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小学生是儿童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他们正在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和变化。

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对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行为,为他们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学校适应阶段:小学入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变化和挑战。

在学校适应阶段,许多小学生会面临与之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老师和同学。

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和不安。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和社交环境,并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

2. 自我认知阶段: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开始发展对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认知,并逐步形成自我概念。

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并开始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非常在意,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社交发展阶段:小学生的社交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

他们开始与更多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们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友谊和群体意识也开始逐渐形成。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他们应该给予小学生适当的社交机会,鼓励他们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习兴趣阶段: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开始对不同的学科和活动产生兴趣,并逐渐在某些领域中显示出自己的潜力和天赋。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学科和兴趣班,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5. 思维和情绪发展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发展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学会逐渐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阶段,他们也开始展示出对抽象概念、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可见,“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 性,是可以变化的。以辩证的,发展的或“动态” 的观点加以分析,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或挪后, 可以加快或延缓。
3、小学儿童思维“过渡” 的不平衡性

(1)不同思维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不同思维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的不平衡 性。 小学教学实验中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同样标准和要求: 算术教材的学习,有的学生已达到了较高的概括水平, 而在语文、历史教材的学习中,学生仍旧停留在比较 具体的形象水平。 小学儿童的思维研究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
(1) 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
和奖励而学习; (2) 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 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学习;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

视知觉学习障碍的行为表现



精细动作差,不善于 手工和美术 仿绘能力差 动作不协调 视觉追踪能力落后 写字经常将左右偏旁 颠倒 经常将数字写反





经常将加号看成是 减号 忘记计算中进位, 竖式计算困难 写字慢,需要看一 下,写一下 经常搞混形近字 经常漏题
诊断与训练
一般通过视动统合测验来确定 儿童易从事的活动有: 练习画画儿、剪纸、手工等精细动作 练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 练习视觉记忆 练习眼动

有些学习障碍儿童是由于行为问题所造成, 而有些学习障碍儿童却由于学习障碍而表现 出一定的行为问题。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探寻小学生心理发展

探寻小学生心理发展

探寻小学生心理发展在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思维观念、情感认知和社交行为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寻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情绪与情感、自我认知、学习动机和社交能力。

情绪与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各种情绪的波动,如喜怒哀乐。

他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感到沮丧和无助,或者因为获得成功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情绪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自我认知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可能会思考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同时,他们也可能会面临到自尊心受挫和自我否定的情况。

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积极认识自己,培养他们健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习动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接触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面临学习上的挑战。

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兴趣和动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另一些孩子则会因为热爱学习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社交能力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与同伴进行更多的交往和合作。

他们可能会面临到友谊的建立、合作的挑战和冲突的解决等问题。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尊重差异,并培养他们积极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了解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后,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支持措施。

通过关注孩子的情绪与情感、自我认知、学习动机和社交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方面,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成为了教育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小学时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维、情感和社交能力开始迅速发展。

本文将讨论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重要的发展。

他们开始以更加系统的方式理解世界,思维变得更加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增强。

这时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问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询问孩子关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和比较。

同时,在游戏和学习中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情况,能够培养孩子在认知方面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并总结结果,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小学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他人进行更加复杂的社交互动,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情感需要,并积极与他们交流。

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并学会有效地表达。

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支持和鼓励的教室氛围,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

同时,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和小组讨论,鼓励孩子在平等和尊重的环境中与他人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社交技能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社交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关系,并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良好的社交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机会去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比如参加课外班、社区活动等。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
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清楚
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2.兴趣广泛多样化: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广泛且多样化,热衷于尝试
新的体验和探索新的领域,如音乐、运动、艺术等。

3.好奇心强烈: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
的欲望。

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并追问原因,希望通过探索和学习更多的
知识。

4.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想象出
各种奇妙的场景和情节,这对于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
的帮助。

5.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

他们开始明白一些行为的后果,并能够从中学会如
何处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6.自我评价的成长: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表现有了较为准
确的评价,能够明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他们愿意接受成人的认可与赞赏,并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8.情绪表达的成熟: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成熟,他们能够较为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9.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感,能够独立完
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
义务,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10.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并开始发展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童年期是指个体6、7岁到12、13岁的阶段,也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案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详尽运算性,是从详尽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留意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

