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学科前沿进展》课程教学实践
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衡量性,以确保教学实践的方向正确。
2. 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三、丰富教学手段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熟练掌握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加强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分析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3. 汲取他人经验:向优秀教师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五、拓展知识面1. 不断学习: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关注学科前沿:关注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实践。
3. 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面,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提高课堂管理能力1. 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2. 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七、加强团队协作1. 建立教师团队: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纺织工程论文课题研究方案(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纺织工程作为纺织工业的核心技术领域,涉及纤维材料、纺织工艺、纺织机械等多个方面。
本研究课题旨在探讨新型纺织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提高纺织产品的性能和附加值,推动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 研发新型纺织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
2. 优化纺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探索纺织机械的创新,提升纺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4. 研究纺织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1. 新型纺织材料研发:- 研究高性能纤维材料,如碳纤维、芳纶等。
- 开发环保型纤维材料,如生物基纤维、可降解纤维等。
- 研究复合纤维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
2. 纺织工艺优化:- 优化纺纱工艺,提高纱线质量。
- 改进织造工艺,提升织物性能。
- 研究印染工艺的环保化、节能化。
3. 纺织机械创新:- 研究智能纺织机械,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 开发新型纺织设备,如智能纺织机器人、3D打印纺织设备等。
- 研究纺织设备的维护与故障诊断技术。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纺织工业的废水、废气处理技术。
- 探索纺织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 分析纺织工业的环境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新型纺织材料、纺织工艺、纺织机械的最新研究进展。
2. 实验研究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新型纺织材料的制备、纺织工艺的优化实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纺织企业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4. 模拟优化法: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纺织工艺进行优化。
技术路线:1. 前期调研:收集整理国内外纺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纺织材料的性能、纺织工艺的优缺点、纺织机械的发展趋势。
2. 材料研发: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纺织材料,进行材料制备实验,优化材料性能。
纺织技术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常见困扰与解决方法
纺织技术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常见困扰与解决方法纺织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纺织工艺、纺织材料和纺织机械的学科,学习这门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如理论知识的难以理解、实践技能的不够熟练等。
本文将探讨纺织技术专业学习中的常见困扰,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理论知识的难以理解在学习纺织技术专业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如纺织工艺流程、纺织材料的性能等。
这些知识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会感到困扰。
解决方法:1. 多听讲座和报告:参加相关的讲座和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通过听专家的讲解和实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2. 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纺织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进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二、实践技能的不够熟练纺织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操作。
然而,由于实践技能的不够熟练,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如实验结果不准确、操作流程不熟悉等。
解决方法:1. 多参加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提升实践技能的最佳途径。
通过多参加实验课程,我们可以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并提高实验技能。
2. 多进行实践操作:除了实验课程,我们还可以主动参与实践操作。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在实验室里进行纺织材料的测试和分析,或者在工厂里进行纺织设备的调试和维护。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加深对纺织技术的理解,并提高实践技能。
三、学习资源的不足在学习纺织技术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教材内容过时、实验设备有限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解决方法:1. 多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宝库,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课程平台等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BOPPPS联合案例教学法用于《药剂学前沿进展》课堂教学实践
BOPPPS联合案例教学法用于《药剂学前沿进展》课堂教学实践郭嘉伟;王保旗;张定林;窦寅;李兰兰;李沉纹【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22(31)12【摘要】目的探讨BOPPPS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前沿进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陆军军医大学药学专业《药剂学前沿进展》课程的教学现状。
选取该校药学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析BOPPPS联合案例教学法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并通过综合测评评价教学效果及其相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结果该课程涉及的技术与手段覆盖了多学科前沿知识与技术,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BOPPPS联合案例教学法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优势。
采用该法后,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明显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更强。
结论BOPPPS联合案例教学法用于《药剂学前沿进展》课堂教学,可明显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改善教学效果,还可为药学专业研究生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31-34)【作者】郭嘉伟;王保旗;张定林;窦寅;李兰兰;李沉纹【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药学与检验医学系药剂学教研室;中国人民解放军32283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相关文献】1.案例式教学法提高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2.案例教学法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探讨3.BOPPPS教学法在工业药剂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4.案例式教学法与BOPPPS模型的融合实践——以路基路面工程为例5.雨课堂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业研究苗绣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专业研究苗绣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研究课研究心得体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课成为了教育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在研究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下面,我将从选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选择、团队合作、数据分析和对成果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体会。
