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十大核心素养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为了培养和选拔具备综合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我国建立了一套综合素质要求和评价体系。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包括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等方面。
专业知识是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素养,必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
语言能力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要求掌握英语等外语并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是国际贸易人才必备的软实力,要求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视野是国际贸易人才对国际形势、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全面了解和洞察力。
创新能力是国际贸易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要求具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精神。
在评价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时,我国采取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首先是学历和学位背景的评价,国际贸易人才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和学位,如经济学、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
其次是专业职称和资格认证,这是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评价标准,如具备国际商务师、国际贸易师等专业职称和国家承认的国际贸易相关资格证书。
还会考察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如参与过国际贸易项目、组织过外贸拓展等方面的经验。
还会对个人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面试和评估。
我国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和平台。
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专业,为培养和选拔国际贸易人才提供了基础。
还举办了各种国际贸易相关的培训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为国际贸易人才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还成立了国际贸易人才引进和培养基地,吸引和培养海外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和评价体系是全面的,包括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等方面,并通过学历背景、职称资格、实践经验、面试评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人才的十大素质能力
人才的十大素质能力人才的十大素质能力人才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部分。
专业素质的作用是用来应对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基本素质则主要是用来维护社会基本秩序,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
还有一些基本素质,则属于人才的通用能力建设范畴。
公平和协调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要想使其能够实现到最大程度,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备一系列的基本素质。
人才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人才对社会的影响力比一般人更为明显,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的期待应该比一般人要高。
对其基本素质的关注程度,也比对一般人要强。
个人认为,作为一名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十项素质能力。
一、道德素质虽然在各个时代道德的具体标准不一样,但是就建立道德体系的基本目的而言,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道德是一种社会需求,是社会成员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各利益团体的根本利益不受损伤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虽然说道德是在追求平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道德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往往有差异性。
真正的道德标准应该是社会性的,具有民主特色,建立在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正当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这种道德标准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道德标准”,与“人为的道德标准”。
相对立的是,科学的道德标准符合大众的利益,人为的道德标准只符合制订者的利益。
2l世纪,我们的社会对人才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只会更高,而不会更低。
因此,在我们的人才资源战略中,应特别强调建构人才的道德体系,加强人才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法律素养法律是和道德并行的,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两大管理社会的基本工具之一。
两者的区别在于,道德的强制性没有法律的强制性那么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两者作用的范围不一样。
法律作为约束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的一种管理工具,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在保护人们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秩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功能是无法被替代的。
没有法律,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之中。
人才的法律素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国际化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际化人才-宽广的国际化视野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 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 它的资产价值。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 为次债危机。它是指2006年开始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 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 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 危机。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 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 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 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
国际化人才-宽广的国际化视野
ENR(Engineering News-Record)中文名称译作 《工程新闻记录》,是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最权威的学术 杂志,隶属于美国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 ENR提供工程建设业界的新闻、分析、评论以及数据, 帮助工程建设专业人士更加有效的工作。其产品包括一 份订购量超过七万的周刊,一个每月点击量超过九万的 网站以及一系列可以参加的活动。
• 意志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 (设想、计划、方案、措施、毅力等)与实际情况 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 制性、坚韧性等,具体体现为形成创造性设想、准 确性判断、果断性决策、周密性计划、灵活性方案、 有效性措施、坚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情商 智商 (IQ) (EQ) 意商 (AQ)
Important Platform of CTG to “Go Global "——
中水电公司将深化“拓展市场、科学布局,争取大型EPC项目资源,稳妥推进投资项目”战略,依托中国 三峡集团的品牌和技术优势,积极拓展海外EPC及投资项目,全力打造“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的、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清洁能源建设和投资公司;带动中国先进的水电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积极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属地化经营,带动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为项目所在国人民造福;与合作伙伴优势 互补、合作共赢,共建和谐、友好的地球环境。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国际贸易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人才能够胜任未来的国际贸易工作。
