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论艺术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
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这是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名为《红黄蓝》。
在文章开头看这样的一幅作品只是想要表达我所阅读本书主人翁的一个思想:“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的相适应。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冲动来行动。
”这句话是我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听话的。
周老师的这个观点更使我坚定副了此篇论文的观点,通过查阅、整理了相关此书的资料后我更觉得”一个人应该去做能感动自己的事情,先把自己感动了,再让别人去说吧。
”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
这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
在画面上,所有对物象的描绘性因素都不见了,大小不同跳跃的点,不同方向和力度的运动的线,粗野、激荡。
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从画面中涌现出来。
同年,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关于抽象绘画的重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开启了抽象绘画的序幕,明确了他的创作原则:内在需要原则。
而在20世纪艺术特征在总体上都趋向于音乐——含混、变形、抽象、直觉和梦导。
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清醒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框架。
任何时代都没有像20世纪现代派艺术家们那样,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共同背叛古典艺术——建筑、诗歌、小说、戏剧、舞蹈等。
我们可以从那时的许许多多实验中找到他们超越的指向:靠向音乐。
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康定斯基发表了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康定斯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绘画理论。
他一开始就宣称,时代的变化要求艺术形式进行相应的革新,20世纪的艺术已经不可能复原古希腊艺术,否则作品将毫无生气,因为时代在变化。
他在书的卷首第一行就说:“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
他认为,只有纯粹的艺术家,“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传导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绝弃了外在的偶然”,才能找到与这一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概论读书笔记【篇一:艺术概论有感】《艺术概论》有感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文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
在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
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狗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有幸在《艺术概论》这门课上看了cctv-10的《人物》栏目:完美生活——李蔚然。
他穿着打扮并不如广告届的时尚先锋前卫另类,他不属于那种以非主流自称的大多数,他的特别在与他的思想,他的广告。
时尚并不只是外表的,脑子里的才叫真的时尚!他的广告能打动人,与其说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东西,不如说是在一些已经存在的旧的东西里,找到了一直存在,却总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内在联系。
广告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毕竟都是拿给读者和观众欣赏的,我觉得只有那种确确实实存在于生活中的细节才是最动人的。
我超喜欢李蔚然的广告,简洁,有趣,动人。
不由得崇拜了起来。
我更欣赏的一部李蔚然的广告片是使他成为第一个拿了广告届最高奖oneshow的中国人的广告《别人的孩子篇》,这是一部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拍摄的公益广告。
在这部广告短片里我发现的重新界定角色带来的震撼魅力和感人效果,广告中将我们司空见惯了的场面中的次主角统一命名为“别人的孩子”,李蔚然后来用了七个镜头,全篇取黑白低色调为主题,用怀旧的风格烘托整个主题。
“别人的孩子,供给你一日三餐;别人的孩子,为你铺平道路;别人的孩子,会送你上班下班;别人的孩子,保护你远离危险;别人的孩子,救你于危难间;别人的孩子,甚至为你把生命贡献;他们只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就像你的孩子。
”这七句话分别用用七个分镜头委婉的表达出来,广告中配有非常轻缓的背景音乐。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一、为何介绍此书《论艺术的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抽象艺术的鼻祖瓦西里.康定斯基早在1910年写成的;就连我手上的中文译本也是1987年出版的。
那么为什么要介绍这样一本主要讲绘画艺术的老书呢?理由如下:1、由于摄影艺术的年轻和中国艺术摄影领域对于总体艺术较缺乏系统的了解,导致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对艺术史中的经典理论进行扬弃,而是先要通过“了解”和“吸纳”的关口。
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很容易使“扬弃”和“创新”沦为奢谈。
而《精神》又差不多是了解抽象艺术这一重要艺术流派的必读之书。
2、中国摄影界的“纪实摄影热”已经持续了几年,这无疑会多少淡化了人们对于艺术摄影的关注和进行更深层的探讨。
我们希望的是“百花齐放”,所有不应“热”此“冷”彼。
否则,摄影的艺术功能将萎缩,而《精神》又是一本纯艺术范畴的读物。
3、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在目的、形式、题材、方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而关于艺术摄影的探讨将包含着这种差别的探讨。
差别搞明白了,不但会促进艺术摄影的发展,还将以“反证”的方式对“纪实摄影”起到推动的作用。
4、抽象艺术作为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不但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虽然《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但抽象艺术的影响事实上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摄影同样不应对之视而不见。
5、在形式上,摄影以“能够真实地记录客观物象”为主要特征,但艺术摄影也无法脱离“平面造型艺术”的范畴,此艺术范畴的发展规律和那些共性的特征同样作用于艺术摄影。
6、西画同样经历过“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束首先与摄影的诞生不无关系,继而又引发了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形式等方面一系列革命性的探索和实验。
那么艺术摄影应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就此有的人将摄影艺术美学建立在“客观再现美”“科技记录美”的基础上,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而通过《精神》了解抽象艺术的意义,将不仅局限于“抽象摄影”的范围,还对艺术摄影总体的艺术语言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原创5篇)
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原创5篇)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中国艺术史》是一本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中国艺术史的书籍,作者是著名艺术史家巫鸿。
这本书从史前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艺术的全貌。
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绘画、雕塑、陶瓷、建筑、工艺美术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
在书中,巫鸿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艺术品为例,详细阐述了每个时期艺术风格的变化、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叙述清晰而生动,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历史阶段的艺术风貌。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理解和阐述深感认同。
