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2)

合集下载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简略版)..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简略版)..
在教师的正确教育下逐步形成对作业
的正确态度:按时、主动、细心、有
计划
对评分的态度
入学以后开始认识到分数的客观意义,
但却常常不确切. 中年级以后,能学会把好分数看作高
质量完成社会义务的表现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所谓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
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一种或多种异常状态,这种异常状态
生活就是这样,理想即使实现一小步, 也是人生的一大步。
因为就在那一天拉车交肥时,我遇见了小学时的同桌 女生。她那天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骑着崭新的自行 车,迎面而来。她看见我拉粪车的一副窘相,一手捂 着鼻子急速骑车过去。我当时感到难为情极了,心里 别扭了好几天。我很在乎她会怎么想我,因为我还在 暗恋着她。 我懊悔不该在那一天去拉粪,哪怕是早一个时辰,或 是晚一个时辰都好。我也埋怨自己怎么不低着头拉车, 那样她就认不出我了。虽然那几天里不断有男生来向 我这个“新科状元”道喜,但我不愿与人多谈此事, 因为我不愿意去触动那埋藏在心底的隐痛。 所以,交肥这件事,令我在感到最光荣的同时,也感 到了莫大的耻辱。我当时分不清是喜多,还是忧多。
一般特点,学习及思维发展的特点。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 会性发展以及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3.使学生初步形成关于小学儿童发展与教 育的正确观点。
回顾:婴幼儿的成长历程
1.“襁褓时代”:感觉总动员
2.“体验时代”
3.“模仿与选择时代”
菜花,上酸菜!
小学儿童的心理成长:和幼稚告别
2.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障碍
行动上有困难 情绪上有冲动、好攻击、不合群、过度焦虑等 自我评价较低,人际交往能力差,适应不良 3.其他方面的问题: 发育迟缓与品行问题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3.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胎儿期、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 轻度脑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
母亲妊娠期间出血、酗酒、服药或营养不良,母 亲患有败血症、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或其它 慢性病,胎盘脱落,子宫不良及RH血型不配等
产程过长或难产造成的脑缺氧,早产体轻,脐带 绕颈,胎位不正,臀产或羊水早破,用产钳或骨 盆狭窄引起颅压增高,以及产程太快致使新生儿 忽然接触新的空气压力
1.学习动机和态度 2.学习兴趣 3.学习习惯的培养 4.学习策略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1.学习动机和态度
(1)学习动机: ①初期常是被动的,受外界具体因素的影响 ②逐渐和社会意义相联系:物质奖励 → 精神奖励 ③高年级,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才会逐渐和 行动结合起来
(2)学习态度:
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较被动、常受外部因素 影响。
身高(厘米)
体重(公斤)




年龄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7岁 123.9 120.7 122.7 119.8 23.4 21.5 22.3 20.8 8岁 128.6 125.1 127.8 124.6 25.7 23.5 24.6 22.8 9岁 133.8 130.1 133.5 129.6 28.7 25.9 27.5 25.2 10岁 138.8 134.9 139.5 135.5 31.9 28.5 31.1 28.4 11岁 144.5 140.1 146.2 141.6 35.7 31.7 35.8 32.3 12岁 150.4 146.1 151.7 147.5 39.7 35.5 40.2 36.7
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答案】B【解析】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

在美国,40%以上的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答案】D【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元记忆是指人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

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①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②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③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答案】B【解析】在美国,40%以上的所有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答案】D【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C【解析】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200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应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童年期是指个体6、7岁到12、13岁的阶段,也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案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详尽运算性,是从详尽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留意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

成人与儿童简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简易融洽,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

⑷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⑸记忆策略的运用: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大凡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安定发展。

小学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①复述(背诵);②组织: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③精致加工策略。

2、概括能力和概念的发展⑴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小学儿童时期,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②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读、写、算等)。

