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艺术风格的异同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绘画里的中国:走进大师与经典-网课答案

(完整word版)绘画里的中国:走进大师与经典-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1. 单选题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任务不包括()。

(1.0分)喂尊国学2. 单选题林风眠的新艺术阶段中的主题比较少出现的是()。

(1.0分)社会3. 单选题 ()指出了“中国已经在文化领域消失了”。

(1.0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4. 单选题徐悲鸿曾说:“()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1.0分)土山湾5. 单选题三十年代的木刻团体的最大特点是()。

(1.0分)关注现实6. 单选题林文铮笔下的新艺术运动的“四大巨子”是指()。

(1.0分)塞尚、凡·高、高更、雷诺阿7. 单选题 ()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清朝时期广东流行的绘画风格。

(1.0分)没搜到哦~8. 单选题林风眠担任“北平艺专”的校长之后增设了哪个系()。

(1.0分)雕塑系9. 单选题徐悲鸿主张(),因此他的教学基础是素描。

(1.0分)写实绘画10.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产生的背景。

(1.0分)清政府宫廷绘画中,西洋画风的流行。

11. 单选题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在()合并。

(1.0分)湖南沅陵12. 单选题没搜到哦~13.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对冯钢百产生影响的艺术。

(1.0分)日本的艺术14. 单选题《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包括了()的文章。

(1.0分)大村西崖15.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

(1.0分)陈老莲16. 单选题 ()是拉斐尔的作品。

(1.0分)《披纱巾的少女》17.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任伯年作画的特点。

(1.0分)强调金石入画18. 单选题用西洋红画国画,可以说始于()。

(1.0分)郑曼陀19. 单选题 1923年高剑父创办(),开始招收学徒、推广新国画。

(1.0分)春睡画院20. 单选题 ()属于颜文樑的早期创作。

(1.0分)《肉店》21. 单选题鲁迅认为木刻的基础是什么()。

(1.0分)素描22. 单选题 ()不是吴作人的作品。

徐悲鸿与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研究

徐悲鸿与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研究

徐悲鸿与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研究作者:董政宏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 ; 要: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向西方探求真理,寻觅使中国富强的道路。

大规模地、全面地对传统文化的猛烈批判,对当时的艺术思潮和美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我国非常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主体融合了西方文化艺术。

在发展中国传统美术,建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上,坚持中西融合的方式,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精华。

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我国的美术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对中国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徐悲鸿;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中图分类号:J20-4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92-01一、徐悲鸿的艺术主张及美术教育思想徐悲鸿受法国学院派训练时间最长,集中体现在他的人体素描和油画习作中。

受古典主义的影响,更加注重结构及人体的动态和节奏,用线精微、深入、坚实、简约。

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造型、观念完全不一样,中国画是以笔墨情趣和意境的传达来传统中国画的精髓。

中国画的表现是走在再现与表现之间。

注重主观的意象表达,表达的自由,中国画则被归纳为一种程式。

徐悲鸿和林风眠二人都曾不约而同地把对中国画的变革作为此种转换的内在需求。

因此,他所想要的中国艺术复兴,“乃完全回到自然,师法造化”,徐悲鸿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改良理论,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和改良,确立了现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

但徐悲鸿的言论中并未对中西在造型和创作观念上的各具特色、自成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所以徐悲鸿一生的言行都集中在对写实主义的倡导上,对中国画他始终抱着批判的革新的眼光。

他的功绩并不只是将西方写实手法引入到中国,集中体现在徐悲鸿所倡导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想,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等。

这些作品的创作继承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传统具有时代精神气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20世纪初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20世纪初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击 着 中 国的 传 统 文 化 。” 洋 画” 时 开始 在 中 国确 立 地位 , 国艺 术 家也 开始 反 思 中 国绘 画 的发 展 之 路 , 多 艺 术 家纷 纷 出 西 此 中 许 国 留 学 , 期 能 更好 地 探 索油 画 的 民族 化 道 路 。 文 以徐 悲鸿 、 风 眠、 海 粟 的 艺术 探 索 为代 表 , 析 中国 油 画早 期 的 艺术 以 本 林 刘 剖
者 继 之 , 佳 者 改 之 , 足 者 增 之 , 方 画之 可 采 不 未 西
者融 之 。” 用 历史 的观 点来 比较 当今 中 国画和古 他 代 中 国画 的优 劣 ,还 用 西 洋 画来 比较 中 国画 的长 短 , 说“ 他 以物 质 之 故 略逊 , 其趣 异 不 必 较 。 ” 然 他 认 为 中 国画 在 审美 趣 味 上 与 西方 画存 在差 异 . 西 方 画是 西方 文 明的产 物 。中 国画 的产 生与 中 国的
21 0 2年 1月
安 阳工 学 院学 报
J u  ̄ o n a g I si  ̄ o e h o o y om fA y n n t u t fT c n l g
Jn2 1 a .0 2
第 1卷 第 l ( 1 期 总第 5 5期 )
V0. No1 fe . .5 1 l . ( nNo5 1
探 索之 路 。 关 键 词 : 画 民族 化 : 索 ; 油 探 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2 பைடு நூலகம் J0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2 (0 2 0 — 0 4 0 17 — 98 2 1 )10 8 — 3
11 9 9年 的 “ 四” 文 化 运 动 . 导 “ 主 ” 五 新 倡 民 与 “ 学” 科 .对 新 文 化运 动 的 发展 起 了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这 其 中蔡 元 培 的“ 以美 育代 宗 教 ” 力 主学 习 说 西 洋艺术 。油 画之所 以成 为一 门美 术学 科 , 中国 由 人 系统 地从 欧 洲 学 习 , 建 立起 自己 的教育 体 系 , 并 确 切 地 说 是 在 “ 四 ” 动 中发 端 的 . 到 三 十年 五 运 直 代才 稍具 雏形 。在 “ 四” 五 运动 以后 成长 起来 , 并称 为 在 中 国油 画史 上举 足 轻 重 的人 物 徐 悲鸿 、林 风 眠、 刘海 粟都 曾受 过蔡 元培 的提 携 。