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是研究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选题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热点问题,力求选择一个既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又能够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课题。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课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实证研究中,我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来获取所需数据;而问卷调查则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通过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
此外,在团队合作方面,研究课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合作。
我积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与学生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研究问题,得出解决方案。
在团队合作中,我充分发扬每个人的特长,形成了一种合力,为研究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接着,对于获得的大量数据,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我在数据分析和整理过程中,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再进行图表展示和文字解释,以便于更好地呈现研究成果。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原因,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对于研究课的成果,如何运用到实际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特长,将研究课的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例如,在语文研究课中,我通过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和习惯有待提高。
因此,我调整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并设计了相应的阅读任务和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纺织科技前沿简介
等洲际导弹上。
1.1 纺织科技发展简史
波音777客机每架飞机用碳纤维6-7吨、空客A380 每架飞机用碳纤维55吨。高性能复合材料占结构 材料的50%。
1.1 纺织科技发展简史
美国加州建筑师Peter Testa 设计的40层摩天大楼,整个 结构不使用钢材,而是选用 碳纤维,用交叉织成的网格 制成,其强度要比钢材高出 许多倍。大楼的内部结构是 完全开放的,只有电梯是一 封闭的轴状空间。
1.2 纺织科技的发展趋势
一、未来纺织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以美国来说明,美国是当今高新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的纺织研究机构: (1)全美纤维中心(全美纺织中心,NTC) (2)纤维开发支援部(AMTEX) (3)美国能源部管辖的部分国立研究所
纺织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 此,未来纺织科技的发展必须与其战略地位相适应。
1.1 纺织科技发展简史
1889年,夏尔多内首次展出用再生纤维素纤维
制成的织物。 1925年,斯陶丁格尔(H·Staudinger)发表了 有名的“论聚合”,为成纤聚合物的合成打下了 基础。 20世纪,化学纤维开始高速发展。 21世纪,高技术纤维(高强度、高刚度、功能 纤维、智能纤维)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纤维、服装
1.2 纺织科技的发展趋势
(5)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国家建设方面,而且也 体现在纺织产品的开发及研究方面。
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人们的需求来设计、制造纺织 品,这是评价纺织产品的最高标准,例如纺织品的舒 适性、卫生性、功能性、美观性等等,而且要求纺织 品的性能与功能,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在促进 人们健康长寿、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中进一步完善。
纺织技术专业中的趋势与创新前沿解析
纺织技术专业中的趋势与创新前沿解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纺织技术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行业中,趋势和创新前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材料创新、智能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纺织技术专业中的趋势与创新前沿。
材料创新是纺织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纺织材料如棉、麻、丝等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舒适性、功能性和环保性的需求。
因此,研发新型材料成为了纺织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任务。
例如,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纺织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特性,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防水透气、抗菌抗污等功能性纺织品。
此外,纳米纤维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智能纺织品,如具有温度感应、光敏感应等功能的智能服装。
材料创新的发展不仅为纺织技术专业带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智能化技术是纺织技术专业中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纺织品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智能纺织品通过嵌入传感器、芯片和通信模块等设备,实现了与人体、环境和其他设备的互动。
例如,智能纺织品可以通过感应人体的体温、湿度和运动状态等信息,实时调节温度、湿度和压力,提供更加舒适的穿着体验。
此外,智能纺织品还可以用于健康监测、运动训练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纺织品的功能性和智能化水平,也为纺织技术专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遇。
可持续发展是纺织技术专业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们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追求,纺织行业也面临着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产品回收利用率的压力。
因此,研发环保型纺织材料和推广可持续生产技术成为了行业的重要任务。
例如,可降解纤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纺织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可降解纤维材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纺织行业还在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如水处理、能源回收和废弃物利用等,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课程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也日益深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本次课程教学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本次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知识:介绍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和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通过在线课程、论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
(3)课外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实践,学生普遍提高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掌握: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和技能。
(3)分析问题能力: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 反思(1)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