③利于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③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⑵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详尽,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参考课件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参考课件
❖ (5)可逆性可逆的,依靠合适的教育训练 可以改变。
❖ (6)贯穿性可以贯穿于毕生发展过程中, 成人的学习障碍开始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
❖ 学习障碍的分类
❖ 美国联邦教育署特殊教育处将学习障碍 ❖ 归为三类 ❖ (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 ❖ (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 ❖ (3)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 ❖ 柯克(1983)则将学习障碍分为 ❖ 发育性学习障碍 ❖ 学业性学习障碍。
阅读障碍的行为表现
❖ 记字困难,学过的字不会读不会写 ❖ 拼音困难(大部分),不熟练 ❖ 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 ❖ 听知觉与记忆困难 ❖ 读后不知意思 ❖ 不爱朗读 ❖ 同音字和形近字经常搞混 ❖ 原因听觉辨别能力差、语音意识方面有缺陷等。
诊断与训练
训练:
❖ 诊断
听语音:绕口令、听故事、 听数字
❖ 识字量
字的结构意识
❖ 阅读理解测验
多重感觉通道训练 听助读训练
❖ 朗读测验
精加工 大字书
同伴分享阅读
算术障碍
❖ 计算障碍计算过程中常忘记进位和错位,忽 略小数点或不理解运算符号,书写常常多一 笔、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
数学障碍的矫正
❖ 1提高儿童的计划性 ❖ 2建立语言与空间的联系与转换具有数学才能
的儿童把语言转换成空间图象,能操作这些 图象,再把结果转换成语言形式。 ❖ 3重视低级的准备水平的训练
数学学不好的名人
❖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
著名作家琼瑶
❖ (三)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 关于产生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目前有这样几 方面的假设:
第一,在胎儿期或出生时有轻度脑损伤。 第二,遗传基因所导致。 第三,生物学上的原因,如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间
降级

第七章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汇总

第七章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汇总

12
(二)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有指导 2.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因此是主
动的过程、学会学习的过程 3.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4.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
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2020/10/2
13
(三)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2020/10/2
20
3.小学儿童学习态度
态度是反映人们关于自身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小学时期是学 习态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包括肯定的、否定的; 低级的、高级的;正确的、错误的等等。
2020/10/2
21
➢对教师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逐步能对教师进行评价,
扬和奖励;履行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个 人前途;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
2020/10/2
16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
主导的学习动机是前两种 发展趋势:低年级儿童主要的学习动机是直接与
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中年级起远大的、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逐步发展起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
2020/10/2
进入小学之后,学习活动成为儿童的主导活 动。与幼儿游戏相比,小学生的学习不但有更 大的目的性、系统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强制 性。
2020/10/2
14
具体表现
1.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 义务感,发展儿童的个性。
2.学习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实施,儿童心理活动内容、过 程不断改变,目的性、有意性增加,思维过渡。
➢语言接受与表达方面的障碍 ➢阅读与书写方面的障碍 ➢算术运算与数学推理方面的障碍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3、1968年联邦教育局(USOE)的“关于障碍儿童的咨询 委员会”把学习失能界定为:“具有特殊学习失能的儿童, 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基本心理过程中, 显示出一种或多种障碍,这就有可能出现听、说、读、写、 拼音或算术方面的问题,包括所谓的知觉障碍、脑损伤、 轻微脑功能障碍、阅读障碍、发展性失语症等等。但是, 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运动障碍、弱智、情绪障碍或由于 环境缺陷这一主要原因而引起的学习问题,不包括在内。”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 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以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 认识活动。 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最 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 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
(一)学习障碍的分类
学习障碍按障碍的特殊领域来分类
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 2、阅读和书写 3、算术 柯克分为:发育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 障碍 当儿童的潜在能力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较 大的不一致,可能具有学习的特殊障碍
(二)学习障碍的表现
1、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1)在感知、思维方面的障碍表现为,视觉记忆受损, 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力差,信息加工有困难, 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应变能力。 (2) 在语言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在发音、词汇、语义、 语法、会话、阅读等方面存在障碍。 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1)注意力缺失; (2)行动笨拙;
(三)分类能力的发展
表6-4 分类阶段 阶段
前分类 准分类 真正的分类 大致年龄
分类基于单一的,有变化的视觉方面,如 3—4 色彩或大小。 分类基于多种视觉范围,如色彩、大小或 4—5 形状;分类的特征是分离的,互不相干。 分类基于组别包含:子集形成了,并被包 5—7 含在母集之内。 分类基于递增的次序:将物体按照某一性 7—8 质(如大小或颜色的深浅)进行有次序 的排列。 分类基于递减的次序:将物体按照某一性 9—10 质(如大小或颜色的深浅)进行有次序 的排列。 分类基于一切可能的组合:能够在大脑里 12以上(形 将要素分成、再分成许多组合。 式运算)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精选ppt
5
1.狭义的学习与广义的学习
❖ 广义的学习(1earning),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 化的过程。
❖ 狭义的学习(study),它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 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 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 活动,更是一种社会的义务。
精选ppt
6
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精选ppt
10
(四)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障碍
❖ 1.对学校的消极态度 ❖ 2.学习障碍 ❖ 3.交往障碍
精选ppt
11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 (一)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精选ppt
12
小学儿童的主导学习动机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 第一种,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为了得到家长和教 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这一种学习动机是直 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4)小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道德范畴,不过对不同范畴的理解有不 同的水平。
精选ppt
25
(二) 从协调步向分化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在道德发展上, 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年龄 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 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精选ppt
26
(三)自觉纪律的形成
所谓自觉纪律(self-awareness principle), 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
精选ppt
24
❖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表现为从具体形象性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 趋势:
(1)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小学生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 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上,小学生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开始逐 步形成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答:(1)小学生的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他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从人类极为丰富的知识宝藏中提炼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教主要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根据社会的需要传授给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到教师的教授活动的制约。