一、综合素质要求1.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贸易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贸易政策、贸易法规、国际结算、贸易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国际贸易人才熟练地进行市场拓展、贸易谈判、合同管理等工作。
2.外语水平要求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熟练阅读各类贸易文件、合同和国际贸易报告,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国际商务谈判和沟通。
对于某些特定的贸易市场,掌握其他语种也是一个优势。
3.国际化视野要求国际贸易人才需要拥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够熟悉全球各个主要市场的贸易潜力、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
能够及时把握和分析国际贸易形势,掌握国际市场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4.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和商业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还需要能够熟练运用跨文化交流技巧,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5.创新能力要求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贸易形势,及时调整贸易策略和业务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评价体系建立1.以实际业务能力为核心国际贸易人才的评价体系应该以实际业务能力为核心,即是否能够熟练完成国际贸易的各项工作。
可以通过考核候选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贸易谈判能力、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贸易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
2.重视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评价体系需要重视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考察。
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国际贸易中,人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首先,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由于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个成功的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掌握贸易法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市场调研、谈判技巧和贸易风险管理能力。
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来自国内外之间经济交流中的挑战和机遇,更好地为自己的企业或国家提供服务。
其次,国际贸易人才要有出色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和交流,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大,因此,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能够用英语、法语、日语和汉语等多种语言掌握必要的商务词汇、商务礼仪和商务谈判技巧。
同时应该能够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推进国际贸易。
第三,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和创业精神。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面对的也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格局,因此,国际贸易人才需要能够保持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善于发现市场机遇,挑战和变化,并积极地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推动创业发展更需要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和勇气,勇于尝试和探索未知领域。
第四,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国际贸易的成功需要多方合作和协作,因此,团队合作是不可缺少的。
国际贸易人才应该能够有效地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包括客户、供应商、员工和政府官员等等。
在团队合作中,国际贸易人才应该能够受到他人信任,并积极贡献,积极支持和鼓励团队成员,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进程。
总之,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国际贸易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程,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十分高,这也决定了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评价体系必须具备高度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专业技能要求国际贸易涉及到企业与不同国家、地区的客户进行交易,因此,对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方面是非常高的。
这包括语言能力、市场开发和合同谈判的技巧、外贸流程及法制常识、贸易融资与结算、运输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此外,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沟通协调能力要求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等。
国际贸易人才还需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国家间的商务惯例,以便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交流。
三、创新能力要求创新能力是国际贸易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国际贸易市场十分竞争,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迅速占据市场份额。
国际贸易人才需要能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需要思考如何缩小成本,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
四、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团队协作能力是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他们需要与不同部门和单位协作,如采购、生产、运输、质量控制等,以确保商品质量、物流流程等方面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客户协作,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定制,以达到最大的客户满意度。
五、社会责任要求综上所述,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评价体系也需要具有科学、公正、实效三个方面的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际贸易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
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评价体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增强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和评价体系展开讨论。
一、综合素质要求1. 专业知识与能力国际贸易人才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能力。
国际贸易涉及到国际贸易政策、国际商法、国际支付结算、国际物流等方面的知识。
国际贸易人才应该具备全面、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处理各类国际贸易操作和管理工作。
2. 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
跨文化交流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国际商务礼仪等方面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国际贸易人才才能在全球范围内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伙伴进行合作,推动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3. 解决问题能力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际贸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人才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这就需要国际贸易人才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各种复杂情况进行合理的应对,确保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4. 团队合作意识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涉及到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合作,需要人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团队,发挥自己的专长,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团队合作意识也是国际贸易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二、评价体系在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学历背景学历背景是评价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等学历学历教育一般是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学历背景也成为评价国际贸易人才的参考标准之一。
