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 第十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医学遗传学第十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3
*
进化综合理论的形成
五、进化综合理论
*
(二)、进化综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01
02
03
04
05
*
六、分子水平的进化
*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进化的优点
中性学说
分子水平的进化信息研究
(一)、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进化的优点
传统的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生物个体、细胞水平研究所提供的信息。 分子水平研究发现,在生物大分子中蕴藏了丰富的生物进化的遗传信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进行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生物所具有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可以估测生物种类的进化时期和速度; 对于结构简单的微生物的进化,只能采用这种方法; 它可以比较亲缘关系极远类型之间的进化信息。
02
虽然基因重组并不直接导致群体基因频率改变,但产生丰富的遗传和表型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
03
基因重组的重要性还在于:重组使不同生物个体中的优良变异组合到一起,极大提高生物选择、进化进度,使不同基因可以实现同步进化,而不是单个、依次的进化。
04
*
第三节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生命的起源 生物进化与环境 生物进化论的产生与发展 近现代遗传学与生物进化 进化综合理论 分子水平的进化
*
(四)、生物进化研究的现代发展
如今最广为人知的生物进化论仅限于上述内容。
1
但是科学研究者从没有停止探索,生物进化机制与历程研究的发展即使不再象它创立时那么突出、辉煌,却从来也没有停止发展。
2
探索的结果是发展、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新理论,主要包括: 群体遗传水平的“进化综合理论”; 分子遗传水平的“中性学说”。
*
*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第二节 改变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 本章要点
群体遗传学-PPT课件

群体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等位
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体制所
产生的各种基因型在数量上的分布。
例:有一群体:AA 30个,Aa 60个, aa 10个 则基因型频率:AA P=30/100=0.3 Aa aa 基因频率: A H =60/100=0.6 Q=10/100=0.1 p=(302+60)/1002 =0.6
当q或s很小时qsq1q50精选ppt当纯合隐性个体致死或不能生育51精选ppt不同q值s值时的选择效率s05s01s001099075383820750518176050253131002501014717100100019018592492400010001900180590239023100010000190001800590023900230选择的效果与被选择基因的初始频率及选择系数有关52精选ppt对显性表型不利的选择aaaaaa合计a频率初始频率适合度1s1s1s2pq1s1s2pq1ssp1sp2p1sp2p1sp2p1sp2p相对频率53精选pptpsp1sp2p1sp2p54精选ppt当s或p很小时说明当选择系数很小或a基因频率很低时a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很小的选择的作用不大
存活力(viability) 适合度 生殖成功(reproductive success) 将具有最高生殖效能的基因型的适应 值定为1,其它基因型在0~1之间。
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s): 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即s=1-w。 致死或不育的基因型,s=1,w=0。
(2) 对隐性纯合体不利的选择
AA Aa aa 合计 a频率
初始频率
适合度
p2
1
2pq
1 2pq 2pq
q2
10群体遗传与进化

平衡群体:在生物个体随机交
配,且没有突变,选择情况下, 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世代保持不 变这样的一个群体称为平衡群 体。
随机交配一代,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 群体不是平衡群体。一个非平衡群体, 随机交配一代以后,成为平衡群体。
平衡群体鉴定
• 1. 2. 3. AA 0.5 0.4 0.25 Aa / 0.2 0.5 aa 是否平衡 0.5 0.4 0.25 +
它们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P = f(BB) = 452/497 = 0.909 H = f(Bb) = 43/497 = 0.087 Q = f(bb) = 2/497 = 0.004 合计:1.000
基因频率 = (群体中某个基因座位上特定基因的拷贝 数) ÷(群体中该座位所有等位基因数) p=f(B)=(2×BB+Bb)/(2×个体总数) = (2×452+43)/(2×497) =947/994=0.953 q=f(b)=(2×2+43)/(2×497) = 47/994= 0.047
表 25-15 q 值不同,S 值不同时选择的效率也是不同的。 q =2/3 时选择的效果最明显 q S 值不同时所需的代数 q 0.99 0.75* 0.50 0.25 0.10 0.01 0.001 q' 0.75 0.50 0.25 0.10 0.01 0.001 0.0001 S=1 1 1 2 6 90 900 9,000 S=0.5 8 3 6 14 185 1,805 18,005 S=0.1 38 18 31 71 924 9,023 90,023 S=0.01 382 176 310 710 9,240 90,231在突变和选择的作用下,对不 同五中间具有趋同进化的趋势,这种现象 称协同进化。 • 遗传负荷:如果一个群体的突变不断积累, 并且这些突变是有害的,就会出现的适合 度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遗传负荷。用1- w/W来表示遗传负荷的度量。
遗传学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PPT学习教案

