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设计图-软基处治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绕城公路南段第S2~S14合同段第 1 页共 3 页
软基处治设计说明
S4-8-2-1
一、软基概况及处治原则
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绕城公路南段沿线冲坳沟甚多,沟中低液限粘土一般厚3~6米,部分深达7~10米。地表多为水田或冬水田,常年积水。粘土多呈可塑状,部分为软塑至流塑状,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模量小,孔隙比大,承载力小,沉降量大。坳沟中填土高度一般大于6米,最高约30米。在高填方路段中,部分路段工后沉降量超过软基规范要求,部分路段地基抗剪强度低,路堤稳定性差,常形成软弱地基,为保证路基正常使用,必须对软弱地基路段进行处理;同时,沿线许多地段半填半挖,一边挖方在基岩上,一般填方落在水田中,为了避免左右路基差异沉降,也必须对此类软弱路基路段进行处理。
软基处理原则是:软弱土层厚度小于4米的填方路堤,主要进行浅层处治,如片石排水沟、局部换填;软弱土整厚度大于4米时采用插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弱土层厚度大于10米或涵洞地基路段用碎石桩进行处治。软激处治工后沉降均按接近于零设计。
上述处理原则都是按照路堤的施工期为一年计算确定。路堤填筑时间为180天,预涌固结时间为180天,然后铺筑路面。所以施工期不能少于360天,路堤达到设计高度后预压固结时间不能少于180天。
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软基(未包括单纯采用片石排水沟、反压护道等处理)较多,详见工程数量统计表。反压护道处治设计在横断面设计图中表示,与路基同时填筑,工程数量计入路基土石方中;片石排水沟设计,在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和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中分别示出其位置和工程数量。采用插板处理的路段,有专门特殊路基设计图。
二、塑料排水板处治
⒈平整、疏干场地
在铺垫层之前,应先清除表层耕植层,然后平整场地,将梯田的田坎平整成坡度为1:5~1:50的斜面。当有水塘时,应先将水塘的堤坝拆除,并将塘中凹下的地面填平,使整个场地形成向沟谷下游微倾的斜面,并挖纵横向的排水沟,间距一般为5米,宽0.6~0.8米,深0.6~0.8米。经晾晒后,铺填泥质岩摊铺层,并形成路拱状。如软基段为一水平的大田,排水沟中的水在填方段无出路时,应将排水沟延长至下一级梯田。
⒉排水垫层
主要起排水作用,同时能提高地基强度,有利于施工机械进场。采用砂砾石垫层,部分合同段落,由于砂砾石运距较远时,垫层可以采用砂岩或灰岩碎石(石屑),其颗粒粒径不大于50毫米,泥质含量应小于5%,垫层厚度50~60厘米,设置宽度应大于路堤底宽。路堤坡脚务必按设计要求设干砌片石护脚,以确保砂砾石垫层出水顺利排出。软基段地表土质一般较软,透水垫层易陷入泥中,而起不到透水作用,需先在原地面上铺一层厚0.3~0.5米的泥岩填料,并设置成路拱状(h≤1.0米),其边缘厚度为30厘米,中心厚度小于100厘米。排水板应露出垫层20厘米。
⒊塑料排水板
本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塑料排水板在运输、存放和插入过程中,均应注意保护,避免腐蚀、揉折、破损。
⒋插板要求
塑料排水板施工时采用专用插板机。导管用矩形管,靠震动或静压将装有塑料排水板的导管送入设计深度。在提升导管时,靠靴头(一般为铁皮制成)将排水板固定在土中。
要求插板点位偏离中心点不大于0.15米。
排水板应竖直插入,倾斜度不超过1.5%。每根塑料板留出孔口的长度,即上部露出砂砾石排水垫层的长度不小于20厘米,每根塑料排水板的长度应等于靴头上的长度加要求处理深度加砂砾石垫层中的埋置长度及露出长度。
塑料排水板搭接应采用滤套内平接的方法,板芯对扣,凹凸对齐,搭接长度不小于0.2米。在导管进入土层时,如发现塑料板未与导管同步进入土层或导管提升、塑料板与导管同时提起,均应重插。
每一处场地插板结束后,应立即铺筑一层材料,以保护透水垫层。并埋设沉降和位移观测设施,然后再开始填筑路堤。
⒌沉降和稳定观测