美术鉴赏 徐悲鸿和刘海粟

美术鉴赏 徐悲鸿和刘海粟

徐悲鸿和刘海粟的艺术影响力浅谈1徐悲鸿和刘海粟生平简介徐悲鸿(1895~1953年),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凭藉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

而同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1896-1994年),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

他也是我国当代艺术大师、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擅长于中国画、油画和书法,对鉴赏、艺术史亦有很深的造诣。

差不多在整个20世纪,刘海粟先生以他的一生投身于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和新美术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综观他的一切艺术活动,都由他的美术思想所指引。

2徐悲鸿和刘海粟对中国绘画教育的影响2.1徐悲鸿和刘海粟的绘画艺术特点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

在素描方面,徐悲鸿成绩卓著。

他的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为他的国画和油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

徐悲鸿是国画创新的艺术实践者,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第一个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的技法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创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

以人们熟知的画家的马画为例,从这类作品中既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造型和笔墨之美,又能观察到物象局部的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他引入了写实手法,倡导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想,其代表性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主题,表现善的道德观念,寄寓进步的政治含义。

而在中国现代画家中,刘海栗走的是一条中西融合的艺术路子。

徐悲鸿和林风眠在现代中国画语言变革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

徐悲鸿和林风眠在现代中国画语言变革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

试论徐悲鸿和林风眠在现代中国画语言变革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摘要】随着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艺术家对民族性与中西合璧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徐悲鸿与林风眠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二人都是选择的中西结合改造中国美术的道路,但他们的主张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分别以“中西调和”和“中西融合”的理论,将单纯的中国画改革为适应大众精神和时代需求的现代绘画形式,使传统中国画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

【关键词】徐悲鸿;林风眠;现代绘画;变革中国画有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和时代特征,在特有的空间内繁荣、进步。

中西合璧给传统的中国画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比如新的技法,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等。

徐悲鸿与林风眠在当时的艺术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把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当代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徐悲鸿、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及实践的异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

徐悲鸿和林风眠是在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与中西文化的撞击中成长起来的新青年,他们都肩负着改造中国画的艰巨使命,使中国画在新艺术样式实践的道路上逐步成长,不断创新。

由于徐悲鸿、林风眠拥有的文化背景、自我素质、心理特征和艺术感悟的不同,所以在各自的美术文化基础上构建了具有独自特色的艺术模式。

在中西艺术融合的艰辛征途上,徐悲鸿与林风眠开拓出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来,徐悲鸿侧重于写实主义,而林风眠倾向于表现主义。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上,追求的是一种写实风格,主张将西画的技法运用到中国画中,把握形体上的准确性,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进行一条中西方艺术借鉴、融合、创新之路;而林风眠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追求一种表现风格,强调对艺术本质内在美的追求,主张借西方艺术来整理中国画,从心理上把握艺术的内涵感悟,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

徐悲鸿、林风眠都是接受西方教育的大画家,都为中国画的改良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主张既各有特色,又互相补充,共同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试题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试题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建设(近现代部分)一,填空题:1、西洋画在中国的“肇始期”,大约经历了(),(),(),()四个分期。

答案:传入,传授,临仿,变通2、西方传教士(),(),()等,因为精通画艺,颇被清廷看重,而成为当时中国宫廷的画师。

答案: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3、明清之际吸收西洋画中处理体积的方法而创立具有民族风格“凹凸法”的中国画家有(),(),(),()等。

答案:曾鲸、焦秉贞、冷枚、丁观鹏4、雍正朝,受西洋焦点透视法的影响,中国人最早的透视学著作()问世,作者()。

答案:《视学》,年希尧5、19世纪中期,广东十三行贸易油画风行一时,其中最著名的画家有()等。

答案:关乔昌6、康有为在1917年写的()中提出了“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的观点。

答案:《万木草堂藏画目》7、“美术革命”的提法首先出现在()杂志上,当时的讨论是由美学家()和杂志主编()以书信的形式展开的。

答案:《新青年》、吕澂、陈独秀8、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认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

”他发表的()等论文,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答案:《以美育代宗教说》9、在国内最早设立图画手工科的,是()学堂和()学堂。

答案:南京两江师范、保定北洋师范10、20世纪初期,在上海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比如由()于1911年创办的布景传习所,和由()于1912年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更名为()。

答案:周湘、刘海粟、上海美专11、我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是1918年4月于北京建立的(),第一任校长是()。

答案:北京美术专科学校、郑锦12、1884年,我国第一张新闻画报于上海创刊,其名为(),主要作者是()。

答案:《点石斋画报》、吴友如1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习西画的思潮盛行,这主要体现为提倡写实精神,具体地说就是(),()。

答案:提倡写生、反对临摹14、20世纪早期,实物写生在各类美术学校内盛行,主要包括()、()、()、()写生。

浅谈中西绘画比较

浅谈中西绘画比较

浅谈中西绘画比较在世界艺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与西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和逻辑叙述。

通过对艺术本质的探究,我们发现在原始人类艺术活动的痕迹中,中西的艺术表现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形式,都是原始人类调和情绪冲动之游戏表达。

在人类的艺术发展进程中,中西艺术的观念、创作虽各自发展,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但是殊途同归,究其艺术精神实质,是极其相近甚至一致的。

