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分析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
分析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是多样的,包括通过丝绸之路、外交使节、婚姻联姻、文化传教等方式。
这些途径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途径之一。
这条古代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与欧洲、亚洲各国,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也带来了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中亚、欧洲等地,同时也带回了外来文化、宗教、技术等。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带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
二、外交使节中国古代通过派遣外交使节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例如,汉武帝时期,向西域派出张骞等使节,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唐朝时期,派出玄奘等僧人前往印度取经,不仅带回了佛教经典,也将印度的文化、科学、医学等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婚姻联姻中国古代通过婚姻联姻的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皇室成员常常通过婚姻来巩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
例如,唐朝的武则天曾嫁女儿给吐蕃,通过这样的婚姻联姻,促进了中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宋朝时期的南宋与金朝之间也通过婚姻联姻来维持边境稳定,推动了中北文化的交流。
四、文化传教中国古代通过文化传教的方式向其他国家传播自己的文化。
例如,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的传入不仅带来了宗教信仰,也带来了佛教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交流。
此外,儒学、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也通过文化传教的方式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多种多样,丝绸之路、外交使节、婚姻联姻、文化传教等方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古代的交流途径为今天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随着历史的演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中国古代,这种交流也曾发生。
有的是两国王室之间的交流,有的则是普通人之间的交流,其中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文化,比如宗教、艺术、礼仪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一、文化的传入最早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应该是西亚地区的文化,这个时期大约是商代末期到西周初期。
此时,商周之际世界局势比较稳定,贸易往来也比较频繁,商人将自己的文化带到了中国。
这个时期传入了早期的文字、工具制造方法、宗教信仰等。
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和公元后2世纪的汉朝时期,文化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
秦的灭亡使得中原地区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随征战而起伏不定的分裂状态,大量的移民投奔到了南方。
这时候秦的武装力量却因为颠沛的战乱而耗散殆尽,而南方的文化艺术独领风骚,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局面。
在汉朝,外来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比如达到了新高度的书写技术,雕刻技术,还有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习俗。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开始了发展,道教和佛教的传入让中国的精神文化更加多元化。
二、文化的输出中国文化也在古代输出到了外国,如今降临印度尼西亚的“古文化”展品中,有一个用中国漆器制成的鱼铜器,是唐代的作品。
这证明了唐代的艺术品曾经远销东南亚。
唐代的文化输出可谓是史无前例的辉煌,唐代的诗歌发扬光大,古人称其为“诗魔”。
唐代的唐三彩也在丝绸之路的两端影响到了欧亚的艺术文化。
还有唐代的佛教格局也对周围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韩国、日本等国的佛教信仰,都是源自于唐代。
此外,元代时期,随着统治者的蒙古族族群与中央亚洲文化的传入,使很多的信仰和文化习俗得以融合。
从此中外文化交流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元代千禧年后,这些融合地区称之为“西北三路”、“滇缅通道”等,这些地区是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文化的融合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并不是简单的文化输入、输出的一种单向的交流,恰恰相反,它是一个相互的交融过程。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事例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事例1. 张骞出使西域,哎呀呀,那可真是一次伟大的远行啊!他带着中原的物产和文化,走向了陌生的西域,这不就像我们勇敢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一样吗?他让中原和西域的文明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多了不起啊!2. 玄奘西行取经,哇塞,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啊!他孤身一人前往遥远的天竺,为的就是把佛教真经带回来,这和我们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不是很像吗?他的举动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3. 鉴真东渡日本,你想想啊,他历经多次艰难险阻,就是要把佛法和中华文化传播过去,这简直就是文明交流的使者啊!难道不是吗?4.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带回了欧洲,让欧洲人对东方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文明的窗户,多有意思啊!5. 郑和下西洋,那规模,那气势!他带着丰富的物资和文化,与沿途各国交流,这不就是在书写文明交流的壮丽篇章吗?6. 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知识,他和中国的文人学者交流探讨,就像朋友之间分享有趣的故事一样,推动了中西文明的融合。
7. 遣唐使大批来到中国学习,哎呀呀,他们是多么渴望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啊!这种对其他文明的热情和求知欲,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8. 丝绸之路的开辟,这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啊!就像一条纽带,把不同的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多神奇啊!9. 佛教传入中国并本土化,你看,不同的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这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吗?10. 近代的留学生出国留学,他们把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带回来,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和文明的交流传播是一样的重要啊!我觉得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不同的文化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和参与这种交流互鉴。
列举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例子
列举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例子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列举几个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例子。
一、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最重要的通道之一。
中国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传播了丝绸、茶、瓷器等物品,同时接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语言、宗教和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交流互鉴不仅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
二、希腊与中东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将希腊文化带到了中东,使希腊文化和中东文化得到了交流和融合。
希腊的哲学、艺术和科学为中东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中东的文化、语言和宗教也对希腊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互鉴使中东地区出现了新的哲学和科学,同时也使希腊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罗马与中国公元1世纪末,罗马帝国与汉朝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使两国之间的交流得以进行。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技术的传播,还使东西方文化得到了融合和发展。
罗马的艺术和哲学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中国的科技和哲学也对罗马产生了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互鉴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多样化,也推动了文化的创新。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多样化和创新,而且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在当今世界,中外文化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相互了解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文化间的差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 外交往来:唐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都十分强盛,多次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商业贸易:唐代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唐朝进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3. 学术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儒门学术繁荣时期。