作者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剖析,使我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书中所涉及的艺术品和历史人物,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对某些艺术门类的介绍可能过于简略,对于一些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过于强调传统审美观念,对于现代艺术的独特价值有所忽视。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艺术的壮丽画卷。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艺术史,是指对中国艺术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和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特色、代表作品、著名艺术家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的研究和阐述。
中国艺术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入分析1.古代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到汉朝,是中国艺术的起源阶段。
陶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逐渐形成。
其中,汉朝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神话传说。
艺术作文之艺术类读书笔记
艺术类读书笔记【篇一:美术读书笔记】《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
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
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
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
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
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
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
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1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
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
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
”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
关于美术的读书笔记
关于美术的读书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deeds materials, experi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美术的读书笔记关于美术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关于美术的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本店铺精心整理这篇关于美术的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关于美术的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美术读书笔记与心得(精选10篇)
美术读书笔记与心得(精选10篇)美术读书笔记与心得篇12021年8月5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__区90学时美术培训,虽然天气炎热,但也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第一天看到培训安排,我就感觉这次培训非常具有实效性,非常注重我们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安排了很多实践学习的时间,也感觉到领导对此次培训的重视,不但课程安排上合理有序,更重要的是采用了与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合作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地和优良的师资。
总之,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
在几天的学习时间里,有幸聆听了导师的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以及国画专业上导师的示范指导,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也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
其中__市美术教研员,李芳老师的讲座,讲到了学校特色教育的打造和新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用她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__地区一些具有特色的美术教学研究案例。
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感受到,要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潜心去研究,用心去打造,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点滴做起。
她还在如何撰写教学研究课题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用通俗的言语,典型的案例,讲解了课题研究方面要注意的方面,她教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表现,真正关爱学生,用情感倾注于教学中。
而不能以自己的教为中心去撰写*。
湖州师范学院姚起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新材料的应用,也通过了一些例子,在材料表现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特别是他的一些创造性的理念,给我无尽的想象空间,体会到了艺术创造的魅力和价值。
这次培训我们分了三个班级,我选择了国画班,但其实我在国画方面的学习是很薄弱的。
平时拿笔的时间也比较少,对笔墨的运用是很生疏的。
但我内心却对国画艺术十分喜爱,所以作此选择。
比较幸运的是,我们国画班有一位十分优秀的导师,钟安老师,初见时就被他儒雅的气质,和谦逊的言语所感染。
期间,他给我们在国画学习上提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时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给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爱的艺术的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的读书笔记爱的艺术的读书笔记(精选7篇)爱的艺术的读书笔记1在自己学习之余,抽出时间认真的阅读了大师佛洛姆的作品《爱的艺术》。
感受十分深刻,我们学习工科的,平时注重了太多理性而忽略了对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现象的分析,对爱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这使得有些人可能在自己的感情处理中遇到很多问题。
读这部作品最大感受就是能在享受中警醒,在反思中顿悟。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于其中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
佛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或者说爱是一个人的活动能力,而不是两个人的偶然相遇。
因此,人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爱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真正具备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践爱。
一个人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人从开始有自己的意识以后一直在追寻的问题。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人存在的价值就是"爱"。
这也是人与其他自然界东西的本质区别,我们的全部的人格都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
当然会不会爱也就体现出人生的真正的价值。
要想探索出爱的真谛,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起。
爱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人们从脱离自然界开始后的孤独和无力感。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的束缚中逃离并获得自由,却又转而依附另一种精神权威而逃避自由,就是为了克服孤独和无力感,但这种方式永远也无法让个体获得真正的自我,实现人作为人的真正价值。
