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3.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胎儿期、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 轻度脑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
母亲妊娠期间出血、酗酒、服药或营养不良,母 亲患有败血症、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或其它 慢性病,胎盘脱落,子宫不良及RH血型不配等
产程过长或难产造成的脑缺氧,早产体轻,脐带 绕颈,胎位不正,臀产或羊水早破,用产钳或骨 盆狭窄引起颅压增高,以及产程太快致使新生儿 忽然接触新的空气压力
1.学习动机和态度 2.学习兴趣 3.学习习惯的培养 4.学习策略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1.学习动机和态度
(1)学习动机: ①初期常是被动的,受外界具体因素的影响 ②逐渐和社会意义相联系:物质奖励 → 精神奖励 ③高年级,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才会逐渐和 行动结合起来
(2)学习态度:
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较被动、常受外部因素 影响。
身高(厘米)
体重(公斤)
男
女
男
女
年龄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7岁 123.9 120.7 122.7 119.8 23.4 21.5 22.3 20.8 8岁 128.6 125.1 127.8 124.6 25.7 23.5 24.6 22.8 9岁 133.8 130.1 133.5 129.6 28.7 25.9 27.5 25.2 10岁 138.8 134.9 139.5 135.5 31.9 28.5 31.1 28.4 11岁 144.5 140.1 146.2 141.6 35.7 31.7 35.8 32.3 12岁 150.4 146.1 151.7 147.5 39.7 35.5 40.2 36.7
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 的三个阶段: 初步 本质 第三阶段抽象水平 第二阶段 形象抽象水平 第一阶段 直观形象水平
总的来说,在概括能力发展上,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 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二)比较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对于事物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因此, 在教学中,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 进行 比较时,应从较为鲜明的特点入手,然后再比较细微的差 研究表明: 异。 (1)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 断提高的。 (2)小学儿童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不是在任何条件下, 对任何一种对象进行比较时都是相同的。
(五)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
预防儿童产生学习障碍的措施:
(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 (2)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 (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的帮助,使他们能 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儿童学习障碍的矫治
(1)提供特殊教育 (2)进行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有两个途径
应用操作条件 反射技术直接 改进儿童的学 习技能
(一)学习障碍的定义
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S.Kisk)在1963年提出,有学习障 碍(Learn disability)的儿童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的智力缺 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 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 习的儿童。
198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全国障碍儿童专业委员会认为学 习障碍是:“儿童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 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思考、说话、阅 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这些异常就象有知觉障 碍、脑伤、大脑功能轻微失调、阅读缺陷失语症的情形一 样,但此障碍不包括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智能不足、 情绪困扰以及由文化、经济、或教学环境不利因素所导致 学习障碍在内。” 尽管学习障碍的定义还有许多分歧,但许多人都同意学习 障碍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差异性 2.缺陷性 3.集中性 4.排除性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

小学儿童的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童话故事 文艺作品 科技读物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四)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 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高年级) 对集体的态度(初入学、中年级后) 对作业的态度(初入学、中高年级后) 对评分的态度(初入学、中年级后)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感知和评价,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感知和评价,如 对身高、体重、容貌的意识和评价。 对身高、体重、容貌的意识和评价。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和评价。包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和评价。 括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 括对自己的心理过程、 征的认知和评价。 征的认知和评价。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 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 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 利、义务等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义务等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 * * * * *
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测查 语言的表达和接受 说话喋喋不休,内容重复,无组织力, 说话喋喋不休,内容重复,无组织力,对 因果顺序表达欠佳 语言发声、语速和轻重度与同龄儿童有异 语言发声、 不爱说话, 不爱说话,答非所问 对口头交代的事情常常弄不清 不能专心听讲, 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短暂 记不住一连串的声音或语言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可以分为5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可以分为5个等级 直观概括水平 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7-8岁) 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10岁 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8-10岁) 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运算水平(10-12岁 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运算水平(10-12岁) 代数命题概括水平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可见,“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 性,是可以变化的。以辩证的,发展的或“动态” 的观点加以分析,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或挪后, 可以加快或延缓。
