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合子(杂种):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 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例如Dd
不稳定遗传,杂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对分离现象解释验证
测交试验: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测交亲本
杂种一代 Dd
隐性纯种 dd
配子
Dd
d
测交后代 比例
Dd 高茎
1
dd 矮茎
: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NA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验证
说明: 1、两个盒子里都放有十粒黑色棋子和十 粒白色棋子 2、用黑色表示显性性状,白色表示隐性 性状 3、从两盒中随机抓取棋子进行组合
结果:组合类型
DD
Dd
dd
单击画面继续
纯合子(纯种):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 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例如DD和dd
稳定遗传,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P:高(纯)X 矮
理论解释: P:DD X dd
F1高(显性性状) F1:Dd (等位基因)
F2:高3:矮1 (性状分离) 配子:1D:1d
F2基因型: 1DD:2Dd:1dd (受精机会均等)
(二)、测交
目的: F1 X 隐性类型
测F1基因型
验证对分离现象 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如解释正确, 应有DdXdd
单击画面继续
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①相对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现称基 因)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 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性状 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用小写字母表 示,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
②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因此配子中
基因是( 成单的 )
③当雌雄配子结合完成受精后,基 因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D)对隐 性基因(d)有显性作用。所以F1代 表现显性性状(高茎)
单击画面继续
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④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 相等,受精机会均等,所以F2 性状分离,表现比为3:1,基 因类型比为1:2:1。
以上解释仅仅是孟德尔认 为的,到底正确与否,还要通 过实验验证。一个正确的理论, 不仅能够解释出现的问题,还 应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的结果
单击画面继续
答案:(B)
孟德尔杂交试验的独特之处: 分别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人工杂交(异花传粉)
解释: P
F1
F2
♀ ♂ ×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一
对 相 对
矮茎的性状在F1
中丢失了吗 隐性性状
?相
对
性
性
显性性状
状
状
的
F显1性中纯只种出和现隐高性茎纯种 杂交,F1中只出现显
遗
性性状
传
1Dd:1dd的结果
实验: F1 X 矮茎
30株高:34株矮
结论:杂交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即测F1基因型为Dd
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 性状。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
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单击画面继续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 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 不一定相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不一定不 同.因为表现型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 花受粉的植物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直发与卷发? 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人的某些 相对性状
单击画面继续
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B、狗的卷毛与白毛 C、小麦的有芒与无芒 D、五指与多指
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相同位置上, 控制着相对性状的 基因
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规律小结: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一种性状 787(高) 5474(圆滑) 6022(黄色) 651(叶腋)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F2的比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2.95:1 2.82:1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显性的相对性
完全显性: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 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 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这种 显性叫完全显性(如孟德尔研究的豌豆 的7对相对性状)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出 生于奥地利一个名叫海因策多夫(Heinzendorf)的 小村中,父亲是农民,擅长嫁接;母亲是园艺工人 。由于家庭的影响,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 他于1981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1853年从维也 纳到布隆(Brünn)[现在捷克的布尔诺(Brno)]修道 院当修道士,直至1868年当选修道院院长为止。 孟德尔从1856年起就是在修道院的花园里种豌豆 ,开始他的“豌豆杂交试验”,到1864年共进行了 8年,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规律,这个规律后 来称为”孟德尔规律”,即遗传学上的分离规律和独 立分配规律,这两个规律与后来摩尔根的连锁遗 传规律并称为遗传学的三大规律。但当时这一规 律并未被认可,直至他去世后的1900年,才又被 重新提出。而孟得尔被称为“遗传之父”。
FF22中 出出 现现性高状茎分和离矮,茎,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试
比 显性例性为状3:和1隐性性状,
验
比例为3:1
一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遗传试验
(性状遗传图解)
P: 高 × 矮
│
↓
F1
高
│× ↓
F2 高787 矮277
比例约 3 :1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单击画面继续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着丝点
A
染色体 复制
a
A
A 减Ⅱ
A
A
A着
减Ⅰ
丝
A
点
a
同源
a
染色 体分
分 裂
a
离
a 减Ⅱ
a
a
显性基因
等 位
隐性基因 基 因
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上, 控制着相对 性状的基因
实质
(1)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