然而,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终究要实现,并且这种发展的最终归宿就是爱。
尽管当今社会的人们在爱的旅途中到处碰壁,比如高离婚率、自杀率、犯罪率等等问题对这个社会的和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人们对爱的实践感到空前的茫然,对爱的关注和渴望更是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但是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忽略探索爱的本质含义,在行为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读书笔记
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和风格。
而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电影艺术的形式和风格,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电影的形式——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电影的形式是指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它通过镜头、剪辑、音效等技术手段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展现艺术美感。
其中,镜头语言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镜头的构图、运动、焦距等来展现影像的美感和意义。
剪辑则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它决定了电影的叙事节奏和情感张力。
音效则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通过声音的变化和处理来增强影片的氛围和情感。
二、电影的风格——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电影的风格是指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
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和视听风格,他们在创作中体现着个人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表达。
阿方索·卡隆的电影作品《地心引力》和《未来水世界》都展现出了他对影像语言的独特理解和运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作品《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则塑造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听效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体现了他对历史题材和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
三、电影的形式与风格的关系——形式是风格的表现途径电影的形式与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形式是风格的表现途径,风格是形式的具体体现。
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出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电影风格。
当我们欣赏一部电影作品时,既要关注其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也要反观其呈现的创作风格。
四、电影艺术的未来发展——多样化与个性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影艺术也在不断向前迈进。
未来的电影艺术将呈现出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的运用将为电影艺术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表现手段,例如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会为电影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另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将会更加突出,个性化的电影作品将会更受欢迎,观众将更加关注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中国艺术精神”是一本古老的哲学巨著,汇集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
这本书深刻地表达出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精神,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
“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容由艺术理论、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实践等五部分组成,旨在通过对艺术的审美、艺术的理论、艺术的形式和艺术的实践等方面的深刻细腻的探讨来展现中国艺术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首先,“中国艺术精神”重视艺术理论。
它认为艺术理论是“人类对美的理解”,“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对艺术表现力的思考”和“对艺术实践的指导”。
它把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实践的基础,认为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并且要求艺术家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实践,以此来拓展艺术的审美范畴。
其次,“中国艺术精神”强调艺术的形式。
它认为艺术是一种实践和体验,是一种美学追求和思想实践。
它强调形式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形式应该体现出艺术实践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并有利于艺术实践的深入发展,从而使艺术实践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此外,“中国艺术精神”还重视艺术实践。
它认为艺术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审美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它要求艺术家要把艺术理论和艺术形式融入到艺术实践中,以此来实现艺术理论和艺术形式的发展。
最后,“中国艺术精神”指出艺术审美有其独特性。
它强调艺术审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对艺术实践及其结果的审美思考,是一种追求艺术审美本质的不断努力。
它提出,艺术审美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且需要不断地追求艺术的审美本质,才能使艺术实践及其审美观念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中国艺术精神”是一本古老的哲学巨著,其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艺术理论、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实践等方面,深刻地表达出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精神。
它强调艺术理论、艺术形式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艺术审美有其独特性。
通过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发掘艺术的审美本质,促进艺术实践的发展。
艺术的起源格罗塞读书笔记
艺术的起源格罗塞读书笔记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通过用物质媒介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精神的展现,创造力的发挥,对永恒的追求。
但对于艺术的起源是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
《艺术的起源》是格xx艺术史的代表作,也是艺术人类学的开山之作。
格xx在书中首先探讨了艺术科学的目的,以及艺术科学如何建立等问题,并针对艺术史与艺术哲学这两种学科的内在缺陷,及其对于建立艺术科学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格xx认为,关于艺术研究有艺术史(记述)和艺术哲学(解释)两条线路:1、艺术史: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中考察历史事实。
它的任务不是重在解释,而是重在事实的探求和记述。
这种断定与连接事实的研究不能满足人类的求知精神。
2、艺术哲学:狭义的艺术哲学是关于艺术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的一般性研究;广义的艺术哲学,泛指那些通常称之为艺术评论的研究。
二者均不是以客观的科学研究和观察为基础,而是以主观的想象为基础,因此当然不能令人信服。
传统的“艺术科学”只是将艺术史和艺术哲学合起来,得到的结论无法令人满意的,不具备科学所应当具备的条件。
