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幻灯片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精品课件
9
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 (2)对集体的态度 (3)对作业的态度 (4)对评分的态度
精品课件
10
❖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 一般而言,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知觉缺 陷、脑损伤、轻度脑功能失调等原因造成的听、说、 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出现明显 困难、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引起的。
❖ (5)可逆性:可逆的,依靠合适的教育训练可以改变。 ❖ (6)贯穿性:可以贯穿于毕生发展过程中,成人的学习
障碍开始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
❖ 学习障碍的分类:
❖ (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 ❖ (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 ❖ (3)算术方面的障碍。
精品课件
❖ 几种错误的方法:饮食,按摩,感觉统合,吃药, 补课,降级
精品课件
32
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
❖ 智力水平的测量是学习障碍儿童在诊断过程 中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对儿童的一个总体评 价。智力测量必须使用标准化的智力量表, 通常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排除弱智、低 能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商(IQ)在70以 上。
精品课件
6
❖ (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 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 ❖ 4.小学儿童的学习策略
精品课件
7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 和奖励而学习; ❖(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 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学习;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字的结构意识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文档ppt

会把生命特征安置到非生物上。
中心化
儿童的判断是基于知觉表象,在寻 儿童能够忽视会产生误导的表象,在
求问题的答案时,关注的是情境的 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关注情境的多个
单一方面。
方面(去中心化)。
可逆性
儿童心理上无法逆转所看到的动作。
他们对物体或情境的变化不能反向 思考。
儿童心理上能够反转所看到的变化, 并考虑变化是如何改变情境的。
雷雳(儿中童国人对民因大学果),原马则晓辉有(了河北更好的理解。
念的发展为例
小学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二)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四、把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逻辑推理
无法完成守恒任务,难以对物体进
行分类,按照量的维度在心理上对 物体进行排序的能力也很有限。
儿童能够完成守恒任务,能够基于几
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够依据量
的维度在心理上进行排序。所得结论 是基于逻辑而非表象。
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有限。儿童偶尔
因果关系
会表现出直接推理,认为两个相关 事件中的一个是引起另一个事件发
(1)多种感官并用记忆 (2)尝试回忆法 (3)分段、分散记忆法 (4)列表对比记忆法 (5)自编提纲记忆法 (6)发掘特征记忆法 (7)自编顺口溜记忆法
四.小学儿童元认知的发展及培养
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也被称为 “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 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 对自己、他人的情感、情绪、思想、动机的认
注意力训练
数石子法:找大小相近的石头若干颗,然后拿硬纸 盖上不能看,然后打开看一眼让他说出有多少颗。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10
3、师生关系
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绝对的权威 教师的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 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 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请叫我小学生
—————6-12岁儿童心理发
展
1
大纲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1、学生学习的特点 2、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赏识有方法,激励有策略 4、孩子不去上学怎么办?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2、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1、与父母的关系有三个变化 2、同伴交往 3、师生关系 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2、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11
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 行为的能力(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道德概念发展:自己>社会>他人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显著 的地位 2、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由服从向独立发展,虽然高年级以自觉道德动机占主导地 位,但仍离不开对成人指令的服从。 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虽然高年级以社会需要 作为道德动机的基础,但有具体形象性。
7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儿童各阶段心理发展简介ppt课件

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培养其独立性
幼儿3~4岁时,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 总要用“不”来反抗,这就是第一反抗期。
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力随儿童的年龄发展逐渐提高
具体运算阶段
掌握守恒性、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逻辑推理规则
掌握了类别体系化、序列化等推理规则
2019/6/5
25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到抽 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 过程
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他们既不为 同伴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2019/6/5
27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友谊的发展: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 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感知觉类型 味觉发展 肤觉发展 嗅觉发展
空间知觉发展
具体分类 酸、甜、苦、咸
温觉反应 辨别气味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上下 方位知觉—前后 方位知觉—左右
成长期间 出生时 出生时 1周 3个月 6个月 3岁 4岁 5岁
2019/6/5
6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2019/6/5
4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类型 视觉发展
听觉发展
中小学心理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 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具体包括:认知、智能的发展 情意、人格的发展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
(一)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发展的定向性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个别差异性
(一)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四)退缩行为
1. 表现: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 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 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2. 原因:1)与孩子本身的气质有关; 2)孩子很少与其他小孩子接触; 3)家长的一些不当评价和不鼓励。
(五) 性识别障碍
1. 表现: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 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 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 口语迅速发展,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和交流。 3. 自主能力提高,独立意识初显,需要鼓励和帮助。 4. 动作思维发展,适当早期智力开发。 5. 自我意识萌芽,注意早期个性品德的引导。 6. 交往需要提高,喜欢与同伴一起玩。
此期教养不当,易导致口语障碍、智力落后、 个性缺陷(自卑怯懦、固执任性、孤僻自闭)。
1. 阶段性: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自己独特 的,有别于其他阶段的质的特点和表现。
年龄阶段
产前期 受精卵~出生
婴儿期 0~3岁
幼儿期 3~6岁
发展主题
正常发育
发展障碍
发育缺陷
健康安全
焦虑恐惧12岁 青少年期 12~18岁 成年期 18~40岁 中年期 40~65岁 老年期
(一)乳儿(0~1)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1. 完成从体内到体外的过渡,需要精心呵护 2. 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充足营养,母乳喂养好。 3. 产生亲子依恋,需要成人足够的爱和互动。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③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1.
