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星状细胞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与综述#
肝星状细胞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徐丹,卢大雷
作者单位: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医用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肝脏疾病;关系
=中图分类号> R 329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296(2010)06-0124-02 肝星状细胞(H SC)是细胞外基质(EC M )的主要来源细
胞,分为静止和活化2种类型[1]。

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H SC 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发现其在肝脏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H S C 的生物学特性、活化及其调控以及H SC 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1 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1 HSC 性质及功能 H SC 位于肝窦内皮细胞(SEC )和肝细胞之间的窦间隙狄氏腔内,其数量占肝脏细胞总数的15%,占肝脏间质细胞的1/3[2]。

正常情况下HSC 表现为富含维生素A 脂滴的静止状态,其主要功能:储存脂肪,以供给肝细胞能量;代谢和贮存维生素A;通过其纤长突起的收缩功能调节肝窦内微循环,从而影响着肝脏的血流分布和门静脉压力;合成和分泌胶原及糖蛋白、蛋白多糖等基质成分;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及其组织抑制剂(T I M P);表达细胞因子及受体。

1.2 H SC 生物学特性 肝脏损伤后,HSC 则激活成为肌成纤维样细胞-活化型,其生物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胞体增大,胞突伸展,胞质中脂滴消失,维生素A 含量减少;细胞大量增生,并且向肝损伤部位迁徙;表达A 2平滑肌蛋白,为活化型H SC 的标志;具有收缩功能,活化的H SC 合成内皮素增加,引起H SC 收缩,导致肝内微循环收缩和肝窦血管阻力升高;EC M 分泌增多,活化的H SC 是ECM 生产的主要来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多种受体,对化学因子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表达结蛋白、波形蛋白及神经胶原酸性纤维蛋白;释放MM P 及TI MP 。

2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调控
2.1 H SC 活化 在1995年由德国的G ress ner 提出了H SC 激活的/三步模式0。

炎症前期:由各种病因导致肝实质细胞损伤,产生多种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作用于H SC ,从而促使HSC 大量增殖;炎症期:活化的库普弗细胞、巨噬细胞及血小板释放多种细胞因子(TGF 2A 、TGF 2B )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 GF)等,进一步刺激HSC 增殖并向肌成纤维细胞(M FB)转化[3],其中PDGF 是最强的促进H SC 增殖的刺激因子;炎症后期:激活后的HSC 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并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作用,进一步刺激未激活转化的HSC 转变为M FB 并合成EC M 。

这时即使去除致病因子,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

2.2 H SC 活化的调控
2.2.1 PDGF:目前认为PD GF 具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和刺激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合成的作用。

H SC 既是PDGF 的产生细胞,又是PDGF 作用的靶细胞。

而PDGF 是H SC 最强的有丝分裂原,能够强烈刺激HSC 的活化、分裂和增殖。

2.2.2 转化生长因子(TGF 2B 1):TGF 2B 1具有强烈的促HSC
合成EC M 作用,TGF 2B 1还可刺激HSC 的PD GF 受体的表达,增强PDGF 的作用;TGF 2B 1亦可通过抑制MMP 合成而抑制EC M 的降解。

2.2.3 肿瘤坏死因子2A (TNF 2A ):T NF 2A 能促进HSC 的激活,刺激EC M 合成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

另外,TNF 2A 通过增加H SC 中蛋白水解酶抑制物的合成,还可抑制EC M 的降解。

Andus 等研究表明:T NF 2A 对活化的H S C 的增殖和凋亡均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慢性肝损伤时活化的H SC 寿命延长的内在机制。

2.2.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1(I GF 21):I GF 21是一种细胞上类似胰岛素原的多肽促分裂原,能刺激H SC 的活化和增殖,通过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磷脂酰肌醇232激酶的激活,增加胶
原的合成[4]。

除此之外细胞因子白介素26、白介素21、瘦素等也对HSC 的活化有调节作用。

总之,H SC 活化过程是自分泌或旁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但这些不同因素可能通过相似的细胞内途径发挥作用。

3 肝星状细胞与肝脏疾病
3.1 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实质细胞的脂质过度沉积。

现有证据表明,肝星状细胞内脂质的量、脂滴类型和其表面脂蛋白受体的改变与H SC 的活化和增殖有关[5]。

F raser 等研究表明,酒精性肝损伤在脂肪肝早期阶段,肝组织炎症、坏死不明显或缺乏时HSC 即已激活。

非酒精脂肪肝一般需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为肝硬化,即按传统的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纤维增生模式发展,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但是研究发现,少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无明显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坏死的情况下发生肝纤维化,这可能是脂肪肝对肝细胞损伤本身即是H SC 和EC M 增多的启动因素[6]。

3.2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其病理表现为免疫功能紊乱、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自身免疫反应明显、肝纤维化以及病毒浸润。