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艺工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第46卷第3期2024年3月V o l .46,N o .3M a r .,2024文献引用格式:闵胜男,李宏伟,王建明,等.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 ].纺织科技进展,2024,46(3):60-63.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闵胜男,李宏伟*,王建明,张 梅,王晓春(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摘 要:基于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对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专业(染整工程方向)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纺织品的 绿色制造㊁色彩赋注㊁功能实现 ,对 艺工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㊂设立并改革一批专业课程,逐步形成具有 基础培养 兴趣培养 深度培养 3个循序渐进的培养阶段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承的 艺工融合 轻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㊁教师育人水平等的综合提升㊂研究成果为后续传统工程专业 新工科 建设提供了宝贵思路和可借鉴模式㊂关键词:轻化工程;艺工融合;课程体系;新工科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0356(2024)03-0060-04收稿日期:2023-08-24;修回日期:2023-09-21基金项目:北京高等教育 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10012002);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项目(B P H R 202203063,B P H R 20220306);北京服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 G 2109);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第一作者:闵胜男(1987 ),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㊂*通信作者:李宏伟(1968 ),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E -m a i l :c l yl h w@b i f t .e d u .c n ㊂ 轻化工程专业是围绕改变和改进纤维材料的服役行为㊁以化学化工为主要手段的工程类本科专业,在办学方向上细分为制浆造纸㊁纺织染整㊁皮革工程和添加剂化学与工程等方向[1]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学生对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科交叉融合㊁协同共促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2-4]㊂轻化工程专业作为纺织服装产业教育链上贯穿服装设计与工程㊁纺织科学与工程㊁艺术设计学的纽带,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㊁艺术与工程融合㊁设计与工程兼修的天然优势[5-8]㊂基于 新工科 发展需求和学校的优势特长,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专业的 艺工融合 办学特色逐渐展露㊂秉承 立德树人 的教育理念,面向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和服务首都 四个中心 定位㊁服务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需求,紧紧围绕纺织品的 绿色制造㊁色彩赋注㊁功能实现 ,构筑 艺工融合 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掌握专业及相关交叉学科知识㊁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9]㊂在原有工程教育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强调 纺织品色彩赋予与功能化 的专业培养特色,通过梳理 艺工融合 教学内容的实践研究和课程内容,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逐渐建立并完善了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㊂1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轻化工程专业为传统的工科专业,根据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以及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本身具有完善的工科课程体系㊂在符合这些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授课内容㊁教学实践环节的调整㊂通过梳理原有课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从通识教育㊁学科基础㊁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课程4个梯度建立起内容合理㊁逐层递进的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㊂实践贯穿始终通识教育以科技创新助力时尚设计实现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图1 轻化工程专业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调整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在一个完整的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周期(4年)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为3个阶段:基础培养(通识教育㊁学科基础课程体系支撑)㊁兴趣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支撑)㊁深度培养(专业拓展课程支撑)㊂结合学院现有实践中心及教学㊃06㊃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过程㊂人才培养特色体系如图2所示㊂贯彻全程、三级连锁、逐级推进基础培养兴趣培养深度培养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工程基础教育纺织品色彩与功能导论服饰美学鉴赏人文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物理文明与艺术人人爱设计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服装的时尚与功能……毕业论文纺织色彩学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料化学智能可穿戴技术皮革奢侈品材料纺织品概论服装学概论认识实习功能化综合实验色彩综合实验创意手工染服装科学养护纺织品染色印花纺织品整理绿色染整新技术功能智能纺织品纺织品生态检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实验室开放课题大学生实训计划传统非遗讲座及实践图2 轻化工程专业 艺工融合 特色支撑课程与实践体系2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的重点课程和培养路径2.1 第一阶段:基础培养在低年级,改革课程内容㊁授课方式,使学生建立并强化对轻化工程专业纺织品色彩与功能方向的专业认识,了解专业在纺织服装设计中的纽带和支撑作用㊂涉及工程类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如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四大化学 等,为学生打牢打实工程基础,为未来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㊂增设纺织品色彩与功能导论课程,通过纺织服装色彩与功能科技史㊁专业前沿技术与科技成果㊁服装色彩与功能方面的产品案例分析以及行业优秀导师座谈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并强化轻化工程专业纺织品色彩与功能方向的专业认识,初步形成艺工融合的思维,理解服装色彩的实现形式和方法㊂结合行业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增设 服饰美学鉴赏 ,通过服饰色彩与功能赏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㊁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同时要求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中选修艺术㊁人文类课程,如 当代公共艺术 服装的时尚与功能物理文明与艺术 等,提高学生的艺术㊁人文修养㊂以此,加深艺工融合思维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㊂2.2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调整课程内容与承载,培养学生艺工融合思维,提高专业认识,达到热爱专业㊁努力学习的目的㊂涉及课程: 纺织色彩学 纤维化学与物理 染料化学 智能可穿戴技术 纺织品概论 服装学概论 ,以及实践环节 创意手工染 认识实习 纺织品色彩综合实验纺织品功能化综合实验 等㊂纺织色彩学课程,主要为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在色彩管理与科学表达以及色彩方面的鉴赏力,以科学手段对色彩与图案进行分析㊁表征与实施,体现艺工融合㊂实践中调整授课内容,聘请艺术类专业教师为学生讲授色彩的实现方法,并结合纺织品色彩流行趋势研究等,实现行业对专业人才亟需的时尚趋势分析㊁预测能力的培养㊂ 服装学概论 纺织品概论 在纺织服装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流行面料㊁色彩图案等内容的检索与设计方法等㊂ 纤维化学与物理 染料化学 智能可穿戴技术 在课程内容上依据各自知识特点渗入艺术表达与呈现㊁时尚纺织品设计等相关内容㊂ 创意手工染 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课,主要内容为传统非遗手工染色与印花,例如扎染㊁蜡染㊁手绘等技艺的实践与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㊂实践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由组合,相互取长补短,将创意以最佳的形式在纺织㊁服装面料上完美呈现,真正意义上体现艺工融合㊂优秀学生作品如图3所示㊂图3 学生优秀艺术染色作品认识实习 纺织品色彩综合实验 纺织品功能化综合实验 