成人与儿童简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简易融洽,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

⑷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⑸记忆策略的运用: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大凡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安定发展。

小学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①复述(背诵);②组织: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③精致加工策略。

2、概括能力和概念的发展⑴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小学儿童时期,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②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读、写、算等)。

③利于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③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⑵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详尽,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6、7-12、13岁儿童处 在小学学习的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 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 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 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 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 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 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五个等级
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 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 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 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 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 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 运算水平。 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 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 水平。
(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 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 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 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中,儿 童发展了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合作、互 助的集体精神,掌握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 种良好的品德。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着身心变化的突破,建立起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学会与他人交往,并且逐渐发展出一定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方法。

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 自我认知能力的建立:在小学阶段,儿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特点和能力,并能逐渐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2. 社交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更多地与同龄孩子交往,开始学会合作、分享和与他人建立友谊。

通过社交活动,他们培养了解决冲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3. 情绪管理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表达和控制情绪。

但由于认知能力的不成熟,可能存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4. 认知能力的提高: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不断提升,思维逐渐理性化。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逻辑关系,开始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温暖、和睦的家庭能够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有利于儿童积极面对挑战。

而家庭冲突、矛盾等负面环境可能会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

2. 学校环境:学校是小学儿童重要的社会化环境。

教师的教育方法、同学之间的互动以及学校文化等都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积极的学校环境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社会文化: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心理发展也具有影响。

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期望以及媒体对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引导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

4. 个体差异:每个小学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速度也会影响其心理发展。

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个儿童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1. 理解与尊重:教育者应理解和尊重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单时,前面部分记忆效果最好,其次是后面部分,
中间最差,在记忆数单时,最后部分记忆效果最好, 其次是前面,中间最差。词单和数单材料的记忆在 系列位置的最后部分而这不存在差异。
(一)复述策略


奥思斯坦进行了关于复述策略的研究
实验:给小学三、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呈现一组词,并 要求过一会儿对这些词进行回忆,研究者要求被试在主试每 呈现完一个词之后至少对这个新近呈现的词呈现一次,如果 被试自己愿意也可以对其他词进行呈现。

结论:年长儿童毕年幼儿童更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指导当前的记忆。
心理学者将再现分为两种类型:
线索再现:指主体在进行回忆时,有具体的外在 线索的帮助。
自由再现:在再现时,提示线索比较笼统、抽象,
在研究中表明提示线索越抽象,在回忆时对主源自体认知能力的 要求就越高。
结论:儿童的再现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对
好。 中小学生两种记忆比较 (%)
年级 小学二年级 意义识记 58.3 机械识记 27.5
小学四年接
初中一年级
64.6
66
30.1
33
1、材料的性质2、个体认知 3、个体知识经验

其中,关于个体知识经验对两种记忆效果的影响,曼德勒做了相关 的实验。

实验:给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出示一些画有各种家具的图片,每个
学习材料概括后特别记住可以作为回忆线索的
一部分。
两种类型:
1、由儿童自己构成的系统化,称为主动系统化, 9——10岁以后的儿童开始主动构成系统化; 2、实验者预先将材料系统化,称为被动系统化。
对象:一、三、六年级学生 实验:
(1)直接线索条件组 向儿童提示一张动物 图片,然后让儿童从已知图片中指出与这张图 片同属一类的各图片的名称; (2)线索条件组 把作为线索用的图片的背 面递给儿童,告诉他们为了帮助记忆可以翻开 正面看; (3)自由重现条件组 让儿童把记住了的图 片名称全部回答出。

4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4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4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小学儿童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3、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与幼儿游戏相比,学习有更大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强制性,使儿童责任感和意志力都得到提高;思维活动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班集体为单位的学习培养合作等集体精神,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发展。

4、学习动机: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与学习本身相联系,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

5、学习兴趣:从外部活动到内部内容;兴趣逐渐分化;有关抽象关系知识的兴趣初步发展;游戏因素影响越来越弱;阅读兴趣从课内到课外,从童话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

