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物是初中学科中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命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偏向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和掌握不深。

如何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各地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一背景,探索生活化教学策略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生活化教学策略以生活为来源、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归宿,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对未来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意义生物学是初中学科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涉及到生命的起源、进化、结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

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无法与实际生活联系等。

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来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地探究、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化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推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生物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提升。

但是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仍然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实践。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业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 启发性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在学习植物的传播方式时,提出问题:“在城市里,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植物的种子?”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城市环境中缺乏鸟类和风的传播方式,导致植物的种子很难传播。

2.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亲身体验生物知识。

实践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植物园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通过实践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真实和实际性。

3. 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问题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学习生物分类时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动物和植物需要分类?有哪些分类的方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分析,找到答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汇报和讨论。

4. 课堂小实验: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酵母发酵实验,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作用原理。

5. 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软件,使学生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接触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使用生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实验过程和生物组织结构的微观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听觉感受生物现象和生物结构的奥秘。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指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开展生物学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针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观察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深入理解相关概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亲眼观察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涉及众多实验和观察的学科,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物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实施生物生活化教学。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探究生物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他们提供关于他们身边自然世界的深入了解。

通过课堂,学生们能够了解物种之间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如何运作,以及了解许多其他的生命相关知识。

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以下是一些生活化教学的示例:示例1:种子萌发实验种子萌发实验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实验,需要的材料很少。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种子是如何向阳性地生长,以及了解光照对种子的影响。

步骤:1. 获取若干豆子。

2. 将豆子放入水中浸泡大约一天。

3. 将豆子进行分配,在纸巾上放入种子,将种子滴上水。

4. 将纸巾包裹好,并放置于一个良好通风,有光照的地方。

5. 观察每天的变化。

示例2:组织细胞查看学生可以从一些生活材料中收集组织,例如洋葱的组织。

通过查看这些组织的显微镜下的图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将洋葱切成薄片。

2. 将洋葱放入加了几滴甲基红的水中,以减轻切口疼痛,然后让洋葱皮剥离。

3. 在盘子中加入盐水。

4. 用钳子将洋葱片放入盐水中,使其保持完整。

5. 在显微镜下查看洋葱片。

这些简单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使他们深入了解科学世界中的生命。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会团队合作,增加互动,赋予生命科学教育新的内容与思考,激发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美好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热情。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随着科学家在生物领域研究的进步,生物在农业、环境、医药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

并且,很多生物学理论也是研究者从生活现象、生活经验中挖掘出来的,这进一步体现了生物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

而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眼中,丰富多彩的生活远比枯燥复杂的生物更富有魅力。

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就要让生物教学走向学生生活。

争取呈现生物知识亲切有趣的一面,绽放生物课堂的独特魅力,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多的收获。

标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初中生物是初中生的一项必修科目,初中生初次接触,容易产生陌生心理,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促进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提升探究意识,从而学好生物课程。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一)帮助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关注自然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科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生物科学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初中生要积累生活经验和常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生物学科学习的现实意义,提高生物学习的动力。

(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是关注生活的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与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生活经验和背景,贴近生活实际,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三)以学生为本,激起学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兴趣。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措施(一)渗透生活元素,顺利导入课堂初中生虽然学习观念较为成熟,但是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贪恋课下自由玩乐的时光,不愿意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一、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体验和感悟生物知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细胞结构和功能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洋葱细胞和鸡蛋细胞的显微镜切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洋葱细胞与鸡蛋细胞在形态上有差异,从而引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

实验教学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生活化教学策略。

通过进行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体验生物科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生物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掌握一些生物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增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中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覆盖部分叶子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 参观考察法参观考察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生物知识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科学馆、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地进行生物知识的参观考察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亲身感受和观察生物的生长、繁衍和演化过程,增强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或者到自然保护区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从而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让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参观考察,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素材可以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通过生活化素材的呈现,学生更容易对生物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生活化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真菌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

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素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通过观察家庭中的植物和动物,或者进行简单的植物/动物标本制作,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活化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的适应特性,来启发学生对生物的进化机制进行思考。

二、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表现1. 实例和案例的丰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实例和案例来说明知识点,例如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异形果实来阐述生物的变异性和进化过程;或者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来讨论种群和群落的相互作用等概念。