分别以产业认知实践㊁创意纺织产品开发㊁纺织品功能化㊁时尚化加工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体验纺织产品从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过程,实现产品色彩与功能的完美呈现㊂2.3 第三阶段:深度培养充分贯彻实施艺工融合模式,使学生在扎实掌握轻化工程专业前沿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个性,提高艺术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㊂涉及课程: 纺织品染色印花 纺织品整理 绿色染整新技术 功能智能纺织品 服装科学养护 纺织品生态检测 毕业设计 等;同时,辅以各类学科竞赛与创业计划㊁大学生实训计㊃16㊃第3期 闵胜男,等: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第46卷第3期教学研究划㊁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入㊂轻化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纺织品染色印花 纺织品整理 突破原有的染色与功能整理基本理论及工艺讲授,进一步借助纺织品色彩与功能化来实现科技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㊂增加了计算机测色配色内容,助力色彩的完美呈现,并用于指导传统手工创意印染作品的实现;突出数码印花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数字化印花技术的发展㊂ 绿色染整新技术功能智能纺织品 服装科学养护 等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艺工融合教育的延伸,课程内容要求不仅强调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要充分体现相应内容的艺术展现㊁艺术设计㊁艺术的作用与美,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意义,同时关注可持续和智能化发展的社会责任㊂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在艺工融合的造诣上达到较高水平,为艺术类专业输送具有工科基础和较高素质的研究生,扩宽学生的就业出路㊂毕业论文阶段是深化 艺工融合 教育的最重要课程㊂此阶段通过兼顾科学与艺术的科研项目,或工科与艺术类教师合作,在艺术设计课题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研究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研究能力㊂学生利用纺织品色彩与功能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将其与艺术设计和制作相结合,完成毕业论文,真正做到艺工融合,实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㊂如课题盘扣的上浆工艺与艺术设计中,学生将盘扣制备过程使用的面料以及上浆工艺进行了科学研究,设计制造了独特的㊁有艺术与使用价值的盘扣(图4);获得了首届北京市大学生文创大赛二等奖㊂在课题变色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中,学生研究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㊁印花工艺等科学问题,并将变色微胶囊应用于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图5),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工融合㊂在数码印花仿扎染㊁蜡染㊁仿牛仔㊁仿刺绣㊁仿色织㊁仿水渍色等课题中,通过数码印花技术实现多种面料外观效果(图6)㊂3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的育人效果项目紧紧围绕 艺工融合 理念,改革课程体系㊁突出立德树人㊁加强实践教学,并不断总结提升,取得了突出成果㊂3.1 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在创意手工染等课程中强调纺织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与精神内涵,邀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课堂,充分发挥传承人丰富的实践经图4 盘扣设计(毕业论文)变色前变色后1-11-21-31-41-11-21-31-4图5 变色微胶囊丝网印花(毕业论文)图6 数码印花仿牛仔(毕业论文)验,以及传统手工印染艺术底蕴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化自信㊂不仅提高了艺工融合专业特色的可操作性,也激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文化内核自觉传承应用于作品的创新设计中㊂3.2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通过每年举办全校性 创意手工染色大赛 ,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期间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有利条件,提高学生主动探索㊁主动学习的能力㊂这种方法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工科学生在自己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尝到了艺㊃26㊃术创作的成功,达到了艺工融合的效果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采取以轻化工程学生为主,引入艺术类学生组队参加比赛的方式,加深艺工融合实践㊂在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竞赛㊁北京市大学生文创大赛㊁毛纺协会 唯尔佳 优秀新产品设计评比等创新创业竞赛中屡有斩获㊂与此同时,依托校内纺织品色彩工程技术中心实施人才培养,丰富和拓展了实践基地 本硕协同 育人的内涵㊂3.3专业教师综合育人能力提升以艺工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带动教研室教师思考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以自身发展带动课程和专业进步㊂同时,促成了本专业与产业链上相关艺术设计专业教师㊁设计师的交叉融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㊁联合实施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促进了跨学科教学团队的组建与教学经验的分析借鉴㊂推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㊂4结束语经过一系列课程内容梳理与调整,在理论教学期间穿插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对色彩与图案设计的科学理解㊂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完善相关课程内容及资料,形成了有机㊁系统㊁循序渐进的轻化工程专业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㊂上述探索,为相关专业实施 艺工融合 培养提供了具体㊁可操作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也为具有突出行业特色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㊂参考文献:[1]王柏华.关于轻化工程专业内涵的学科认识[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20(6):73-77.[2]高云兵,高山,骆王琴. 艺工融合 教育模式的融合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58-62,76. [3]廉祎,张春庆.学科交叉艺工融合:新工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报业,2021(8):90-91.[4]黄荣川.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科技视界,2021(9):148-150. [5]王鹏,陈磊,肖航.面向 新工科 的轻化工程(染整)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2):166-169.[6]罗建勋,马贺伟,李书卿,等.基于O B E理念的工科专业集中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皮革,2021,50(9):79-82,86. [7]黄鑫.‘轻化工程科技进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2,32(5):103-105.[8]姜言,刘秀宇.轻化工程学科前沿技术进展的教学改革探新[J].广州化工,2021,49(12):210-212.[9]周星,贾荣林.新文科建设:创设时尚和艺术 艺工融合的优势[J].艺术设计研究,2021(1):119-126.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P r a c t i c e o f A r t-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t e g r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f o rT e x t i l eC o l o r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M I NS h e n g n a n,L IH o n g w e i*,WA N GJ i a n m i n g,Z HA N G M e i,WA N G X i a o c h u n(S c h o o l o fM a t e r i a l sD e s i g n&E n g i n e e r i n g,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F a s h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B e i j i n g10002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o n t h e d e m a n do f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e x t i l e a n d f a s h i o n i n d u s t r y f o r c o m p o u n da p p l i e d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t e c h n i c a l t a l e n t s,t h e l i g h t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a