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临床解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的临床解剖学

耳鼻咽喉科

一颞骨:上——顶骨;前——蝶骨及颧骨;后——枕骨。

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组成。

1 鳞部:前——蝶骨大翼;上——顶骨;后——乳突;内——岩部。

外面——颞肌、颞中动脉沟;内面——脑膜中动脉沟。

*颞线——颧突后根向后的延续。

*外耳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的后上缘的骨性小棘。

*道上三角——外耳道上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的三角去。

2 鼓部: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壁和部分后壁,呈“U”型骨板。

*鼓沟——鼓部的内端,内有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

*鼓切迹(Rivinus)——鼓部上部缺损的部分,此处无纤维软骨环及鼓沟。

*岩鼓裂——位于下颌窝中,内含锤前韧带、鼓索神经及颌内动脉的鼓室支。

3乳突部:外面有枕肌和耳后肌附着;外下方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附着。

*乳突切迹——乳突尖的内侧面,内含二腹肌后腹。

*Korner隔——鳞部向乳突延伸,将乳突气房分为内外两部分的致密骨隔,其内侧

为鼓窦。

4岩部:形似一横卧的三棱锥体,位于枕部与蝶骨之间。

*底——构成鼓室、鼓窦内壁。

*尖——构成颈内动脉管内口及破裂孔的后外界。

*前面——颅中窝的后部,构成内耳道顶壁、迷路盖、鼓室盖、弓状隆起和鼓窦盖。

近岩尖处——三叉神经压迹;向外依次为岩浅大和岩浅小神经。

面神经管裂孔——岩浅大神经外侧末端。

*后面——颅后窝的前面,上缘——岩上窦;下缘——岩下窦;外缘——乙状窦,中部——内耳门,其外为前庭水管及内淋巴囊。

*内耳道底——上区小,下区大。前上——面神经管区;后上——前庭上区;

前下——蜗区;后下——前庭下区。

*下面——由外向内依次为:

*前外为颈内动脉管外口,内含颈内动脉和颈静脉神经丛;后外为颈静脉

窝。

*二者之间的脊上有一小管——鼓室小管下口,内含舌咽神经的鼓室支即

鼓室神经。

*蜗水管外口——颈静脉窝的前内壁。

*乳突小管——颈静脉窝的外壁,内含迷走神经的耳支。

*岩鳞裂的前缘——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半管。

5茎突:鼓部的下面,伸向前下方,平均长约2.5cm;有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附着。

*茎乳孔——茎突外侧的乳突上的小孔。

二外耳

1 耳廓——耳屏、对耳屏、耳轮角、耳轮、对耳轮、耳舟、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垂。

2 外耳道——2.5~~~3.5cm。

*外耳的神经——颌下神经的耳颞支:外耳道的前部,牙痛和舌痛可放射至此。

迷走神经的耳支:含舌咽神经纤维,

一支——耳廓后面,

一支——耳廓外面、外耳道后部和鼓膜外面的后部。

刺激外耳道可引起刺激性咳嗽。

*外耳的血供——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上颌动脉。

三中耳

1 鼓室——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的腔隙,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为上鼓

室、中鼓室、下鼓室。

*后鼓室——鼓膜后缘以后的鼓室腔,包括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

*鼓室窦——即锥隐窝,在中鼓室后方,位于后鼓室的下半部,锥隆起之下,系前庭窗、窝窗和鼓室后壁之间的腔系,其后为面神经骨管的垂直段、后半规管;外以

锥隆起和镫骨肌腱为界。

*面神经隐窝——外界:深部外耳道后壁与鼓索神经。

内界:面神经垂直段。

顶界:砧骨窝。

*鼓室窦位于锥隆起内侧,面神经隐窝位于锥隆起的外侧。

2 鼓室六壁

*外壁——骨部和膜部,骨部——上鼓室外侧壁;膜部——鼓膜。

*内壁——即内耳的外壁。

A 鼓岬:耳蜗底周。

B前庭窗:鼓岬的后上方,镫骨底板和环韧带封闭,向内通向前庭阶。

C 蜗窗:鼓岬的后下方,膜性封闭,亦称第二鼓膜,向内通向鼓阶,其平面与

前庭窗平面几近垂直。

D 面神经管凸的水平部:面神经嵴,前庭窗的上方,向后达鼓室窦入口的内侧

及底部。

E 外半规管凸:水平半规管凸,面神经管凸的后上方。

F 匙突:前庭窗的前方,面神经水平部的前部的下方,鼓膜张肌半管的起点。*前壁——上部: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半管的开口。