1 qu qv
u q
uv v
p uv
第7页/共31页
(二) 自然选择 基本含义:带有某些基因产物的个体 比另一 些
具有更多的后代。这些基因在下一代 中得到了增加。通过自然选择对生存 和繁殖有利的性状逐代增加。生物以 这种方式来适应它们的环境。 自然选择的本质是基因型的差别复 制。
q1=q(1-sq) 1-sq2
a频率的改变q1-q0=-sq2(1-q)/1-sq2 (q1 = aa频率 + ½ Aa频率)
第13页/共31页
选择对显性个体不利时基因A频率p的改变
AA
初始频率
P2
适合度
1-s
选择后频率 P2(1-s)
相对频率 p2(1-s)
1-sp(2-p)
Aa 2pq 1-s 2pq(1-s) 2pq(1-s) 1-sp(2-p)
是隐形的有害基因的纯合体的频率增加与近亲结婚有直接关系。 越是罕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出自近亲结婚的可能性越大。
随机婚配 R=f(aa)=q2 近亲婚配 R=f(aa)= q2+Fpq
第6页/共31页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一)基因突变 设初始频率为:a=q;A=1-q, 突变率:A→正突变→a(u);a→ 回复突 变→A( v)
第3页/共31页
即:p+q=1; p2 + 2pq + q2 = 1
(p + q + r )2 = p2 + q2 + r2 +2pq +2pr +2qr=1 (二)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
吉林大学《遗传学》20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一韩璐1027.ppt

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题:一对等位基因A和a,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 群体样本中每种基因型的数目如下:AA n1=30, Aa n2=60 ,aa n3=10 求:基因型频率D,H,R与等位基因频率p,q?
基因型个体数 AA(30) Aa(60) aa(10) 总数100
A等位基因数 60
群体遗传学
•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 支学科。
– 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 – 研究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
些频率的选择效应和突变作用、迁移和遗传漂变 等 – 研究进化的机制
基因型频率
(Genotype frequency)
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目的比率。
某人群中MN血型的基因型频率
血型 基因型 人数 基因型频率
M MN N 总计
LMLM LMLN LNLN
100 300 600 1000
10% 30% 60% 100%
等位基因频率
(alleles frequency)
• 一个二倍体的某特定基因座 (locus)上某一个等位基因占 该座位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3)群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且基 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间关系为:D=p2,H=2pq,R=q2。
例,某一群体中,起始的基因型频率为:
D0 ( A1 A1 ) 0.4 H 0 ( A1 A2 ) 0.2 R0 ( A2 A2 ) 0.4
则初始基因频率(初始群体产生的配子频率)为:
60
0
120
a等位基因数 0
60
20
80
基因总数
200
基因型频率
D=30/100=30%;H=60/100=60%;R=10/100=10%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群体遗传与进化—群体遗传(普通遗传学课件)

