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萍乡学院中文系彭豪绪论教学目标: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等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1.国文教授法(1918-1924年)2.国语教学法(1924-1949年)3.语文教材教法(1950-1978年)4.语文教学法(论)(1978-1989年)5.语文教育学(1989-1997年)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997-现在)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地位和作用(一)地位高师院校中文系科的必修课程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课程集中体现师范性质的重要课程(二)作用增强语文教育理论修养掌握语文教学基本技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课程性质)课程论研究“为什么教”(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学是什么”(教学本质和规律)教学论研究“怎么教”(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得怎样”(教学效果评价)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3.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阅读法、研讨法、训练法、见习法、实习法【小资料】(一)本课程参读著作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2.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彭豪《语文课程教学理论与实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6.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王松泉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二)参读刊物《语文课程标准》(含初、高中,北师大)《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31)《语文建设》(语文出本社)《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语文月刊》(华南师大)《语文教研》(浙江师大)(三)相关网址中国语文教育网/中国语文网/语文网中网/语文在线/中国语文教育研究/chinese/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教学目标: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初中阶段的“阶段目标”,形成正确的语文课程目标观教学重点: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教学难点:“语文”及“语文课程”的含义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性质问题的历史回顾“语言论”:语文是语言,故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言“工具论”:语言是工具,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工具课程“文学论”:语文课程应以文学教育为主,故文学性是其本质“人文论”:语文是人的思想感情、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二、对“语文”含义的理解(一)“语文”名称的演变1.古代类似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独立设科,也就没有名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它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本质、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最初的语文教育萌芽,到现 代的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理念,不断 发展和完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的研究重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对学生语文素 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段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整合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注重与其他学 科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跨学科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 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式创新
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 探究式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水平。
教育研究
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探 索语文教学规律,为教 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05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未来 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语文课程与教 学将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
专业道德
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为 人师表,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 生。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持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 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 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目标与评价、课程资源与语文教材评价、教学过程与模式,重点论述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还论述了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现代媒体教育以及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课程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为出发点,力图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技能,尽快形成语文教学能力。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体现着语文课程总体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原则和方式方法等无不取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因此,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既把课程性质问题放在首位,又给以肯定而明晰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首先,应该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人们共同的认识。
阅读是读者借助语言和文本对话,写作是作者借助语言同读者对话,口语交际则是对话双方借助有声语言交流思想。
这就是说,无论读、写,还是口语交际,都要以语言为工具交流思想,沟通信息。
“课标”肯定“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
所以作出这一结论,是因为它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因为它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教育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在语文教育界长期积累的识字和写字经验、阅读和写作经验、口语交流经验,都是语文作为一种工具而积累的经验。
这些经验经过历史的检验,多半是成熟的,并具有条理性和确定性。
这种把语文作为工具使用而总结的经验,值得珍视。
“课标”肯定语文是一种工具,是把语文看作一种符号系统。
这种符号系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文字技能,并追求语文知识的数量化和分解化,语文能力训练的层次化和有序化,语文教学过程的模式化,以及语文学习评价的标准化等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篇:语文课程设计与教学原则导言在现代社会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原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程设计的原则及其与教学的联系。
一、语文课程设计的原则语文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 教育目标导向原则:语文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语言应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参与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3. 个性化发展原则:语文课程的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批判性思维培养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素质。
5. 教学资源整合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语文学习环境和信息支持,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实施的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应符合以下要求,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注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各种文本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思考,提高学生的情绪品质和人文素养。
2.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各类文本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 注重语言实践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版】目录一、王文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二、书中探讨的语文教育热点三、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实践应用四、对语文教师的指导意义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王文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王文彦编写的一本关于语文教育的专著。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并探索了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书中强调了语文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指导。
