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群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涵义 如果说社会规范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标准,那么 群体规范可以看成是群体亚文化价值取向和观念标准的体现,它 是群体对成员行为的要求和期望。群体规范的形成首先是服务于 实现群体目标和维系群体生存的需要,其次也具有一定的心理机 制。 2、群体规范的功能效用与范围 群体规范的效用有一定范围,物极必反,规范过度就会失效。
参与程度
• 在一定时间内,群体越大,每个成员平均所能参与的群体活动就越少,个
人越倾向于收敛和拘束,以致影响参与度。
• 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不仅是参与机会的减少,参与机会的分配也趋向于
不平均,通常会出现少数人支配的局面。
• 而且,群体越大,个别成员彼此之间沟通所占的比例减小,而转向与整体 群体沟通。
• 二人互动群体与其他各类群体的区别在于它的成员必须顾及对方。
• 齐美尔较早对二人群体与三人群体的差别进行了分析,以后其他学者也进
行了研究。虽然只有一人之差,但两个群体却有着诸多不同,主要表现在:
1)依赖性;2)无匿名性;3)无中间人;4)无帮派性。
(三)小群体的特点
• 群体规模越大,责任越容易分散。责任分散又与决策风险有关。有的学者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血缘、地缘、业缘、与趣缘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三、群体存在的基础 1、个体主观基础:对群体生活的需要是人类的一种 天生本能,是心理的需要。 2、客观基础:群体是个体有限性的产物,也是社会 结构发展的客观需要。 (1)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合作需要 (2)霍布斯的观点:安全需要 (3)交换理论的观点:交换需要 (4)帕森斯的观点:群体的维持有赖于群体内外的 功能满足 。
研究发现,群体比个人更容易作出冒险性决定。
• 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潜在的关系越多。如:二人群体与三人群体。
• 群体成员的参与程度与群体规模有关。
二人群体与三人群体
• 在二人群体中,只有A与B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 在三人群体中,既有A与B,A与C,B与C之间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还
有一种群内群的关系,即AB与C,AC与B,BC与A之间的关系。
• 即调整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制定规范,使群体组织成为一
个整体。这在宏观上表现为群
体的“社会控制” 功能。
第二节 初级群体与小群体
• 一、初级群体 • 二、小群体 • 三、关于初级群体和 小群体的研究
一、初级群体
• (一)初级群体 形成的条件 • (二)初级群体
的基本特征
• (三)初级群体 的基本类型 • (四)初级群体 的基本功能
群体的特征
•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
•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
• 3.有共同的群体规范
;
• 4.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二、社会群体的基础与类型
• 基础 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是 “需要”。
• 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亲密程度);
•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规范程度);
。 • 3)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身份归属);
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 一、群体凝聚力
• 凝聚力与离心力相对,是结构性整体吸引各组成部分以维系整体 的聚合力量,因此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群体内聚力,就是群体吸引 成员,聚集成员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 1、凝聚力发展三层次(1)人际或组织吸引 • (2)规范遵从 • (3)内在认同。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四)初级群体的基本功能
• 对于初级群体,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当努力控制其消极的一面。
• 正功能:1)承担着社会化的重任;2)满足人多方面的需要;3)有助于维
护社会秩序。
–
• 初级群体的负功能
初级群体的负功能
• 在特定条件下,由于自身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初级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也会
产生消极作用。
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与群体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间的关系。
• 另外,霍曼斯的《人类群体》、怀特的《街角社会》、米尔斯的《小群体
社会学》等著作,都对小群体研究作出了富有价值的贡献,为小群体研究
的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初级小群体的原因
• 1)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 2)初级群体是社会的雏形,它反映了社会的许多特征
(如分工、规范等)……
• 3)研究初级群体,可以推动科学发展(如社会学、社心
学、行为科学等)。
• 4)科学地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 初级群体的改造和引导,发挥其正功能。
第一节:社会群体的概念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集 体。 第一、群体成员必须由某种纽带联系起来 第二、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一)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 (二)初级群体 的基本特征
• 1.社会成员活动空间接近 • 初级群体既具有一般社会群体的共 同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之点。 • 2.交往各方社会差异较小 • 1.规模较小或成员有限 • 3.人们相互交往比较自由 • 2.持续直接全面的交往 • 4.交往的经常性和持久性 • 3.群体内人际关系亲密
适应环境
• 如群体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流,并且保持与
实现目标
• 即确定群体的目标,并使群体 成员为达到目标而一致努力。 这在宏观上表现为群体的“政 治” 功能
外界的平衡。这在宏观上表现为群体的
“经济” 功能。
统一内部
维持价值
• 群体往往形成一种潜在的价值 形式,给成员的行为以动机和 活力,满足成员的要求。这在 宏观上表现为道德、宗教、教 育等“文化” 功能。
氛围也较差。
(二)社会群体的功能
• 功能是结构的动态表现。帕森斯(美)在分析社会系统时, 曾提出群体的四项功能:适应环境、实现目标、统一内部
和维持价值。
• 一般功能(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 :群体是个人活动 的基本单位 ;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 • 当然,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结构的群体具有不同的 功能,或者说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
• 第三节 初级小群体的典型——家庭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 涵义 有广狭两义,前者泛指一切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并有着共同