(2)等位基因 随同源染色体分 开而分开,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 下一代 (3)等位基因:
不稳定遗传,杂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对分离现象解释验证
测交试验: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测交亲本
杂种一代 Dd
隐性纯种 dd
配子
Dd
d
测交后代 比例
Dd 高茎
1
dd 矮茎
: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NA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验证
说明: 1、两个盒子里都放有十粒黑色棋子和十 粒白色棋子 2、用黑色表示显性性状,白色表示隐性 性状 3、从两盒中随机抓取棋子进行组合
结果:组合类型
DD
Dd
dd
单击画面继续
纯合子(纯种):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 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例如DD和dd
稳定遗传,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P:高(纯)X 矮
理论解释: P:DD X dd
F1高(显性性状) F1:Dd (等位基因)
F2:高3:矮1 (性状分离) 配子:1D:1d
F2基因型: 1DD:2Dd:1dd (受精机会均等)
(二)、测交
目的: F1 X 隐性类型
测F1基因型
验证对分离现象 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如解释正确, 应有DdXdd
单击画面继续
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①相对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现称基 因)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 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性状 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用小写字母表 示,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
②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因此配子中
基因是( 成单的 )
③当雌雄配子结合完成受精后,基 因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D)对隐 性基因(d)有显性作用。所以F1代 表现显性性状(高茎)
单击画面继续
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④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 相等,受精机会均等,所以F2 性状分离,表现比为3:1,基 因类型比为1:2:1。
以上解释仅仅是孟德尔认 为的,到底正确与否,还要通 过实验验证。一个正确的理论, 不仅能够解释出现的问题,还 应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的结果
单击画面继续
答案:(B)
孟德尔杂交试验的独特之处: 分别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人工杂交(异花传粉)
解释: P
F1
F2
♀ ♂ ×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一
对 相 对
矮茎的性状在F1
中丢失了吗 隐性性状
?相
对
性
性
显性性状
状
状
的
F显1性中纯只种出和现隐高性茎纯种 杂交,F1中只出现显
遗
性性状
传
1Dd:1dd的结果
实验: F1 X 矮茎
30株高:34株矮
结论:杂交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即测F1基因型为Dd
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 性状。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
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单击画面继续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 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 不一定相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不一定不 同.因为表现型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 花受粉的植物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直发与卷发? 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人的某些 相对性状
单击画面继续
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B、狗的卷毛与白毛 C、小麦的有芒与无芒 D、五指与多指
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相同位置上, 控制着相对性状的 基因
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规律小结: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一种性状 787(高) 5474(圆滑) 6022(黄色) 651(叶腋)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F2的比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2.95:1 2.82:1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显性的相对性
完全显性: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 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 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这种 显性叫完全显性(如孟德尔研究的豌豆 的7对相对性状)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出 生于奥地利一个名叫海因策多夫(Heinzendorf)的 小村中,父亲是农民,擅长嫁接;母亲是园艺工人 。由于家庭的影响,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 他于1981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1853年从维也 纳到布隆(Brünn)[现在捷克的布尔诺(Brno)]修道 院当修道士,直至1868年当选修道院院长为止。 孟德尔从1856年起就是在修道院的花园里种豌豆 ,开始他的“豌豆杂交试验”,到1864年共进行了 8年,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规律,这个规律后 来称为”孟德尔规律”,即遗传学上的分离规律和独 立分配规律,这两个规律与后来摩尔根的连锁遗 传规律并称为遗传学的三大规律。但当时这一规 律并未被认可,直至他去世后的1900年,才又被 重新提出。而孟得尔被称为“遗传之父”。
FF22中 出出 现现性高状茎分和离矮,茎,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试
比 显性例性为状3:和1隐性性状,
验
比例为3:1
一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遗传试验
(性状遗传图解)
P: 高 × 矮
│
↓
F1
高
│× ↓
F2 高787 矮277
比例约 3 :1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单击画面继续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着丝点
A
染色体 复制
a
A
A 减Ⅱ
A
A
A着
减Ⅰ
丝
A
点
a
同源
a
染色 体分
分 裂
a
离
a 减Ⅱ
a
a
显性基因
等 位
隐性基因 基 因
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上, 控制着相对 性状的基因
实质
(1)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
(2)等位基因 随同源染色体分 开而分开,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 下一代 (3)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