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两栖纲 (Amphibi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鲵科 Hynobiidae 1、 体形较小,具眼睑,皮肤光 滑无疣粒 2、 具颌齿及犁骨齿;犁骨齿呈 二短列或V形 3、 椎体呈双凹型。 4、 成体不具外鳃,肺或有或无 5、 体外受精,雌体不具受精器
(三)蝾螈科 Salamandridae 1、体小形,具眼睑,皮肤具疣粒 或光滑,四肢较发达; 2、成体不具外鳃,用肺或皮肤呼 吸; 3、椎体为后凹型; 4、犁骨齿呈二纵列,后端分开, 呈八字形; 5、体内受精,♀体具受精器。
第四节 两栖纲的分类 全世界约4200种,隶属3目,34 科,398属,我国产两栖类280余种。 一、蚓螈目 Caeciliformes 最原始而特化的穴居类群。 1、四肢及带骨,视觉、听觉均退 化。 2、体呈蚓状,尾极短或无尾,体 表具环状皱纹,环沟中具鳞。
3、头骨膜原骨非常发达,脊椎骨的 数目很多, 椎体为双凹型,有肋 而无胸骨 蚓螈科 Caecilidae 约有150种 分布于南美、非洲和亚洲南部 的热带地区。
(二)动脉系统 由动脉圆锥发出左右二动脉 干(动脉弓)。 每一支动脉干各以两个隔膜 分隔为三支:由内向外依次为颈 总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
无尾两栖类,随着鳃呼吸消失, 肺呼吸出现,动脉弓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胚胎期的第Ⅰ、Ⅱ、Ⅴ对动脉弓 消失,仅留第Ⅲ、Ⅳ、Ⅵ对动脉弓, 分别构成颈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 脉。 蝌蚪仍有4对动脉弓。
间脑 顶部有松果体,间脑底部有 漏斗体和一脑下垂体,间脑的脑 室为第三脑室。 中脑 顶部为一对圆形的视叶,腹 面增后为大脑脚。 小脑 小脑不发达,仅是一横褶。 延脑 延脑背侧有第四脑室,后面 与脊髓相连。
脊髓 在肱部和腰部分别有肱膨大 和腰膨大。蛙的脊髓较短。 脑神经 10对 脊神经 10对(无尾类) 第二(较粗)、第三两对脊 神经合成臂神经丛,分布于前肢 第七、八、九、十对脊神经 组成腰荐神经丛,分布到后肢。
4、温差的变化与体温调节 水的比热比空气的比热大,因此 水温(昼夜温差和季温差)的变化幅度 小。 陆地上的温度存在着剧烈地周期 性变化。陆生动物一方面逐步完善对 体温的调节,另一方面采用冬眠、夏 眠、迁徙等方式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5、陆地环境的多样性与动物的适应 陆地环境地形、植被复杂多 样,为动物的栖居、隐蔽提供了优 越条件,但也为动物的天敌提供了 优越条件。动物要在陆地环境中生 存下去,就必须具备适应陆地生活 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以及陆地繁殖 能力。
(四)洞螈科 Proteidae 1、终生具有三对指状的外鳃和肺; 2、眼退化,或隐于皮下,无眼睑; 3、椎体属于双凹型;前、后肢细弱 4、体内受精,雌性具受精器 分布于北美及南欧
(五)鳗螈科 Sirenidae 1、体形细长似鳗;终生保留三对 外鳃和三对鳃裂;无眼睑; 2、椎体双凹型;前肢很细弱,不 具后肢; 3、体外受精,雌体不具受精器。
胸骨 青蛙的胸骨分为软骨质的上胸 骨, 骨质的肩胸骨,硬骨质的胸骨 或称中胸骨,软骨质的剑胸骨。 蟾蜍缺少前方的肩胸骨和上胸 骨。 两栖类无明显的肋骨,故不能 与脊柱形成胸廓。
腰带: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构成。 四肢骨: 典型陆生五趾型附肢均由五个部 分组成: 前肢骨由肱骨、桡尺骨、腕骨、 掌骨和指骨组成。 后肢骨由股骨、胫腓骨、跗骨、 蹠骨和趾骨组成。
2、水和空气的密度差异与运动器官 的改变。由鳍状附肢发展成强有力 的五趾型附肢。 鳍状附肢是单支点的杠杆,而五 趾型附肢是多支点的杠杆,
3、湿度的差异与体内水分蒸发 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多少就决定 空气的湿度,湿度大蒸发慢,湿度 小蒸发快。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是动物从 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又一道难 题。
我国仅产鱼螈科 Ichthyophidae 版纳鱼 Ichthyophys bannanicus
