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的对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的对照

内容摘要:曹操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为“奸雄”形象,其奸险狡诈令人生畏;在《三国志》中,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人物: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英雄的一面。作为小说,《三国演义》以曹操的历史形象为原型,突出了其“奸雄”的一面,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

关键词:曹操;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奸雄

《三国演义》全书中塑造的400多个人物形象中曹操无疑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作品中的曹操并非只有“罪恶”的记录,也有成功的业绩。作者曾经指出,他笔下的曹操是一个“功首罪魁”于一身的两面性人物,这个形象既符合历史真实,也符合艺术真实,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作者给曹操的形象定型是:“乱世之奸雄。”“奸雄”者也,奸诈与雄才相统一也。在曹操身上,不奸不成为其雄,不雄则难施其奸,既奸且雄,又雄又奸。其实,撇开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纯客观的历史视角审视曾经近两千年前彪炳神州大地的曹操,我们会发现曹操这位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截然不同。

一文学形象: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清代刘廷玑说:“演义者,本有其事,而添设敷衍,非无中生有者也。”①所以,“演义”就是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述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小说中的著名主人公之一曹操的为人和历史地位也随着小说的不断演变而几荣几衰。经历了由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到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从南北朝刘宋年间的裴松之《三国演义》注解,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元代至治年间的《全相三国志评话》到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②等迂回曲折的过程,最终发展为一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以历史上的曹操为蓝本,但很多方面由于文学典型的需要和思想倾向的原因,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上的曹操仍然迥然不同。

程一中说:“《三国演义》这部流传了六百多年,家喻户晓的长篇巨著,却成了‘民族英雄’曹操的‘谤书’。”③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塑造的曹操形象充分体现了其奸伪本质。而对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更是在很早之前就提出。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问许子将(许邵):‘我何如人?’固问,

然后子将答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汤用彤《读人物志》亦云:“《后汉书》言许子目曹操曰:‘子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另外,《世说新语·识鉴》也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④这是都是将曹操视为“治世英雄,乱世奸雄”较早的材料,其中刘邵的说法为世人所公认。《三国演义》也直接取用了刘邵的话。总之,不管怎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说由来已久,据史料,它也为曹操所接受,曹操听后竟“为之大悦’,“大笑。曹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盖曹操素以创业自任也”。这一方面说明《三国演义》作者创作曹操这个艺术形象时首先符合了历史真实,另一方面作者罗贯中明显带有拥刘贬曹的倾向。

曹操童年期就表现出狡猾多变的特点。他“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⑤。作者在他一出场就描写了他幼年装病诓骗叔父这一情节,让人感觉到了他与生俱来的狡猾善变。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不是躲藏而是想办法不与其谋面,这不是一般小儿所为。虽然作为一个孩子,这一顽皮的行为不能称其为“奸伪”,却也为以后反映他的权诈机变作了铺垫。

曹操青年时期即具雄心,精明而有胆识,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任基层官期间,他深得太尉桥玄器重,被其称为“命世之才”。此时的曹操也确实不畏豪强,除暴安良,做过一些好事。他招兵买马,讨伐暴虐的董卓。行刺董卓不成便谎言献刀以及骗马出逃等情节都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初步表现出他的政治家才能。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由于他提拔地位低下的关羽、张飞等,因而取得了节节胜利:“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⑤。但与此同时,他杀吕伯奢全家,又暴露出其残忍的一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⑤,是曹操极端自私品格的暴露,也是他行动的出发点和全部人生哲学。

在曹操以后挤上统治阶级地位,成为强有力的、掌实权的汉相过程中,他的个人野心和阴险毒辣的品性得到进一步暴露。“割发代首”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老练和奸猾。王改萍说:“‘割发代首’是曹操表演的一部精彩的三部曲。首先,他招来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踏坏农田的罪过,表明他要带头执行军令;然后,他拔剑自刎,表明自己严明法度,以身殉法;最后,在郭嘉的劝导下,他沉吟良久才割发代首。”⑥这三部曲,一举三得,既保住了性命,又赢得了带头执法的美名,使

“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⑦,还得到了百姓的谅解。至此,一个机敏狡诈的弄权者形象跃然纸上。毛宗岗评道:

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命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⑧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成年以后特别是执政后的描写,作者更突出了他的“奸雄”形象。“青梅煮酒论英雄”,突出表现了他奸雄的性格。曹操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⑤,不仅是对刘备野心的试探,更是对刘备的一次威胁。面对咄咄逼人的气势难怪刘备会失手掉筷。随着故事的推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儿子曹丕篡汉廓清了道路,奸雄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汉贼”。这一阶段,曹操性格中“奸”的因素越来越多,而“雄”则黯然失色。我们不难看到,这是曹操奸雄品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料事必误,事后始知,这是奸雄品性发展的趋势,也是作者的旨趣所在,同时也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至此,曹操的文学形象全面形成。

显然,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曹操是持否定态度的。作品中反映他奸险狡诈、残忍好杀的故事不胜枚举,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形象,一个大奸大恶的权臣典型,成为作者笔下类型化典型人物中“奸”的代表。

二历史形象:叱咤风云,胸怀天下

《三国演义》首先是一部小说,其次才是历史小说。与分析一般小说中人物形象不同的是,我们还可以撇开小说的框架,把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放回到历史真实中去观察其历史形象。对于曹操形象的探讨正是如此。

在我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历史对他多有记载。早在曹操在世时期,不少史家便开始记载其人其事。其中成书最早、流行较广、保存较为完整的,当推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田勇曾说:“《三国志》是一部具有实录精神的史书,它和《裴注三国志》是我们研究曹操真实历史面目的原始资料。”⑨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智慧与才能的肯定,实现了对曹操英雄形象的塑造。《三国志》中,曹操是一血肉丰满的人物,作者除了利用重大事件展示其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