唐代的大教育家魏征曾经担任了公元618年至626年的翻译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 宗教思想:唐代佛教盛行,许多外国僧人来到唐朝传播佛教,也带来了佛教教义、经典等宗教思想。
2. 文学艺术:唐代文学艺术之风盛行,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同时也对外传播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 科技医学:唐代经济发达,科技医学方面也十分发达。
唐朝多次进行海外探险、科技考察等,在科技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吸引了外国人前来学习、探讨。
三、具体交流成果1. 《大唐西域记》:唐朝大文学家玄奘在住持鎏金寺时,在公元627年至645年之间,历时19年,经西行取经之路,走过了15000千米,到达印度等国,取得大量翻译大量佛典文献。
他将所学记述成书,即为《大唐西域记》。
2. 忘书室的书:忘书室为唐代名士韩愈私人收藏书籍之处。
其中不乏外传的书籍,如有《护法论》等。
3. 西安的回民街:中国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即回族,自唐代便大量涌入中国。
在唐朝中后期,回族就被分为数支,其中就有多数回族居住在西安,形成了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民街。
总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不仅让中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有哪些
古代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有哪些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在漫长历史中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国家。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交流途径的开通,古代中国与海外之间实现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为世界各地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并通过具体例证来详细阐述。
1. 商业交流商业交流是古代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亚、欧洲的商业往来。
通过这一商业网络,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传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带回了外国的工艺品、艺术品等物品。
这种商业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文化的交流范围。
2. 宗教交流宗教交流也是古代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佛教是古代中国与海外最为重要的宗教交流之一。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经由中国传入东南亚、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反,这些地区的佛教艺术、文学也进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3. 文学交流文学交流是古代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从古代到中世纪,中国的文学作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欧洲等地。
一些中国的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等,在海外也广为流传,对当地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海外文学也进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4. 交往使节古代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还可以通过交往使节来实现。
中国古代历代国君常常派遣使节出使周边国家,与当地的国君交流,进行礼仪文化的交流。
这些使节除了传递信函外,还会带去中国的文化礼物,让对方了解中国的文化特点。
同时,对方国家也会派遣使节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
5. 科技交流古代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也涉及到科技方面。
例如,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技术通过海路或陆路传播到海外,推动了一系列科技革新和文化转变。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重要的事件:
1.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通过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的征服,传播到
亚洲、北非和欧洲各地。
2. 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朝时期,中国开始了对外交流,通过丝
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入西方,同时西方的金银、玛瑙、马匹等也进入
中国。
3. 文艺复兴运动:15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该运动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激发了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推
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4. 使徒保罗的传教:使徒保罗是基督教的重要宣传者之一,他
通过旅行和写信等方式,将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到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各地,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植民地运动: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被带到殖民地,同时当地的建筑、食物、服饰等
也影响了西方文化。
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接触: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西方文化的
书籍、音乐和电影等通过密切的交流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思
想产生了影响。
7. 现代全球化时期的文化交流: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
人们通过互联网、电视、电
影等方式接触和了解对方的文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以上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于文化的
交流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高中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与影响
历史高中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与影响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背景与意义中外历史文化交流是指各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的文化传播、交流和影响的活动。
这种交流和影响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背景、意义及影响。
二、古代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背景与特点古代中外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于各国文明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得到极大发展,西方传入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而中方则引进了西方的金属器具、马匹、宗教信仰等。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还推动了科技和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此外,各国之间的征战与统一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希腊、埃及、波斯等地,将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的希腊化时代。
罗马帝国统一西方,将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罗马文化。
这种征战和统一带来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使得各个民族和文明共同繁荣,形成了后世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
三、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影响1.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尊重。
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了解对方的文化、信仰和传统,并通过对比和借鉴来推动自身文明的发展。
例如,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态度使得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并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他们的国家,为世界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2.文化交流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和借鉴,还包括科技与经济的交流。
古代的中外贸易活动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科技、制度、商业等方面的互相借鉴与发展。