j o r(d y e i n g a n d f i n i s h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i r e c t i o n)o f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a s h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c o m b i n e s i t s o w n s c h o o l-r u n n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h e n e e d s o f t h e c a p i t a l's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c u s e s o n t h e g r e e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o l o r i m p a r t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e x t i l e s,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a r t-e n g i n e e r i n g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h a s b e e n e x-p l o r e d.An u m b e r o f s p e c i a l i z e d c o u r s e s h a v e b e e nn e w l y e s t a b l i s h e d o r r e f o r m e d.W e h a v e g r a d u a l l y f o r m e d a l i g h t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 w i t ht h r e e p r o g r e s s i v e t r a i n i n g s t a g e so f f o u n d a t i o nc u l t i v a t i o n i n t e r e s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i n-d e p t hc u l t i v a t i o n , a n d t h e a r t-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t e g r a t i o n l i g h t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w i t h p r a c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c o m p l e m e n t i n g e a c ho t h e r,w h i c hh a s a c h i e v e d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s t u d e n t s'p r a c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a n d t e a c h e r s' e d u c a t i n g l e v e l.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 v a l u a b l e i d e a s a n d r e f e r e n c em o d e s f o r t h e s u b s e q u e n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e c i a l t y.K e y w o r d s:t e x t i l e c o l o r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a r t-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t e g r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㊃36㊃第3期闵胜男,等: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 艺工融合 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第46卷。
高校教学实践汇报(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实践成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
本汇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1. 课程体系建设我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课程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2)实施课程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设置课程,提高课程针对性。
(3)加强课程资源共享,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共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
2. 教学方法改革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措施如下:(1)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如下:(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2)实施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开展教师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4. 学生培养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措施如下:(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学生评价优秀率逐年上升。
(2)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逐年上升。
(3)我校在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 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我校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
纺织服饰技术进展创新和改进的前沿
纺织服饰技术进展创新和改进的前沿近年来,随着时尚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者对服饰品质和功能的追求,纺织服饰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从传统的纺织工艺到现代化的纺织技术,各种改进措施和前沿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着纺织服饰品质和设计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一些纺织服饰技术的进展和创新,展示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一、纺织材料的创新纺织材料是服饰设计的基础,产品的质量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纺织材料的研发不断推动着纺织服饰行业的创新。
例如,纳米纤维材料的应用使得织物更具柔软性和透气性,同时具备抗菌和防紫外线等功能。
纳米增韧技术的引入也使得织物更加耐磨损和耐拉伸。
此外,纺织材料中的环保和可持续性也成为当今纺织界的关注焦点。
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循环利用技术生产的纺织品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纺织材料。
二、智能纺织品的兴起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纺织品成为了纺织技术的创新方向。
智能纺织品通过在纤维中嵌入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实现了与人体的交互和信息传输。
包括智能温控服、智能运动服、智能医疗服等在内的新型智能纺织品已经成为市场中的热门产品。
这些智能纺织品不仅能够感知和调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还能够监测人体运动和生理状态。
此外,智能纺织品还可以用于安全和防护领域,例如智能警示服和防火服等。
智能纺织品的兴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便捷和舒适的追求,还为纺织服饰的功能和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三、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技术的应用是纺织品行业的另一个突破方向。
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激光切割、数码印花等先进技术,纺织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大大简化和加快。
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地进行产品样式的设计和快速打样。
而数字化生产技术则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小批量和个性化生产。
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设计师和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和体验纺织品的设计效果。
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业链的效益,也为纺织服饰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研究生教学实践小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现将这些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二、教学实践内容1.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方面,我主要承担了《XX专业基础》和《XX专业前沿》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丰富。
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多样化。