利益的人类集合体;后者指由于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 现实社会中,社会群体与一般聚集体以及社会类属之间的界限既是确定的 又是不确定的。 • 通过群体的特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这个概念。
成员质量结构
• 群体成员的质量结构是 群体成员的能力、性格、 年龄、知识、专业、信
念和价值观等要素的有
机结合。 • 在分析群体成员质量结 构时,人们通常将其分 为同质性群体与异质性 群体两大类。
3.群体内部关系
•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构成群体内部的人
际关系,这是群体关系研究的重点。
三、群体内部关系
1、规模分析角度 通过群体规模的大小考察群体内部关系的复杂性程度和关系状态。 2、社网图分析角度 通过成员互动网络来考察成员间交往的偏好和群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3、信息沟通方式角度 通过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方式,考察成员地位结构类型和凝聚力状况。
分散型
• 分散型关系模式民主空 气较好,群体成员能广 泛参与沟通,平等地传 递并享受信息,表现在 决策时,人人都有机会 发表自己的意见,便于 了解到其他人的意图, 但由于缺乏核心人物, 群体凝聚力较弱。
集中型
• 集中型关系模式则有 明确的核心人物,凝 聚力较强,但多数群 体成员不能直接沟通, 因而难以平等地传递 并享受信息,这样, 群体成员的地位就不 平等,甚至是等级森 严,这种群体的民主
第五章 社会 群体
Baidu Nhomakorabea
本章内容
辅导材料
复习思考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 二、社会群体的基础与类型 •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 群体是人类生存的普遍形态。多样的社会
群体塑造了多彩的人类行为。群体也是社
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 第二节 初级群体与小群体
• 4)内群体与外群体(心理归属);
• 5)大群体与小群体(群体规模);
• 6)血缘、地缘与业缘群体(关系缘由)。
需要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 (一)社会群体的结构 • (二)社会群体的功能
(一)社会群体的结构
• 1.群体凝聚力 它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
力量。与之相反的过程是群体离散,表现为群体凝聚力的消解。
罗伯逊说:“小群体是由相当少的成员组成的群体,从而使参加者彼此间 可以建立起个人的联系。” 可以肯定,小群体在成员数量上不会太多,否 则他们不能直接互动,彼此间不可能建立起“个人的联系” 。 • (二)最小的小群体 • (三)小群体的特点
(二)最小的小群体
• 最小的群体是由两人组成的二人互动群体。
• 2.群体结构 一般来说,群体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成员角色结构和成员质量结 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研究,对于增强群体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群体工 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 3.群体内部关系
成员角色结构
• 群体成员角色结 构由群体成员的 数量、每个成员
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领袖的配备、 群体成员间的交 往关系等部分组 成。
第五章 社会群体
• 本章指导 • 【学习目的与要求】主要是了解社会群体的性质、特征及其类型;认识群体的网络结 构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群体关系的基本要求;详细了解“家庭”这种特殊群体的有关 知识。
• 【重点提示】1. 社会群体的内涵与特征。2. 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结构。3. 作为初级群体 的家庭及其基本形式。
• 4.群体中的非正式控制
• 5.初级群体整合程度高
(三)初级群体的基本类型
• 1.家庭(专论)。 • 2.邻里 邻里是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由于日常生活交往而形
成的初级社会群体。
• 3.游戏伙伴 伙伴群体是指以人的性格、志向、兴趣、感
情、个性等因素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 4.朋友圈子 朋友圈子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成年人形 成的群体。
三、关于初级群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 科学而深入地研究初级社会群体是20世纪的事情。例如:
• 20世纪20年代的梅约、斯托福、莫雷诺等。
• 20世纪50年代初的贝尔斯、霍曼斯、怀特等。
• 为什么初级小群体研究仍然是社会学的一个热点。
20世纪20年代
• 20世纪20年代,梅约教授的“霍桑实验”就证明群体工作效率受其成员间
• 可从三方面考察:1)群体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群体成 员间关系的数量和形式。 • 2)可利用“社网图”来分析群体成员间关系的状态及该 群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 3)可通过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方式(分散型和集中型 )分
析群体成员的地位结构类型和凝聚力状况。
社网图
• “社网图”是莫雷诺(美)创用的一种表示群体内成员间 个人偏好的示意图。 • 该图由一个个圆圈及彼此间的连通线组成。每个圆圈代表 一个成员,连通线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 操作步骤:向每个成员提问:“你喜欢与谁接近”;将答 案以圆圈和连通线绘制出群体网络;对该网络进行分析。 • “社网图”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是分析群体内部人际 关系的重要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群体领导资格、信息 传递途径、宗派集团分析等问题的研究。 • “社网图”不适于研究大规模群体。
关系的影响。
• 二战中,斯托福等人对美国士兵的“战斗士气”作了详尽的研究,这一研
究也表明它们与军队中初级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 与此同时,莫雷诺发明了“社网图”,用于测量群体成员间的吸引和排斥 模式,以分析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结构。
20世纪50年代初
• 20世纪50年代初,贝尔斯进一步研究了群体的互动过程及其规律,探讨了
•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个人、群体、社会环境等。 • (1)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上看:群体是否对成员具有吸引 力,成员是否感受到群体的吸引力。 • (2)从个人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看:二者利益能否保持协调一 致。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 (3)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看:关系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 或互补性原则。 • (4)从成员与领导的关系看:成员是否信任领导,领导是否具 备权威。 • (5)从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看:群体是否遭受到外部压力。
• 例如,对个人来说,有些时候,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形成和个人积极性
的发挥,限制个人的发展;对于组织来说,像帮派团伙等初级群体,它有
时会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破坏组织结构,损害组织形象。
二、小群体
• (一)小群体的界限
社会学对小群体规模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规定:2~10人之间(朱力 )、2 ~30人 (郑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