6、学习态度:低年级儿童对教室怀有特殊尊敬和依恋之情,中年级儿童对教室产生怀疑和选择性的态度;集体责任感随年级增高而增高;完成作业的集中和细心态度随年级逐渐增加;逐渐客观认识评分7、学习障碍的四个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8、学习障碍的分类: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

9、学习障碍的症状:多动症、特殊能力发育迟缓、发育迟缓、品行迟缓。

1、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胎儿期、出生前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遗传造成的成熟迟缓;生物学假说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改变造成轻度脑损伤;环境的影响2、学习障碍的矫正:应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直接改变儿童学习技能;运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改变学习障碍儿童有效学习的行为方式。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基本特点:小学时期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是还是具有很大具体性;思维过度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关键年龄(约10-11岁);逐渐具备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是有待完善;过度发展存在着不平衡4、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分为五个等级:直观概括;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7-8岁);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从具体形象概括到抽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8-10岁);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10-12岁);代数命题概括运算。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高。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水平有限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

他们随着研究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研究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研究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与指导。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

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边界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

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

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

对此,家长要充分的理解。

想象力是十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芽,家长应当着力保护和慎重对待。

5、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

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和研究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

但从总体而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与学前儿童和青春期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都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能够将真实的情绪隐蔽起来。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比较单纯的。

6、自我意识更加明确: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经历着许多重要的变化。

从认知、情感、社会到道德发展,都对孩子整个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这个阶段是孩子逐渐独立、自我意识逐渐丰富的时期,教育者需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1.感知与觉察–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开始形成更加复杂的感知和觉察能力,比如对颜色、形状的敏感性增强。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感知能力更加精细,能够辨别更加微小的差异,并且开始建立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模型。

2.认知结构和发展–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开始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认知结构,比如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等。

–小学生时期,这些认知结构逐渐加深、扩展,开始形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思维模式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小学生的情感发展1.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切换速度较快,他们可能会更加容易情绪激动或沮丧。

–教育者在教育中需要给予孩子情感的关怀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波动,建立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

2.社交关系–孩子在小学生阶段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观点,社交关系也更加复杂。

–教育者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分享和互助的价值观。

四、小学生的社会发展1.社会角色认知–在小学时期,孩子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这些社会角色,并促进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中。

2.社会道德意识–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主要在家庭中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

–到了小学阶段,学校和社会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念产生更大的影响,教育者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五、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1.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教会他们积极应对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2.认知教育–鼓励学生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

3.社交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会他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差异,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他们开始具备了更多理性思考和自主行为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生阶段的儿童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够进行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对事物和现象的认知,并开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事物进行推断和类比。

此外,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技能,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

二、自我概念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思维、感受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习惯、爱好、长处、缺点等进行评价和定义,并努力在社交和学习方面展现自己的特长。

小学生的自尊心开始建立,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对于批评和挫折会有一定的敏感。

三、情绪和行为管理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言语和行为表达出来。

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要求。

小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断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友好的沟通和合作,培养起了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社交意识的提升小学生对于社交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开始意识到家庭、学校、朋友间的关系,并学会在团体中进行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和分享。

小学生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集体活动,学会尊重、体谅他人,对于帮助他人和与他人分享有一定的意识和需求。

同时,小学生还开始形成最初的道德判断和观念,能够区分对错,关心他人的感受。

五、价值观与责任感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他们能够辨别善恶、正义和公正的观念,并对于违背这些观念的行为或事件有一定的道德评价和判断。

小学生逐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建立起学习的自我动机,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正经历着身心的快速成长和变化。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注意力逐渐稳定,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考,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的表达和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也有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都能通过言语或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他们也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有能力应对各种情绪和情境。

3.社交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和互动,开始形成自己的友谊关系。

他们也逐渐懂得尊重他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观点和文化的存在。

4.自我认知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认知。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对自己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认同。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策略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支持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仍然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应对情绪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3.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是培养他们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者可以设立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心理素 质,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全面发 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等多种方法,应根据儿童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 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培养和指导 。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时期,具有 独特的心理特点。
个性、社会性和品德 发展也是小学儿童心 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习和思维发展是小 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 要方面。
02
小学儿童的学习
学习方式与特点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
01
02
03
04
树立榜样
通过家长、教师、同伴等榜样 的示范作用,引导小学儿童形
成良好的品德。
情境教育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小学 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社会
规范和道德准则。
奖惩措施
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对小 学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和
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共同促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思维品质
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方面。
培养方法
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如鼓励孩子 多思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辩论等。同时,也要 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避免过度压力和强制学习。
04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 发展
学校教育
教师的教育方式、学校氛围等都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小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1. 导言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了解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展开探讨。