我采用了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我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作。
具体实践如下:(1)实验指导。
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实习指导。
在实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指导。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选题、研究方法、论文撰写等方面,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三、教学实践反思1.教学态度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
同时,我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2.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更新,努力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中。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
3.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较低。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实践情况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课程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
本文将对课程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教学实践现状1. 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涉及各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2)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1)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2)多元评价。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2.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讲授法,忽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学评价不合理。
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改进措施1. 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教师应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生学年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在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课程教学、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等方面。
通过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结合自身在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教学实践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1.教学内容与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1)结合学科前沿,更新教学内容。
在讲授课程时,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内容的时效性。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课程特点,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促进了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疑问,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堂管理1.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以下几方面:(1)制定课堂纪律,明确学生行为规范。
(2)加强课堂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违纪行为。
(3)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管理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生指导1.指导学生选题在研究生阶段,指导学生选题至关重要。
我注重以下几方面:(1)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
纺织科技前沿简介
纺织科技前沿简介引言纺织科技是指在纺织行业中应用先进技术和材料来改进纺织品的质量、性能和功能的科技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纺织科技在纺织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纺织科技的一些前沿技术,包括纺织材料、纺织生产工艺和纺织品功能改进等方面。
纺织材料智能纺织材料智能纺织材料是指具有感知、控制和响应功能的纺织材料。
它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智能纺织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医疗、健康、运动、安全等。
例如,智能纺织材料可以通过感应体温和湿度的变化,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自动调节,提高舒适度。
纳米纺织材料纳米纺织材料是利用纳米技术对纺织材料进行处理和改性,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功能。
纳米纺织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机械、热学和光学性能。
例如,纳米纺织材料可以实现防水、抗菌、防紫外线等功能,提高纺织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纺织生产工艺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的快速制造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三维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纺织品的原型和定制生产。
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实现纺织品的个性化设计和快速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数字化纺织生产数字化纺织生产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的手工和机械生产转变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数字化纺织生产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数据的实时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数字化纺织生产还可以实现柔性生产和定制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纺织品功能改进纳米涂层技术纳米涂层技术是将纳米材料应用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涂层。
纳米涂层可以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能,例如提高纺织品的耐磨性、防水性和防尘性。
纳米涂层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智能纺织品智能纺织品是指将纺织品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赋予纺织品感知、计算和响应的能力。
智能纺织品可以实现与人体的互动交互,例如智能服装可以通过感知体温和血压的变化,提醒人们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起到健康管理的作用。
《纺织材料学》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前期研究
《纺织材料学》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前期研究摘要:分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结合《纺织材料学》课程实际,阐述了精品资源课建设的背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纺织材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51-03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改革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教育部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肩负着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
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和动向,进一步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更好地为国家、地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
作为纺织类地方院校,武汉纺织大学在《纺织材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与建设中,通过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课程建设内涵1.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课程是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课程是教学的主要构成体,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任务是课程实现的。
教师主要通过授课,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建设高质量精品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及其重要性[2]。