2. 专业技能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技能是评价的重点之一。
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际商业人才应存在的全然素养对国际商业人才的央求为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习执法;存在金融专业常识、市场剖析洞察力及会谈才干;纯熟操纵承揽营业、定制产物、操持收支口手续、分销功课等营业。
国际商业人才应是存在计划机及收集专业配景,存在英语或其余语种专业配景,存在国际商业营业才干的复合型人才。
对传统外贸岗亭从业技艺的央求晋升要操纵最新的专业常识,有确信年限的实务操纵经历。
同时,必须持有国度发布的资历证书。
领有一种或多种资历证书的人才颇具失业竞争力,如商务单证员资历证书、内销员资历证书、跟单员资历证书、货运代办员资历。
除了外贸专业常识外,存在确信的行业经历也特不要紧。
特别多公司都央求应聘者具3年以上义务经历跟凹陷的营业开辟才干。
存在较高的外语才干外语才干是指能够应用外语实时无效地与外商进展一样,包含书面交换〔函电〕跟举措表白〔书面语、会谈〕才干。
不克不及只重视考取品级证书,要害要重视培育应用才干。
专业常识踏实国际商业专业人才必需操纵国际商业专业全然实际常识跟全然技艺,要知晓我海内贸政策跟实际、国际外贸规那么与常规、收支口买卖次第与条约条目、国际承包跟劳务协作等。
不的,因为国际商业的买卖单方处在差别的国度跟地域,各国的政治轨制、执法系统差别,文明配景互有差别,代价不美不雅念也有所差别,因而央求国际商业从业职员要熟习国际商业法那么,知晓国际经济金融、政治执法、社会文明等情况。
存在进展国际商务会谈、起草跟翻译国际商务函电、起草跟签署国际商业条约的才干,纯熟操纵跟应用国际商业常规、国际商业执法,存在处置国际商业胶葛的才干及确信的企业运营治理才干。
存在终身进修才干21 世纪是常识经济时期,迷信技艺飞速开展。
大年夜学阶段进修的常识只占一团体一生所需常识的10%,而其余90%的常识都要在当前实际中取得。
跟着内部经济情况的敏捷变更,常识日新月异。
比方,国际商业票据处置方法跟着新的电子商务方法的发生而修正,国际商业营业的习惯做法跟着新的商业方法的呈现而改良。
国际人才职业素养标准
要求管理者力求改革和进步,不安于现状,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要采取双方都同意的方式预测和解决冲突;制订的策略要具备前瞻性,能够积极授权他人将见识转化为结果,并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取支持。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别人愿意效仿的行为榜样
3.赋权
要求管理者在职员工作中澄清职责要求让每个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并作出成绩但同时也要授予员工相应的工作职权,并适时地对其成就和努力表示欣赏或给予奖励。管理者还应真诚地重视所有员工的想法和专业意见鼓励他人设立有挑战性的目标,在决策过程中鼓励相关人员参与决策。
2.团队合作能力
始终将团队日程而不是个人日程放在首位,成员必须合作来共同达成组织目标;不仅在合作过程中真诚的征求并尊重他人的想法和专家的意见,积极向他人学习,而且要支持小组最终决议并根据决议采取行动;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个人不仅要分享小组成功的荣誉,同时要成承担小组失误的连带责任。
3.组,并识别出那是首要任务,那是次要任务;能预见风险,有效的利用时间并合理的分配资源来应对挑战性的工作;有必要的时候,能对计划和行动监管和调整。
5.建立信任
要求管理者以深思熟虑、未雨绸缪的方式进行管理,以透明的方式运行工作,对同事、员工和客户充满信心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人在没有任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交谈。当然,管理者也必须遵循已经达成的的行动协定,对他人进行恰当的评价,对待敏感和秘密信息有合适的处理方式。
6.决策能力
要求管理者能在复杂的情况下识别关键问题,并迅速找到问题的核心,然后收集相关信息,充分考虑决策对于他人和组织可能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基于可获取的信息提出行动计划或建议,而后对照事实,检验决策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担负责任
按照组织法规和纪律行事,在规定的时间和成本内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达到相应的标准;管理者不仅需要分配任务,监管任务的进展,而且要为下属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不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为自己或所在工作团队的过失负责。
国际化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PPT培训课件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能够运用 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熟悉国际化商业运作模式和规则,能 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
关注国际形势和全球性问题,具 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
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自身 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04
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尊重和信任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相互尊 重和信任,这是建立高效协作的
基础。
共同目标
团队成员应明确共同的目标,并为 之努力,避免个人主义和内部矛盾。
分工与合作
每个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 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 任务。
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清晰表达
团队成员应具备清晰、准确表达 自己观点和信息的能力,避免误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
在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能够妥善处 理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自我调节能力
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稳定和积极的 心态面对各种挑战。
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乐观积极
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乐观积极的生活和 工作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机 遇。
在跨文化交流中,保 持开放和友好的态度, 愿意倾听和学习其他 文化。
全球化视野和思维
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关注世界各地的时事和趋势,理解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培养国际化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具备创新和变革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技巧,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 合作。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培养出拥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和培养路径。
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与格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有效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等。
国际视野与格局是指学生能够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能够了解和分析国际形势和国际事务。
这需要学生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国际视野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需要学生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新想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实践合作能力等。
要培养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需要建立相应的培养路径。
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师。
要引进国际背景的师资,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
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学术交流、实习实践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等,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应加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和交流。