2.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2.1 儿童期心理发展小学生阶段是儿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身份认同的形成:小学生开始逐渐明确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在集体中寻求认同感。

•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动机与目标的明确:小学生开始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动机,努力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

•情绪控制能力的提升:小学生逐渐学会控制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社交关系的建立小学生在社交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常常经历着朋友圈层的变化。

他们可能会经历与同学间的友谊、群体认同感的形成以及与老师和家长的亲密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自我评价的形成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学业、技能、体育等方面的表现,并逐渐形成自我评价的观念。

他们会通过比较、竞争以及他人的评价来构建自我形象。

3.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1 学习压力小学生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因为他们开始接触较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

过大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3.2 家庭环境不良一些小学生可能来自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的离异、家暴等。

这些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3 情绪与行为问题小学生在情绪和行为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情绪失控、攻击性行为、自闭症等。

这些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帮助。

4.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4.1 家长角色的重要性家长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支持和鼓励。

4.2 学校的责任学校也应该肩负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小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 思维形式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发展、自我 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11
思维形式的发展
• 概括能力的发展 • 词语概念的发展 • 推理能力的发展
12
小学阶段思维结构的发展
• 这个时期的认知结构于幼儿期相比发生了 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
•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掌握守恒,小学阶段的 儿童逐渐达到各类概念的守恒。
39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目标
有计划、有目的发展 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传授心理健康 知识
全面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
对自己心理的 “认知”
陶冶心理品质
训练心理素质
40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体验性
以活动方式 开展教学
学生本位
强调学生 主体性
生成性
目标与内 容的开放
回归生活世界
生活化的情境 与内容
A
B
C
D
4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5
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
• 小学阶段的学习 • 小学阶段的认知发展 • 小学阶段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6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 经验为主。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 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小学低 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形象的方式学习物 理经验;小学高年级已经能运用抽象逻 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 学中年级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 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班华 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25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 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 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 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 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方 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抉择,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逐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转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认知发展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与运用符号、图像和概念。

例如,他们能够理解数学的加法和减法,并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他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能够区分对错、公正与不公正。

二、情感发展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涉及到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与认同。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自尊心。

他们渴望被别人认可和接受,并开始与同伴互动和建立友谊关系。

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表现出同情心和合作意识。

情感的稳定和积极发展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环境。

三、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他们逐渐融入家庭、学校和社区,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学会与他人相处。

在学校中,他们开始学习团队合作和分享资源。

他们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游戏来培养合作精神、交流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对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道德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发展体现了他们对正义、公平和道德规范的理解与遵守。

在这个阶段,他们逐渐树立起一套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并能够理解和衡量行为的后果。

他们开始明白诚实、尊重和责任等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教育者和家长在培养小学儿童道德意识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五、学习与适应能力发展小学儿童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开始学习并适应正式的学习环境,如课堂教学和学业任务。

通过学习,他们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等重要能力。

适应新环境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道德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师岗前培训班心理学讲义学校心理学第四讲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小学儿童一般为6-11岁,这个时期是上小学的阶段,又称为学龄儿童期。

一、入学前的准备从幼儿到小学生,儿童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要适应这个角色,他们必须在生理上、心理上做好入学的准备。

(一)幼儿的学习和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往往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当做一种社会义务。

属于广义的学习,即经验的获得及行为的持久变化过程。

小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他们必须完成的一种社会义务,必须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并参加考试以获得对其学习成绩的评价,学习带有一定的强迫性。

属于狭义的学习,即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教材,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

(二)入学的生理准备1、大脑结构的发展:随着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长度增加和神经纤维的伸长,儿童脑重逐渐增加,达到成人的90%。

额叶发育基本成熟,为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

2、大脑机能的发展:大脑机能逐渐完善。

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此时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差,兴奋强于抑制,要求儿童过分的兴奋和抑制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入学的心理准备入学前心理上的准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社会性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准备。