精品课程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火车头。
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中通过建设与提升的“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最重任务是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对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本人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教学实践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践情况1. 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结合所学专业领域,精选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讲解了专业基础理论,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使学生对专业有全面的认识。
(2)实践技能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实习、项目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具体评价方法如下:(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讨论深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
(3)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4)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教学实践成果1. 学生学习成绩提高: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学科前沿课程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学科前沿课程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林志勇;李自然【摘要】结合“高等燃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从以下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学科前沿课程中培养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兴趣,进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1)课程建设内容兼顾教师及课题组的科研经历及最新研究成果.(2)课堂讲授结合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3)课程实践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定实践内容,从课堂演示、实验观摩到直接动手参与三个层次组织开展.【期刊名称】《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年(卷),期】2017(040)001【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前沿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创新能力培养【作者】林志勇;李自然【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本文以“高等燃烧学”课程为例,分析学科前沿课程的特点及其意义,进而从课程建设内容、课程讲授方式和重点,以及实践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三个方面,论述在学科前沿课程教学中,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体会。
与其他类型的研究生课程相比,学科前沿课程既有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涉及最新的科研进展,还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特点,直接培养研究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兴趣与创新探索意识,并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为选择合适的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储备[1]。
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开设的“高等燃烧学”研究生前沿课程为例。
燃烧是常见的物理现象,燃烧问题具有普遍的应用意义,燃烧学本身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前沿性。
然而传统的“高等燃烧学”课程教学,不仅容易受到理论晦涩,知识体系不够直观具体的限制,且容易因为研究对象的单一和狭窄,形成课程研习的小众化趋势。
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责任教研室自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推开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设同类课程的有关经验的基础上[2],充分发挥授课教员在航空航天先进推进领域中研究多年的经验优势,强调将课程内容与先进推进领域中燃烧基础科学和先进研究手段的发展相结合,强调将最新的科研实践、科研成果与基础理论相结合,强调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与课堂授课相结合,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学科前沿课程理论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的三大特点。
教学实践讲座(3篇)
第1篇一、引言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调整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教学目标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
(2)针对性: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3)层次性: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调整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等因素,对教学目标进行适时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1)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2)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资源,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1. 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精选教材: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选取与教学目标相符、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
(2)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3)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内容创新方面,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3)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三青(1983一
),女,厦门大学教育研
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
万方数据
授。他们长期从事纺织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
出一名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提醒、
补充。最后由教师综合大家的观点,从而对问
题做出较完整的解释,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全面
的知识。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给每 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让 学生查资料,培养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能力,不 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 能力。 我们平时注重搜集世界上关于纺织的大事
研,大部分人先后赴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 大学和科研机构留学或进修,教学和科研经验 丰富,学术水平高。有多名教师执教也是本课 程的一个特色,能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最准 确的学科前沿知识。
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件,比如新发现、行业经济动态和政府法令等,
特别是和本周讲授的内容相关的信息,将这些 内容放在上课开始时讲,时间不长,控制在10 分钟以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又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我们部分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对逻 辑性强的内容仍然采用板书,而对信息量大、难 以口头描述清楚的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教学。事 实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反映普遍良好。 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其它教学模式。只要有利于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科研素质,都可以采用。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上课中,我们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 出一些带发散性思维而又不失基础的问题,教