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和国际交流活动,提供跨文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和培养路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与格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实践机会和加强国际交流等培养路径,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素养的高职人才。
国际化人才综合培养,杜绝水土不服
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冯友梅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国与国 之间的沟通减少了,但中外合作办学可以起到纽带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不仅是国际化人才,更是能够为 中国的全球化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拥有这样的平台作为纽 带,无论未来的情况如何变化,中国与世界发展的联系都不 会断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表示, 希望分会能成为中国教育面向世界的桥梁和窗口 ;其次,更 好发挥行业组织桥头堡的作用和职能,为国家宏观决策、科 学决策建言献策 ;此外,发动行业做好自律,维护民办学校 的合法权益。
没 有 大 众 教 育, 国 家和民族就没有希 望。没有精英教育, 国家和民族就不会 强大。
互动天地 INTERACTION
之道为促进传统人文体系与现代国际化知识体系融合,在与 世界对话的同时弘扬家国情怀,培育有中国心的世界公民。
枫叶教育集团研究院院长任鸿鸽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 备七种核心素养,即思考力、行动力、沟通力、引领力、联结 力 、创 新 力 、合 作 力 。 要 想 培 养 国 际 化 人 才 , 课 程 是 一 个 核 心载体。在研发课程时,不仅要国际化,还要有中国特色。 一方面,培养出来的中国学生不仅要注重英文的学习,还要 能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 ;另一方面,还要让外国的学生学习 汉语的理念,通过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来构建 伟大愿景。
“人才是新型创新载体,10 余年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制 度安排和实践创新相辅相成,长三角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值得 探讨和研究。”李继春称。
广州博萃德学校(筹)学术总经理、副教授沈璐认为,可 以借鉴英国国家 STEM 中心的模式和理念,让企业的高技术 人才到中小学,让孩子从小体会到本国企业的文化和向心力。
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十大核心素养
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十大核心素养近年来,我国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我们在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发出的声音却十分有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还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意见进行了研究.那么,国际组织中的国际化人才究竟该具备何种能力笔者以联合国系统专门人才为对象,收集了1742份招聘说明书,并对国际公务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后,发现国际组织人才需要具备十大基本素养.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所谓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心,虽然国际公务员的行为准则中要求工作人员“在其与组织外任何权力机构的关系上保持独立”,“不寻求也不接受本组织外任何政府、个人或实体的指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个人的政治观点或国家观点.事实上,在国际组织中工作,没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不仅无法在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找到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优势,更无法以一个自信的形象和积极的心态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开展工作.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国际组织是一个不同文化汇聚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要在这个大家庭中和谐共处,就必须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尊重并理解多元化的观点,并能自觉地审视自身的偏见和行为,与不同性别、不同背景的人有效地开展工作.此外,作为倡导性别平等的表率,联合国特别重视女性地位,例如,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招聘说明书中,还特别注明“特别鼓励来自各会员国的女性申请职位”.客户和目标取向的思维方式.联合国强调要以“客户”即联合国服务的对象国为中心,能识别并满足他们的需要,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络,并对他们的反馈进行及时回应.同时,联合国还特别强调“目标取向”的思维方式,工作时必须目标明确,并鼓励在不同的团队层面共同合作,确保及时优质地完成任务.这在世界银行中强调得尤为突出,是员工聘用和考核时的重要评价项目.语言沟通能力.联合国有六种官方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和汉语.其中英语和法语最为重要.联合国的很多机构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能够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交流.当然,除了要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更为重要的是运用这些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比如能够进行协商谈判,做口头报告,在公众面前演讲,撰写相关报告或文件等.而且联合国要求员工必须能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并做到有效、清晰、简洁、准确可信、能阐释复杂的问题,同时要有吸引力,便于对方理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任何工作的基础.联合国也要求其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素养,能够使用办公软件或其他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软件.当然,信息技术并不局限于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国际组织员工必须积极地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同时还要理性地认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团队合作能力.国际组织要求员工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与多种利益相关者(如非政府组织、行业专家、政府人员)合作、与不同职位级别的工作人员合作(特别是高层人员)、与机构内外的人员合作、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合作.除此之外,他们需要在合作中灵活地进行角色转换,既能够做领导,又能做队员;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参与团队合作.组织、计划、管理与领导力.国际组织要求员工必须有良好的执行力,以保障组织理念的落实.这些执行力包括分析、计划、资源调动与整合、时间管理、组织协调等能力.此外国际组织特别强调,管理与领导力不仅仅是具备管理职责的高级职员才应具备的能力,各级职员都应具备,主要表现为能够建立和促进团队合作,具备复杂环境下对未来的洞见,并能高效地制定决策,学会授权并信任下属,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主动地分享成功并承担风险.主动开放、认真负责、灵活应变、积极抗压的个性特征.国际组织要求员工积极主动、乐观外向,在认真负责的同时具有宽容的态度,处事灵活,为人机智,对别人提出的要求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回应,对于突发事件能灵活沉稳地应对.此外,在国际组织工作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同时也需要承受多种压力,包括紧张的日程安排、复杂的国际事务处理、频繁的国际流动,快速地跨界学习等,有时还需要志愿者精神,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工作.学习意愿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国际组织大量的工作是基于专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跨学科工作,同时很多国际组织自身也是知名智库,所以国际组织的员工必须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对待学习持开放的心态,学会及时地分享知识、更新知识,特别是根据任务需求寻求所需的新知识,并快速学习.可以说,持续学习是国际组织人员的日常生活状态.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崇尚专业”是联合国所秉持的一项重要的价值观,国际组织的人才应具备以下两类基础知识.一是个人知识,即个人具有的与所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等.通常而言,国际组织虽然对员工有一定的学历要求,但更看重员工的专业能力,如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研究经验,甚至大量国际组织的专业人才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经验;二是组织知识,大多数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国际工作经验,通晓国际工作规则.如果员工曾经在国际组织参加过工作,则会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什么是核心素养?