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从阿拉伯世界引进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3.文化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例子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例子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自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西方的宗教、艺术、科学等文化也传入中国。
2. 佛教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汉传佛教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还促进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
3. 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明末清初,一批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这些传教士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中国留学生赴美:自19世纪末开始,大量中国留学生赴美国求学,他们在美国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的,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6.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如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
这些电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7. 中国传统节日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历史故事
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历史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文化交流”与“互鉴”,应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两个基本特征之一。
在历史上,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尤其是秦汉时期,中外文化互鉴达到了最高峰,在这段历史时期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
今天,我将分享一些中外文化交流和互鉴的历史故事。
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之“菩提树下的佛教”佛教是东方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最早产生于印度。
但是佛教的传播,有赖于中国的一些关键人物。
据史书记载,佛教最早是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当时唐朝的高僧法显受到印度佛教思想的影响,回到唐朝后,传授了大量的佛教文化和文化传统,此外,唐女皇也是佛教的信徒,她极力激励佛教文化的传播,使佛教在中国获得了广泛传播的机会。
在佛教文化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是印度那巨大的菩提树。
这课树是佛陀证道成佛的地方,也是印度佛教的象征之一。
很遗憾的是,这课树在历史上多次被砍伐,但是在唐广德元年(公元399年),大乘佛学疏帘大师道宣,经过长途跋涉,历经风霜,带领一支中国僧众,来到印度,找到了那颗菩提树的位置。
师徒们立即开始了搭台升座、拜佛朝拜树、结缘护法,这一切都摆在菩提树下完成了。
这则历史故事,反映了中国佛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同时,佛教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之“老子与梦中神仙”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独特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老子曾经在梦中会见了一位神仙。
这场“夜梦”最终成为了一系列灵感的源泉,激发了他深奥的哲学思想,这样的故事,也许描绘了东方文化中幻想与现实的微妙关系。
据史书记载,老子没有强调理论性的知识,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自然和无为。
可以说,是老子的哲学思想的独特性吸引了很多西方学者。
老子的思想影响至广,不仅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还对世界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以及英国哲学家赫尔达等大师的注解与阐发下,更加扩大了老子思想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与地位。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 玄奘取经: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远赴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
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
2. 鉴真东渡:鉴真大师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颂扬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讴歌了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的功绩,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 丝绸之路: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传播了丝绸、茶、瓷器等物品,同时接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语言、宗教和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交流互鉴不仅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
4.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谊,而且为后来中国与欧洲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5. 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28年,积极向中国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他与当时的儒士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使中国的数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以上例子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东西方文明交流相关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中外古代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THEME TEMPLATE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起源
添加标题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 使西域时期,开启 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和文化交流。
添加标题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 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这条贸易路线, 中国的丝绸、瓷器、 茶叶等商品以及文化 思想和技术知识传播 到了中亚、西亚乃至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进步
丰富世界艺术与文学宝库
促进世界宗教与哲学思想 的传播与交流
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05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 的现代意义
THEME TEMPLATE
对全球化时代的启示
欧洲。
添加标题
除了丝绸之路,古 代中外文化交流还 表现在佛教文化的 传播上。佛教自印 度传入郑和下 西洋也促进了中外 文化交流,郑和船 队到达东南亚、南 亚、非洲等地,促 进了贸易和文化交
流。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加强了中外经济贸易的联系 推动了中外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丰富了中外艺术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艺术品的交流
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文化交流中,艺术品常常作为外交礼品或贸易商品进行交换。 艺术品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欣赏。 艺术品的交流对于推动中外文化融合和相互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交流
造纸术的传播: 从中国传到阿拉 伯和欧洲
火药的发明:中 国发明后传到阿 拉伯和欧洲
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例子
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例子
1. 丝绸之路:这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传入了西方,而西方的葡萄、玻璃、珠宝等也传入了中国。
2. 印度佛教的传播: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其文化对后来的罗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人借鉴了希腊的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并将其发扬光大。
4. 波斯文化对印度的影响:波斯帝国在古代曾经统治过印度的一部分地区,波斯文化也对印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波斯人带来了新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元素,促进了印度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这些例子只是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在古代各个文明之间都存在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互鉴。
这种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也为今天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方式
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方式商业贸易:商业贸易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古代中国和西方文明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商业贸易达到了顶峰。