③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④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整个动机系统所引起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表现形态,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其次是情感因素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它们共同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⑤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2)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原因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活动就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之所以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儿童必须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目的,并对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

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因此,儿童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兴趣行事。

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第七章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第七章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四)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一)直接推理 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 研究表明 , 出如下趋势: 出如下趋势: 第一, 第一 ,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 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第二, 第二 , 童年期儿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 步的。 步的。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
1、复述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 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进行的意识活 动。(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10%.7 复述行为) 复述行为) 2、组织策略(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帮 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1)归类:苹果 香蕉 归类: 系列化: (2)系列化: 动物 桌子 哺乳动物 椅子 马 电视 大象
(四)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 第一, 第一,避免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出现各种脑 损伤。 损伤。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二节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数字记忆的广度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02
03
04
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有以下特点:
2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萌芽。
3
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
4
在小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中,辩证概念、辩证推理和辩证判断三种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速度不同。小学生对不同内容的辩证判断的正确率不同。
生物学假设
缺乏学习兴趣、不够用功、缺乏学习方法。
04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
03
心理与环境假设
01
现代环境种种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脑功能障碍,从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如放射线、噪声、荧光灯等物理性刺激,情绪性疲劳、环境刺激过多或缺乏等心理因素也是间接促发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家庭经济的贫困、家庭成员的不和以及家庭文化氛围差都与学业不良密切相关。
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学习;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
C
为得到高分,不落人后而学习;为得到老师的赞许、家长的表扬而学习;为得到各种奖励或荣誉而学习。
B
为个人前途、理想而学习;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D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
A
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1
第一节 小学儿童(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2
年龄阶段
3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般特征