按西方的逻辑解读,西方艺术自古就注重实用性的功能和物质性的再现,经历原始时期、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中世纪等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高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解剖学、透视学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之后300年,对物象再现的写实画风几乎达到极限,照相术发明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方式必然另择其路。

于是,影响现代艺术进程的印象主义绘画产生了,它是现代艺术的发端。

莫奈可以在同一个角度画20多幅鲁昂大教堂,为什么可以这样重复画?因绘画的时段不同,光线也不同,那么画面的色调也就不同,情绪也不同了,每一幅都是独立的作品。

作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他的创造不再是画什么,而是将怎样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

再后来,绘画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追求。

至20世纪中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崛起,西方的现代美术运动到达到了高潮。

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也和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现在谈中国绘画史,常常只谈以素墨为主的文人画,几乎把其他的美术形式忽略了。

如秦汉时期的壁画,颜色鲜艳,线条自然流畅;南北朝时期开始建造的敦煌壁画群,更是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技巧,还是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画史独尊文人画,使得现在有些人一说起画面上颜色丰富,就说是有西方绘画的影子,这是偏见和误读,只不过文人水墨画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许多文人画家们都不敢甚至不会用色彩了,但不代表谈色即西,色彩运用也有中国自己的传统和创造。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绘画技巧之色彩比较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绘画技巧之色彩比较

试析林风眠与徐悲鸿的绘画技巧之色彩比较【摘要】从林风眠与徐悲鸿画与西方绘画色彩来看,前者是在中国唐宋绘画与西方的印象画派的认识和解读而形成的色彩体系。

后者则是从西方传统油画的色彩理论的基础上,对客观色彩的表达属于学院派的色彩。

两者都对十八世纪法国的印象派的色彩借鉴和吸收但所产生的绘画色彩截然不同。

【关键词】林风眠;徐悲鸿;绘画技巧;色彩一、徐悲鸿绘画的色彩体系造型结实,表现力强。

他的色彩吸收古典大师们的特长,兼容印象派色彩之奥秘。

他的油画特色之一是油画与素描的紧密结合。

他素描上的成就,在油画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也就是其丰富的色彩与坚实的素描基础完全结合为一个整体。

徐悲鸿的油画也是采取分面造型的传统画法,运笔一般采用“贴”或“摆”的方法,即看准并调好一个颜色,用笔将之“摆”上画面,或是“贴”上去。

观察,分析色彩严格、认真,细致,能找到色彩之间微弱的差别。

用笔的方法不一,有时采用大小、长短不同的笔触,有时采用点彩堆积的笔触。

不论用何种笔触,均能达到形象完整,结构明确,并符合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

他这样“摆苫的画法和严格的分面,能做到色块之间的融合,是高度技巧的表现。

徐悲鸿的油画成就,在于继承西方古典油画的优良传统,吸收印象主义的色彩,融汇中国传统技法的长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为油画的民族化开辟了蹊径。

徐悲鸿在色彩塑型时,经常提出用色调塑型,这和运用色阶(色之深浅)塑型具有严格的区别。

用色调塑型难度很大。

他在明暗交接线和半染的部位,运用分面造型的方法,十分严格、认真,既有分析又有融合,没有一个色调是重复的。

色调塑型能使画面色彩丰富而响亮,且有音韵感。

这种效果并非任何油画都具有,即使徐悲鸿的油画,也不是每幅都有此感觉。

有音韵感的油画,必须直观原作才能产生这种感觉。

他的油画《箫声》、《抚猫人》以及一些人体习作、肖像画,都比较明显地具有音韵感。

色彩本属视觉范畴,其所以发出“响声”,说明有韵之色彩可以触动听觉。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绘画技巧之构图比较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绘画技巧之构图比较

试析林风眠与徐悲鸿的绘画技巧之构图比较【摘要】徐悲鸿和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在运用构图和的感受画面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林风眠的绘画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是以方形构图为主,而徐悲鸿的绘画的构图是以西方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注重画面的平衡和科学的透视学。

【关键词】林风眠;徐悲鸿绘画技巧;构图一、中西方绘画构图的观念和手法构图”一词是西学东渐后的专业术语,时至今日,较之其它章法、布局等传统的专业语言,更为通俗易懂些。

所谓构图,不仅仅是在画面上妥帖的安排绘画形象,实际上它是绘画创作成败的关键之一,是构成绘画艺术作品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基础条件,也是画家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

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写实的,对,更多。

中国画是写意的,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

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

所以在中国构图,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

而且中国人历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这就是中国人天然地有电影的思维、运动的视觉形象,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

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同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当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交融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不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度量标准。

中国顶级画匠,谁更出众

中国顶级画匠,谁更出众

中国顶级画匠,谁更出众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无疑是独特的,中国画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

处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较为突出的近现代画坛,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着,思想的沃土滋养了许许多多对艺术界、对中国画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画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这些国画史上跳不过的艺术巨匠的卓越风姿吧!(注:近代,是指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排名以时间为主。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

“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吴昌硕葫芦吴昌硕露气吴昌硕天竹水仙轴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他工笔画到顶,写意画达峰,工写结合成为大师。

为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

出版有《齐白石画册》多种。

牡丹虾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

原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黄宾虹富春秋色黄宾虹乱叶翻飞黄宾虹青山出云高剑父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高剑父既擅长写意,也能画工笔。