二、书中探讨的语文教育热点书中提到了一些语文教育的热点问题,包括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原则等。
其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被认为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它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向。
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这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来实现。
三、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实践应用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如何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如何设计语文教学课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评价等。
这些实践应用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书中提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如目的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视听和思考结合、信息传递与及时反馈等,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
四、对语文教师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对语文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通过阅读这本书,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同时,这本书也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五、总结与展望总的来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专著。
它不仅探讨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通过阅读这本书,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练习答案(精校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一般说来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论述题1.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等等;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内部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两种或几种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等等;此外,根据问题有无价值,分为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根据问题探讨程度深浅,分为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根据问题涉及范围宽窄,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根据问题发现先后,分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等等。
2.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论则是研究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B.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学科。
C. 语文课程主要是传授语文知识,教学论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
D.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学科。
2.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B.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C.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D.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3. 下列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问答法。
B.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法和讨论法。
C.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实践法和自学法。
D.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演示法和实验法。
4. 下列关于语文教学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B.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C.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D.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5.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教材和参考书。
B.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C.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学校图书馆和学生自主开发的资源。
D.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教师自主开发的资源和校内外的人文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 请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
3. 请简述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教师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第三节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 一、语文学科的定名 • 语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 二、“红领巾”教学法
• 即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启发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 理解、掌握和运用。其核心是启发式与谈话法
• 三、“工具说”理论的确立 • 四、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语文课程设计
(6学时)
• 教学目标: • 1.识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
材。 • 2.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和教材建设情况。 • 3.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课程标
准”代替“教学大纲”;语文教材的功能和使用。 • 重点难点: • 1.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语文教材
• 重点难点:
• 1.重点: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陈 述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新的学习方式引起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变化;教案 的主要内容。
• 2.难点:教学目标陈述要求和设计中信息化技术。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发挥师生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二、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 历经: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 程与教学论
•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 一、教学目标:
(2学时)
• 1.识记:三百千千、四书、五经、语文、“红领 巾”教学法
• 2.理解:古代、近现代、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
的功能;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系统。 • 2.难点:研究与新课标准相适应的实验教材。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内涵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
语文课程意识所谓“课程意识”,就是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注和思考“怎么教”的问题.还要关注和思考“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关注和思考“教学内容”及其“价值”问题。
语文教学的含义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专门化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言语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功能教材编写的依据、实施教学的依据、评价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的含义(一)由语文的由来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学科名称。
(二)从内容上看,语文包含语言与言语,涵盖了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工具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体现工具性注意事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开辟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人文性“人文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人文性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民族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传承祖国民族文化,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体现人文性的注意事项•注意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10年考题)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不能淡化它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机械割裂。