讨论、调研和自主学习等。对于某些学生很感 兴趣的内容,教师提供更多、更深入的相关知 识,或者提供一些学习途径。而有些内容,让学
万方数据
纺织教育2007.5
r
或一篇论文就可以定学生成绩。其实这存在很 大的不公平,往往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 些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写成的报告。虽然有些欠 缺,但毕竟是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但成绩往 往不及某些学生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份报告来得 好。为此,我们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接合,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讨论中的表现占总 成绩的40%,作业占30%,课堂笔记和出勤等 占30%。这样评定成绩,学生也比较信服,从 而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 程度。 5.教学效果
《纺织学科前沿进展》课程教学实践
◆李永贵 葛明桥 余天石 吕仕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科间的相互交 叉,纺织学科早已突破传统的范围,发展成为一 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同时,纺织科技也 日益渗透进其它学科,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 经济各个领域。为此,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自1998年起为纺织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 了《纺织学科前沿进展》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的本课程安排在第六或第七 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纺材、纺纱、织造等 专业基础课程,较少涉及纺织学科前沿内容。 本课程从纺织学科角度介绍了国内外纺织科技 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既对以往学过的专业 课有所回顾与总结,又重点突出学科前沿内容。 开设本课程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纺 织专业人才。 一、教材建设 由于《纺织学科前沿进展》课程具有实时 性特点,所以当时没有合适的教材。最初由吕 仕元教授负责编写了讲义。该讲义经四年多的 试用和修订,于2004年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了《纺织科技前沿》教材。教材比较系统地介 绍了国内外的纺织科技最新成果,还介绍了一 些与纺织科技相关的经济、贸易和国际检测标 准等方面的内容。教材紧扣纺织科技现状、最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本课程具 有前沿性质,很多内容是探索性的,尚无工业化
生产。因此,实践环节更难实施。但为了保证 教学效果,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新型纤维及其面 料,特别是由教师自己制成漂亮的样卡或直接
向企业搜集、购买样卡,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
合起来。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一些生产实践知
识,如纤维及面料的表示方法、织物风格等。这 样,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直观认识,巩固所学
生参与不够。所以,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这
一问题,尚需深入探讨。
第一作者介绍
李永贵(1972一
科研工作。
),男,江南大学纺织服
装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型纺织材料的教学和
(上接第72页) 马来西亚政府和高校采取的措施,确实推 动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推动了马 来西亚向着成为东南亚地区优质教育中心的目 标前进。但是。在推动国际化进程的同时,马来 西亚政府也面临“马来化”与“国际化”的冲突。 自1970年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处心积虑地推动 马来化,包括规定公立大学必须以马来语教学。 只有公立大学毕业生能胜任公职等。但是,在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接受英语教学的私立院 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比接受马来语教学的毕 业生有优势。为了扭转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利地 位以及英语教学给国家认同和文化可能带来的 作者简介: 负面影响,马来西亚政府规定所有私立高等教 育机构必须以马来语教学,如果经过教育部长 批准,可以用英语授课或者阿拉伯语讲授伊斯 兰教课程。但是,政治的考量还是不敌经济的 考量,大部分私立院校为迎合市场和学生的需 求仍采用英语授课。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 “马来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已经摆在了 马来西亚政府面前。
我们在每学期课程结束时,让学生采取无 记名方式反馈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生对
本课程的教学满意程度达到良好,而且评价 一年比一年好。同时,学生提出的一些宝贵 建议对本课程的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 是本课程教学的另一特色。多年来,纺织学 科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是技术含量很低的学 科,纺织甚至是“夕阳产业”。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学生了解到原来纺织并非像众人所想 的那样,很多高新技术都不同程度地在纺织 上应用,对这门学科的看法有了改变,也对自
新成果及将来的发展趋势,突出科技前沿特色.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研究思路, 所以既可用于教学,也可指导科研。
二、课程内容 <纺织学科前沿进展》课程内容包括:纤维 材料科学研究、纺织染工艺与设备科技前沿、生 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离子体技术、超l|缶界流体 技术、超声波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纺织中的应 用,也包括一些与纺织科技相关的标准、经济和
万方数据
们及时作了补充,突出了本课程的“前沿” 特色。 三、师资队伍建设
生通过看书、查阅相关资料,教师稍加指点,而 将更深人学习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我们
还安排了两学时的集体讨论课。教师先布置讨 论内容。学生在广泛的查阅资料和调研后,分
组展开集体讨论,交流自己的内容,然后每组派
针对《:纺织学科前沿进展》学科交叉多、知 识面广的特殊情况,本课程由纺材、纺纱、机织、 针织和轻化等不同教研室的骨干教师联合讲
的内容,而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 效果。 我们还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校和学院重点
研究室,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长见识,了解本
校学科建设的最新动态,真正学到“前沿” 知识。
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介绍紧密纺纱技术之前,先问要减少纱线 毛羽,提高强度,应从那些方面去考虑?怎样改 进?有哪些方法?学生往往也有一些大胆的设
2.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元化学习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采用了
多元化的学习材料,除教材外,还有期刊、网络、 报纸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课堂讲授、
想和创新能力。同时,调查表明,这种教学 方法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本课 程的学习积极性。 4.课程考核 一般专业课程的考核,仅凭市场调研报告
己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新的认识,达到了很好 的效果。另外,本门课程的讲授也极大地提 高了学生考研的热情。 六、问题与建议 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而且是一门特殊 的课程,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例如,有些内 容太新了,与专业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有 的理论性太强,学生还不能接受。因此,“前 沿”必须有个尺度,太“前”了就显得茫无边际。 对于以上问题,还需继续研究。 由于科技前沿的时效性,必须及时对本课 程的教材补充修订,授课内容要紧扣时代前沿。 不能一味按照教材教授。 师生互动性仍需提高。虽然我们也作了努 力,但由于面I临就业或考研的压力,造成部分学
贸易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
从事纺织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工 作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又根据需要增加了国内外主要纺织 高等院校及著名的纺织研究机构的学科建设
发展现状及研究成果,突出了他们各自的研
究特色。这些介绍也是其它专业课很少涉 及的。 关于Ieko—100标准、IS09000系列质量 标准体系和AS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介绍很 受学生欢迎。此前,学生对上述标准的基本 内容不清楚,经过学习,不只是了解了这些产 品标准的体系,而且对它们的重要性的认识 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AS8000系列标 准在2004年才引人中国,教材中也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