于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以至草虫禽兽,无所不能。

他大胆融合了传统绘画多种技法,又借鉴了日本画、西洋画,重视透视和立体感、设色大胆等表现技法,并注重写生,从而创立了自己的新风格。

高剑父秋鹰图高剑父锦鸡高剑父1946年作芙蓉鸳鸯于非闇于非闇(1889~1959),工笔画大师。

作画主张师古而不泥古,更重师法造化。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有很多,这里就列举一些比较知名的,分别是:徐悲鸿、吴昌硕、张大千、蒋兆和、董希文、林风眠、吴冠中、陈逸飞、刘海粟、朱德群等。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既是画家、也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对于中国绘画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代表作品有《奔马》、《拓北》等。

吴昌硕擅长花鸟画和山水画,其笔墨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代表作品有《宝相菊》、《白鹭图》等。

张大千是著名的杂技画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推广。

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技法精湛,代表作品有《山水难言》、《丹青千古情》等。

蒋兆和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中国画家之一,其作品对于中国绘画尤其是工笔画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他的代表作品有《庐山谣》、《游春图》等。

董希文是新中国画坛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画风独特,笔法犀利,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其代表作品有《新三样》、《春雨初晴》等。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既是画家,也是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色彩,代表作品有《台北寺庙图》、《人物》等。

吴冠中是世界著名的水墨画家和现代艺术大师,其作品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其代表作品有《鸡鸣山水》、《鱼系列》等。

陈逸飞在中国山水画的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画风清新、简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其代表作品有《夕阳梅》、《冬竹楼迹》等。

刘海粟是中国著名的水墨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表现手法精湛,代表作品有《山青水秀》、《谷雨》等。

朱德群是新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先进技艺,具有强烈的现代意味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其代表作品有《舞蹈女神》、《姑苏诗意》等。

“艺术叛徒”——刘海粟绘画风格简析

“艺术叛徒”——刘海粟绘画风格简析

“艺术叛徒”——刘海粟绘画风格简析⼭⼈说国粹2017-05-20海粟是近代美术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具影响⼒的画家之⼀。

作为近代美术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者之⼀,在美术教育、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等⽅⾯都有所建树。

中国画、油画、素描、速写等各⽅⾯都⾮常擅长。

本篇⽂章是⼩编在上⼤学期间的⼀篇论⽂,今天⼩编就来和⼤家简单分享⼀下。

该篇论⽂只就其油画风格和中国画风格两个⽅⾯进⾏简单的分析,从⽽窥其相对整体的⼀个艺术特⾊。

刘海粟刘海粟,原名刘盘,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中国著名书画家,美术育家。

专长国画、油画、书法、诗词。

早年习油画,书法学康有为,苍古沉雄。

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之⼒。

后潜⼼于泼墨法,笔飞墨舞,⽓魄过⼈。

晚年运⽤泼彩法,⾊彩绚丽,⽓格雄浑。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其代表作品有:《黄⼭云海奇观》、《披狐⽪的⼥孩》、《九溪⼗⼋涧》》等。

⼀、中国画风格特点及其渊源刘海粟的艺术创作是以⾃然为师的,他的那位⾃然⽼师就是黄⼭,刘海粟在其七⼗多年的艺术⽣涯中⼗上黄⼭,他以黄⼭为题材的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国画,总量很⼤。

他认为艺术是主观的表现,并将其作为⾃⼰绘画美学的重要⽀柱贯穿他⼀⽣。

其绘画通常不求精细,唯求⼀种⽓势与⼒量。

他的这种风格深受明末清初画家⽯涛的影响。

另外,刘海粟晚年那种“不为形役,不求合矩、⽆法⽽有法的泼墨泼彩画⼜与梵⾼那种肆意汪洋、热情奔放的思想内涵相通。

与以塞尚为⾸的后印象主义影响,因⽽他的某些作品⼜带有印象主义的绘画特点。

代表作品有《⾹⼭红叶》、《向⽇葵》、《威尼斯》等。

刘海粟⼭⽔⽯涛作为⼀个遗民画家,⾮常具有创新才能,其早年绘画也描写安徽黄⼭⼀带风光,其笔法清新秀逸,画⾯通常是渴笔⼲墨,表现⼿法富于变化,⼜能独特、和谐地统⼀为⾃⼰的风格特⾊。

刘海粟⾮常喜欢⽯涛及其作品,因此在刘海粟的艺术收藏品中有很多⽯涛的绘画作品,正因为刘海粟对于⽯涛的如此痴迷,因此使得刘海粟的绘画中也常常带有⽯涛的痕迹。

浅论海派画家绘画艺术——四大名旦

浅论海派画家绘画艺术——四大名旦

浅论海派画家绘画艺术——四大名旦既然说到海派画家,那么何谓海派?“海派”一词,就其起源而言,实属贬义。

有人考证,用“海”字骂人,首先出于中国北方。

说某人“海”得很是说这个人不守规矩,爱说大话,爱吹大牛。

清朝道咸年间,不少画家师承“扬州八怪”,借鉴西洋技法,追求时尚创新变革以适应社会需求。

这些人流寓上海,被称为“海派画家”。

当时含有贬义,但其间所包含的探新立异、创新求变、推陈出新之义,仍不难体会。

后来,海派的名称扩展到带有相同倾向的京剧、电影=小说乃至整个文化领域,形成一个区域性文化的总称。

随着新的文化精神的日积月累,“海派”一词由贬到褒,具有了多元、宽容、借鉴、出新的特征,结晶为“海内百川、多元共享”这一精神内核。

上海,永远充满着新与旧的冲突与和谐,永远是中西文化碰撞后的完美化身。

上海人从心里承认多元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宽容异己生活方式的存在价值,这一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上海区别于其他都市的显著特征之一。