科学意义上的“艺术科学”,必须具备学术原则的“客观性”。
艺术科学应当受客观的支配,而艺术评论则受主观的支配;艺术科学意在寻求法则,而艺术评论则重在建立法则。
因此格xx认为,无论艺术哲学或艺术评论都不能充分说明艺术史里的事实。
科学的“艺术科学”是以艺术史及关于艺术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的一般研究的艺术哲学为其立身支点,实现对艺术的整体性研究。
而原始民族的“前艺术”与“原始艺术”活动资料使得构建全景式的艺术发展史具有了某种可能性。
借助于大量的原始民族艺术的图文资料、实物以及民族志资料,人们可以从抽象的艺术哲学中转身而改换视角,以科学“实证”的姿态开始了对原始民族的艺术进行审美的研究。
艺术的起源总是离不开人类留下的最古老的遗迹,这时艺术便被附上了思想。
正如格xx在《艺术的起源》中所说的:“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
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
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摘要:198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查立译,腾守尧校对的,是李泽厚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册。
此书收集了康定斯基的四篇论文,即:《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的问题》和《论具体艺术》其中,《论艺术的精神》与《点、线、面》是比较著名的,也是康氏的美学理论精华《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
本文是作者暑期读书计划中的一篇读书笔记。
从《论艺术的精神》的总体架构、知识内容以及对设计的帮助上做出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我诠释。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
“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篇一: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是一部相关艺术, 历史及人类文化巨著, 采取不是通常教科书形式, 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关键时尚。
全书分成五大编, 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本质及产生, 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绘画, 第三编是尼德兰绘画, 第四编是希腊雕塑, 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第一个概括综述, 而最终一编, 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一个叙述。
丹纳认为, 艺术作品是一个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含在一个更大总体之内。
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社会。
艺术作品隶属于一个总体, 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
对艺术作品研究必需从社会这个最大总体出发, 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本身研究。
在《艺术哲学》中, 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 对部分经典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16 世纪法国、 17 世纪荷兰艺术文艺史实, 并加以分析比较, 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紧密关系。
丹纳种族指是种族特征, 它起源于天生遗传性, 是一个种族区分于其她种族独有特征, 这是一个不会伴随时代环境发展改变而改变原始印记。
“我们所谓种族, 是指天生和遗传那些倾向, 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 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气质与结构所含显著差异相结合。
这些倾向因民族不一样而不一样。
”对于种族形成原因, 她更多地强调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
她认为种族特征是由自然环境造就起来, 而种族特征又表现在民族精神文化上, 成为民族精神文化原始动力一个部分。
丹纳所谓环境, 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 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
丹纳坚持整体联络观念, 反对孤立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
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
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
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
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
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
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篇1____书名:《艺术的起源》________读书目的:____在开始读书之前,我试图理解艺术的起源。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艺术家和哲学家。
我对本书的期望是了解这种起源以及它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
____书的概述:____《艺术的起源》是由意大利艺术史学家乔托·卡努杜创作的。
这本书于20世纪初期在意大利出版,其主题主要涵盖了原始艺术,古典艺术,中世纪艺术和现代艺术。
____主要观点:____卡努杜提出了几个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观点。
首先,他强调了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功能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传达信息和审美愉悦的方式。
其次,他强调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并认为这是推动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最后,他提出了"总体艺术"的概念,即把所有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____个人观点:____我同意卡努杜的部分观点。
我认为,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功能确实在艺术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类天生就有表达情感和沟通的欲望,而艺术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之一。
此外,我也认同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最后,我也同意"总体艺术"的概念,尽管在现代社会可能更常见的是各种独立艺术的融合,但在某些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所有艺术形式的融合也是可能的。
____结论:____《艺术的起源》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提供了对艺术起源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虽然卡努杜的观点可能有些过时,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启发性。
我认为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起源,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发展而演变。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篇2____标题:艺术的起源____《艺术的起源》这本书是丹尼尔·塞勒斯·米尔斯于19世纪末写成的,其目的是研究艺术的起源,尤其是绘画艺术。
在当时的美国,这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许多人对原始艺术感到好奇,想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艺术作文之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
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
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
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
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