3、小学儿童思维“过渡” 的不平衡性
(1)不同思维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不同思维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的不平衡 性。 小学教学实验中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同样标准和要求: 算术教材的学习,有的学生已达到了较高的概括水平, 而在语文、历史教材的学习中,学生仍旧停留在比较 具体的形象水平。 小学儿童的思维研究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
(1) 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
和奖励而学习; (2) 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 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学习;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
视知觉学习障碍的行为表现
精细动作差,不善于 手工和美术 仿绘能力差 动作不协调 视觉追踪能力落后 写字经常将左右偏旁 颠倒 经常将数字写反
经常将加号看成是 减号 忘记计算中进位, 竖式计算困难 写字慢,需要看一 下,写一下 经常搞混形近字 经常漏题
诊断与训练
一般通过视动统合测验来确定 儿童易从事的活动有: 练习画画儿、剪纸、手工等精细动作 练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 练习视觉记忆 练习眼动
有些学习障碍儿童是由于行为问题所造成, 而有些学习障碍儿童却由于学习障碍而表现 出一定的行为问题。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 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概 括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年级的高低以及 不同智力活动而变化。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 中具体形象成分多些,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思维 中的抽象概括成分逐渐增多,但思维活动仍具有 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 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皮亚杰)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思维具有易变性 思维具有可逆性 能解决守恒问题、能认识和采纳他人观点 初步掌握了逻辑思维,出现了对具体事物进行
群集运算的能力
群集运算的五个指标
1、组合性:群中的两个运算可以组合而产生同一群的一 个新运算。
详见P284林崇德的研究
四 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男人+女人=人类,植物+动物=生物 2、可逆性:每一运算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运算。 A+B=C,C-B=A 3、结合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几个运算获得相同的
结果。 (A+B)+C=A+(B+C) 4、同一性:任何运算都有一逆运算能与之组合而产生
“零运算”。 +A-A=0 5、重复性:质的重复,性质不变。 A+A=A,人类+人类=人类
例如,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发现,7-8 岁儿童能够理解左右关系的转化性,8-10岁儿 童已理解左右关系的依赖性,10-11岁基本能理 解左右关系概念的辨证属性。这说明,7-8岁, 儿童的辨证思维已开始萌芽,10-11岁已经能够 进行初步的辨证思维。
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3、1968年联邦教育局(USOE)的“关于障碍儿童的咨询 委员会”把学习失能界定为:“具有特殊学习失能的儿童, 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基本心理过程中, 显示出一种或多种障碍,这就有可能出现听、说、读、写、 拼音或算术方面的问题,包括所谓的知觉障碍、脑损伤、 轻微脑功能障碍、阅读障碍、发展性失语症等等。但是, 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运动障碍、弱智、情绪障碍或由于 环境缺陷这一主要原因而引起的学习问题,不包括在内。”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 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以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 认识活动。 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最 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 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
(一)学习障碍的分类
学习障碍按障碍的特殊领域来分类
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 2、阅读和书写 3、算术 柯克分为:发育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 障碍 当儿童的潜在能力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较 大的不一致,可能具有学习的特殊障碍
(二)学习障碍的表现
1、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1)在感知、思维方面的障碍表现为,视觉记忆受损, 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力差,信息加工有困难, 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应变能力。 (2) 在语言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在发音、词汇、语义、 语法、会话、阅读等方面存在障碍。 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1)注意力缺失; (2)行动笨拙;
(三)分类能力的发展
表6-4 分类阶段 阶段
前分类 准分类 真正的分类 大致年龄
分类基于单一的,有变化的视觉方面,如 3—4 色彩或大小。 分类基于多种视觉范围,如色彩、大小或 4—5 形状;分类的特征是分离的,互不相干。 分类基于组别包含:子集形成了,并被包 5—7 含在母集之内。 分类基于递增的次序:将物体按照某一性 7—8 质(如大小或颜色的深浅)进行有次序 的排列。 分类基于递减的次序:将物体按照某一性 9—10 质(如大小或颜色的深浅)进行有次序 的排列。 分类基于一切可能的组合:能够在大脑里 12以上(形 将要素分成、再分成许多组合。 式运算)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特点,在于使学习者对小学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认识它的特殊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小学儿童儿童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认知发展及其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问题。
