,本科,新闻传播,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

液晶电视背光板(高压板)电路原理

一台完整的液晶一般由液晶屏、主板、按键板以及高压板组成(又称升压板),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液晶彩显中还带有音频板以及USB插口板等。而早期的高压板均为独立型的高压板,即: 需要由一个12V电源的电源盒来提供,另有部份机子主电源与升压板是连在一起的。 先来讲讲液晶屏的构造再讲升压板原理或许各位会听得更明白些。目前,市场上液晶屏主要有三星、中华、奇美等等,而追其构造,均由液晶粒子屏、玻璃、信号处理板及灯管等组成!一方面,主板上提供的信号经信号处理板解码后送到液晶粒子屏,推动液晶粒子翻转,这时是看不到亮画面的,因方没有背灯管(即贴在液晶左右背处,即上面说的灯管)的照射光,只有背景一点黑暗的图象。 另一方面,主板产生信号后,紧接着升压板也开始工作,推动灯管发光,并在背灯管的照射下,液晶显示器才能显示完整的图象。 在了解以上的大概状况后,我们不难理解: 升压板的作用就是点亮灯管!!!的确是这样,升压板的作用就是推动灯管发光,以产生背景照亮灯。但是,话又说回来,灯管如同日光管一样,其内部充满了氖气,要想让它发光,必须在其未点亮前产生1500V的高压来击发内部的气体,一旦气体导通后,则必须要有600~800V电压、9MA左右的电流供其发光,这就使得普通的12V或者市电的220V电压跟本达不到其要求,因此必须升压。而此时,所有发光的条件都满足了,背灯管当然就发光了。是这样的,这时背灯管是发光了,而且如果给主板加信号的话,画面就出来了,没错一切似乎都正常。但是,大家要明白,多数的液晶显示器是由直流电压控制开关的(即开关只控制主板信号,不能关掉12V),这时,如果关机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想想,主板至液晶屏控制信号是切断了,但升压板呢,背灯管没关掉呀,没关掉当然就一直亮着,亮着当然在关机时就出现全白的显示(呵呵,这样不仅浪费电,而且很难看呀),为此必须从主板中引出一路控制升压板上脉宽IC供电电压,即控制电压(根据机型及厂家设计状况,由高低两种电压控制,一般均为

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

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平板电视维修技术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背光灯及高压驱动电路原理及电路分析(二) 2010-03-29 10:05 海信TLM32XX系列大屏幕液晶电视背光灯电路原理及分析 海信32寸液晶电视主要采用韩国三星屏和LG屏,以下把三星屏背光驱动电路进行介绍;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背光灯管及驱动电路,并对驱动电路的要求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下面以韩国三星屏为例,对电路的组成形式、工作原理、控制方式进行介绍。 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在液晶电视机中,是一个单独工作的受控于CPU的电路组件,其主要作用是点亮液晶屏内的背光灯管并受CPU控制对其能进行启动、停止(on/off)及亮度控制。由于液晶屏的尺寸、灯管的数量、点亮电压、启动特性均不相同,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其输出特性必须适配于所驱动的液晶屏,所以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组件是随屏配套提供,在同一尺寸的液晶屏其型号不同,其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组件是不能互换的。 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组件部分主要由;振荡器、调制器、功率输出电路及保护检测电路组成,在三星32寸液晶屏中,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中除功率输出部分和检测保护部分外,振荡器、调制器及控制部分采用一块ROHM(罗姆)公司的单片集成电路BD9884FV来完成(图1虚线框内),功率输出采用N沟道和P沟道组合的MOSFET功率模块SP8M3来完成,保护检测由集成电路10393完成,输出电路有高压变压器、谐振电容及背光灯管(CCFL)完成(并有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取样电路),以上这几部份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基本电路框图及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一、信号流程及工作原理;