第七章 童年发展

第七章 童年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小学儿童一般特点和主导活动⏹第二节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第三节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根据两段视频,比较幼儿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增长?⏹减少?⏹不变?第一节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脑的发育年龄脑重(克) 占成人脑重%出生390 25%9月660 50%左右2.5—3岁900—1011 75%左右6、7岁1280 90%左右12岁1400—1500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学习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的社会性要求教学的要求学校群体生活的要求⏹成功学习的两个条件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2、学习障碍⏹什么是学习障碍?❑当儿童的潜在能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较大不一致时,则这个儿童可能具有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差异性: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差异显著缺陷性/集中性:特殊的行动障碍,在很多方面能学得很好,但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容易做的事/缺陷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数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学习、思考、阅读、写作、拼写、算术等 排除性: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引起的,也不是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学习障碍举例:ADHD⏹美国精神病协会DMS Ⅲ(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的标准(1980)注意力缺失(核心症状)冲动性高度活动性注意力缺失⏹常常不能善始善终⏹常常看起来听不进去⏹容易分心⏹做作业或进行需要长时间投入的活动时,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坚持一项游戏性的活动冲动性⏹常常不经过思考就动手⏹活动间转换过于频繁⏹难以有组织地活动(不是因为智力问题)⏹需要大量的监督⏹在游戏或小组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按次序等着轮到自己高度活动性⏹没完没了地跑来跑去或上下攀爬⏹难以安静地坐或总是坐立不安⏹难以在座位上待着⏹睡眠时过度地辗转反侧⏹总是动个不停,身上好象安了“马达”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出生前后轻度脑功能损伤⏹遗传(感统失调)⏹生物说假说⏹心理与环境假说第二节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一、信息加工理论对认知发展的解释⏹二、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解释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有哪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观点⏹理论论(各种朴素理论的集合)⏹信息加工理论⏹…⏹一、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观点)⏹二、信息加工理论对认知发展的解释❑1.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2.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3.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这几年里,儿童运用逻辑思维于具体问题的能力获得发展。