初入学儿童对学习的态度是各种各样的,易受学校外表形象吸引。

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是整个学龄期的任务,需要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形成。

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儿童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刚入学的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加强指导,针对儿童不同的学习活动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

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应该达到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能逐步完成学校的各项学习任务的水平。

社会能力的发展也是儿童顺利完成学校中的各种活动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小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学习开始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从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方面加以说明。

(一)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主要表现在主导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两方面。

1、小学儿童的主导学习动机的特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主导动机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为得到好分,或为了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表扬或奖励而努力学习;第二种,为学校集体争光而学习;第三种,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奋发读书;第四种,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意义等而勤奋学习。

主导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

相对来说是近景的和不稳定的,不善于把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缺乏长远的学习动机。

2、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变化,表现为以下特点:①学习兴趣的深化。

②学习兴趣的分化。

③学习兴趣抽象化。

④学习兴趣的广泛化。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小学时期的学习态度,表现在对作业的态度和对评分的态度。

小学生学习态度发展的重要方面就是形成对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逐渐树立对分数的正确态度。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思维、感知觉和记忆等方面。

一、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可逆性,解决守恒问题;能认识和采取别人的观点,初步掌握了逻辑思维。

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从以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期小学儿童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换逻辑思维发展的过度,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

小学四年级是这个过渡的关键期。

(三)小学儿童思维的不平衡性小学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中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二、感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感知觉中也体现出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表现在感知发展的水平上,另一个是表现在观察力上。

(一)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有了新的发展,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增长快得多。

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儿童入学后,学习数学、地理、自然、图画等课以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等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小学儿童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在感知发展的基础上,小学生的观察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表现出从低到高的不同阶段性,即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因果关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2、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表现在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和深刻性的良好观察品质的发展。

三、记忆的发展小学儿童记忆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主要表现在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抽象性不断地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记忆特点1、小学儿童由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为主转化。

但是小学生还大量地需要无意记忆来积累知识。

2、小学儿童的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效果提高。

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但是小学生还大量靠机械记忆来记忆材料。

3、小学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明显表现出对具体形象的记忆优势,抽象记忆能力逐步占据优势。

但具体形象记忆和词的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两者都具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记忆策略是指在被试有意控制下的,可以用来提高记忆作用的认知或行为活动。

简言之,记忆策略是指提高记忆有效性的活动。

记忆策略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没有策略;②不能主动应用策略,但经诱导可以使用;③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得到发展,小学儿童能采用复述、组织等记忆策略。

(三)小学儿童的元记忆元记忆是指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识,可为分为关于记忆的元认识知识,元认识体验与记忆监控。

1、关于记忆的元认识知识:就是有关记忆的知识,即对何种因素影响人的记忆活动,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2、元认识体验:是伴随着认知活动的情感体验,它可能发生在认识活动的任一时刻。

3、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的全过程,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控制和调节。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随年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发展,但不是均速的,而是既有快速上升期,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

(二)小学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小学生自我描述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1、小学生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特征的描述发展。

2、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呈现性别差异。

(三)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主要表现为:1、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表现为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的评价。

2、自我评价全面性的发展:表现为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3、自我评价稳定性的发展:自我评价稳定性不断提高。

二、社会关系的发展(一)同伴的交往对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友谊和同伴群体两个研究领域。

1、小学儿童的友谊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

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以及体验和调控情绪的机会。

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友谊关系还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几帮助互相帮助但不能患难的合作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2、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无论是有组织的集体,还是自发形成的团体都对儿童学习同伴的经验、社会交往技能有积极意义,它能满足儿童归属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对儿童的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集体的舆论而实现的,如果儿童能遵守团体的规则,其行为符合团体的标准,则往往得到同伴的肯定,相反则受到团体的谴责。

儿童为了获得团体中的地位就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

同时,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团体成员对自己的评价等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3、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二)师生交往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

2、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积极的期待,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并逐渐向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复习与思考题一、概念题记忆策略元记忆元认知体验记忆监控自我概念罗森塔尔效应二、思考题1.小学生入学前心理上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小学生的学习有哪些特点?3.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方面的表现?4.小学生自我评价有什么特点?,5.小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是什么?6.为什么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