海派画家的风格特点一为色彩运用,二为以书入画。

海派画家是在近两个世纪之交涌现出来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

他们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善于将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的写意水墨与强烈的色彩融为一体,形成雅俗共赏的新画风,同时加进了新兴时代的商业性的市民趣味。

海派画家群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海是新文化引入中国的主要途经。

五口通商后,上海从小镇迅速发展成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不少江南地主及大户人家迁移到上海租界。

这样上海又成为各种思想交汇激荡之处。

因而吸引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书画家先后来到这里定居,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清代张鸣柯曾说:“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而来,侨居卖画。

”据杨逸《海上墨水》记载,清代游寓此地的画家有三百零八人多。

其中大部分是19世纪50年代前后从外地迁来的。

刘海粟艺术特色概括考研

刘海粟艺术特色概括考研

刘海粟艺术特色概括考研
刘海粟是中国的一位著名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考研时,需要了解刘海粟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1. 吸收西方绘画技法的创新。

刘海粟曾赴欧美留学,他的作品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形成具有东西方艺术特点的独特风格。

2. 勾勒神态生动的人物形象。

刘海粟的作品中人物显得非常生动,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和情感,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人物的内在世界。

3. 精湛的用色技法。

刘海粟擅长运用大胆、明快的色彩,将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他的作品色彩饱满、瑰丽多姿,常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4. 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

在艺术创作中,刘海粟保持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崇尚。

他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5. 追求艺术的真、善、美。

刘海粟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真实、善良、美好的呈现方式,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艺术精神和人生态度。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作者:黄伟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4年第01期本教学设计课题是以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必修)第六单元主题——“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为基础整合而来的鉴赏课。

一、课标解读(一)学生学什么?根据新课标,学生应能“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并用恰当的术语进行解读、评价和交流”,“辨析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不同文化、品位和格调的差异,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在本课中,学生要认识西方美术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和中西美术互相交融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能按照风格、主题进行分类鉴别,认识到美术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关系,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反映出的时代“为人民而歌,为时代创作”的宗旨。

(二)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对于20世纪初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状况,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理解”的要求;对于中西方现代美术的绘画特点、构图与主题表现,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分析”“评价”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学生要能够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的转变,能从历史、社会、文化的层面建立认知的架构,从主题、艺术语言、审美感受、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和理解现代美术作品,从而提取中国现代美术的特征,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新成就。

在个体创作层面,学生要了解中国近代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意图,以及画家是怎样继承传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的。

(三)学生怎么学?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学生鉴赏学习,按照鉴赏四步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教师可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且易于理解的故事及典型图片,设置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欲望的问题和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趣味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中西方美术在审美观念和绘画形式上的异同,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美术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中西调和”与“中西融合”——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异同以及现实意义

“中西调和”与“中西融合”——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异同以及现实意义

文化运动 的发起使传统艺术遭到 了空前 的冲击,艺术革命使 衰落 时期的传统绘画进发 出耀 眼的火花 。林风眠与徐 悲鸿都是这
个时代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先驱 ,他们都倡导 中国传统 艺术应 向西方 学习,但艺术道路又各不相 同。林风 眠主张介 绍西洋艺
术,整理 中国艺术 ,调和 中西艺术,创 造时代艺术 ;徐悲鸿则是志在用西方绘画的技巧 来改造 中国画 ,中西融合 ,使之 新生。他们
重 — 2007.1 2.20
法,使 中国画在表现上更加形象逼真。他总结 出 “新七 法”,强调“尽精微 ,致广 大”,“惟妙惟 肖”,“直接 师法造 化 ”, 以西方 的绘 画语 言 丰 富 了中 国传 统 绘 画 的艺 术语 言 。
(五 )艺 术的功用 二十世纪初 ,中国处在一个忧患重重、动荡不安的时 代 。在 这个 时代 里 ,政 治革命 迈上 了一个 新 的里程 ,文 化 也遭 到 空前 的撞 击 ,社 会在痛 苦 中变化 。徐 悲鸿 的思想 就 显得尤 为积 极。在 他 眼中 ,当时 的艺术似 乎是 一个 垂死 的 病人等待拯救,“若此时再不振奋 ,起而师法造化、追求真 理 ,……艺术必忘。” ……美术之大道,在追索 自然。”旧 徐 悲鸿的追求 已经并非单纯的艺术 了,而是“得言忘形” “得鱼忘筌”的“艺术必忘”。由于徐 悲鸿受时代进化论的 影响,因此他将 艺术上创造和进化论联 系在一起 :“夫 创造 , 必不能漫无高深研究之狂人大胆者 ,即名创造人。讵非语 病?特人必须具有大胆,方得与于进化之彼云耳。,f 7] 林风眠则更愿意将艺术看成“像一杯清水,像一杯淳 酒 ,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8]“艺术根本系人类情绪 冲动一种外向的表现,完全是为创作而创作 ,决 不会想到 人 类的功用 问题 上来 。” 相 比之下 ,徐 悲鸿更加 激进 ,林 风 眠 相对 温和 。这 便 是 后来 一系 列社会 历 史变革 中两人 对艺 术家 所 承担 的社 会责任的理解上明显差别的根本原因。虽然在徐悲鸿开 创 新写 实艺术 大道 的 同时 ,林 风 眠也 已经 开始 了新 写意 艺术的探索。但徐 悲鸿象征 了第一历程 ,因此成 了一个大 时代 的代 表 性 画家 ;林 风 眠象征 了第 二 历程 ,因此 ,他 必 然成 了一个孤独的先行者。当这种社会趣味的亲疏转化 为政治力量的扬抑时,一面是徐悲鸿的名声超载,一面是 林 风 眠终 于成 了彻底 的 悲剧 艺术家 。 综上所述 ,林风眠和徐 悲鸿在艺术领域 中,尽管有许 多异同,但他们都走出了一条 中西结合改造中国美术 ,倡 导新艺术的道路。同时,也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奠定 了 坚实 的基 础 。 二 、林风眠 与徐 悲鸿艺 术思 想的现 实意 义 (一)推 陈 出新的 艺术家 的 出现 正是 因为林 风 眠与 徐 悲鸿 中西 艺术 结 合 思 想 启蒙 , 中国艺术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出现 了许、吴冠 中、杜 巽 、韩 美林 、袁武 …… 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 省吉林 市,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 会会 员 ,特 别擅 长 将 中国水 墨传 统 中诸 多表 现形 式 的要 素 ,创作性地 组织融汇,来表现他新的构思和新的造 型。 他把 自己的水墨人物画定位在工与写之间,他以风骤雨 般的泼墨大写,结合工细严谨的线条勾勒,形成 了写意与 工整 的对 比 、浓 与 淡 的对 比 、疏 与 密 的对 比、湿 与 实 的对 比。他 的创 作及 水 墨趋 向 ,可 以归纳 为 :没 骨 大写 加 细 密 的意 象线描 ,但更 强调 的是 线 的表 现 力 与个 性 化 ,以此表 达他真切的心灵意绪。在表现形式上, (下转第127页)