q1 = mqm + (1-m)q0 = m(qm-q0)+q0
三、迁移(transference)的计算
➢ 迁入一代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为: △q = q1–q0 = m(qm–q0)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 概念比较 二 计算方法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的科学。群体的遗传组成是指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和 基因频率。
一、概念比较
基因频率计算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 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计算
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站群 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
二、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
二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生物学例证
一般说来,自然界中许多群体都是很大的,个体 间的交配在许多性状上,尤其是在中性性状上一般是 接近于随机的,所以哈德—温伯格定律具有普遍适用 性。它已成为分析自然群体的基础,即使对于那些不 能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群体也是适用的。
一、哈迪-温伯格定律的适用条件
一般说来,自然界中许多群体都是很大的,个体间的交 配在许多性状上,尤其是在中性性状上一般是接近于随机的, 所以哈德—温伯格定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它已成为分析自然 群体的基础,即使对于那些不能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群体 也是适用的。
[剖析]A基因的频率为30%+1/2×6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1/2×60%=40%
二、计算方法
➢ 由式子可知,在一个有个体迁入的群体里, 基因频率的改变明显的取决于迁入率及迁 入个体与原群体之间的基因频率差异。
群体遗传和进化[精品ppt课件]
![群体遗传和进化[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3adc49168884868762d651.png)
2.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选择 突变 迁移 遗传漂变
2.1 选择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自然界对于生物的选择
作用。具有某些性状的个体对于自然环境有
较大的适应力从而留下较多的后代,使群体
向更适应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人为地选择对人类有利 的变异,并使这些变异累积和加强以形成新 品种的过程。
发生变化,又称为遗传平衡定律(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
1.1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公式
F1配子 A (p) a (q) A (p) AA (p2 ) Aa (pq) a (q) Aa (pq) aa (q2 )
在平衡群体F2中:p2+2pq+q2 =1;
D= p2;
例1. 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已知隐性纯合个体aa的 比例为0.09,求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解:q2=0.09, 故q=0.3, p=1-q=1-0.3=0.7 AA=p2=0.49; Aa=2pq=2x0.3x0.7=0.42
例2. 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已知显性个体的比例为
0.19,求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
用S表示,S=1-W。对于隐性致死基因的纯
合子,它的W=0,S=1-W=1,即全部被淘
汰。
2.1.1 对隐性纯合体(aa)不利的选择作用
AA 起始频率 p2 Aa 2pq 1 2pq aa q2 1-S (1-S)q2 合计 1 1-Sq2 1 q(1-Sq)/ (1-Sq2) 基因a频 率 q
解:AA+Aa=0.19,故aa=0.81, q=0.9, p=0.1
(完整)群体遗传与进化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遗传平衡定律主要条件有: ★随机交配; ★大群体; ★无突变; ★无选择; ★无其它基因掺入形式(最主要的迁移); ★对一个基因座位而言。
◆群体遗传学正是研究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群体遗 传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第二节 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一、基因突变 二、选择 三、遗传漂变 (又称遗传漂移) 四、迁移
D=p群体其三种基因型频率为fAA=0.2, fAa=0.2, faa=0.6 , 那么两种配子中的基因频率为 :
fA = fAA+1/2 fAa = 0.2 +1/2 (0.2) = 0.3 fa = faa+1/2 fAa = 0.6+1/2 (0.2) = 0.7 若随机交配,可求出下一代中基因型频率为: fAA = 0.09; fAa = 0.42; faa = 0.49 我们再来计算下下一代配子中的基因频率 fA = 0.09+1/2(0.42) = 0.3 fa = 0.49+1/2(0.42) = 0.7
★变异分为: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主要由染色体和基因变异以及遗传重组 产生。染色体数目、结构均可变异,基因突变则是 基因化学结构改变;自然界巨大突变较少,而微小 不定变异占大多数;微小突变必须通过选择积累才 能形成新种。 ◆基因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学统一起来,一般都将 这一发展认为是新达尔文主义的继续。
第三节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纯系学说:
◆选择只能将混合群体中已有变异隔离开来, 并没有表现出创造性作用;所以选择可能并 不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纯系内选择无效,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 可遗传,没有进化意义,所以拉马克的获得 性状遗传也是没有根据的。
第三节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生物遗传学 群体遗传和进化PPT教学课件

女性中发病率比男性低得多。
25
Hardy-Weinberg定律的要点:
1、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 其它因素的干扰,各世代之间基因频率 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2、在一个大群体内,不论起始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 交配,群体就能达到平衡。
29
Hardy-Weinberg定律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 和遗传漂移等,时时刻刻存在着。
在自然界中,尤其人类社会中,不可能有无限大 的随机婚配群体。
这些因素正是生物进化的促进因素,其中突变和 选择的作用更大。
30
2.1 选择(Selection)
A1A3 pr A2A3 qr A3A3 r 2
19
以上子代基因型组合可以归纳为6种: 1A1A1:2A1A2:2A1A3:1A2A2:2A2A3:1A3A3
= (A1+ A2 + A3)2 = p2 + 2pq + 2pr + q2 + 2qr + r2 = ( p + q + r )2 子代基因频率: PA1= PA1A1+1/2PA1A2+1/2PA1A3 = p 2+1/2(2 p q + 2 p r) PA2= PA2A2+1/2PA1A2+1/2PA2A3= q 2+1/2(2 p q + 2 q r) PA3= PA3A3+1/2PA1A3+1/2PA2A3= r 2+1/2(2 p r + 2 q r)
14 群体遗传和进化