2. 3. ① ②
心理健康:就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低于70表明智商有问题)
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学教学
第一章、概述
1.
2.
① ② ③ ④
3.
① ② ③ ④ ⑤
研究对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教学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 心理规律,也就是研究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 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凭主观癔想下结论) 系统性原则(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完整的系统) 理论联合实际原则 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 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与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 行为研究法(将研究结果直接作用与被研究者,再利用被研究者的行为来修改研究 方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
6.
一、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 程,该策略要考虑几方面的问题: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试图回忆、位 置效应、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 二、精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包括记忆和理解的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 知识结构。有列提纲和画关系图等策略) 四、计划和监控策略(又称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 视和控制的过程。包括计划和监控策略)
《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如何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6、7-12、13岁儿童处 在小学学习的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 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 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 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 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 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 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2)对集体的态度:初入学儿童还没有形成班集体,中年级 开始具有了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
(3)对作业的态度:在教师的教育下,儿童逐步形成对作业 的自觉负责的态度。
(4)对评分的态度: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低年级儿童逐渐 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从中年级开始,儿童开始了解学习是 一种社会义务,把优良的分数看作是高质量完成这一社会义 务的客观表现。
(一)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儿童的概念水平,在性质方 面逐渐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放出来, 以本质的、一般的因素为形成的基础, 因而逐步形成深刻而精确的概念。
(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 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 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 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四) 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 神经病假设
出生前后形成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 如,母亲妊娠期间出 血、酗酒、服药或营养不良,母亲患有败血症、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 或其他慢性病。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二)儿童行为的变化
1.操作性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逐渐习得, 斯金纳把这个过程称为“塑造”。
2.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儿童新行 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的。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 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关于论述儿童心理发展 的整体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系统理论。
发展理论是多元的。
第一节 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
以行为主义为代表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行为
的基本成分是反应,而反应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 的。因此,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 (一)行为主义的思维 华生认为思维是全身肌肉的运动。 (二)行为主义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三、育儿观念
1.格塞尔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 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准备去做,而什么事在什么时候 不做是明确的,成人应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 他们,即不要强行将儿童嵌入成人预想的模式之中。
2.对父母提出的忠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
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
2.自我中心是由思维缺乏可逆性造成的。
3.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 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 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为去中心化。 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解除自我中心并 不是必然的、必胜的,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 的人身上,自我中心状态会纠缠终身。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心理素 质,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全面发 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等多种方法,应根据儿童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 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培养和指导 。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时期,具有 独特的心理特点。
个性、社会性和品德 发展也是小学儿童心 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习和思维发展是小 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 要方面。
02
小学儿童的学习
学习方式与特点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
01
02
03
04
树立榜样
通过家长、教师、同伴等榜样 的示范作用,引导小学儿童形
成良好的品德。
情境教育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小学 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社会
规范和道德准则。
奖惩措施
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对小 学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和
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共同促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思维品质