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就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是指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变化结果。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课程概述解释语文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性、人文性、工具性等讨论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2.1 教学目标的确立阐述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标准讨论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第三章: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3.2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分析教学策略的含义和作用讨论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第四章: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阐述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等探讨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考试、测验、观察等4.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强调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五章: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含义和种类,如教材、网络资源、教师自编资源等讨论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5.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介绍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第六章:语文课堂教学设计6.1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探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学习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6.2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如引入新知识、开展讨论、进行练习等分析如何将教学活动与语文课程目标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第七章:语文课外活动与实践7.1 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与类型讨论课外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如阅读俱乐部、写作工作坊、语文角等7.2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阐述如何有效组织课外活动探讨实施课外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活动评价等第八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8.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8.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途径,如培训、教研、学术交流等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素养第九章:语文课程改革与创新9.1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趋势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9.2 课程创新的理念与实践阐述课程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十章: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0.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10.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讨论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重点解析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全面覆盖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设计、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与创新以及信息技术整合等关键领域。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一般的课程与教学论之间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一般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一)课程和课程论的内涵1. 课程的内涵课程问题是“教学是什么”和“为什么教学”的问题,使得人们在许多方面能够达成共识。
这里,我们提供一个相对被教育界认同的概念界定:课程是为实现基本的教育目标而给各级各类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目,以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论的内涵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为什么提供这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受教育目标的制约,而教育目标的选定,需要考虑以下制约因素:( 1)学科系统。
( 2)学生心理特征。
( 3)社会需要。
据三个制约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把现代课程论如此界定: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不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教学和教学论的内涵1. 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弄清楚“教学是什么”,才能明确“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
在我国和西方,教学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就目前来看,主要的定义有四种。
( 1)教学即学习。
( 2)教学即教授。
( 3)教学即教学生学。
( 4)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这种概念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尚在研究和讨论之中。
2. 教学论的内涵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PPT课件
让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
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
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
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
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
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
——王崧舟
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精神之父
——孙立权
优秀的语文教师,必有四大支柱
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 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 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
教育科学中分科教学法的一个门类,是一门应用 性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 重点课,
1、有很强的理论性 2、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目标 1、任务
慧指引下的道路通往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要唤醒教师的教学智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建构自己的 教学哲学,
教师的教学哲学——即教师用来看待教学活动,并解释教学 活动的基本主,
首先应该认识自我: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明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爱好 、特长及优点、教学能力以及不足之处,还包括如何看待学 生、看待同事等方面的自我审视,
奠定三个基础: A、智能基础: B、 理论基础 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C、思想感情基础 热爱语文教学
2、目标
A、比较深入地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尤 其要把握其基本理念,
B、 了解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新观点、新经验、 新方法、新趋势,
C、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特点把 握教学——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 D、注意融合现代技术, 多媒体等的使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审美教育能深化语文教育效果
二、审美教育对学习主体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语文审美教育的内容
一、自然美的教育
(一)再现课文描写的自然形象和画面 (二)体味自然形象和画面蕴含的感情
(三)领悟自然美的理性内容
二、社会美的教育
(一)劳动美 (二)风尚美 (三)生活美
三、艺术美的教育
第三节
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三)记忆力与语文学习
(四)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
(五)想象力与语文学习
第二节
语文学习与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二、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一)动机与语文学习 (二)兴趣与语文学习 (三)情感与语文学习 (四)意志力与语文学习 (五)性格与语文学习
第十二章 语文课程与审美教育
第一节
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
三、多元化评价: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
(一)评价要尊重学生学习理解的差异性 (二)评价要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个性特长
第三节
语文档案袋评价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 价(一)档案袋评价的意义
(二)档案袋评价的类型
二、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内容从单一的认知评价扩展为综合素质的多元评价 (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相结合
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内容 一、写作素材积累
(一)观察与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二)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二、写作思维训练
(一)分析与综合 (三)求异思维 (四)发散思维
三、想象能力培养
(一)丰富表象积累 (二)指导进行想象的方法
四、写作知识教学
(一)文体知识教学 (二)语言训练
第三节 一、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年级和班级 3教学目标 4教学设想 5课时安排 6课时计划