OECD: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
1997年12月经合组织( OECD )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三大类别、九
项素养、彼此相互关联的核心素养体系。在此框架下,学生应该形成的核心素养被概括为三大方向:互动地使用工具、自
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这一项目对于世界各国建立核心素养模型影响深远,随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在本
芬兰 英国
信息素养与交际;技术与个体 (对环境、健康和可持续 的未来的责任感)
成长为人;安全与交通
运用数学;信息通讯
改进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文化认同与国际化;公民与企业家意识 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德国
独立学习能力;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对自己活动陈述解释的能力
团队合作与工作能力;金钱管理能力;对节约原则的 掌握
自主管理能力;思维能力
收集、分析与组织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 力;计划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参与和贡献能力
中国台湾地区
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 技及资讯
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 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在复杂的大环境中行动;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 规划;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
欧盟
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素养;科学技术素养;信息 素养
主动与创新意识;学会学习
社交和公民素养;文化意识与表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求知
学会发展;学会改变
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国际文凭组织 知识技能
国际化人才的核心能力
从国际文凭(IB)课程体系看国际化人才的核心能力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武和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鲜明表达了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信念。
改革开放是长期以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有效配置国内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明确提出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为深化教育交流,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动力。
十八大报告的这些论述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拟从剖析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国际文凭组织的课程体系与结构,来探讨我国目前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国际文凭组织国际文凭教育组织的简称(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O)。
这一组织成立于1968年,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IBO成立的初衷是为那些因父母工作需要在国外生活的家庭中的上高中的子女提供教育,以便让他们顺利地考入大学。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这样的国际流动家庭(globally mobile families)越来越多,这些子女的教育需求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各国的教育都有各自的特色与价值观,IBO在发展中有意识地抛开偏见与倾向,在有各国特色的教育中寻求一种国际性的教育价值观,即那些国际性公认的高校选拔学生的标准。
IBO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教育领域的领跑者,国际文凭也因之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国际护照,成为国际学生国外大学的最理想选择。
目前,IBO目前已与140个国家的3180个学校合作开办IB项目,就读IB项目的学生数达到915,000人。
高级人才的十大素质
高级人才的十大素质社会学家分析,21世纪第一层次的职业当属于高智力集团。
新的职业结构对高级人才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
未来的高级知识人才既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也不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
他们不仅要胜任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领导自己的团队在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未来的高级人才需要怎样的素质呢?敏锐的洞察能力。
入世后,我国各个领域与国际社会的接触更加频繁,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种环境中,高级人才能否辨别真伪、分清得失,能否运筹帷幄、审时度势,能否居安思危、见微知著能否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有效地抵御WTO对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
灵敏的应变能力。
入世对国家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出新课题,也对高级人才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提出了新要求。
高级人才在观念、作风上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转变和适应是对其应变能力的巨大考验。
丰富的想象能力。
它是高级人才必需的技能。
富于想象力有利于收集并获得广泛、大量的信息与知识;想象力还可以开拓思维方法及观察的视野。
换一句话说,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高级指挥能力。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企业需要的是能控制局面的领军人物——做生意就像是打仗,而作为高级人才最好是战地指挥家。
胸怀坦荡的能力。
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能谅人之短,补人之过。
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
善用一种对员工包容和关怀的管理方式。
把集体取得的业绩看得比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为重要。
团队的组建、信念的传播能力。
未来的企业更需要团队组建者和信念的传播者——即能够与雇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向员工灌输企业忠诚理念的人。
感染力和凝聚力。
能用言传身教或已有的业绩,在领导层或员工中不断增加感染力、凝聚力的人。
这种人在组织决策中,不是把信任建立在地位所带来的权威之上,而是靠自身的感染力来影响大家,坚定人们的信念。
培养员工的能力。