同时针对在小学儿童儿童教育的若干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章知识结构图年龄特点一般特征小学生学习特点小学生学习障碍思维发展基本特点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发展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交往特点学习目标♦1.清楚小学儿童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2.明确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3.掌握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4.掌握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发展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年龄阶段♦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年龄阶段♦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2、儿童逐渐掌握书面语言♦3、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4、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二)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三)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定义♦广义的学习(1earning),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在人一生的整个生活过程和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这种获得、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广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study),它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更是一种社会的义务。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P271)(二)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儿童责任感、义务感以及个性的发展。
♦2、促进了儿童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的发展。
♦3、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02
03
04
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有以下特点:
2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萌芽。
3
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
4
在小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中,辩证概念、辩证推理和辩证判断三种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速度不同。小学生对不同内容的辩证判断的正确率不同。
生物学假设
缺乏学习兴趣、不够用功、缺乏学习方法。
04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
03
心理与环境假设
01
现代环境种种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脑功能障碍,从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如放射线、噪声、荧光灯等物理性刺激,情绪性疲劳、环境刺激过多或缺乏等心理因素也是间接促发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家庭经济的贫困、家庭成员的不和以及家庭文化氛围差都与学业不良密切相关。
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学习;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
C
为得到高分,不落人后而学习;为得到老师的赞许、家长的表扬而学习;为得到各种奖励或荣誉而学习。
B
为个人前途、理想而学习;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D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
A
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1
第一节 小学儿童(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2
年龄阶段
3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般特征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
对教师的态度 对作业的态度 对评分的态度 对集体的态度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丰富,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丰富,但是具有 不完善、不稳定和刻板的特点。 不完善、不稳定和刻板的特点。
学习障碍
概念 特征 行为表现 分类 症状 原因 矫正
学习障碍 ——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
数学障碍——这类孩子在数学计算和数量 数学障碍——这类孩子在数学计算和数量 —— 概念的理解上有困难,空间推理较差, 概念的理解上有困难,空间推理较差,遇 到计算题和复杂一些的数学或物理题就不 会解了。对于这种孩子, 会解了。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重视逻辑 推理能力的开发, 推理能力的开发,在空间想像力和数量关 系方面进行培养,要利用孩子的语言优势。 系方面进行培养,要利用孩子的语言优势。
学生学习的特点
(1)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 ) 动;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 技巧、发展智力能力、 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 程。
学习障碍 ——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
书写障碍——这类孩子的一个突出困难就是写 书写障碍——这类孩子的一个突出困难就是写 —— 字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答案写错, 字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答案写错,有时难题 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 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 睛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 睛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考试时竟然可以把整 个题丢掉。 个题丢掉。这是儿童的视知觉分辨力和视知觉 记忆力相对落后造成的,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 记忆力相对落后造成的, 师和家长的误解,认为他们学习态度不好, 师和家长的误解,认为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必 须给予惩罚。其实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障碍, 须给予惩罚。其实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障碍, 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心理素 质,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全面发 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等多种方法,应根据儿童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 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培养和指导 。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时期,具有 独特的心理特点。
