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生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生活化

【摘要】将生物知识和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学生教师的日常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生活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产生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学生教师的日常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因而如果在教学中将生物知识和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学生教师的日常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勤于动手用脑,乐于质疑、调查、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哪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呢?下面我根据在近几年生物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根据生活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以课本为本,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学不感兴趣,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乐意学,这是作为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生物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关系密切,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从生活中精心筛选,创设与生活相关的矛盾情境,就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如学习生物与环境关

系时,设置教学情境: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们一般认为其原因是环境影响生物,橘树受环境影响,气候发生了变化,橘树变成了枳树。而安徽凤阳师范陈立武认为:橘树变成了枳树的原因是橘树多采用嫁接繁殖,嫁接的砧木最佳选择是枳,但由于橘树耐寒性差,枳树耐寒性好,到北方后,因气温低,橘树被冻死后,新长出的是砧木枳,而不是橘树移植到淮北变成了枳。这两种说法那一种正确呢?通过这样的矛盾情境就能让学生注意

力集中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创造条件。

二、关注生活利用生活素材

学生的生活经历、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感受是学生们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使这些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结合学生生活感受,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乔木、灌木的知识。在认识校园花草树木、植物动物基础上,捕捉鼠妇、蝗虫、蚂蚱等,记录捕捉地,有了真情实感后,再结合捕捉教室里蝴蝶的活动,去分析说明蝉、蝗虫等体表的色彩与它们生活环境的关系,深刻理解体色对生物自身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学生很容易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保护色。利用生活素材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应用生物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为生产生活服务

生物学是农、林、医学、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与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例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虽然通过实验验证了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作用仍然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在生活中的情境,分小组讨论三个问题:(1)把手放进刚收获的潮湿粮食堆,有什么感觉?(2)如果把手放入晒干的粮食堆里,还会明显感觉到热吗?(3)连续阴雨过后,旱生植物为什么会死亡?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潮湿的粮食堆很热是因为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旺盛时释放出大量能量,感到发烫。晒干的粮食含水量少,呼吸作用微弱,感觉不到发热。长期阴雨土壤中水分过多,植物根不能呼吸,使植物死亡。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教师参与下,引导学生分析贮存和植物防涝方法是:要长时间的储藏种子必须晒干;防止植物遭受洪涝灾害,阴雨天须开沟排水。把生物知识要用具体的生产生活,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四、让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最美好时期,既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良好习惯、优秀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生物教学中,要及时利用获得的相关生物知识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改变不良习惯,这样他们非常乐于接受。例如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时,利用光合作用条件是光,来引导认识到植物在白天阳光下才能放出氧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晨练习惯,晨练时应空旷树木少的对方,只有阳光照射一小时后,树林里的植物光合作用才放出较多氧气,而夜晚树木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使树林氧气含量下降,这时到树木茂密进行锻炼,对身体不利。如此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知识就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清晨不宜到树林中锻炼的原因,既巩固了知识,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以社会热点问题话题,让生物知识融入到社会生活,从具体事件中归纳总结生物知识

2007—2008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流行时期,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生物教学中把这些措施与生物知识中传染病的流行环节、预防传染病方法结合起来。如在车站、机场等设立体温检测点,学校每天检查报告学生情况,对发热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预防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保持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对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定期喷洒消毒液——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合力研制疫苗用于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把“非典”、h1n1流感的防治过程与传染病预防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传染病知识的同时,及时领略生物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学会将生物知识应用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