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入性通货膨胀
输入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从宏观层面看: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经济GDP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均衡。目前我国物价上升快速,国际收支失衡比较明显,国内因素主要是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创新纪录,根据海关总局的初步数据,2009年原油进口量达到2.038亿吨,每天大约410万桶,净购买量达到1.987亿吨,输入性通货膨胀是最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出口量大持续累积大量外汇,达到2.85万亿美元,目前外汇储备占全球1/3,大量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增长,导致我国货币供给量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在资金供求关系宽松的情况下,出现的资金供应严重大于需求的现象。2008年12月开始中国M1和M2高速增长,到2009年11月份分别达到34.6%和29.7%,这为银行体系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流动性。2009年目标货币供应量增速是17%,实际却是34%,M2接近30%,200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至11月份累计新增达到9.21万亿元,新增规模较上年增加4万亿元,同比增长33.8%,新增规模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水平,增长率创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
美国去年11月又开始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热钱也通过多种渠道流到中国,短期资本造成黄金价格、世界粮食和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行情猛烈波动,投机气氛浓厚。而开放的中国对石油、矿产等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输入性的通货膨胀成为引起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西方学者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1.通货膨胀的涵义:美国经济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和霍布茨曼说:
第一,需求普遍过度,“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
总需求水平上升或总需求函数往上移动,包括:1),消费倾向的提高或私营部门的自发投资支出变动;2),政府支出增加;3),货币供给增加,第四,开放经济的出口增加。
第二,货币存量或收入的增长
第三,物价水平的上涨,通过成本推动导致物价上升,由间接税和补贴组成的实价度量,不可逆转。
第四,通货膨胀是用外汇汇率,用黄金价格来计量,或用对黄金的过度需求,或用官方汇率来表示的货币对外价值的下跌。在直接标价发(应付)下,如果需要比原先更多的本国货币,外币币值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2.林德贝克分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原因:外生的成本推动(进口原油上升),相对价格推动(内销商品按照外销定价),内生,来自劳动生产率慢的部门的工资成本推动。
3.开放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由于国家所承担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交易与通货膨胀关系更密切,而且外汇汇率对一国的通货膨胀有重大影响。在开放经济中队通货膨胀的分析侧重在强调固定汇率条件下国内货币政策的有限效能。实行固定汇率,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于该国的通货膨胀影响不大,但是,却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决定世界平均通货通货膨胀率的就的世界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表现为这样的假定:经济活动分为两大部门。即先进的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个不相同,但是工资增长率则要求一致,必然造成服务业成本压力,导致成本推进型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意味两个部门相对供给机构的变动,服务部门的供给价格与工业部门的供给价格成反比(弗里希《通货膨胀论154页》)。因大多数产品的价格是“成本加成定价,在工资成本之上加上固定的利润来确定”。
而奥克鲁斯将国家分为两大部门:第一是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可交换商品,第二是非开放部门,开放经济部门生产的在国际上进行贸易的商品,其价格是按照世界价格来定价,即由生产量占世界贸易重要份额的国家生产的商品价格决定,所以是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而非开放的部门按照国内供给和需求作价,就形成了两种劳动生产率下生产的商品。
(三)预料到的和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
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没有引进通货膨胀预期这一因素,只解释价格水平变化。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指的是价格正按照所有经济主体预期其上涨的速度而上涨,一般情况下,假定其它条件不变,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愈高,市场利
率水平就愈高,工资上升的速度也愈高,通货贬值的汇率就愈快,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数量的一次性变动将导致所有物价水平成比例的变动,而对真实变量将无影响。而货币超中性的理论文献中,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一芒德尔——托宾-费希尔认为:较高的预料到的通货膨胀率,导致保持现金的成本增加,这种较高的保持货币的机会成本引起资产组合从货币资产向实物资本的重新分配,较多地持有实物资本导致较高的资本总额,产生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将伴随较高的产出量或经济福利;
其二,萨谬尔逊-华莱士认为:较高的预料到的通货膨胀率将伴随较低的产出量,其三,希德劳斯基认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对产出无影响。
未预料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的观点
其一,基于凯恩斯通论,强调价格粘性和价格自发运动潜势,工资和价格都是比较粘性的,仅逐渐地影响总需求波动,对总需求的波动是多因素引起的,如投资的波动;财富和利率的波动;货币供应增长率增长是根本的原因,新凯恩斯代表人物,费希尔、费尔普斯、泰勒就认同劳动市场上长期合同协定的存在,价格和工资都将调整到完全反应总需求的变动,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其二,建立在总需求的不完全的同期信息的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卢卡斯认为:引起真实产量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基本推动量,是货币供应的起伏增长率,经济周期会引起货币供给量起伏,较高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会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
其三,经济总量波动源自对总量生产函数的技术上的冲击。代表人物是普洛瑟、隆格、基德兰德等。引起充分就业产量波动的技术上的冲击,当其他情况不变时,将会导致价格的负向共同波动,影响真实产量的技术上的冲击将引起适应真实波动的货币和信贷反应。
二、货币供给和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的主要问题是货币需求是否获在多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及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制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使的一层面纱,收益对经济并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物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