有报道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导致库普弗细胞的大量浸润,肝细胞碎片激活库普弗细胞使其分泌TGF 2B 1、TGF 2B 1进一步激活H SC 和其他间质细胞导致的大量分泌[7]。

3.3 肝硬化 在我国,肝硬化主要由HBV 感染或酒精性肝病所致,最近发现由于肝病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内毒素吸收增多,可改变星状细胞Toll 样受体4,增强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星状细胞的活性,有利于肝纤维组织增生。

乙型肝炎病毒X 蛋白也可以直接或通过激活细胞因子而激活星状细胞,刺激纤维组织增生[8]。

3.4 肝癌 肝细胞肝癌(HCC)发生的过程中常伴有明显的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现已知HSC 活化是肝硬化形成的关键。

吕丽[9]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实验性肝癌组织中活化HSC 数量变化,从而得出肝癌组织中H SC 的数量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多,且随H CC 进展,其数量逐渐增多,实验结果表明,HSC 通过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及EC M 等活性物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

F acuzi 等[10]在体外实验结果也表明,HCC 细胞上清液可诱导H SC 活化。

4 结 论
近年,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 S C 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必经的病理过程。

因此对H SC 的治疗是阻止肝脏疾病纤维化进程的核心环节。

目前针对HSC 的治疗主要集中于HSC 激活、增殖及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几方面。

笔者认为,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针对H SC 来进行肝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将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Fri edm an ASL ,Art hu r J P .Reversi ng hepati c fi bros i s[J].SciMed ,2002,
8(3):194-205.
2 W ake K.Peri s i nusoi dal stell ate cells(fat 2stori ng cells i n terstiti al cell s ,li 2
pocyt es),t h ei r rel ated s tr u cture i n and around t h e li ver s i nusoi ds ,and vi 2
t a m i n A 2stori ng cells i n extrahepati c oranges [J].In t Rev Cyt o,l 1980,66:303-353.
3 Schnab l B ,Kweon YO ,Frederic k J P ,et a.l Th e rol e of S m ad3i nm ed i at 2
i ng m ouse hepati c st ell ate cell activation[J].H epatology ,2001,34(1):89-100.
4 罗晓勇.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2):125-128.
5 陆伦根.肝星状细胞与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J].辽宁医学杂志,
2004,18(2):58-59.
6 孟二红.肝星状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3):271-272.
7 秦勇.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激活调控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38-1039.
8 张定凤.2008年肝脏病学的回顾和展望[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7(1):1- 4.
9 吕丽.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癌相关性研究[J].肝脏,
2005,10(3):213-214.
10 Facuzi S ,L epreux S ,Bed i n D ,et a.l Activation of cu lt u red rat hepati c
stellat e cells by tumoral h epat ocytes [J].Lab Invest ,1999,79(4):485-493.
(收稿日期:2010-01-28)
#医院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预防
孙玉玲
作者单位:810000 西宁市,青海省红十字医院N I C U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R 72211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3296(2010)06-0125-0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 CU )救治水平的提高,使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但N IC U 集中了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危重儿,其免疫功能低下,许多先进的诊治手段和抗生素的应用,使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

现就N IC U 医护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1 存在问题
部分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浅薄,在给患儿检查、处置时,不按要求洗手或进行手消毒,造成交叉感染;接触新生儿的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及物品被污染后,不严格消毒、灭菌,引起交叉感染;忽视了一些小诊疗用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如公用水龙头、病历夹、门把手、听诊器、婴儿称等,因经常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媒介;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新生儿的二重感染。

2 相应措施
2.1 加强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普及教育 进行全院培训,NIC U 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性疾病,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2.2 严格消毒 医护人员入室前应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戴帽子。

尤以手消毒最为重要,严格执行7步洗手法,洗干净后以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或电烤手器烤干。

医护人员接触婴
儿前后均洗手。

护理治疗用品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

婴儿衣
被、小毛巾、奶瓶等物品专人专用,清洁后高压灭菌。

吸引管、湿化瓶应每天更换消毒,使用的暖箱每天清洁消毒,湿化水每天更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不能进入监护室,对污染的物品严格按规定处理,杜绝一切感染机会。

2.3 卫生学监测 定期对N I CU 层流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随机进行卫生学监测,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督促改进消毒灭菌工作。

每天用1B 100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门窗、物体表面、仪器、设备表面,空调过滤网定期清洗。

2.4 合理用药 加强抗生素的管理,严格观察用药前后的反应,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保证患者的血药浓度,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3 讨 论
N IC U 是集中高危新生儿的病情监测和治疗的科室,由于N IC U 患儿病情危重应用监测治疗技术较多,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气管插管、动静脉留置、给氧和吸痰等,因患儿自身抵抗力差,长期使用抗生素,其感染的发生率也比其他科室高。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普及,强化消毒隔离意识。

加强监督指导,每月专职人员下科室进行环境卫生的监测,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督促改进工作。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能有效预防N I CU 院内感染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0-0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