努力培养员工的成长,不只是让员工感受到上司的器重,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个人、集体同生共荣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十大核心素养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我们在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发出的声音却十分有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还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意见》进行了研究。
那么,国际组织中的国际化人才究竟该具备何种能力?笔者以联合国系统专门人才为对象,收集了1742份招聘说明书,并对国际公务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后,发现国际组织人才需要具备十大基本素养。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所谓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心,虽然国际公务员的《行为准则》中要求工作人员“在其与组织外任何权力机构的关系上保持独立”,“不寻求也不接受本组织外任何政府、个人或实体的指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个人的政治观点或国家观点。
事实上,在国际组织中工作,没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不仅无法在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找到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优势,更无法以一个自信的形象和积极的心态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开展工作。
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国际组织是一个不同文化汇聚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要在这个大
家庭中和谐共处,就必须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尊重并理解多元化的观点,并能自觉地审视自身的偏见和行为,与不同性别、不同背景的人有效地开展工作。
此外,作为倡导性别平等的表率,联合国特别重视女性地位,例如,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招聘说明书中,还特别注明“特别鼓励来自各会员国的女性申请职位”。
客户和目标取向的思维方式。
联合国强调要以“客户”即联合国服务的对象国为中心,能识别并满足他们的需要,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络,并对他们的反馈进行及时回应。
同时,联合国还特别强调“目标取向”的思维方式,工作时必须目标明确,并鼓励在不同的团队层面共同合作,确保及时优质地完成任务。
这在世界银行中强调得尤为突出,是员工聘用和考核时的重要评价项目。
语言沟通能力。
联合国有六种官方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和汉语。
其中英语和法语最为重要。
联合国的很多机构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能够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交流。
当然,除了要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更为重要的是运用这些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比如能够进行协商谈判,做口头报告,在公众面前演讲,撰写相关报告或文件等。
而且联合国要求员工必须能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并做到有效、清晰、简洁、准确可信、能阐释复杂的问题,同时要有吸引力,便于对方理解。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任何工作的基础。
联合国也要求其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素养,
能够使用办公软件或其他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软件。
当然,信息技术并不局限于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国际组织员工必须积极地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同时还要理性地认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组织要求员工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与多种利益相关者(如非政府组织、行业专家、政府人员)合作、与不同职位级别的工作人员合作(特别是高层人员)、与机构内外的人员合作、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合作。
除此之外,他们需要在合作中灵活地进行角色转换,既能够做领导,又能做队员;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参与团队合作。
组织、计划、管理与领导力。
国际组织要求员工必须有良好的执行力,以保障组织理念的落实。
这些执行力包括分析、计划、资源调动与整合、时间管理、组织协调等能力。
此外国际组织特别强调,管理与领导力不仅仅是具备管理职责的高级职员才应具备的能力,各级职员都应具备,主要表现为能够建立和促进团队合作,具备复杂环境下对未来的洞见,并能高效地制定决策,学会授权并信任下属,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主动地分享成功并承担风险。
主动开放、认真负责、灵活应变、积极抗压的个性特征。
国际组织要求员工积极主动、乐观外向,在认真负责的同时具有宽容的态度,处事灵活,为人机智,对别人提出的要求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回应,对于突发事件能灵活沉稳地应对。
此外,在国际组织工作并不像外人
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同时也需要承受多种压力,包括紧张的日程安排、复杂的国际事务处理、频繁的国际流动,快速地跨界学习等,有时还需要志愿者精神,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工作。
学习意愿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国际组织大量的工作是基于专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跨学科工作,同时很多国际组织自身也是知名智库,所以国际组织的员工必须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对待学习持开放的心态,学会及时地分享知识、更新知识,特别是根据任务需求寻求所需的新知识,并快速学习。
可以说,持续学习是国际组织人员的日常生活状态。
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
“崇尚专业”是联合国所秉持的一项重要的价值观,国际组织的人才应具备以下两类基础知识。
一是个人知识,即个人具有的与所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等。
通常而言,国际组织虽然对员工有一定的学历要求,但更看重员工的专业能力,如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研究经验,甚至大量国际组织的专业人才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经验;二是组织知识,大多数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国际工作经验,通晓国际工作规则。
如果员工曾经在国际组织参加过工作,则会成为有力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