2 R’+H’ 2N
=R+
1 2H
5
二、Hardy - Weinberg 定律
(一)定律的推导:
A-a 位于常染色体,设一个原始群体
亲代(或者 0 世代):
三种基因型频率: AA
Aa
aa
D0
H0
R0
基因频率:
p0= D0 +1/2 H0
q0= R0 +1/2 H0 根据孟德尔群体的定义,如果该群体随机交配一代,即A (p0)和a(q0)的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成合子:
14
地理隔离:由于地理障碍,例如海洋、高山、沙漠等, 生物不能自由交配。隔离群体发生的遗传变 异朝不同方向积累和发展,然后出现不同的 变种或亚种。直到生殖上的隔离。形成独立 的物种。
(二)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巩固自然选择积累下来的变异,保证新物种的形成。
15
三、物种形成的方式 1. 渐变式:通过突变、选择、隔离等过程,首先形成若 干个亚种或地理族,然后因生殖隔离而形成 新种。逐渐演变。 2. 爆发式:不通过亚种,由于染色体变异、突变以及远 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形 成新物种。
16
第四节 分子进化
从分子(蛋白质、DNA、RNA)水平研究物种之间亲缘关 系的远近、估测物种进化的时期、速度和顺序。往往通过比较 进化保守基因的DNA、RNA或者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
蛋白质水平:比较血红蛋白、 链氨基酸组成。 细胞色素 C 氨基酸的组成;聚类分析。
DNA水平:分子标记、比较作图、序列比较;聚类分析。 RNA水平:编码序列比较。
14 群体遗传和进化
第一节 进化理论
一、进化理论
(一)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状遗传:如长颈 鹿、人的进化,在对环境的适应中进化,否认选 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群体遗传与生物进化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第二节 改变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
本章要点
2/60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一、基本概念
群体(population)与居群(local population);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二、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意义 三、遗传平衡定律
3/60
群体(population)与居群(local population)
群体 :
(生态学)群体——某一空间内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全部物 种的生物个体。
(遗传学、进化论)群体、种群、孟德尔群体——有相互交配 关系、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 群体内全部个体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gene pool)。
地区群体/居群: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就是整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会造成基因交流障碍,所以群体遗传学研究生活
在同一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的同种生物群体。
4
基因型频率
一个群体内某种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居群)中,一对等位基 因(A, a)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等位基因 基因座数
基因频率
A
2D'+H' p=(2D'+H')/2N D+½H
a
2R'+H' q=(2R'+H')/2N R+½H
2N
1
1
6
二、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意义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都是用来描述群体遗传结构(性质) 的重要参数。从群体水平看:生物群体进化就表现为基 因频率的变化,也就是群体配子类型和比例变化(对一个 基因座位而言),所以基因频率是群体性质的决定因素。
对任何一个群体样本,可检测各种基因型个体数、各种 等位基因数(不同配子数),因此可以估计群体的基因型频 率与基因频率。
一个已知基因型频率的群体中,配子种类与比例(基因频 率)也就可以确定;已知基因频率却不一定能够估计其基 因型频率。
7
三、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的提出与内容
Hardy(英国数学家)与Weinberg(德国医生)(1908) 分别推导出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频率、基因型 频率变化规律——遗传平衡定律(哈德-温伯格定 律或Hardy -Weinberg定律):
非平衡大群体(D≠p2,H≠2pq,R≠q2)只要经过一代 随机交配,就可达到群体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 子代基因型频率可由亲代基因频率 按下列二项式展开式计算:
[p(A)+q(a)]2 = p2AA+2pqAa+q2aa
9
随机交配导致群体平衡
设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P(A)=p和P(a)=q,则有: 群体产生两类配子,随机交配得到子代群体中有三种 基因型,且频率为:AA: D=p2;Aa: H=2pq;aa: R=q2. 子代群体配子类型与比例(基因频率)仍然为P(A)=p和 P(a)=q;所以随机交配情况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均 不发生变化。
群体遗传学正是研究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群体遗传结构 的变化及其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12
第二节 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当前述遗传平衡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均会导致群体遗 传结构改变,并从而导致生物群体演变与进化。
在这些因素中,突变和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变和迁 移也有一定的作用。
1
2
3
4
5
6
无突变 无选择 大群体 无基因掺入 随机交配 单基因
基因型 AA Aa aa
个体数 D' H' R' N
基因型频率 D=D'/N H=H'/N R=R'/N 1
5
基因频率
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locus)上某种等位基因占该 座位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A, a) 的共有2N个基因座位,两种基因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如果没有其 他因素干扰时,群体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在生物世代之间将保持不变。
8
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 群体将是一个平衡群体;
群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且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间关系为:
D=p2,H=2pq,R=q2
群体遗传学与生物进化
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以群体为基本研究单位----基因库问题; 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描述群体遗传结构; 采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规律、原因以及在生物进
化与新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进化则研究生物物种的起源、演变的根本 原因、机制和历史过程。♀♂A(Fra bibliotek)a(q)
10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遗传平衡定律的意义
群体遗传研究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揭 示生物进化历程;遗传平衡定律是群体遗传的基础。
自然群体一般接近于随机交配,且都是很大的群体,所 以遗传平衡定律基本适用于分析、描述自然群体的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平衡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说平衡群体的遗传结构是稳定不 变的。
群体的遗传平衡是有条件的,研究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及规律也就是研究群体结构改变(进化)的规律。
11
群体遗传平衡的条件
在谈到遗传平衡定律时提到的和隐含的主要条件有: 随机交配; 大群体; 无突变; 无选择; 无其它基因掺入形式(最主要的迁移); 对一个基因座位而言。
突变
选择 遗传漂变 迁移
选型交配与 近亲交配
遗传重组
13
一、突变
1. 突变对群体遗传组成的作用: 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 突变能够直接导致群体基因频率改变。 2. 突变压: 突变压(mutation pressure):因基因突变而产生
的基因频率变化趋势。
14
正反突变压
正反突变压:
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设某一世代中,一对等位 基因A, a的频率分别为 P(A)=p, P(a)=q;
正反突变率分别为u, v,则:
u A=======a
v
在某一世代中: Aa的频率为pu(正突变压); aA的频率为qv(反突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