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中外文明之间不仅交换了商品,还相互了解了彼此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书信往来:书信往来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古代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之间通过书信往来,交换信息,沟通思想,推动文明的发展。
例如,唐朝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书信往来就非常频繁,这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文明的繁荣。
使节交往:使节交往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古代各国互派使节,建立互信,推动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例如,明朝时期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使节交往就非常频繁,这种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推动了双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古代各国的学者通过交流学术成果,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例如,唐朝时期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战争征服:战争征服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一种不良方式。
在战争征服的过程中,双方文明的交流虽然不能避免,但是交流的结果往往是被征服方文明的消失或被迫接受征服方文明的影响。
例如,古代罗马帝国在征服希腊和埃及的过程中,将希腊和埃及的文化和知识吸收到自己的文明中去,但是这种交流的结果是希腊和埃及的文明逐渐消失,被罗马帝国的文明所代替。
婚姻联姻:婚姻联姻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
通过王室或贵族之间的婚姻联姻,双方文明得以交流和融合。
例如,中国唐朝时期的公主文成带着中国文化的礼仪和技艺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这对于推动中藏文化交流和促进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宗教传播:宗教传播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宗教传播的过程中,宗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影响。
例如,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并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中外文化交流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古代中外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终点是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入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玻璃、香料、药材等传入中国。
摘抄:“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 印度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响。
摘抄:“佛教的传入,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如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希腊罗马文化的传入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哲学、艺术、科学等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罗马文化开始传入东方,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
摘抄:“希腊罗马文化的传入,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如民主、法治、人文主义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中世纪中外文化交流1. 阿拉伯文化的传入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阿拉伯人将希腊、罗马、波斯等地的文化成果进行整理、传播,使得这些文化得以在伊斯兰世界得以延续和发展。
摘抄:“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为中国带来了阿拉伯数字、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知识,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技术。
”2. 欧洲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世纪结束,近代社会开始。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抄:“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使得中世纪的文化束缚逐渐被打破,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1. 欧美启蒙思想的传入近现代,欧美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国带来了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抄:“欧美启蒙思想的传入,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契机和方式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契机和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动逐渐增多,其中文化交流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而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并不像今天这么便捷。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方式也常常各具特色。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契机和方式。
一、契机1. 经济和商贸交流经济和商贸交流在古代是最常见的文化交流方式之一。
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中西方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逐渐加深。
隋唐时期,唐朝的盛世文化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艺术品和文化制品,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同时,唐朝也向外输出了贵重木材、珍贵药材、工艺品等物品,这些都成为拉近两国文化之间距离的纽带。
2. 学术交流古代学术交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汉代时期,汉武帝曾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亚的交通路线,促进了汉朝和中亚地区的学术交流。
唐代的玄奘西行取经更是开创了中国学术交流的新纪元。
西方文化的影响也逐渐传入中国,孔子曾经学习过西方的教育,此外古希腊哲学、医学、数学等也都在汉朝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3. 宗教和信仰交流除了学术和经济文化,宗教和信仰也影响着中外文化交流。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佛教了。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朝廷开始接受印度大乘佛教入华,国姓爷于公元67年传教到洛阳,佛教开始在中国繁衍生息起来,在尊佛敬神的文化传统中,引导了中国文化的转变。
二、方式1. 官方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官方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政府常常通过派遣使节、进行礼品交换等方式,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纳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进行商贸活动,还向不同国家的君主贡献中国文化,宣扬中国的国威和文化美誉度。
2.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常见形式之一。
不同国家的学术文化互相借鉴,促进了学习和文化发展。
隋唐时期,唐朝的盛世文化吸引了许多外国贵族、士大夫,他们带来的知识、技艺和文化制品,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初中历史中外文化交流考点
初中历史中外文化交流考点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中外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它不仅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丝绸之路。
这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开通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也传入了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例如,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对中国的哲学、艺术、文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来说说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商人、学者和艺术家前来交流。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将这些知识带回日本,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日本的文字、建筑、服饰等都深受唐朝的影响。
同时,唐朝也积极地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如与新罗的往来密切,相互学习和借鉴。
接下来是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的商船远航至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时期,虽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海禁政策,但中外文化交流仍在继续。
郑和下西洋是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他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和文化魅力。
