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公司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达“陨落”启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新年伊始,曾经在摄影、胶卷领域独步全球的美国柯达公司就宣布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即将申请破产保护传闻和评级下调等坏消息接踵而至,令这个胶片帝国几乎摇摇欲坠。

柯达,曾经是行业的代名词,绝对的龙头霸主,短短几年间,却因为在创新的新浪潮中没有“赶上趟”,面临着可能被时代无情淘汰的厄运。

并不仅仅是柯达,去年以来,诺基亚、惠普等业界巨擘都因创新不足而黯然败退。

创新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巨人”疲弱甚至倒塌的教训,给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创新之路的中国更多启示和反思。

百年柯达“陨落”
美国时间2012年1月3日,柯达官网发布公告,由于柯达股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对其发出退市警告。

根据纽交所规定,在接到退市警告6个月内为调整期,柯达只有在股价达到相关标准后才算合规。

1881年,柯达公司的前身在美国成立。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先后研制出胶片和“傻瓜相机”,将摄影的乐趣带向普通百姓。

柯达从1886年就开始赞助奥运会,1986年成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全球知名度。

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2011年12月《财富》杂志评选出“美国500强10大烂股”,柯达以85%的跌幅名列第三。

而1月3日的退市警告让柯达股价雪上加霜,根据纽交所公布的数据,从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1月5日,柯达的股价跌去了93.7%。

据最新报道,柯达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就算柯达真的提出破产申请,公众也不会吃惊。

另一项关于“2015年前消失的五个品牌”的预测调查中,柯达受到了27%的被调查者提名,排在首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罗彪分析,柯达的失败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在数码时代,柯达基于传统相机的供应链优势和专利优势不复存在。

其次,虽然柯达率先发明数码相机,但柯达的成功实质是传统业务的成功,所以传统业务部门对决策影响力甚大,企业资源也会优先配置到传统业务部门,从而导致其转型迟缓。

创新没近路更没有退路
以柯达为代表的老牌企业接连受创,给正在转型创新谋求发展的中国企业带来启示。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举世闻名,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一味依赖模仿、“山寨”的企业将难以为继。

我国多年前就已确定了科技发展目标,即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但现实中仍有诸多因素制约了企业创新,创新管理学家刘志迎说,首先,中国正在高速发展之中,快速获利机会并不鲜见,由此容易催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创新非常不利。

其次,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有缺憾,创新成果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不少挑战。

第三,以劳动替代技术现象依旧明显,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而且,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深耕主业,埋头“不务正业”,也是目前一些国内企业的“软肋”。

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就曾表示,很多做实业的人都想去做虚拟经济,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好多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不愿意做实体经济。

早在20世纪初,经济学家就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柯达等诸多老牌企业的颓
势,也从反面证明了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必须看到,即使柯达当前面临困境,其依然还拥有着百年积累的1100多项专利,相比之下,蹒跚学步的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基础差距可能还非常大,要走的艰难险途也会更多。

未来的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全球竞争者,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和创新意识。

柯达以及诺基亚等大牌企业今天的尴尬,更应该警示中国创新企业,创新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

尽管历经挣扎,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今日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微博热议:百年老店柯达的倒掉】
资不抵债无奈申请破产保护
此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

柯达由此在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市。

2011年,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当年股价跌幅超过80%,最新报0.66美元。

这是正在变卖资产求生的柯达遭遇的最新打击。

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

而在其今日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状况。

“董事会的成员和整个管理层一致相信,为了柯达的未来,这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也是正确的一步。

”董事长和CEO安东尼奥·佩雷兹( Antonio M. Perez )在声明里说道。

柯达称,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破产法第11章,向美国一家破产法院申请业务重组。

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范围内。

柯达表示,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柯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ntonio M. Perez表示,“柯达正采取激进措施来完成企业的重组。

同时,我们已建立了我们的数字业务,并已成功退出一些传统领域。

我们关闭了13家制造厂,130个加工实验室,从2003年以来裁员总计4.7万人。

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我们的成本结构并出售非核心知识产权。

我们期待着与我们的股东一道将柯达转变成一个高效、世界级的数字影像与原材料科技公司。


Perez表示,“在充分考虑到申请第十一章破产保持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后,董事会以及所有资深管理人员均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步骤,是柯达走向未来的正确道路。

