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部读书报告
四库全书是从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纵览一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为其之博大丰富而倾倒。倾倒于经部的严谨规范,倾倒于史部的浓重明智,倾倒于子部的包容与繁多,倾倒于集部的绮丽雅致。但其中有一部分总是使我手不释卷,那就是这部书中的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零词曲类。读罢这一部的提要,我发现我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词曲一部从宋代晏殊开始介绍宋元经典词曲书目,既涵盖了每部书的作者简介,也对书中主要内容经行了介绍,所采词曲集类型多样,书目繁多。这点书中也有提及“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既包括别总两种集子,也包括词话词谱,词韵等等。其中收录晏殊,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廷坚,秦观等名家的大量作品。
提要的中的每部书都会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在阅读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我认为编纂者在编纂词曲部时候,对于作者的生平及经历介绍较少。这一点,使得我在阅读这些篇目时不能对其中一些知名度相对不是那么高的作者进行了解,从而降低了对读该部书的兴趣。其次,该部分以作者姓名及书目划分,系统性不够强,无法使读者迅速找到想阅读的书目,为查找书目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再者,这一部分多推介一些主流书目,意为对当时社会进行正确的政治引导,可是这种选择书目的原则造成了一些问题,我们后世的读者只能从统治者或掌权者的角度去欣赏词曲,无法领悟到词曲传于民间的洒脱于现实,这是阅读者的一大损失。最后,在有限的内容中,书目简介显得不够全面,为说明书目中所记载的词曲风格情感,而着重引用书中已有内容,显得有些刻板生硬。
当然,这部伟大的书目总集也存在着它的大量优点,表现在它所囊括的数目之多和涉及诗歌风格之多上。这部书涉及了大量的关于宋词和元曲方面的资料,对于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词元曲的研究重要意义。它不仅起到了归纳和汇总的作用,还大大便利词曲的研究考证。提及词曲部,我在阅读之后感触最为深刻的宋词集是晏殊所撰写的《珠玉词》。《名臣录》称“殊词名《珠玉集》,张子野为之序”。子野,张先字也。今卷首无先序,盖传写佚之矣。殊赋性刚峻,而词语特婉丽。读罢一部《珠玉词》,我对晏殊的作品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晏殊是宋词的先驱者。《珠玉词》被认为是宋人流传后世的第一部词集。无论晏殊还是《珠玉词》都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宋初词坛上雅词与俗词并存,晏殊以文坛领袖的身份带领宋词走“尚雅”的道路,他的作品从环境、人物到语言各方面,都表现出雅致之貌,就象他的词集名为《珠玉词》,珠圆玉润,风格俊美,就象珍珠美玉一般。晏殊词受花间词影响,但他能脱去那种镂金错采的堆砌雕琢之病,独辟新径。在艺术技巧方面,他更臻纯熟,比“花间”词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因此,晏殊词具有以下一些极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
一,在生活中且行且吟的意趣
通常,许多词评家认为,晏殊词题材狭窄,多为“耽于享乐,无病呻吟”之作,故而“思想价值不大”,但我却认为不然。《珠玉集》总集134首,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感时叹物、离愁别恨、宴会祝词等方面内容。阅及这本诗集,我读到他对生活的感触。在《浣溪沙》中我读他的“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明冷的月光在枕边晕开化成幽静的梦,漫出斑驳的时光。酒罢人去楼空,颓然剩下他一人对月成诗,国忧家难交织成眉间隐隐的哀愁。这是一种难得的清净与哀伤交汇的情态,晏殊以他非凡的笔触记录下对世事的不满和担忧。
又如“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是吾心。”一句,词人见落雪而引发对广大农民的同情和担忧,从此中可窥见如同杜甫一般“忧天下”的悯博之心。晏殊虽然20岁便知桎梏,但依然对百姓和普通人民留有悲悯之心,足见他的博爱。再如,《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颇富哲理。描绘秋日晚景的同时写词人独上高楼的寂寞和哀愁,一方面表现作者心中的寂寞失意,又道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残缺,若有若无间平添了几分味道。
二,宫廷题材下的感叹
此外,晏殊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诗词风格。晏殊自小博学多识,十几岁就被张知白以神童举,30岁便成为翰林学士,监制太常寺,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他见惯宫廷生活,
词曲中有大量描述宫廷生活及宴会宴饮的场景.35~53岁间,晏殊辗转官场,多次在宫内高层
之间转换.当然,珠玉词中有诗句为证”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一句中,描述宫墙之内柳絮纷飞扬花飘飞的情景,奢华中不失雅致清丽,别有一番风韵。有人说,这类句子缺乏创造性,空有一番华丽辞藻而缺乏思想上的创新。事实上,晏殊的诗歌具有其特定的风格特色。敏感细腻的词人在特定的风景中感受到人生无常,他吟咏人生无常,感叹官场起伏,感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在物是人非中感受自然的永恒,融入对自然规律的感受和把握,使得他的诗歌中具有别样的味道。
三,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
晏殊的词中我读到它所蕴含着独特的境界。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一开始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南唐的冯正中一路下来,晏殊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可以说欧、晏、冯,一脉相承,皆词中有境界者。“境界”一词是从佛家那里借用到文学评论中来的,“境界”是感受中的世界,气动于物,物感于人,环于象外,中得心原,作者在艺术品中所造就的这个世界,是带着感动的世界,动己也动人。叶嘉莹说:词人“‘尽管他只是写不是自己情志的爱情歌词,但不知不觉也流露了他自己本人的一份l生格修养在其中了,所以就造成词里边的一种境界,就是词里边所表现作者心灵感情的真正本质的质素的一个世界。(《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第184页) 我们先来看他两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上首是写一种孤独感,写孤独之情而不自苦,这是晏殊的特色。
孤独本是人生之常事,亦未必是坏事。常人怕孤独,是不深谙“孤独”之意义者也。晏殊写孤独,是独谙人生之中,孤独常随,泰然处之即可,不必哀叹伤感。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何必劳神悲戚?人之人性,物之物性,各归其主,皆天道之安排,你悲戚也没有用。但你也不能说他没有伤感,只是伤感不那么着力,不像前面的李后主,也不似后面的秦少游,他们是愁如江水愁如海。他们是直着用力,晏元献不是不用力,他的力在一个圆圈儿里,他的力是融在美丽的造语和闲淡的叙述里的。你看他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就这么闲闲起笔,看不出他有什么心思,可总觉得他有话要说。“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就有一些“去日苦多”之慨了。可是也不一路直下,过片“无可奈何花落去”,好像往下走了一步,“似曾相识燕归来”,又转回来了。不执着于一去不返,而观照于循环往复,这才是宇宙的永恒。“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在铺满落花的园中小路上思考,是孤独中的冥想与沉思,想的不是“独”,是面对落花满径而对宇宙人生的悟人,是悟人之后的超脱。在晏殊的词中,他不仅直接表达了他的人生感叹以及人生态度,同时,他的词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思考的形象。有“小园香径独徘徊”中一个思索者或思考者的写照,有“闲阶独倚梧桐”中对自己思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