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欣赏指南(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捡几个关键词说说,大家找找感觉。

1、序曲:开场的管弦乐曲,会奠定一个基调,是悲剧呢?是喜剧呢?描绘出大概的意境,带着观众“入戏”。

序曲中的主旋律有时也会出现在之后的情节中,具有提纲擎领的作用,有时在幕与幕之间也会时不时地来一段。

2、咏叹调:表达剧中人物心境的独唱曲,通常是一出歌剧中最受关注的部分。

一般我们耳熟能详的曲目,也都是歌剧里的咏叹调,是整部剧的高潮。

许多音乐家演唱会时也会选择咏叹调作为必备曲目,例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蝴蝶夫人》里食物“晴朗的一天”,《茶花女》里的“为什么我的心这么激动”等等。

3、幕:歌剧以不同的“幕”来作为场景区分,通常一出剧三至五幕不等,一幕结束后,舞台上的布幕就会拉起来,开始更换布景,乐团就开始演奏下一幕的前奏曲,前奏曲奏完,幕布更换好,接着演。

4、宣叙调:是开展剧情的段落,故事往往就从这里开始,角色多,对话多,多半采用半说半唱的方式,很像京剧里的韵白。

欧洲歌剧早期的宣叙调一点不唱,叫做“干宣叙调”,往往是用古钢琴弹奏一个和弦给一个调,剩下的都是对白。

5、重唱与合唱:重唱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不等的组合型式,内容为剧中人物互相对话或各自表白心中的想法,尤其多人重唱的段落往往让人听不过来……耳朵很忙。

合唱则主要代表群众,呼应剧中人物的言行,合唱团也是歌剧中的要角儿。

所以作为一部正统的歌剧,尤其是较传统的意大利歌剧,你一般可以感受到以上这些内容。

意大利歌剧虽然很传统,但也是有变化的。

意大利歌剧一直是欧洲歌剧的主流,在18世纪以前,正歌剧又是意大利歌剧的主流。

正歌剧注重歌唱者的声音天赋,所以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的广泛出现,后来也一度出现过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剧本内容的倾向,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最终走向了衰败。

正歌剧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的意大利,以神话及古代英雄传奇故事为题材居多。

最初与意大利喜歌剧相对而言,后来流传到西欧各国。

是一种严肃歌剧,在18世纪中逐步衰亡,变成了历史。

直到格鲁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剧”,以对抗正歌剧的矫揉造作。

他认为:“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美的伟大原则”,歌剧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

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着重刻画情感,他还删去了咏叹调中炫技的部分,追求真情表达……总之,这位先生颠覆了固有的一成不变的逻辑,影响了18、19 世纪之交的歌剧舞台,且是有益的。

自他的大步调改革后,出现了喜歌剧。

意大利歌剧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真实主义时期
1752年一家意大利歌剧团在巴黎上演《管家女仆》一剧,引起了有名的喜歌剧之争。

保守派站在维护封建贵族的艺术趣味的立场上反对喜歌剧,而以启蒙思想家,以卢梭为首的改革派则热情赞扬这一新生事物,并且于同年亲自写了一部喜歌剧上演。

这场争论促进了法国歌剧的发展。

1762年,巴黎建立了喜歌剧院,喜歌剧很快在欧洲各地风行。

我们所熟悉的莫扎特,18世纪就是以正歌剧起家,后来顺应潮流,开始写喜歌剧,事实证明他也比较擅长这个,像《费加罗的婚礼》、《唐·乔望尼》、《女人皆如此》,当时非常卖座。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那不勒斯乐派,17世纪末的一个新的歌剧流派,被认为是确立了未来的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民族性的流派。

那不勒斯的作曲家们将宣叙调与咏叹调清晰地区分开来,并更加倾重于咏叹调,尤其强调美声演唱技巧,使用有伴奏的宣叙调,发展管弦乐以服务于歌唱,还固定了歌剧序曲的三个组成部分。

而喜歌剧是在那不勒斯派达到成熟阶段后,由幕间剧发展出来的。

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传统经由罗西尼(Rossini,1792-1 868)、多尼采蒂(Donizetti,1797-1848)和贝利尼(Bellini,1810-183 5)等作曲家,传承到了威尔第的手中,威尔第成为浪漫主义时代乃至
整个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和写实主义歌剧随后又将这一传统延续到了二十世纪之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