二、蝾螈目 Salamandriformes 也称有尾目 Urodela or Caudata 1、终生具尾,且很发达 2、体长形,多数具四肢,少数种 类仅具前肢 3、脊椎骨的数目多,椎体为双凹 型或后凹型;具分离的尾椎骨;具 肋骨和胸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静脉系统 一对前腔静脉代替了前主静脉 一条后腔静脉代替了鱼类的后主 静脉。 一对肺静脉,汇集由肺返回的血 液,入左心房。
腹静脉 腹静脉是由左右后肢股静脉分 出的骨盆静脉汇合而成,沿腹壁中 线前行,在入肝之前与肝门静脉相 汇合,再分成两支入肝的左右叶。
门静脉系统: 包括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 A、肝门静脉 收集来自胃、肠及 胰、脾等处的血液流入肝脏。汇 集成肝静脉,通入后腔静脉。 B、肾门静脉 由股静脉和臀静脉汇 合后进入肾脏,后汇集成肾静脉 入后腔静脉。
(二)脊柱 蛙的脊柱是由9个脊椎骨和1个 尾杆骨构成 9个脊椎骨中包括颈椎1个、躯 椎7个、荐椎1个。荐椎后面的一 个长形尾杆骨。 颈椎和荐椎是两栖类开始适应 陆地生活的产物。
3、带骨及附肢骨: 肩带: 由肩胛骨、乌喙骨、上乌喙骨 和锁骨构成。 固胸型肩带 青蛙左右侧的上乌喙骨在腹中 线处相互平行愈合在一起。 弧胸型肩带 蟾蜍两侧的上乌喙骨彼此重迭。
以蛙为代表的无尾两栖类的静脉系 统有两个特点: 1、前、后腔静脉代替了鱼类的前、 后主静脉; 2、腹静脉代替了鱼类的侧腹静脉。
八、排泄系统 包括:一对肾 脏 (中肾) 一对输尿管(中肾管), ♂性兼有输精管之用。 一个膀胱 泄殖腔壁突出 而成囊状,属泄殖腔膀胱。
九、神经系统 大脑 体积较大,大脑半球分化 明显,侧脑室已完全分开。 大脑半球不仅在底部、侧 部,而且在顶部也有了神经细 胞,但其作用仍是管理嗅觉, 称为原脑皮。
三、骨骼系统 (一)头骨 现代两栖类头骨特点是: 1、头骨扁而宽,脑颅属于平颅型;脑 腔狭小,无眼眶间隔。
2、头骨的骨化程度不高,脑颅一部 分仍保留软骨状态。软骨性硬骨和 膜性硬骨都很少。 3、枕骨具一对枕髁。 4、颌弓与脑颅的连接属于自接型; 陆生脊椎动物大多属此型
5、舌弓的舌颌骨移至中耳腔,形成 耳柱骨。舌弓的其他部分和鳃弓的 一部分成为舌骨器以支持舌。 6、成体蛙鳃弓大部分消失。舌弓、 鳃弓的残部转变为支持舌、喉及气 管的软骨。 蝌蚪的头骨仍具有4对鳃弓。
5、用肺呼吸的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 双循环。用鳃呼吸的为单循环。 6、具五趾型四肢,后肢与荐椎相关 节。 7、大脑半球比鱼类发达,出现了原 脑皮,仍司嗅觉。脑神经10对。 8、新陈代谢水平低,体温随外界环 境温度而变化,属变温动物。
第二节 两栖纲的躯体结构特征 一、体形 (一)身体分部 两栖类躯体一般可分为头、 颈、躯干和尾四部分。 无尾类从外表上看不出颈部, 成体无尾,故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皮肤光滑,多粘液。
十一、生殖系统 ♂性生殖器官的组成: 一对精巢; 一对精尿管;(中肾管)兼有 输尿和输精的功能。 一对贮精囊;以精尿管孔开口 于泄殖腔。 ♂蟾蜍在精巢的前端具有毕氏 器;且保留有退化的输卵管。
♀性生殖器官的组成: 一对卵巢; 一对输卵管;前端为喇叭口, 后段膨大为子宫。 ♀、♂生殖腺前方均有脂肪体。 大多数行体外受精,♂性不具交 配器。胚胎发育和变态都必须在水 中进行。
4、无鼓室和鼓膜 5、雄性无交配器,卵生,体外或体 内受精 全世界有9科60属350余种。 我国有3科11属37种,约占世界 种类的8%。
(一)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体型大,长可达180cm,重长 可达65kg ;口裂宽大,眼小、无活 动的眼睑;椎体双凹型;犁骨齿呈 长弧形排列,与上颌齿平行 大鲵 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我国珍贵的保护动物之一。
(一)盘舌蟾科 Discoglossidae 舌呈圆盘状,舌端不分叉,舌 周围与口腔的粘膜相连;椎体后 凹型;肩带为弧胸型;第2 — 4椎 骨具有肋骨 我国仅有铃蟾属,4种 东方铃蟾 Bombin orientalis 体形较小,体长约4.5cm。 产婆蟾 Alytes obstetricans 分布于欧洲西南部。
2、两栖类的皮肤呼吸占有重要地 位,口腔粘膜也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3、肺呼吸是以特殊的咽式呼吸来完 成的 蛙由声带发声。雄蛙在口角两边 各有一对鸣囊。
七、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由单循环演变为不完 全的双循环,心脏由鱼类的一心房 一心室而演变为二心房一心室。 (一)心脏 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 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