我们的目标是让股东利益最大化,让我们的雇员、退休人员、债权人以及养老金受托人利益最大化。

我们还将考虑我们最宝贵的客户的利益。


“第十一章破产保护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优化我们的两大技术资产。

其一是我们的数字捕获专利,这一技术可广泛用于移动与其它消费者电子设备来捕捉数字影像,自2003年以来,这些专利给柯达带来30亿美元的授权营收;第二个是我们打印与沉积技术,这些技术在我们发展数字业务时给了我们很大的竞争优势。


Mr. Perez最后表示,“董事会成员、资深管理人员以及我本人希望向我们努力工作的员工表示谢意。

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努力与忠诚。

柯达是合作与创新文化的典范。

我们的雇员是这一文化的化身,对于我们未来的成功是十分必要的。


获花旗9.5亿美元贷款预计2013年完成资产重组
此外,柯达还已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为18个月,用于改善流动性以及运营资本。

贷款额度还需要获得法庭批准并有一些前提条件。

该公司相信,在破产期间,公司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公司将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柯达预计将继续支付员工薪水和福利,并维持消费者的服务项目。

柯达在海外的子公司不受破产保护条款约束,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未偿债务。

柯达及其在美国子公司承诺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破产后欠下债务。

柯达预计在2013年完成在美国业务的资产重组。

柯达将向破产法庭提供每月运营报告,要同时在柯达网站投资者关系页面发布。

该公司还将继续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季度与年度财务报告,并同时在柯达网站上的投资关系页面发布。

图:柯达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战略失误胶片巨头被数码时代淘汰
作为曾经的摄影业巨头,柯达由于担心其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使其逐渐被数字化潮流淘汰,自1997年起再也没有年度盈利。

该公司去年曾警告称,除非以发行新债券或出售专利的方式筹到5亿美元,否则很难熬过2012年。

然而,在数码大潮的冲击下,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已经走到了英雄末路。

“柯达之所以面临现在的处境,主要是由于其未在市场发展改变时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柯达本月10日对业务结构进行了重组,将其业务部门从三个减少至两个,重组后的两个部门分别是商业部和消费者部。

他们将吸收该公司胶卷部门的部分业务,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新的打印技术,以期实现自救。

柯达在声明中宣布这一重组计划已于1月1日正式生效,并称重组会为其节省资金,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有着130多年历史的柯达成立于1880年,是胶卷的研发者并生产出第一台为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

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是绝对王者,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最鼎盛时期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

名词解释:什么叫破产保护申请?
美国《破产法》管辖着公司如何停止经营或如何走出债务深渊的行为。

当一个公司临近山穷水尽之境地时,可以援引《破产法》第十一章来“重组”业务,争取再度赢利。

破产公司,也就是“债务人”,仍可照常运营,公司管理层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其股票和债券也在市场继续交易,但公司所有重大经营决策必须得到一个破产法庭的批准,公司还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

如果依据《破产法》第七章申请破产,公司全部业务必须立即完全停止。

由破产财产托管人来“清理”(拍卖)公司资产,所得资金用来偿还公司债务,包括对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债务。

一般来讲,如果公司申请依据《破产法》第七章破产,股民手中的股票通常变成废纸一张,因为如果破产法庭确认债务人无清偿能力(负债大于资产),就可不归还股东投资。

此外,公司资产经清算优先偿还有担保债权人和无担保债权人后,往往所剩无几。

多数上市公司会按照《破产法》第十一章申请破产保护,而不是第七章直接进行破产清算,因为他们仍希望继续运营并控制破产程序。

第十一章规定了一些复兴公司业务的程序,也确有一些公司重组计划成功,重新开始赢利。

但有些公司最后还是以清算告终。

相关专题:
百年柯达申请破产
相关新闻:
柯达没落引发破产疑云押宝打印机市场谋求转型
柯达准备申请破产保护去年股价跌88%面临退市
数字终结胶卷百年“柯达”将破产落幕
柯达颓势背后的中国启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百年柯达敲生死警钟数码相机厂商应防重蹈覆辙
【深度】
柯达之败
【柯达百年沉浮史】
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获成功,翌年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柯达照相机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

1889年,伊士曼摄影材料有限公司于伦敦成立。

1891年,伊士曼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

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1986年1月9日,柯达输掉了与宝利来(Polaroid)的专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时拍相机行业。

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

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

2003年9月26日,柯达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2004年1月,柯达宣布裁员其现有20%的员工,即当时70000名员工在生产和行政部门的12000到15000人。