6的细节为 A课时课型 B教学目标 C教学内容 D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E板书图标设计 F教具使用 以上为课时计划 G教后记
教师编制试卷的先决条件是 1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2明确考试的范围和重点 3掌握考试的法式和方法 4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想状况 试卷的基本要求 1结构合理 2题型多样 3难易适度 4标准答案明确 评分方法具体
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 1德智启迪 2语文历练 3语文积累 4知识扩展 四个内容因素 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 3实践活动系统 4助读系统
综合性语文教材的特色 1阅读 写作 知识三结合 以能力训练为体系 主要培养记叙 说明 抒情 议论 四种读写能力 兼顾听说能力 2按文体组织单元 轮番学习 使能力呈螺旋形上升 3知识穿插分布 在单元中配合读写 在全书中自成体系 直线进行 4每册中的文言文集中编写
目标重建 1确立新的知识观 2确立新的学生观 3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初中十个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8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见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 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 和 为什么教学 ,或者说,侧重研究 提供哪些教育内容,为什么提供这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内容
选定教育目标的制约因素
1学科系统 2学生心理特征 3社会需要
教育史 三大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发展史
从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学法”伊始,历经 国文教授法 国文教学法 语文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法 语文教学论 与 语文教育学 ,以及目前正在构建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六书 诗经 《尚书》 礼记 乐经 易经 春秋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了 非智力因素 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区分为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种形式
对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影响最大的是教师 1课上的好 2对学生的态度好
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 具体表现在崇高的职业道德 教师形象的审美自塑 完美的教态类型
教学语言的特点 1规范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 4和谐性 5交流性
1祁建华 速成识字法 2分散识字教学法和集中识字教学法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科学化 艺术化 信息化
阅读能力 1阅读感受力 2阅读理解力 3阅读欣赏力 4阅读评价力
5阅读迁移力 6阅读创造力
阅读方法 1朗读 其要求 1用普通话 2正确 3流畅 4有感情
2默读 呈现言外之意 1速度 2理解 3习惯
具体要求
1教学内容要恰当 2教学内容要充实 3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疑点明确
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画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 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 1简洁美 2含蓄美 3缜密美 4映衬美 5流动美 6奇异美 7形象美
一般教案的编制
教学应变能力 1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左右逢源 2发现自己有所失误时,要沉着冷静 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补救 3发现学生有妨碍教学的行为时 要因势利导 4要用眼神 手势 动作等非语言行动控制课堂气氛 5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 掌握其动向 采取相应的措施 23:10 2013-6-10
九项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化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 避免模式化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所谓语文 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红领巾 教学法 1953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公开课 苏联的普希金教授应邀参加 其是一种讲述法 其贡献是1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 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凯洛夫 五个环节的基础上 建立 A题解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 B讲解生词 生字 学生质疑问难
写作教学 1注重基本功训练 2多读多写多改 3作文从模仿入手 4先放后收
古代教学的三大问题 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 2教学内容问题 3教学方法的问题 四大弊端 1脱离语言实际 2脱离应用实际 3忽视文学教育 4忽视知识教育
1902年 清政府张百熙出 钦定学堂章程 史称 壬寅学制 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但未施行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三百千就是 南朝梁 周兴嗣的千字文
北宋人的百家姓 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
南宋刘克庄的千家诗 合称 三百千千
五经 孔子整理的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此时乐经失传
四书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宋代 朱熹首推
南朝梁 太子萧统的文选 也叫昭明文选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清代吴楚材 吴调侯的古文观止
张志公的三大教育经验 1建立了成套的 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 2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 3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识字教学的经验 1集中识字 为读写打基础 2韵文化 便于朗读和记诵 3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4联系日常生活 5激发儿童兴趣
阅读教学 1熟读 精思 博览 2评点法
3精读 1全面理解 逐次研读 2咬文嚼字 融会贯通 3读思结合 边读边记 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4略读 1把握大意 抓住重点 2提高阅读速度
赫尔巴特的五阶段教学 1预备 2提示 3比较 4概括 5应用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理 3讲授新课 4巩固新课 5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 1单向输出式 2双向交流式 3多向交流式又称立体交叉式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课程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 课程一词我国古已有之 课程的大意是工作和学习的范围和进程 西方原意 跑道 学习路线 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含义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 内容 范围 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2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阅读是搜集 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口语交际的二个特点 1综合性 2情感性
总目标五个 1积累 整合 2感受 鉴赏 3思考 领悟 4应用 拓展
5发现 创新
选修课程突出的是选择性 分1诗歌与散文 2小说与戏剧 3新闻与传记 4语言文字应用 5文化论著研读 五个系列
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非指导性教学
关系问题 1课程与教学之间彼此独立 2课程与教学之间相互交叉 3课程与教学相互包含 4课程与教学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七个发展阶段 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 2国文教授法时期 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 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 5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6语文教育学时期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
定义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学记》
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捷克的夸美纽斯 后者写著名的《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 四个教学阶段 清楚 联想 系统和办法 席勒及其弟子莱因的五个阶段 准备 提示 联想 概括与运用
1904年 又出 奏定学堂章程 史称 癸卯学制 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并在全国实际推行
经严密考证 语文单独设科应为1904年 在此之后,语文第一个正式名称 国文
语文的定义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综合 是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工具 叶圣陶指出语文是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语文教学设计的五条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全面训练 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技能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a准确理解问题含义 b弄清写作的要求 2立意能力的训练 3选材能力的训练 4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 5运用表达方式能力的训练 6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7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批改作文的要求 1有针对性 讲求实效 2多批少改 3内容兼顾形式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 注意培养学生策划 组织 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提倡跨领域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