六、呼吸系统 不同种或同种两栖类,其幼体 或成体,或处于不同生活状态, 它们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 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蝌蚪期,行鳃呼吸。 冬眠期,主要为皮肤呼吸。
成体蛙的呼吸器官组成 外鼻孔 → 内鼻孔 → 口咽腔 喉门 → 喉气管室 → 肺 特点 1、两栖类的肺很原始,是一对结 构简单的薄壁盲囊。囊壁呈蜂窝 状。具喉气管室。
两栖类在适应陆地生活的斗争 中,基本上解决了陆地运动,空气 呼吸,有了适应陆地生活的感官和 神经系统,但未能解决体内水分蒸 发,不能维持体内新陈代谢所需的 温度条件。成体初步具备了适应陆 地生活的躯体结构,但繁殖和幼体 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故称两栖 类。
二、两栖纲主要特征 1、个体发育需要经过一个变态发育 阶段。 2、皮肤裸露,富有皮肤腺。 3、骨骼主要为硬骨。脊柱分化为四 区,枕髁一对。 4、成体用肺呼吸。幼体用鳃呼吸, 少数种类终生保持鳃。
五、消化系统 两栖类的消化道包括: 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 大肠→泄殖腔,以单一的泄殖腔孔 通体外。 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特点: 1、两栖类成体食性都是肉食性的。 与肉食性相适应,消化管都相当 短,但分化明显。 2、具有肌肉质的舌和口腔腺(颌 间腺),有利于食物的润滑和吞 咽。 3、眼球参与吞咽动作。
三、蛙形目 Raniformes 也称无尾目 Anura or Salientia 1、体形宽短;四肢发达;成体无 尾; 2、脊椎骨不超过10枚,具尾杆 骨;椎体类型多样(前凹型、后凹 型、双凹型或参差型)
3、头骨的额骨和顶骨愈合成额顶骨 4、眼大,眼睑及瞬膜发达;具鼓膜 和鼓室; 5、体外受精;发育有变态; 主要依据肩带类型、椎体类型以 及外部形态特征分类 现有20科303属3500余种。 我国有7科23属240多种。
四、肌肉系统 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无尾 类为例) 1、原始肌肉分节现象已不明显,肌 隔消失。 2、背部躯干肌由纵行或斜行的长肌 群所代替 如背最长肌、尾髂肌 等
3、鳃肌退化,其功能转移到咽喉 部,节制舌、咽、喉的运动; 4、具发达的四肢肌肉,后肢的肌肉 尤为发达; 鱼类的鳍肌都属于外生肌。 陆栖四足类的附肢肌肉除了外生 肌以外,还发展了内生肌。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和其衍生物皮肤由表皮和 真皮组成。 表皮: 角质层:外层,为复层扁平上 皮。 生发层:内层,为柱状上皮细 胞,也称马氏层。
真皮: 疏松层:外层,由疏松结缔组 织构成,分布有多细胞腺、神 经末梢、色素细胞和丰富的血 管; 致密层:内层,由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
现代两栖类皮肤裸露,不具鳞 片或其他外骨骼。 皮肤有一定的固着区域,在固 着区之间有皮下淋巴间隙(囊)。 皮肤衍生物包括腺体和色素细 胞。腺体为多细胞泡状腺。
十、感觉器官 1、视觉器官 1)具眼睑和瞬膜及不发达的泪腺 和瞬膜腺。 2)眼球角膜凸形;晶状体略呈扁 平,与角膜之间相距较远,利 于远视。 3)具有晶状体牵引肌和脉络膜张 肌,用以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 之间的距离。
2、听觉器官 首次出现中耳。中耳包括中耳 腔、耳柱骨、鼓膜。 3、嗅觉器官 鼻腔被覆有嗅粘膜,上有许多 嗅觉细胞,并与嗅神经相连。
第 十七 章 两栖纲 (Amphibia) 第 一 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一、水陆环境的不同,导致动物躯体 结构发生相应地改变 1、呼吸介质改变,导致呼吸器官 改变。呼吸器官由鳃转变为肺。
随着呼吸器官的改变,循环系 统发生相应的改变,由单循环改变 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由一心房 一心室改变为二心房一心室。
(二)体型 现代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 分为三种类型: 1、蠕虫型(蛇型) 体形伸长似蚯蚓,四肢退 化,几乎无尾部。也称蛇型。
2、蝾螈型 有延长的身体和发达的尾部, 前后肢同等发育。行动时,四肢在 身体两侧作前后水平活动,躯干和 尾部作波浪式摆动。 3、蛙 型 身体粗短,呈楔形,无尾部, 后肢比前肢发达而且有力,适应于 跳跃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