图1中 CPU部分送来的控制信号控制振荡器开始工作,产生频率约100KHz的振荡信号,送入调制器内部和CPU部分送来的PWM亮度控制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后输出断续的100KHz激励振荡信号送入功率输出电路,输出高压并点亮背光灯管。PWM调制信号改变输出高压脉冲的宽度达到改变亮度的目的,背光灯管点亮后 L2、C及CCFL的组合又使高压波形正弦形变化(低Q值串联谐振),电容C的容抗及L2的感抗又起到背光灯管的限流作用。 串联在背光灯管上的取样电阻R上的压降作为背光灯管的工作状态取样电压输送到保护检测电路(由10393组成),高压变压器L3的输出,作为输出电压取样信号也输送到保护检测电路,当输出电压及背光灯管工作电流出现异常,保护检测电路控制调制器停止输出。 由于三星32寸屏是采用16只背光灯管,又由于背光灯管不能并联和串联应用,所以必须每个背光灯管配用一个高压变压器,此16个高压变压器要有相适配的激励电路来驱动。图2A是三星32寸屏背光灯高压驱动组件图片,图2B是主要元件标注。 图2A

照明与灯具设计 教学大纲

《照明与灯具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7125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OF LIGHTING & ILLUMINATION ·授课对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学时:2 /36 ·先修课程: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入门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课题讨论及方案设计 ·考核方式:作业及其讲评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技术及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生的专业课程。这是室内设计课程的第二阶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照明的基本知识及室内照明设计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学生清楚室内照明的种类正确选择相应的灯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设计综合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照明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电气图的绘制)以及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照明设计的目的、意义,了解照明设计与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关系,掌握一般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不同功能的室内外空间设计出合理的系统照明设计和宜人的光环境。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建筑装饰照明艺术概论(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装饰与艺术照明的作用 第二节光与颜色 第三节色彩效应 第四节色彩的物理效应 第五节色彩的心理和生理效果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让学生了解建筑装饰照明的作用、光的颜色与色彩的效应。 第二章照明的光学知识(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照明光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照明电光源 第三节运用照明理论指导设计实践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明确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标准,照明的种类,灯具的正确选择与布置。 第三章室内照明设计及灯具的选择与布置(教学时数:8学时)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0929219.html,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 作者:陈怀旗 来源:《活力》2012年第1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直接交谈;互动传播 从事电视新闻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过去那种现场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报道格局,从而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播报方式。 笔者认为,现场报道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传播优势: 一、电视记者与观众直接交谈,进行“一对一”的传播,使观众倍感亲切可信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与一般现场实录的新闻片的主要区别在于:记者直接出现在现场向观众作实地口头报道。电视记者通过现场报道,就好像把新闻现场和新闻人物一齐带到了观众面前,向观众当场阐述所发生的一切情景。比如:2001年伊春电视台的《警察用救人质劫匪当场毙命》、2003年《人工增雨作业灭山火显威力》两件现场短新闻,都是以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进行播报的,不仅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视性、可信性,而且还分别获得了“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奖”的一等奖。这种传播方式有一种超越媒介的穿透力,产生了当面的、一对一的直接传播效应,这就大大缩短了传者与受者的距离,增加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电视现场报道强烈的现场感,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介入感 电视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甚至参与者向观众讲述现场的特定环境,气氛甚至种种细枝末节,除了电视画面已揭示的内容以外,都可由电视记者向观众作口头报道,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展现在观众眼前。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玉树地震”期间看电视新闻,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新闻事件现场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们。通过他们现场报道,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新闻事件现场。正是因为电视记者们的现场口头报道,才使广大电视观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唤起了全民族空前的爱国激情、空前的凝聚力。 三、传播速度更快,双向互动传播 除了上述几点优势之外,现场报道还具有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双向传播等优势。 1.现场报道是“采摄分家”。记者在事前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设计好具体的报道计划,拍摄相应的报道画面,记者可以在现场与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进行现场直播式的报道,这样,