第78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8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用社会系统和信息分析、 能用社会系统和信息分析、 “该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她的父亲对小
岁以上) (12-15岁以上) 观点 - 岁以上
对社会关系的认知
p319
Hale Waihona Puke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父母- 父母-儿童关系
交往时间 父母对儿童的监控
第一阶段( 岁以前 岁以前) 第一阶段(6岁以前) :父母控制 第二阶段( - 岁 第二阶段(6-12岁) :共同控制 第三阶段( 岁以上):儿童控制 岁以上): 第三阶段(12岁以上):儿童控制
二、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由服从向独立发展 由具体、近景向抽象、 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 逐步产生道德动机斗争
三、小学儿童品德心理特征的发展
道德认识
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 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 道德观念
皮亚杰认为6到11、12岁儿童的道德认识有一个从他 皮亚杰认为 到 、 岁儿童的道德认识有一个从他 律道德( 、 岁以前 向自律道德( 、 岁以后 岁以前) 岁以后) 律道德(8、9岁以前)向自律道德(9、10岁以后) 转化的过程。 转化的过程。
他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 他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 法官该不该判他刑?为什么? 法官该不该判他刑?为什么?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回答,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回答,科尔伯格把 儿童道 德认识的发展划分为3个水平 个阶段 德认识的发展划分为 个水平6个阶段: 个水平 个阶段: 水平1--前习俗水平 水平 --前习俗水平 --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 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他 们服从权威的规则只是为了免遭惩罚。 们服从权威的规则只是为了免遭惩罚。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或工具性取向 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准 则,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自我评价的内容: 自我评价的内容: 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 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 身体外表、 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 绪。 主要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卑、自 傲、独立感、责任感、优越感等。
水平2--习俗水平 水平 --习俗水平 --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儿童心目中的行为就是能取悦于人, 儿童心目中的行为就是能取悦于人,对别 人有帮助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 人有帮助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 第四阶段: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定向 第四阶段: 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 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 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遵 纪守法。 纪守法。
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特点:p322 小学儿童的友谊 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
师生关系
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教师的期望
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小学儿童品德心理特征的发展 小学儿童品德的培养
一、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逐步形成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 行为的能力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作用显著
水平3--后习俗水平 水平 --后习俗水平 -- 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认为社会道德、 认为社会道德、法律和习俗都不过是些社 会契约,当然可以改变,不同意单纯以规则来 会契约,当然可以改变, 衡量人们的行为。 衡量人们的行为。 第六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以道德原则定向 评价行为不仅要考虑法律的准则, 评价行为不仅要考虑法律的准则,更重要 的还要考虑更本质的道德原则。 的还要考虑更本质的道德原则。
幻灯片 7
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 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 道德判断
你的品德如何.doc) (经典实验九 你的品德如何 )
两难故事
有一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有一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 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这种药 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 成本很高,而药剂师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成本很高,而药剂师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索价 2000元。她的丈夫四处借钱,也只凑够药费的一半,他 元 她的丈夫四处借钱,也只凑够药费的一半, 不得已,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帐, 不得已,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帐,以 挽救他妻子的性命,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 挽救他妻子的性命,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他走投无 就撬开药店的们偷了这种药。他这样做对吗? 路,就撬开药店的们偷了这种药。他这样做对吗?
霍莉是一个8岁女孩,她喜欢爬树,左邻右舍她爬 树爬得最好。一天,当她从一颗高树上爬下来时,她 从一根树枝上掉了下来。但并未受伤,这一切被她的 爸爸看到了,爸爸非常为她担心,要求她发誓再也不 爬树了,霍莉答应了。 过了那天以后,霍莉和她的朋友们遇到了肖恩, 肖恩的猫爬上了一棵树但下不来了,必须马上采取行 动,否则,小猫会摔下来的,霍莉是唯一能够爬到小 猫所爬的地方的人,但她记得她对爸爸所作的承诺。
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p290 自我认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刻
(二)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 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总趋向主要有五个 方面: 方面:p290 具体表现主要有自我评价的内容和 具体表现主要有自我评价的内容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内容 的发展两方面: 的发展两方面: 两方面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P288)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总趋向(P288)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的含义: 自我概念的含义:p288
生理自我
自我概念的成分: 自我概念的成分: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感知和评价, 如对身高、体重、容貌的意识和评价。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和评价。 包括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 理特征的认知和评价。 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 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 权利、义务等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四)自我控制
小学生自我控制进一步增强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
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 体组织之间关系的认知。
角色采择技能: 角色采择技能: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
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 必需的认知技能。
Selman(1980): ( ):
霍莉知道肖恩对小猫的感情吗? 霍莉知道肖恩对小猫的感情吗? 霍莉的爸爸发现她爬过树会怎么想? 霍莉的爸爸发现她爬过树会怎么想? 霍莉认为爸爸发现她爬过树会如何对待她? 霍莉认为爸爸发现她爬过树会如何对待她? 在相同的情形下,你们会怎样做? 在相同的情形下,你们会怎样做?
Selman:社会认知的发展阶段 p293 :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阶 段 描 述 对猫的故事的典型反应
自我中心的观点 (3-6岁) - 岁 (6-8岁) - 岁 (8-10岁) - 岁 相互性角色采择 (10-12岁) - 岁 社会和习俗系统 的角色替换 不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与 自己不同 “如果她爸爸理解她的感受的话,会 如果她爸爸理解她的感受的话, 让她爬树的。 让她爬树的。” “爸爸的担心,会使他不想让自己的 爸爸的担心, 女儿去爬树。 女儿去爬树。” “霍莉和爸爸可以谈谈,这样就会相 霍莉和爸爸可以谈谈, 互理解了,他们能把问题解决好。 互理解了,他们能把问题解决好。” 猫的生命或肖恩的感受是否比霍莉 的顺从更重要的考虑。 的顺从更重要的考虑。” 点,但不知其中的原因 能同时考虑自己的观点 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 观点, 观点,客观解释和反应 比较、 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 “他爸爸会高兴的,因为他喜欢猫 。” 他爸爸会高兴的,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能认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能考虑他人的观点,但不 能考虑他人的观点,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 集体荣誉感 义务感 责任感 正义感
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
外部调节逐步向内部控制过渡 好模仿、 好模仿、易受暗示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常常不一致 由不稳定向稳定方向发展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 开始有独立的评价 )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开始有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 内在品质评价 )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内在品质评价 (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 具体的评价 )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具体的评价 (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 初步客观性评价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初步客观性评价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案例:
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回答“我是谁?”这样 的问题时,他们常常提及姓名、年龄、性别、 家庭地址、身体特征等方面,而高年级儿童 则开始试图根据个性品质、人际关系、特别 是道德品质等特征来描绘自己。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