浅析林风眠,徐悲鸿艺术的现实意义

浅析林风眠,徐悲鸿艺术的现实意义

浅析林风眠,徐悲鸿艺术的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材料艺术;色彩规律;材料;色感论文摘要:为了探讨艺术如何体现当代得文化观念、形式、内容、媒介、时代性等咨询题,以徐悲鸿和林风眠得制造性、开拓性劳动所具有得里程碑意义为切入点.从对传统创新得角度研究徐悲鸿与林风眠,研究大师艺术得观念与实践方式之于时代得取向,给后来者以启发.当今绘画在文化体系中得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非常大变化,中国画新艺术样式应有宏观得视野、开阔得心理和多向得思维.徐悲鸿与林风眠是20世纪杰出得艺术家,他们对中国画得进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妨碍和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画家得责任是要为绘画得时代进展有所作为,画家要明白绘画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得地位和作用.徐悲鸿与林风眠即是在当时得社会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期望将中国画从贵族或精英得大众圈子早,改革为习惯大众精神和时代需求得绘画形式.绘画在文化体系当中得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非常大变化.徐悲鸿和林风眠得制造性、开拓性劳动,具有里程碑得意义.我们研究他们,期以研究大师艺术得观念与实践方式之于时代得取向,而给后来者以启发.一、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形成得时代背景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叫‘期得中国知识分了积极向西方探求真理,寻找使中国富强得道路.《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得大本营.《新青年》第一次大规模地、全面地对传统文化得猛烈批判,关于当时和后来得艺术思潮和美术教育模式得建立和进展变化都产生了较大得妨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及美术得一大文化背景.中田现代美术思潮,则表现在对中图画得革命和改良上.最早酝酿美术变革思想得变革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在他得《草堂藏面日序》一文中,对中国画得艺术精神、文人画与院体画得优点与局限均作了深刻得反省.然后提出变革中围画得要求.而后,吕潋与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得关于美术节命得论讲.陈独秀认为:“若想把中围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得命.因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纳洋画写实得精神.”陈独秀几乎将西洋画写实精神作为变革中国画得唯一手段.吕潋尽管也认为要在文学革命得同时进行美术革命.但吕潋则是在阐明欧美美术得演变以及当代世界美术得趋势,然后在借鉴得基础上再创立新得中国美术.可见,吕潋关于美术革命得思想比陈独秀更有内涵和更有远见.二、林风眠、徐悲鸿艺术思想及实践之异同徐悲鸿和林风眠确实是在如此一个新旧时代得交替与撞击中成长起来得新青年,他们都肩负起历史使命,即徐悲鸿和林风眠都为之奋斗一生得事业改造中国画.他们都躯体力行地在为中国画新艺术样式实践得道路上奋斗.但徐悲鸿、林风眠由于个人拥有得文化背景、自我认识心理和悟性得不同,因此都在各自得美术文化基础上构建了具有自己特色得美术模式.在这条困难探究得征途上,徐悲鸿与林风眠开拓出两条截然不同得道路来.林风眠侧重于表现主义,徐悲鸿倾向于写实主义.徐悲鸿所代表得为中国传统“疾虚妄,求实诚”得“实录”精神,进而进展为写实主义.林风眠追求老庄思想或毕达哥斯一派“美与和谐”理论,欲求多样统一得形形色色审美观.徐悲鸿留学欧洲,同意严谨得学院派绘画训练,学院教育使他熟练掌握了写实得技巧与方法,坚决了他对“写实主义”得信仰.徐悲鸿认为中国绘画所缺少得,正是西洋画“对景实录”得精神.比如画云,徐悲鸿评道:“中国画不能尽其状,此最逊欧画处.云贵缥渺,而中国画,反加以钩勒.道:“其趣遂与欧画大异”了.其次,中国画与西洋画材料也不同.徐悲鸿认为:“中国之物质不能尽术尽艺.”由于“中国画通常之凭籍物,日生熟纸,日生熟绢,而八百年来适应,尤重生纸,顾生纸最难尽色”因此,此才是“画术进步之大障碍.”1918年5月,徐悲鸿发表《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批判了中国画“抄袭古人之恶习”提出“古之佳者守之,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得辩证思想.徐悲鸿得这一改良方案,既主张继承古法之佳者,也主张融西画法入中国画之中增补之不足.徐悲鸿认为:“中国艺术之复兴,要完全回到自然师造化,采取那个世界共同法则(素描)”才行.“学美术,一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得.”艺术观念得变革是艺术制造得前提.林风眠和徐悲鸿基本上走中西融合得道路,但各自得侧重点不一样.林风眠主张西方现代艺术与传统中国艺术得融合(包括正统得、非正统得和民间艺术).时代性、民族性、个性是林风眠艺术实践苦苦求索得目标.林风眠得艺术观点是:中国艺术之长正是西方艺术之短,而西方艺术之长恰恰是中国艺术之短,中西艺术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中国艺术得复兴.林风眠选择了一条调合、沟通中西艺术得新途.他认为:“中国绘画皆用水彩或水墨为原料,水彩为原料得色彩,其不适用得地点:一,用水彩色料不易改变;二,水墨是流淌性质,色调深浅程度难定,因此不易表现物象得凸;三,易变色;四,不经久,在时刻上非常容易消逝.