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四篇)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e____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
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
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
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
比如。
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
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
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
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
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
整部着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
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
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
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
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出,尤其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上。
他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地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P28),并且,“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P82)。
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现出一种人性解放的“纯艺术精神”。
徐先生的这一论点从从整个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大处着眼,观点鲜明,论述详备,但此论一出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艺术精神,能否以道家为精髓和根本因为,在徐先生看来,无论在精英传统,还是在民间社会,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礼乐文明只承担了道德领域的伦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则逊色于道家。
换言之,在儒家内部,作为尽善的仪式化、规范化的儒家礼教只是伦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即能尽美的乐教文化,不幸“自战国末期,已日归湮没”(P23)。
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认为是儒家乐教自身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
从内部来看,“乐”的到达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用的上的工夫。
一个儒者可以通过“克己复礼”、“慎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
(P22)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
(P22)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的承认”而难于发展。
因而儒家乐教在先秦以后开始衰落。
徐先生认为这就导致了儒家艺术人生的欠缺,进而也就不能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了。
在徐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而道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他继而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老庄一系自由、放达的自然心灵与“以虚静为内容的道家人性论”在绘画艺术中所体现的和谐身心、解放人性的美学思想。
但是我认为这里面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仅仅是绘画艺术能否充分表达道家思想及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的山水画并不是对客观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主观的取舍和布置,其背后透出一种主体的精神关注和价值取向。
它是技艺与精神的共同创造,它是超脱了自然实存的人文化了的理想世界和精神田园。
他的价值不在于山水的壮丽,而是画面所透露出的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因而它的表现手法无疑是自然含蓄内向的,这与道家精神实有相通之处。
但是,即使虚静、自然、安宁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却并不能就此认为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
由于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事实,用艺术精神来理解老庄思想可以,但以道家的艺术精神来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
而且即使绘画突出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中道家取向,也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就没有自由超越的艺术精神。
其实在中国的山水绘画的传统之外,还有其它诸多艺术形式,诗歌就是一例。
中国对于绘画与诗歌的文论是有不同标准的,一个偏重于“虚”,而另一个则是“实”。
因此,中国诗的高品与正宗同中国画的高品与正宗明显差异。
而这二者的差异反映了儒道两家在人生追求和艺术旨趣方面的不同。
所以说,在评及传统艺术时,只注重一方而将其定义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不恰当的。
其次,对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问题。
对艺术的真正把握要求观者要有强烈的移情和丰富的想象,并达到艺术欣赏所应有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但是个体对艺术的感悟并
不是凭空捏造的,对艺术移情的对象和联想的素材来自个体的经历。
个人审美经验的获得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自我展现和人格造就的过程。
因而艺术作品及其浸润的精神来源于实践,艺术欣赏活动也要依赖于实践。
把艺术追求的美等同于无限制、任意的自由或“游”,把对美的追求等同于对道家之虚静、自然之“道”的追求是偏颇的。
第三,绘画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入世的熏陶教化和技艺练习。
教化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自我经验,这个过程是走向身心和谐的必经阶段,绘画也不例外。
儒家并没有拒绝这一意图达到永恒美感的心灵追求,而是把这本具有深刻出世意蕴的绘画技艺,当做一个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老庄所谓的“道”是抽象的,但是却具象于日常的生活中。
艺术的使“道”更加形象;“道”使艺术更具有深度。
而“道”在艺术里要通过“技”来表现。
要入世才能真正地学到“技”。
只注重于对“道”的追求而忽视“技”的训练,并不能使艺术精神得以形成。
可以看出,徐先生对道家思想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述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其实徐先生仅仅从儒家乐教的衰落推导出儒家艺术精神的“日归湮灭”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儒家讲求的修身治世、立己达人的内在性超越精神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
我更觉得中国艺术精神在内容上应该是儒道互补的。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
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
”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
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
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
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我想这就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着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
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
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