同时,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中国,如利玛窦等,他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宗教思想,与中国的学者进行交流。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文化交流史知识点总结中外文化交流是指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活动。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完全平等和和谐的。
然而,尽管存在差异与冲突,文化交流仍然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文化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互相了解、交流思想和经验,促进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主要历史时期,分别概要介绍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在古代,由于地理距离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以异邦使者或商人的往来为主。
可以通过传统的丝绸之路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情况概括如下:1. 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主要贸易通道。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商品的出口,还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如佛教、道教等。
同时,也为西方世界引入了中国的玉器、香料、漆器、铜器等商品,丰富了西方文化。
2. 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古代便有了一定的交流。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佛教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的宗教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等有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月牙形的斗拱、佛像的做法、金属铸造技术等,都源于印度文化的影响。
3.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
在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西方游客也来到中国。
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历使节在唐玄宗时代访华的情况。
西方人的来访使中国对西方的一些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为中国传入了一些西方技术与思想。
中外文化交流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各异,有的融合得较为顺畅,有的则经历了较多的阻碍与挑战。
中外文化的交流在古代起源,在当代发展,持续对各国文明产生深刻影响。
这一历史事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认识。
中外文化交流在近代的发展在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航行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广泛和频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各国纷纷派遣使节前来中国朝贡或交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国际交流和贸易活动。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一、概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亮点,通过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交往态度,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其他文明世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活动。
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也为国际间的互相理解和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丝绸之路—中亚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一)背景自西汉时期开始,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的重要商路。
通过这条古代贸易通道,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奢侈品得以传至西方,同时也带来了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影响。
(二)文化成果1. 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经济贸易,更重要的是宗教和思想的传播。
佛教作为印度的宗教体系,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导致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繁荣,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学和绘画等领域。
2. 文学交流:丝绸之路为中国文学的艺术交流创造了机会。
古希腊的剧作、印度的神话和阿拉伯的诗歌等文学作品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
三、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南半岛与海上贸易(一)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唐朝的国力强盛和海洋交通的发展使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海洋通道。
(二)文化交流1. 物质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得以传到包括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波斯等地,同时也带来了这些国家的香料、珠宝等特产。
2. 文化交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不断碰撞融合。
例如,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宗教、科学和艺术等知识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吸收,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元素。
四、宋元时期的东亚文化交流(一)背景宋元时期,中国继续保持着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与日本、朝鲜半岛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二)文化传播1. 经济交流:宋代的瓷器和盛产的茶叶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了当时贸易的重要产品。
古代中外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古代中外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古代中外交流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影响,看看中外交流是如何丰富和塑造中华文明的。
文化交流的丰富多彩
古代中外交流带来了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华文明从中汲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也将自身文化传播给其他民族。
这种文化的交流互鉴,使得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科技经济的跨越发展
中外交流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交流,还涉及到科技和经济领域。
古代中外交流促进了科技的跨越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繁荣。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共同进步。
社会制度的启蒙与演进
古代中外交流也影响了中华文明的社会制度和观念。
外来文化的介入,促使中国社会思想和制度的启蒙与演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这种交流使得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
宗教信仰与价值观的交融
宗教信仰和价值观是文明的核心,古代中外交流也在这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交融,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中外文明的共同繁荣
古代中外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接受外来文化的丰富,也有传播中华文明的魅力。
这种互动促进了中外文明的共同繁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开放。
古代中外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文化到科技、从社会到宗教,都在交流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这种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与进步,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是文明古国。
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
1、概况:随着以汉帝国为一端、以罗马帝国为另一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播中亚、朝鲜、日本和欧洲地区。
汉字也传入朝鲜。
儒学经典传到日本。
传入中国的有佛教、象牙、香料、宝石和多种植物等等。
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时期。
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诗歌、汉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
传入中国的有:印度熬糖法、天文、医学、音乐、舞蹈、佛教及祆教、摩尼教、占城稻等等。
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明清之际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明朝时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传人南洋。
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欧洲的水利方法。
明朝中后期外国传教士来华,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2、中国文化的外传(1)科学技术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