在技术上,林风眠认为绘画过分受到倾向于线条形势表现书法得妨碍,……在环境思想与技术上,已不能倾向于自然真实方面得描写,惟一得出路,是抽象得描写.”他面对着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在光辉灿烂得和腐朽没落得文化精华与糟粕中进行取舍.195 1年,林风眠回答“李树声先生访咨询”一文中讲:“我特别喜爱中国民间艺术,从民间东西上寻得非常多,我碰上花纹就非常注意.我画中得线,汲取了民间得东西,也汲取了定窑和磁州窑得瓷器上得线条,古朴、流利.汉代画像砖也非常好.不论是战国时期楚国得漆器,依然后来得皮影,……我喜爱单纯和干脆.”林风眠摈弃传统中国画得金石书法趣味,而淬取瓷器中迅急、流利得线条来.“调和东西,立足传统”是林风眠艺术思想得精髓所在. 技术上得突破,形式上得超越,并坚持中国画得传统丝毫不动摇,是林风眠也是徐悲鸿成功得关键.徐悲鸿与林风眠得艺术思想和成就,对中国画坛得妨碍是巨大且深远得.三、中国现当代美术形式得反思与展望徐悲鸿与林风眠是20世纪美术界得代表人物,他们对现代中国画得观念与形式起到了重大妨碍.在艺术教育上,苏联得艺术教育与徐悲鸿得写实主义结合一起,形成了中国造型艺术各个领域得教学体系主流.培养了大批写实主义学院派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形成了中国美术得主流画派,其妨碍至今不衰.而林风眠在担任国立艺术院院长时明确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制造时代艺术”得艺术教育主张,得到艺术教育界得积极响应,中西画并修得教学为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李可染、席德进、等人成为艺术大伙儿奠定了坚实得基础,这一模式在培养融合型人才方面得历史贡献是不容置疑得.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得中西融合新艺术样式得形成和演变,以传统得继承创新、融合变迁和通变,是与现代美术得进展同步得.20世纪得“实验水墨”、“岩彩画”等都在形式和材料上进行了探究性实验;在题材上,农村题材、都市题材、抽象构成等是画家们对现代生活得不断挖掘和再探究.凡此种种,不胜累举.20世纪中国得美术,从改良、融合主义,到85新潮,到重拾传统,多元并存.众多艺术家群在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所给定得可能性中探究出道路.承接了五千年民族文化得滋养,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得养料,艺术家得精神获得解放,形成众多面貌迥然不同、各有其价值得艺术样式得并存.中国当代美术曲曲折折考虑“如何建构本土艺术”这一主题,我们大概能够达到得某种共识是:“中国现代艺术将是与西方现代艺术具有某种学理联系,而又保持本土文化特征,价值观和历史经历得艺术”画家应本着追本溯源得学术态度,整体得把握和全面得理解民族精神得博大与精深,深刻体会其内涵,并在形式、技法、材料、艺术语言上探究出新.使古典精神与现代审美理念做到有机共接,互融共生;使形式语言中得新媒介与新技法对传统精神与形式有所推进.中国当代艺术既要御守民族精神家同,又要进行形式语言得探究.老子讲:“有容乃大”.不管东方得、西方得、古典得、现代得依然民间得,将其中明亮得部分为我所用,善于汲取不同养料于其中,制造出新得艺术形式,是当代画家得必由之路.总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得社会生活有了翻天覆地得变化.画家要有制造出个性得、耐看得、具有文化性得艺术作品,同时是摄影、影像等其他视觉形式无法相比或取代得富于表现力得艺术作品.新艺术样式得产生是时代得需求.中国画新艺术样式应有宏观得视野、开阔得心理和多向得思维.新艺术样式应具有创新价值、时代品质和民族精神.当代得画家应以建立符合时代得新艺术样式为己任,而不懈努力!。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 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 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人教新课标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中国画和油画的经典作品,认识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形式特点,表现上的不同侧重点和审美的不同着眼点。

2、了解中国画和油画所反应的不同民族特色。

3、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油画与中国画的区别;教学难点: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欣赏具体的画作的体现。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查阅相关国画、油画资料、课件(国画作品一幅、册页、立轴画实物、2幅油画)评价建议1. 能否在课前自主地收集中国画和油画的相关资料。

2. 能否体验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的美。

3. 能否对中国画和油画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与赏析。

4. 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激发兴趣首先出示四幅绘画作品,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问问学生哪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来告诉大家。

二、新授1、认识工具材料①中国画:笔墨纸砚,颜料、毛毡、笔洗、白瓷盘②油画:颜料、调色油、画笔、画刀、调色板、画框、油画布、画箱、画架③检验学习情况:连一连2、、出示典型的作品,按表现内容分类,理解分类。