个性、社会性和品德 发展也是小学儿童心 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习和思维发展是小 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 要方面。
02
小学儿童的学习
学习方式与特点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
01
02
03
04
树立榜样
通过家长、教师、同伴等榜样 的示范作用,引导小学儿童形
成良好的品德。
情境教育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小学 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社会
规范和道德准则。
奖惩措施
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对小 学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和
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共同促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思维品质
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方面。
培养方法
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如鼓励孩子 多思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辩论等。同时,也要 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避免过度压力和强制学习。
04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 发展
学校教育
教师的教育方式、学校氛围等都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Convertor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年龄阶段:6.7岁——11.12岁一般特点学习成为主导活动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小学儿童的学习什么是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障碍什么是学习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共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义务教育——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对个性的发展有益。
(2)教学活动——提高了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促进了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集体活动——一方面,发展社交技能,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培养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另一方面,掌握社会规范,发展良好的品德。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有直接动机、长远动机之分。
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外部动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内部动机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始形成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总强度随年级的升高而呈现下滑态势。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的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直接兴趣;对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或活动结果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则常常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
年龄特征——P257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态度对教师的态度对作业的态度对评分的态度对集体的态度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丰富,但是具有不完善、不稳定和刻板的特点。
发展 心理学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2013-8-21
45
数的概括能力
一级水平:直观概括水平(学前期)
二级水平:具体形象概括水平(一年级)
三级水平:形象抽象水平(二、三年级)
四级水平: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四、五年级) 五级水平:代数命题运算水平
2013-8-21
46
词语的概括能力
在小学阶段,概括水平受材料难度的 影响很大;二与三年级、四与五年级之间
分钟
2013-8-21
34
(二)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
1.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 2.高年级,有意注意获得较好的发展:7~10岁20 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30分钟。 3.直观的、具体的事物较易吸引儿童注意;抽象的 概念和道理不易吸引儿童的注意。
2013-8-21
35
讨 论
1.学习障碍的预防
避免可能造成伤害的因素;注意儿童的心 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
2.学习障碍的矫治
关心儿童,及时帮助差生;提供特殊教育;
进行行为矫正
2013-8-21
33
第二节
(一)回顾: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 1.新生儿只有无意注意 2.婴儿的注意:一岁半5-8分钟;一岁九个 月8-10钟;二岁10-12分钟;二岁半10-20
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2013-8-21
8
小学儿童的心理成长:同时开始慢 慢独立……
独立,指的是 即使你单独一人, 也不会觉得孤独。 —伯尼.西格尔
2013-8-21
9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对平稳、重大转折:智力与能力、情绪
与控制力、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78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能否进行抽象的命题思维
小学儿童进行抽象的命题思维的能力是有限的。例 如,他们极难从那些与现实或自己的信念相矛盾的 前提出发进行推理。考虑以下这个论断:“如果老 鼠比狗大,狗比大象大,那么,老鼠就比大象 大。” 10 岁以下的孩子会认为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因为其中描绘的所有具体关系在真实生活中都不存 在(Moshman & Franks, 1986)。他们还不能理 解命题推理的逻辑必然性——从前提推出的结论的 有效性依赖于逻辑规则,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证据 (感性经验,事物的具体形象)。
学习准备;
1. 小学生学校学习活动的特征
( 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要越过直 接经验阶段。 ( 2)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认 知和认识活动 。 ( 3)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 动。 ( 4)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或认识活动的 内在动力。 (5)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 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
1、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特征