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方面。
培养方法
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如鼓励孩子 多思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辩论等。同时,也要 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避免过度压力和强制学习。
04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 发展
学校教育
教师的教育方式、学校氛围等都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好分数、不落人后或得到表
扬和奖励;履行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个 人前途;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
主导的学习动机是前两种 发展趋势:低年级儿童主要的学习动机是直接与
动的过程、学会学习的过程 3.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4.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
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三)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进入小学之后,学习活动成为儿童的主导活 动。与幼儿游戏相比,小学生的学习不但有更 大的目的性、系统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强制 性。
具体表现
1.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 义务感,发展儿童的个性。
2.学习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实施,儿童心理活动内容、过 程不断改变,目的性、有意性增加,思维过渡。
3.学习活动是以班级为集体进行的,这对培养学生的人 际交往能力,发展儿童社会认知水平有重要作用。
(四)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
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在逐渐扩大和发展
3.小学儿童学习态度
态度是反映人们关于自身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小学时期是学 习态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包括肯定的、否定的; 低级的、高级的;正确的、错误的等等。
➢对教师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逐步能对教师进行评价,
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小学儿童的心理成长:同时开始慢 慢独立……
独立,指的是 即使你单独一人, 也不会觉得孤独。
—伯尼.西格尔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对平稳、重大转折:智力与能力、情绪 与控制力、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
1.生活内容发生变化; 2.语言与思维发生变化; 3.集体观念的初步形成。
学习兴趣最初不分化,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 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 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
学儿童学习兴趣特点
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 作用,以后就逐渐降低
阅读兴趣方面,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 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2.难点: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回顾:婴幼儿的成长历程
1.“襁褓时代”:感觉总动员
2.“体验时代”
3.“模仿与选择时代”
菜花,上酸菜!
小学儿童的心理成长:和幼稚告别
埃里克森的观点:变得勤奋的阶段
小学阶段是儿童进入学校掌握知识、技能的时期。 儿童在这个时期第一次被赋予一些期望他们去完成的社 会任务。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
在教师的正确教育下逐步形成对作业的正 确态度:按时、主动、细心、有计划
➢对评分的态度
入学以后开始认识到分数的客观意义,但 却常常不确切
中年级以后,能学会把好分数看作高质量 完成社会义务的表现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所谓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或算术的 基本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或多种异常 状态,这种异常状态不是由听力、视力、或 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造成的。学习障碍发病 率为4%左右。
(三)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
1.感知、思维、语言方面的障碍
➢ 感知方面表现为:视觉记忆受损、空间定位困难、 听觉辨别能力差
➢ 思维和语言方面:语言加工的障碍如不会说话、 不能对口头指令作出反应;听不懂话等
2.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障碍
➢ 行动上有困难 ➢ 情绪上有冲动、好攻击、不合群、过渡焦虑等 ➢ 自我评价较低,人际交往能力差,适应不良
2.柯克的分类
➢ 发育性障碍:主要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显露出来 的与正常的心理和语言功能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的缺 陷(注意力、记忆力、视动协调、知觉等方面的缺陷) 和衍生性缺陷(思考力缺陷、语言缺陷,这是由于原 始缺陷所衍生出来的)
➢ 学业性障碍:主要是指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算术障碍、书写障碍和拼写 缺陷等
昔日的幼儿园“小麻雀”现在变成听话的小学 生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学习 1.广义的学习是个体经验的获得与行为及其潜能的变
化。 2.狭义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
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二)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有指导 2.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因此是主
第七章小学儿童心理 的发展幻灯片
优选第七章小学儿童心理的 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 点,学习及思维发展的特点。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 展以及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3.使学生初步形成关于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正 确观点。
本章重难点
1.重点:
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言语的发展、思 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意识的发展、个性和社 会性发展
教师的水平、对儿童的态度都会影响儿童对 教师的态度
➢对集体的态度
初入学的儿童相互之间的关系还不是集 体关系,相互很少关心与帮助
中年级以后开始具有比较有组织的自觉 的班集体生活,重视集体舆论和评价
➢对作业的态度
初入学的儿童一般还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 待作业,不能自觉地把作业当成学习的重 要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中年级起远大的、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逐步发展起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积极的 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 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特点
最初: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外部活动——逐渐 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
(一)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
1.差异性:学习成绩远低于正常水平。 2.缺陷性:有特殊的行动障碍。 3.集中性:其表现集中在语言或算数的基本心理
过程中。 4.排除性: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
迟缓问题引起的。
(二)学习障碍的分类
1.按学习障碍的特殊领域来分类:
➢ 语言接受与表达方面的障碍 ➢ 阅读与书写方面的障碍 ➢ 算术运算与数学推理方面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