①中国画分为山水、花鸟、人物②油画分为风景、静物、人物③想一想:中国画和油画在表现内容上的共同点。

④出示一幅典型的中国画,请同学们找一找画面中哪些是诗、书、画、印。

点名回答。

总结:“中国画家常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了画面的艺术境界”3、、按画法分类①出示典型的作品,理解中国画和油画画法的不同。

中国画分为工笔、写意油画分为写实、抽象②思考:中西画法有何异曲同工之处,中国画的独特之处?4、艺术风格的不同①出示一些著名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在欣赏和对比中学习知识点。

②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强调笔墨变化和情趣。

注重对物象的神韵及个人情思的表达空间处理采用散点透视诗书画印相结合,为中国特有的形式美西洋画: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倡导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以真实感为美,客观表现物象重视空间感、质量感,重视色彩的应用③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画风上的不同: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徐悲鸿和林风眠艺术主张之异同和影响(上)——兼谈“中西分璧”“中西合瓦”

徐悲鸿和林风眠艺术主张之异同和影响(上)——兼谈“中西分璧”“中西合瓦”

徐悲鸿和林风眠艺术主张之异同和影响(上)——兼谈“中西分
璧”“中西合瓦”
陈传席
【期刊名称】《人民周刊》
【年(卷),期】2024()8
【摘要】徐悲鸿教育体系下主要发展的是中国画林风眠教育体系下成名者几乎都是西洋画艺术主张不同,艺术作品和培养出的人才也不同。

徐悲鸿主张借鉴西洋画,改良发展中国画,但一定是中国画,以期证实中国画有内在的发展潜力。

林风眠主张“创作时代艺术”,不管是不是中国画。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陈传席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
【相关文献】
1.殊途同归的艺术追求——论徐悲鸿与林风眠艺术主张与审美趋向的异同及其意义
2."中西调和"与"中西融合"——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异同以及现实意义
3.艺术家个体经验与社会因素对中国美术流变发展的影响r——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例
4.关于徐悲鸿的“中西分璧”“中西合瓦”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作者:王晓丹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4期摘要: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日益深入,在西方文化强烈地影响和冲击下,中西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冲突和融合。

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五位大师是学贯中西的佼佼者,他们都有“中西合璧”的特点,但在美术教育思想和理念方面又各有所持。

在当下我们仍然深受西方强势文化艺术影响侵蚀的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五位大师在大变革时代提出并践行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美术教育思想的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美术作品的创作乃至促进文化艺术建设将有一定的借鉴和裨益。

关键词:西学东渐;美术教育;比较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58-02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日益深入,在西方文化强烈的影响和冲击下,中西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冲突和融合。

理所当然的“美术革命”在维新派领袖康有为首倡下展开了。

像高剑父、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等一批青年留学欧洲、日本,学习西方美术,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美术同时,引进西方一些美术理论和技法,例如,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等。

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都是学贯中西的佼佼者,他们作为画家不仅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光辉不朽的美术作品,而且作为美术教育家各自创造出“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及新的美术教育思想,虽整体上具备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尽相同,互为补充,在20世纪中国美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中国美术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五位大师美术教育思想相同性高剑父、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五位大师的美术教育思想都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其形成深受到中国传统绘画思想或西方现代人文思潮的影响。

其共同点表现为:其一,他们共同受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陈独秀的追求民主科学新思想影响并继承了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艺为救国”美育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艺术风格的异同
徐悲鸿(1895-1953)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宜兴人。

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

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

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

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

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刘海粟(1986-1994)
20世纪中国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和现代美术教育先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者,“东方艺坛之狮”。

他吸收西画精髓,将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写”和“积”法与印象派等现代艺术相融,逐步形成个人独特的绘画风格。

刘海粟先生的代表作有国画《黄山一线天奇观》、油画《巴黎圣母院》、《太湖工人疗养院之
雪》等
林风眠(1900~1991)
中国画家。

原名凤鸣。

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

他的画多用正方构图,图为题款。

他爱恋着自然、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以仕女和风景画居多。

作品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

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美。

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

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间》、《生之欲》、《人类的历史》等。

潘天寿(1897—1971)
27岁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其后历任多所艺专教授、校长等职,曾为国立艺专校长。

建国后,历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美协副主席、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院院长。

1958年受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精擅国画、书法、篆刻。

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诗丛》、《治印丛谈》、《潘天寿美术文集》、《潘天寿书画集》等.
潘天寿是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大师和现代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

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张大千:
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

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

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

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齐白石(1864——1957年)中国书画家、篆刻家。

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

早年为木匠。

27岁拜当地文人为师,学诗书画印。

57岁后定居北京,卖画治印。

60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于一炉。

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

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能诗文。

曾任中国美协主席。

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佛教美术
伴随佛教活动的美术。

它根据佛教的思想信仰,服从佛教特有的偶像崇拜和礼仪上的要求,应教化活动或集团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它具有佛教的意义、内容、用途、机能,涉及美术的各部门。

中国的佛教美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

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艺术最为发达的国家。

它持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受佛教影响的国家,甚至包括佛教及佛教美术的故乡——印度。

新疆的三仙洞和克孜尔石窟可能开凿于3世纪或更早,为中国最早的石窟,但早期实物已无存。

能够保存到现在的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以甘肃的莫高窟为代表。

莫高窟在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并发展中国艺术传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大部分石窟以它为起点,散布于全国。

其他驰名世界的重要石窟有(以开凿时间先后为序):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天龙山石窟、响堂山石窟、大足石窟、剑川石窟等。

浮雕
浮雕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像凸起的雕刻技法。

它与圆雕最大的区别是,浮雕只从前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方位或贴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