2. 图片和视频的多媒体展示生活化素材最常见的形式是图片和视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料来展示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和演化过程,例如通过展示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来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思考。

3. 调查和实验的衔接生活化素材还可以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实验活动,例如通过观察家庭中的花卉植物来研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从而使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

2. 生活化素材能够提供具体的实例生活化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联系到具体的生活场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生活化素材的运用策略1.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和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

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

方法探微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文|盘文生生活化教学以生活和现实为背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初中生物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环节,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能够拉近生物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文章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生活化素材进行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一、结合生活化素材,开展教学导入(一)以玫瑰、绿萝等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玫瑰花和茂盛的绿萝植株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展示照片,创设出真实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植物的生长环境。

例如,展示玫瑰花在阳光下绽放的景象,或者绿萝植株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等,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在展示图片时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例如,通过展示玫瑰花的叶片和茂密的绿萝叶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从而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探究。

(二)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在学生认真观察玫瑰、绿萝等植物的图片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础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能量来源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生活化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尝试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兴趣,如:1.生活中的食物、蔬菜等是如何生长的?2.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和营养的?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4.你们知道植物的叶片是如何产生的吗?5.为什么叶片的颜色是绿色的?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生物学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教师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架设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开启绿色通道,让他们把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真正学懂弄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会感觉生物学知识生动、鲜活,离自己很近,就乐意去学,这样我们的教学也会变得高效。

下面笔者浅谈一下如何打造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课堂。

一、营造生活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课堂教学,绝不是老师一味地讲、写,学生埋头听、记,而应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

课堂教学生活化,可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关注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事例,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笔者先展示了媒体报道的令人心惊的泔水油问题,然后介绍最近的报道,我国科学家己找到一种方法,用一吨泔水油可提炼出一吨的生物柴油,且每吨成本在1500到2300元,远低于常规柴油,预计今年年底可投产。

届时,我们就能够用
上这种污染少、性能好、据称“能达到欧洲ⅲ号排放标准”的生物柴油。

这些源自生活的例子,都能紧牵着学生的“鼻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学生的深思,可收到极佳的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探究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进行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时可引入以下情景设计:居民在腌制成菜时,在缸中只放入菜和盐,并没有放入水,可是过一段时间后,缸中会出现大量的水,这是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若一次性给作物大量施肥,常常会发生“烧苗”现象,这又是为什么?若长时间磕威瓜子,嘴唇常会有干裂的感觉,这又是怎么产生的?这样通过例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疑惑的生活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以生活中的事物丰富生物课程资源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还要注意补充生活素材,当然,这种素材的补充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应该能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服务。

比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为什么杨树会在冬天凋落全部叶子,而雪松却没有明显的落叶?在学习体温调节时,让学生体会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走向寒冷的室外时,身体有哪些变化?等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物科学知识,利用好学校的绿地、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积极地把生物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地实践。

教学生活化并不排斥教师引导学生亲近课文(文本),有时要反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生活,感悟生活。

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

如教材中生物学家为生物学所做贡献的过程以及他们的态度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

这些德育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不留痕迹,也是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四、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生物学本来应该是活生生、绚丽多彩的,要是将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变成一套套呆板的习题演练,学生见了肯定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践我发现,布置生物作业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在作业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生物科学。

布置一些实用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如:角色扮演、实地考察、调查、动手实践、家庭养殖等,把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互助协作中探索生物知识,获取生物技能,享受生物实践活动的乐趣,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布置这种生活化的作业,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学生不再是理论知识的奴隶,而是运用知识的主人,他们充分体验到知识带来的乐趣。

这种生物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作业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使学生认同所学知识的价值,让他们有成为学习主人的成就感。

做着这样的作业题,学生先前的畏惧、戒备心理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积极思维、踊跃动手的心态,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动力。

五、让生物知识走向生活实践
教师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会生物知识的价值。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用学到的生物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何养好家里的花卉、金鱼”“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人体健康与疾病”等等。

但学生很少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当学生学习了生物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
生在课堂内外走进生活,让他们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科原本和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因而,生物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让生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其真正走进学生生活。

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