电视照明考试试题

说明:电视照明实验期终考试采取题目给定,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型与随机抽取题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分面试、灯控台操作与布光操作三种类型,学生完成后现场给分。选择面试的同学在给定的五组题目,共50道题中,由老师现场场在每组题目中随机抽选一题,共5道题目做答,现场不能带答案,限时4分钟。选择灯控台操作的同学在给定15道操作任务题中现场随机抽取一道并完成,现场可带答案,限时5分钟。布光操作以4位同学一组为单位,选择布光操作的同学需提前找好合作团队并分好工,限时20分钟。 一、面试试题 第一组 1、低色温光源照明下,画面呈暧色调还是冷色调? 暧色调 2、摄像管摄像机容许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比是多少? 30:1 3、电视摄像机的设计,是以多少色温的光源为基准的? 3200K 4、冷光源是低色温光源,对吗? 不对 5、我们演播室中使用的硅箱、换色器、电脑灯分别有多少个通道(回路)? 6、1、10 6、从光线方向和光的软硬来看,选择什么样的光最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侧光或顺侧光、直射光 7、从光线方向来看,什么样的光最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感? 逆光或侧逆光 8、人物脸型偏圆、偏胖,布光时主光的水平角度应该偏大一些还是偏小一些?偏大一些 9、人物皱纹过于明显,布光时主光的水平角度应该偏大一些还是偏小一些? 偏小一些 10、为了表现表现青春、年轻化,创造高调的人物图像,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光?柔和的正面光 第二组 1、什么是光通量? 光通量又叫发光通量,它是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发射出的能使人产生光感的辐射能通量。单位是流明(lm)。 2、什么是发光效率? 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称为改光源的发光效率。单位是流明每瓦 3、什么是照度? 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度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lx)。 4、色温是如何定义的? 若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所辐射的光波的颜色成分一致,则称这一温度为该光源的色温。它用绝对温度表示,单位为开尔文。5、什么是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若各色物体受某一

(完整版)室内照明设计教案

《室内照明设计》教案 课题名称:室内照明设计 授课类型:新授课(辅以启发提问) 教学目标:(1)了解室内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2)理解室内照明设计的要求 (3)掌握室内照明的方式、分区及布局方式 (4)掌握灯具的形式及选择 本节重、难点: 重点:(1)室内照明的方式、分区及布局方式 (2)灯具的形式及选择 难点:室内照明设计理论知识的合理应用 教学进程及时间分配: 导入环节————五分钟左右 新课讲授————三十分钟左右 课堂提问————穿插进行 课堂练习————十分钟左右 课堂总结————三分钟分钟左右 作业布置————二分钟左右 教学内容: 【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讲了采光照明的基本概念和要求,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室内设计中,光不仅能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

个重要的美学因素。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人对物体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光还影响细胞的再生长、激素的产生、腺体的分泌以及如体温、身体的活动和食物的消耗等的生理节奏。室内照明设计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那本节课我们就从室内设计总体要求上谈谈室内照明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正版】 一、室内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讲授】 室内照明设计在室内的整体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在设计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因而也就有自己相应的原则。 【正版】 1、实用性 2、艺术性 3、安全性 二、室内照明方式及照明分区 1、照明方式 (1)整体照明办公室、教室 (2)局部照明客房里设置的台灯、床头灯、落地灯等 (3)混合照明两种照明相结合的照明方式

第一章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

第一章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0第一节电视照明的意义 0第二节电视照明的任务 0第三节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0第四节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 0第五节电视照明部门的地位与工作关系 第一节电视照明的意义 0光是万物之灵· 0光线是电视艺术的灵魂. 0它直接参与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 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 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 全部过程。 电视:光一电一光 光在画面的重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是完成一系列技术条件的必要条件,是 电视及视觉艺术之“源”,没有光的作用, 电视将关去生存的意义。 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 段,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性格和 小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

综合性艺术. 光是电视创作的需要,是观众审美情趣、 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电视自 身的需要 第二节电视照明的任务 一、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 光是获得画面影像的先决条件,是使摄像管取得准确信号的基础。 提供合适的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二、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二维变三维 平面变立体 表达空间感、纵深感、表面结构及质感.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场景分为:过渡场景和重点场景: 人物分为:陪衬人物和主体人物。 光线着重刻划、描绘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突 出主体)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 表达生活气息,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 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 六、画面构图的需要 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第三节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 利用其光线参与艺术的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 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 电视照明的可塑性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电视照明的纪实性指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片面要求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光,可利用人工光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但不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例)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电视照明的体现性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例《我的兄弟姐妹》) 第四节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