下部:颈内动脉。

*后壁——乳突壁,上宽下窄,面神经垂直段位于其中。

上部:即上鼓室的后壁处,有鼓窦入口;鼓窦入口的内侧为外半规管;其下部的前下方为面神经的锥段;其后下方为砧骨窝。

下部:下部内侧、前庭窗水平有锥隆起,内含镫骨肌腱;后壁与外壁交界处,有鼓索小管。

*上壁——鼓室盖或鼓室天盖。

*下壁——颈静脉球壁,其内侧有舌咽神经鼓室支进入。

3 鼓室内容——听骨、韧带、肌肉。

*听骨——锤骨、砧骨、镫骨。

*韧带——锤上韧带:连接锤骨头与鼓室天盖。

锤前韧带:锤骨长柄至鼓室前壁。

锤外韧带:锤骨颈至鼓切迹。

砧上韧带:砧骨体至鼓室盖。

砧后韧带:砧骨短角至砧骨窝。

镫骨底环韧带:镫骨底周边至前庭窗缘。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位于鼓膜张肌管中,其肌腱绕国匙突至于锤骨下方。

镫骨肌:位于锥隆起中,其肌腱至于镫骨颈的后方。

4 鼓室隔——中上鼓室之间被听骨和粘膜皱襞等所分的隔。

5 鼓室隐窝

*鼓膜上隐窝:鼓膜松弛部与锤骨颈之间,上为锤外韧带,下为锤骨短突。

*锤前隐窝:锤骨头、鼓室前壁和前、上锤骨韧带之间。

*砧骨上、下隐窝:砧骨短脚的上、下方。

*鼓膜前、后隐窝:鼓膜与锤前皱襞之间。

6 咽鼓管——3.5cm,外1/3为骨部,在颈内动脉的外侧;内2/3为软骨部,开口于鼻咽侧壁;

峡部仅1—2mm;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控制咽口的开放,前二者

至于软腭。

7 鼓窦——出生时即存在。

8 乳突——出生时未发育,2岁后由鼓窦部向乳突部发展,6岁左右基本发育成形。

三内耳

1 骨迷路——半规管、前庭和骨迷路。

*半规管:外(水平)、前(上垂直)、后(后垂直)半规管。

后和上半规管的内端合成一个总脚。

内为脚,外为壶腹。

*前庭:前庭窗、蜗窗。

前庭嵴:由前上至后下,后上为椭圆囊区、前下为球囊区。

*耳蜗:前庭阶、鼓阶、骨螺旋板和蜗轴。

2 膜迷路——膜管和膜囊。

*椭圆囊——椭圆囊区——与三个半规管相通,外壁有椭圆囊斑,即位觉斑;

*球囊——球囊区——与蜗管相通,前壁有球囊斑,即位觉斑;

*膜半规管——骨半规管内——有横位的壶腹嵴;

*膜蜗管——耳蜗内——膜蜗管——内含螺旋器,听觉。

3外淋巴液——经蜗水管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内淋巴液——主要经内淋巴囊吸收。

营养听毛细胞——螺旋器内含Corti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相似。

营养壶腹嵴、囊斑——内淋巴液。

4 内耳的血管

*迷路动脉(内听动脉)——可来自小脑下前动脉、小脑后动脉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前

二者较多。

*茎乳动脉——耳后动脉——半规管。

*静脉:迷路静脉——耳蜗中、顶周——入岩上窦或乙状窦。

蜗水管静脉——耳蜗底周、球囊和一部分椭圆囊——入岩下窦。

前庭水管静脉——半规管和一部分椭圆囊——入岩上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