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元朝时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2)生产技术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与欧洲。
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
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3)文学、体育屈原的诗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唐诗传入朝鲜、日本。
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入日本。
(4)文字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
(5)思想中国的儒家经典、佛教传到日本。
3、、外国文化传入中国(1)农作物品种宋朝时,占城稻由越南传入中国南方。
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传入中国。
(2)生产技术唐朝时从印度传入了熬糖法。
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3)科学技术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
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4)艺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及印度的绘画、音乐、舞蹈、建筑艺术传入中国。
(5)宗教佛教于西汉未年传入中国。
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史的珍贵史料。
伊斯兰教在唐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在各地建起了一大批清真寺。
景教—基督教在唐朝时从西亚传入中国。
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祆教、摩尼教在隋唐时由西亚传入中国。
4、认识:纵观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可以看出: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提;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
21世纪,人类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人口、污染、现代病、民族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跨国贩毒走私等。
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全球的合作和综合治理。
因此加强中外的合作、交流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中外经济往来1、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其他地区。
2、东汉: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朝鲜的名马特产运到中国。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传到日本。
3、唐朝:朝鲜的牛、马、麻、人参等输入唐朝,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藉等输入朝鲜。
中亚、波斯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不断运往波斯、西方。
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大食、非洲和欧洲。
4、宋元:中国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到非洲一些国家。
5、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和药材等土特产。
四、中国古代的反侵略战争1、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7年以后,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寇猖獗。
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于1561年在浙江台州一带九战九捷,迅速扫平了浙江的倭寇。
之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配合,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3、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侵略台湾。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4、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
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五、对闭关政策(历代政府的对外政策)六、外国国名和地名的古今对照1、汉朝所说的“安息”,是指西亚的古国,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2、汉朝所说的“大秦”,是指罗马帝国。
3、唐朝称印度为天竺。
4、唐朝称伊朗为波斯。
5、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
6、明朝时,称今天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为西洋。
7、中国古代提到的南洋,是指东南亚地区。
练习:1、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趋势?后果如何?2、据《西洋番国志》载:“永乐之初,敕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诏示恩威。
”又据《永乐实录》载:明成祖多次下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以遵洪武事例禁治。
”这两则材料各叙述一种什么历史现象?各有何影响,并分析这两种历史现象之间关系?3、历史上对西部的开发始于张骞通西域。
有人认为,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之。
专题四:监察制度古代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
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1、历史演变(1)秦朝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汉朝•内容(西汉、东汉刺史制度的变化特点)汉武帝时,在各州均设置刺史,“位卑权重”,“以小驭大”。
(即刺史官阶低于郡守,但其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权力很大。
);无固定的治所。
东汉初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刺史变为州一级的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后来逐步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认识: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就失去了监察官的作用。
(封建监察制度本身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可能超然于官僚主义的恶习。
)(3)宋朝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和知州相互牵制;(4)明朝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思考:从监察制度对秦汉宋和明朝社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在秦汉宋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监察制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主要起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明朝,特务统治表明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上述史实说明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逆转的。
练习下列对两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汉武帝“以小驭大”,在全国十三州设立刺史D.东汉末年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专题五:军事制度(包括兵民合一的制度)一、府兵制(西魏——唐中期)1、起源: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
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编为军户。
特点:军民异籍、兵农分离;胡汉分治。
2、隋文帝的改革:(1)措施(2)特点(实质):(3)影响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成为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
3、唐太宗的调整、健全:(1)措施增加军府数量,三分之一驻守在关中,利于中央集权;兵将分离,将率不易拥兵自重;4、崩溃:唐玄宗开元年间(1)原因:根本原因: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因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者多;府兵社会地位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二、募兵制(唐中期以后)1、目的:增强军事力量。
2、区别:(1)府兵按规定由农户出丁,而募兵是自由应募;(2)府兵已有田亩,募兵是应募后授田;(3)府兵自备资粮,募兵由官府发给;(4)府兵制下兵将分离,募兵则是职业兵,兵将隶属关系比较固定。
3、影响(利弊):(1)减轻农民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2)增强了军事力量;(3)是产生军阀割据的根源。
思考: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的军事制度经历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变化,试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其变化的原因。
三、更戍法、保甲法、将兵法(北宋)四、猛安谋克制(金)五、八旗制度(清)练习下列制度具有兵农合一成分的是:(1)府兵制(2)均田制(3)猛安谋克制(4)八旗制度A.(1)(2)(3)B.(1)(3)(4)C.(2)(3)(4)D.(1)(2)(3)(4)思考:唐太宗完善了府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主要体现为(1)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税庸调(2)兵将分离(3)增加军府数量,三分之一数量在关中(4)由州县管理军户A.(1)(2)B. (2)(3)C. (1)(4)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