( 1) 由口头语言向文字语言,外部语言向内部 语言,自然语言向词语概念转化的关键期。 (2) 学习第二语言的理想时间是9岁以前,在大 脑皮质单侧化前,存在两个语言区,左半球是母 语功能区,右半球是外语功能区。 ( 3) 文字语言导致小学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 展。然而,语言文字,逻辑思维替代了游戏,情 感和创造性心灵,文字语言的符号规范束缚、压 抑儿童天赋的创造性。
第一节 小学儿童身体的发育
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 2、体内机能的发展 3、神经系统的发展
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 林(博 士)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童 年 时 期 的 老 照 片
……
多熟悉的课堂呀……
还记得你童年的小伙伴吗……
童年期心理发展(6、7-12、13岁)
❖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平稳 ❖学校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 逻辑思维的过渡 ❖ 伙伴关系在童年期社 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3)情绪障碍,易冲动,好攻击,不合群, 孤僻,有焦虑、抑郁情绪。
(3)其他方面的相关表现
有研究表明,在学习障碍小学生有60% 的人生理发育较迟缓,在心理上从幼儿期过 渡到儿童期的时间较长;也有研究表明,在 青少年阶段,个体学习障碍与过失行为有相 对高的相关。
2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症状表现
(1)最易被父母、教师所觉察的特征是学 习成绩明显低于同龄儿童。
(2)发育迟缓,骨龄小,说话走路年龄晚, 跑动、踢球、书写等活动有困难,注意力缺 损活动过渡。
1. 小学生学校学习活动的特征
(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要越过直 接经验阶段。
(2)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认 知和认识活动 。
(3)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 动。
(4)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或认识活动的 内在动力。
(5)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 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
才可接受 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进行 教学,以向教师学习为
主要形式。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的概念(learning disability) 学习障碍的类型 学习障碍的症状与诊断 学习障碍的产生原因 学习障碍儿童防治与矫正
学习障碍的概念 ➢ 学习不良 ➢ 学业不良 ➢ 学习困难 学习障碍的特征 ➢ 差异性; ➢ 缺陷性; ➢ 集中性; ➢ 排除性; ➢ 可逆性; ➢ 贯穿性。
2.学习障碍的类型 (1)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在感知、思维方面的障碍表现为,视 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 力差,信息加工有困难,在解决问题时缺 乏应变能力。
在语言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在发音、 词汇、语义、语法、会话等方面存在障碍。
(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有学习障碍的小学生通常有下面这些 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忧郁、焦虑、 易冲动、好攻击、不能自我控制、自我概念 差、自我评价低、社会技能缺损、人际关系 不良等。
第一节 小学儿童身体的发育
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 2、体内机能的发展 3、神经系统的发展
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
从整个小学时期看,儿童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比 较平稳均匀,而到青春发育期后,生长发育速 度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7 岁 时 , 男 童 平 均 体 重 约 20.91 公 斤 , 身 高 119.5cm,女童平均平均体重约20.11公斤, 身高118.47cm。
在小学时期,儿童身高每年增加4-5cm,体重 每年增加2-3公斤(1985,28省市数据)。
男女儿童发育的反转现象
图1. 6~8岁间的女孩比男孩略矮,体重略轻。9岁时,这种
发育趋势反过来了。性别发育趋势的反转
下肢发育加快现象
因为身体的下半部分生长较快,儿童的腿 显得比幼儿期更长。女孩身体稍微有点胖, 男孩肌肉稍微发达一些。8岁以后,女孩 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脂肪,在青少年期 速度更快。
小学生正 在进行中 长跑比赛。
注意:下肢生 长很快,所以 他们的腿显得 比幼儿期长, 脚也长得很快,
经常要买新鞋。
小学生体育课进行接力赛跑。
注意:他们的腿显得比幼儿 期长,因为下肢生长很快。
韧带与骨骼结合不牢固
在小学时期,身体骨骼伸长、加宽。但韧 带和骨骼结合还不牢固。这与肌肉的逐渐 增长一起使儿童在滚翻和掰手腕时具有更 大的运动灵活性。随着他们的身体逐渐变 得更为强壮,许多儿童有更强烈的身体活 动愿望。由于肌肉要适应增长的骨骼,夜 间“疼痛加深”——大腿感到坚硬而发疼,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2、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1)大脑的额叶显著增大,为小学儿童记忆、抑制、思 维等高级心理过程发展准备条件。
(2)小学儿童的大脑皮层神经纤维几乎都已“髓鞘化”, 极大提高了神经传导的准确性,皮层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 突触的数量也日益增多。
(3)皮层抑制功能不断发展,但与青少年相比,小学儿 童大脑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较差,兴奋强于抑制,要求儿 童过份兴奋或抑制都会产生不良后果。
2、体内机能的发育
心脏和血管:假定新生儿的心脏体积为1,12岁时 为10(接近成人水平)。小学儿童的心脏和血管不 断均匀增大或增长。
免疫系统和肺:在小学时期儿童大多非常健康。他 们充满活力,疯跑疯玩。由于营养充分而产生的积 累效应,与儿童身体免疫系统的迅速发育一起,进 一步增强了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肺的发育 使儿童能在每次呼吸中大大增加了空气的交换,因 而,儿童能更好地进行生机勃勃的活动而无疲劳感。
(3) 学习态度。表现在对教师的态度、对 集体的态度、对作业的态度、对评分的态度。
(4) 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会进行智力 活动。
4. 小学生学习与婴儿、幼儿学习的比较
阶段 婴儿期 幼儿期
小学生
性质 自发型学习 自发反应型学习
反应性学习
特征 儿童按自身的为可能,但其要求 必须与儿童自己的需要
(4)抑制性条件反射加强了小学儿童心理的稳定性,有 利于对刺激物(如学习内容)的精确分折,能更好地支配 自己的行为,提高儿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特点
(1) 学习动机。主导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 直接联系,缺乏适应社会需要的间接动机。
(2) 学习兴趣。表现在学科兴趣的分化, 课外活动兴趣的专门化和广泛化。
3、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重:6-7岁时1280克,9岁时1350 克,12岁时1400克,达到成人的平均 脑重
脑电波: 13-14岁前,波比较活跃,之后
大脑机能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基本表现为 波(大脑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的主要脑电 活动)。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心理
一、入学前的准备 生理准备; 心理准备; 学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