凡插板处理路段,为掌握排水固结速率,防止填筑速度过快产生滑动,从路堤填筑初期起就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般每填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厘米,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厘米。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如超过限制,应立即停止填筑。观测的目的、要求、仪器、观测点的位置设置要求、观测记录要求、检测方法等按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执行。但观测点的位置及数量还必须符合本说明的要求:
⑴每处软基的路段长度小于50米者,至少设一个观测横断面。
⑵当软基路段长度大于50米者,至少设两个观测横断面。第一个是主观测横断面,必须设在既是软弱土层最厚处,又是填方最高或次高处。主观测横断面一般设在沟的正中位置。第二个是副观测横断面,设在由主观测横断面到软基起(或止)点桩号的1/2处。桥头处还应增设观测横断面。
⑶一个观测横断面上的观测点不少于9个,其中沉降观测点5个,位置在路中线、两侧路肩、两侧填方坡脚;水平位移观测点4个,分别在两侧边沟外缘及边沟外距离边沟10米处。
⒍施工时,插板之前应用静探仪对软基段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准确的插板范围及插板深度。检查原则为路线纵向距离每25~30米检查一条横断面,每一横断面上探点为3个,位置分别为:①中线处;②路基两侧边沟向内2~3米处。
⒎插板处理软基的剖面及平面布置详见《特殊路基设计图》。
三、片石排水沟、反压护道、换填处治
在沉降量和稳定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地下水出露或水位较高,挖沟晾晒不能疏干,机械无法进场,地形有利于排水的路段,应采用片石排水沟处理。派石排水沟结构、尺寸、材料和施工要求见《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
当用片石排水沟处理不能达到稳定要求时,采用反压护道处理。反压护道的宽度、高度已经过稳定计算确定,施工时可结合路段废方情况适当加大尺寸,但不得随意减小。反压护道的施工应与路堤同步进行,同样要求。采用反压护道处理的软基段在施工中也应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要求同插板处理路段。
对于厚度小于4米的软弱土层,可采用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一般不大于2米。若换填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换填加片石排水沟处理。
四、碎石桩处治
软弱土层厚度大于10米或涵洞地基路段用碎石桩进行处治。软弱地基路段涵洞基底地基采用掺和5%水泥的碎石桩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桩体材料可用未风化的、强度大于25MPa的砂岩轧制,也可用灰岩碎石、卵石、砂砾石等。施工前应采用原位测试方法核实处理区域及地基强度,做好“电通、料通及平整场地”等准备工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平整场地后,测量地面高程,并根据处理面积及布桩方式、间距在现场用小木桩标出桩位,桩位偏差不得大于3厘米,竖向偏斜不得大于1%,并做好试桩试验,掌握施工工艺,保证单桩桩体强度不小于3MPa,确定最佳孔心距、振动电流及填料数量等。
五、土工格栅加固处治
对于填方高度大于18米的软基路段,采用插板、反压护道等措施后,为了克服路堤自身的不均匀沉降,应于路堤顶面采用土工格栅加固路堤。土工格栅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10%。
土工格栅施工时应在平整好的下承层上铺设,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褶皱和重叠现象。土工格栅的施工还应参照《填挖交界处理及土工格栅加固高路堤、斜坡路堤设计图》执行。
土工格栅在存放以及施工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曝晒或暴露,以免其性能劣化,现场施工中发现土工格栅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土工格栅层间距30厘米,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米,同一层接长段一般采用搭接,搭接长度20~9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