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大红斑病的防治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体表红斑病的防治与分析

郑善坚

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杭州311258

鱼类体表红斑病,即溃烂病、腐皮病,在鲫鱼、鳊鱼以及鲢鳙鱼等鱼类体表常有发生,特别在寄生虫感染以后或在运输、拉网操作以后,鱼类体表形成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影响了商品鱼的上市销售,耽误养殖生产,甚至引起死亡,由于常规消毒处理效果较差,恢复时间长,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困难。笔者结合实践,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一、流行特点与症状

鱼类体表红斑病主要流行在4-5月份和9-10月份,在鱼种放养或拉网操作后较易发生,体表寄生虫感染如锚头蚤寄生后也易发生。该病发病快,传染性强,一般3-7天即可引起整个池塘的鱼类发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差,治愈恢复时间长。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在鱼体两侧,以及背部及鳍基出现充血发红,病灶部位鳞片脱落,表皮溃烂,红斑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条状,发病轻者尚能正常摄食,严重者出现死亡。

二、病原与药敏试验

从典型患病鲫鱼的体表红斑部位分离到一株细菌JPF-1,菌落呈乳白色,圆形,光滑湿润。经体表创伤感染健康鲫鱼,48小时后表现为体表局部出现发红、发炎,表现与患病鲫鱼相同症状,确定该菌株JPF-1为致病菌,经格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确定为温和气单胞菌,具体生化试验结果如下:

表1细菌生理生化试验

生理生化指标病株JPF-1

葡萄糖产酸产气+

精氨酸+

鸟氨酸-

赖氨酸-

蔗糖+

水杨素-

枸橼酸盐+

甘露醇+

6%NaCl胨水-

氧化酶+

触酶+

OF试验 F

格兰氏染色试验-

注:+为反应阳性,-为反应阴性,F为发酵型

对分离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在无菌操作下,将含药纸片(购于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分别置于接种了分离菌株(JPF-1)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每种药物设置2个重复,28℃培养16~18小时,确定病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罗红霉素敏感,对强力霉素、链霉素、依诺沙星、卡那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林可霉素、复达欣等不敏感。

三、防治实例:

1、某钓鱼场出现鲫鱼体表红斑病,发病鲫鱼平均规格在500-750克,于2011年4月25日放养,放养时发现有部分鳞片脱落,放养后用浓戊二醛消毒,一周后有死亡,每天十多条,检查体表红斑明显,红斑部位有少量锚头蚤寄生,诊断为锚头蚤寄生引起的体表红斑,用氯氰菊酯泼洒,隔2天再用一次,杀虫后用二氧化氯连续2次消毒,鲫鱼死亡停止。15天后再次检查发现体表红斑依然明显,并有扩大之势。后连续使用浓戊二醛+苯扎氯铵各0.2ppm 进行外用泼洒,隔天1次,连用2次,内服强力霉素0. 5克+VC 1克/公斤料,5天后检查,红斑消退明显,15天后检查痊愈。

2、2010年5月,有一养殖场过池后出现小规格鳊鱼发生体表红斑,日死亡40多尾,曾内服恩诺沙星+鱼血康5天、外用碘制剂消毒2次,二氧化氯片剂消毒2次,一个月后检查红斑依旧明显,而且日死鱼仍有1-5尾,后经连续3次使用浓戊二醛+苯扎溴铵消毒,病鱼得以控制住。

四、讨论与分析

1、从该病的发生症状与特点来看,鱼类体表红斑病与溃疡症、腐皮病、打印病非常类似,可以说同病异名。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寄生虫的侵袭、拉网或运输等情况给病菌突破鱼体免疫屏障创造了条件,4-5月份,鱼种放养后不久,鱼类体表有不同程度的擦伤,此时水温已经18℃以上,细菌、寄生虫繁殖快,容易引起红斑病。从病鱼体表患病部位分离到病菌经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刘敏等(2005)对患皮肤溃烂的鲤鱼皮肤病灶处和肝脏组织分离到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陈铭等(2009)对黄颡鱼溃疡病表现出的体表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发炎、鱼鳞脱落、生成白色絮状物、继而溃烂,分离得到的病原也为温和气单胞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是鱼类的体表皮肤破损导致溃烂的主要致病菌。寄生虫感染和体表擦伤是主要诱因。

2、从病例分析来看,该红斑病是擦伤或寄生虫寄生后引起的细菌感染,但从对该病的防治来看,用常规消毒处理,二氧化氯、碘制剂、戊二醛等消毒,即使连续用药效果也不好。说明温和气单胞菌对常用消毒剂有很高的耐药性,另外,红斑病的恢复时间较长,因为创伤面积大,要等该患病部位表皮和鳞片长好,本身需要一段时间,其次体表易受外源细菌的重复感染,不利其恢复。从红斑的恢复情况来看,首先红斑中间先发白,其次周边的红斑消退,几天以后红斑部位完全成白色,到症状消失一般要15天左右时间。从药物的效果上看,多次使用戊二醛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彻底且缓慢,而复配苯扎氯铵等效果可增强,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