2004年1月13日,柯达宣布将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

2004年底,柯达将停止制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胶片的相机。

胶片的生产还将继续。

2005年1月,柯达任命了新的CTO:William Lloyd,这位在惠普工作了31年的技术专家,被外界冠为“数字CTO”的称号。

2011年10月1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周五,拥有131年历史的相机制造商伊斯曼-柯达公司(EK)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市盘中柯达股票一度暴跌68%,创下该公司自1974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2012年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因为其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

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面临摘牌。

柯达或将倒下富士以何新生
2012-01-19 15:51:31 来源: 新华报业网(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0)
几周以来,环绕于美国罗切斯特城的新闻,仍然以当地最著名的公司柯达为主。

股价暴跌、破产申请、结构重组、专利拍卖、官司诉讼……一条又一条的敏感新闻,向众人提示着这家百年公司的光环已逐渐褪去。

曾经与柯达一同创造了影像时代鼎盛辉煌的富士,并未因为柯达的消沉而淡出人们的视野。

昔日给两家巨头带来丰厚利润的胶卷市场已不复存在,富士靠什么生存从而没有步入柯达的后尘,是很多人在柯达命运不济时所产生的疑问。

传统影像技术的新型复用
和柯达类似,富士在2000年以前,有60%以上的利润来自传统银盐影像产品。

然而数
码化浪潮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胶片市场以25%的速率大幅萎缩。

企业何去何从,是富士与柯达一同碰到的难题。

正如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高桥俊雄所言;“如果能够找到像传统银盐技术这样持续170多年的应用是非常有幸的事,如果找不到,我们必须有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针。

”于是,富士也展开了多元化发展之路。

富士在产品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相继推出了数码相机、数码照片冲印机、医疗用计算机诊断设备、数码印刷机、液晶显示屏材料、护肤品、医药品、工业用胶片等多样化的产品,看似性能用途相去甚远,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多元化方向并非随意跟风,而是基于熟悉、优势的技术,向相关成长性领域拓展。

富士在70多年传统胶片的研究、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精细化工核心技术,比如化学合成物、材料分散技术、纳米技术等,这些技术在药品和化妆品等同属精细化工范畴的行业里也能找到适用之处。

比如富士旗下的高端护肤品“ASTALIFT艾诗缇”就运用到了其在胶片生产过程中积累的胶原蛋白技术、抗氧化技术和FTD技术;同时富士合作研发出的药品也用到了公司的FTD技术(Formulation-Delivery-Targeting将合成物进行稳定地靶向传送)。

随着全球电脑和液晶电视销量的持续增长,富士利用胶片技术研发出了四种功能型的液晶显示屏膜产品,偏光板保护用“FUJITAC”膜、视角扩大“WV膜”,防反射的“CV膜”、彩色滤光作用的“TRANSER膜”。

目前,富士胶片向仅有的几家偏光板企业悉数提供这些具有高端技术含量的膜产品,在全球,富士“FUJITAC膜”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0%,而“WV 膜”则拥有100%的份额。

随着近一两年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扩容带来的液晶屏用膜需求的疯狂增长,富士专用的配套生产线也将投入使用。

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根基依然是传统银盐胶片技术。

由此可见,富士的产品转型并没有脱离影像业,而是不断从传统影像业中汲取养料,将几十年积累沉淀下来的胶片技术成功复用到其他领域,培育公司未来的“现金牛”业务。

果断实施新的成长型战略
面对数字革命给予传统影像行业的冲击,相较于柯达偏于保守和犹豫的作风,富士果断实行“构筑新的成长战略”、“彻底进行结构改造”、“强化合并经营”三大策略,抓住了转型的最佳时机,并在2007年创造了史上最高销售和利润额。

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促使富士在刚完成的改革基础上进行后续的战略升级,进一步明确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即六大事业(“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电子映像”、“光学元器件”、“印刷”、“文件处理”),同时简化组织结构、削减固定经费,轻装上阵以力争实现2012年再创佳绩的目标。

在以上重点事业领域中,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化妆品、健康食品等产品的“健康生命科学事业”被富士寄予了极大期望。

为了实现事业的快速成长,富士主要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原有技术产品,例如从1936年就开始生产的医用X光胶片,还有后来的医用内窥镜业务;二是通过收购和整合来强化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份额,2006年以来,一系列并购合作相继展开,富士先后进入了同位素药物、抗感染药、消炎药、中枢神经及心血管药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现有药物治疗机理的抗流感病毒药物“T-705”也即将结束临床试验面向市场,有望实现流感诊治药物的划时代变革。

