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青年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1.班级组织建设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四、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认识上的误区——不能正确理解班级管理的意蕴及其作用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论述了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因此,对班级进行管理就成为必然且具有重要意义。班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班级管理者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班级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法,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教育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对班级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综合性管理活动。班级管

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离开了班级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教书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1]。班级管理是为学生成长成材服务的,班级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人的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良好的班级氛围又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感等。

2、学校班级管理上的误区

(1).工作模式上的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对班级的管理仅停留在“纪律&成绩”的层面上。即班级管理从属于应试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服从于学生学习成绩;班主任工作服从于总的教学工作安排。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生服从老师;老师服从教学;教学服从成绩。评优选先则为:只要遵规守纪,成绩拔尖就是优生;若班集体违纪少,成绩拔尖就是优秀班级。从而对那些发展全面,能力较强,情操高尚自觉性高的学生;对那些注重德育实效,进步较大,创有特色的班级则不闻不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选班主任时那些对学生比较严厉,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老师就格外受到青睐。

(2).管理方法陈旧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级可能会在学校的各项考核中获得好评。迫于班级管理者的淫威,学生会中规中矩,但是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创新的机会,缺少创新意识,失去个性,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特长”的目标背道而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强调纪律、照章办事本没错,但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学生却不是明智的科学的管理办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人,是有着思想意识的学生。小学生基本上都处于心理上的不成熟期,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依赖性强、自律性差、逆反心理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要正确引导教育,除进行制度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的教育。

过分注重对后进生的批评教育,忽视“抓两头、带中间”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懒散、自律性较差,而这部分学生常常会不断地犯小错误,如上课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等。因此,许多班级管理者往往把班级管理工作就只定位在批评教育这部分后进生上,忽视对尖子生的引导和对中间生的带动,整天疲于奔命而管理效果欠佳,恨铁不成钢。学生性格相迥,家境不同,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班级大家庭管理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科学分析,整体把握,真正落实“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首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问题,正确分析,对症

下药。然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实施分层激励。对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应引导其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后进生则应实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亮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聚沙成塔,逐渐改掉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缺点。这样既有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养成,又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过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业化逐渐向信息化过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由从业型向创业型转化,这就决定了劳动者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不断更新的步伐,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决定了以后的小学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切莫陷入“高分低能”的泥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分看重智育,以分数为中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问题上,显然就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格格不入。

(3).班级管理者管理理论底蕴薄弱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联系密切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但是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与思考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教人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细、严谨、严格地管理班级。

1.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管理意识

一位优秀的班级管理者肯定认为“我一定能教育好学生,管理好学生”、“我的班级一定会进步”,这种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很少有人怀疑下述观点,即:教师的管理观念影响他们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他们的管理行为。科学研究证明,教师的管理观念对他们的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只有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通了,才谈得上能力的培养。

我们发现多数班主任缺乏正确的管理观,要么管之过严,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要么放任自流,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正确的管理观生成、发展有利条件,教师自身应增强管理的自主意识,在科学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取得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