此外,由富士顶级科学家在美自主研发,系统吸纳冷战后核心军事技术的医疗网络信息系统SYNAPSE产品,可实现远程诊断和数据的有效传输,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超过半数份额位列第一,在欧美市场排名第四,并于2006年导入中国市场。

如今,富士的很多产品已不再与曾经的绿盒彩色民用胶卷一样,与个人消费者直接亲密接触,大部分面向的是商用客户,在后台操作室甚至是在外观无法直视的内部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即便相较于柯达美式的高调,富士日式的低调有时会让这家企业吃些亏,但是市场无情的竞争法则,只认可顺应潮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需求的产品。

如今看来,富士显然在这方面胜出一筹。

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始创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1888年,乔治·伊斯曼使照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柯达”也几乎成为摄影的代名词。

此后的100年间,柯达公司曾占据过全球2/3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拥有超过14.5万名员工。

然而数码时代的转型失败,使其市值在15年间从300亿美元蒸发至1.75亿,进入“破产倒计时”。

在中国,柯达“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

现如今,曾经辉煌百年的柯达公司即将让这一刻“溜走”。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图为1888年在纽约刊登的柯达相机广告。

喜欢的字母,而“KODAK”这个单词被坚定不妥协的辅音字母截断,听起来就像相机快门声一样干脆。

1892年,伊斯曼将公司的名称改为“伊斯曼-柯达公司”。

柯达相机的出现,普及了摄影术。

伊斯曼把普通大众从“迷一样”的摄影技术和暗房技术中解放出来,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

当柯达盒式相机内的100张底片拍完后,用户将相机寄回伊斯曼工厂,并花费10美元,由工厂为用户冲洗、印制照片并装帧,再把相机装入新胶卷后连同照片寄给用户。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

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
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

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

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图为1895年2月15日,法国巴黎蒙帕纳斯火车站,一辆火车车头因刹车不及时撞穿火车站的砖墙,跌落在马路上。

柯达相机大规模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了空前市场回报。

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

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民国时期,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最初通过免费杂志《柯达杂志》吸引了大量会员,而后又依靠《柯达杂志》平台举办了每月一次的摄影竞赛,获奖作品将刊登在杂志上。

《柯达杂志》因此吸引了数万业余摄影爱好者,成为当时中国发行最广的、数量最大的摄影杂志。

柯达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因此迅速窜升。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图为1928年,乔治·伊斯曼(左)与托马斯·爱迪生在电影摄影机前合影。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

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

因此,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
柯达公司在保持摄影、电影业务的同时,也在向医疗、印刷出版和空间探索领域发展。

同时,柯达公司为继续提高影响力,不断赞助各项体育赛事。

图为1986年,美国NASCAR汽车系列赛,一辆由柯达公司赞助的赛车在维修区加油。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

当年圣诞节前夕,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

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966年,柯达胶片随着月球轨道1号飞行器记录了约翰格林的太空之旅。

图为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画面,地球慢慢升起。

这套相机系统完成拍照后可以立即扫描胶片,并将影像转换成连续视频信号,然后用柯达制造的地球接收器接收该信号。

在当时,这是宇宙飞船所装载的最复杂的仪器。

1963年,柯达再次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

“instamatic”相机将胶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更换胶卷。

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摄影者的操作。

1964年,傻瓜相机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

从1963年至1970年,共有超过5000万架傻瓜相机被售出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从1935年开始上市,克罗姆胶片共生产了74年。

无数幅世界级的经典照片诞生在克罗姆上感光呈现。

图为摄影师Steve McCurry用柯达克罗姆胶片拍摄的照片《阿富汗女孩》,这张照片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85年6月刊的封面,随后成为了经典。

1968年6月5日,约翰·F·肯尼迪的弟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

摄影师保罗·弗斯科(Paul Fusco)用克罗姆胶片拍下了罗伯特·肯尼迪遗体从纽约运往华盛顿的时,铁路边自发悼念的民众。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工程师Steven J.Sasson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这台数码相机以磁带作为存储介质,拥有1万像素。

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

这台“手持式电子照相机”的出现颠覆了摄影的物理本质。

图为2005年8月17日,Steven J. Sasson与自己研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合影,他的左手边是当时最新型的柯达数码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