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快乐阅读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一起来快乐阅读吧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获得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和语言能力的生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文本、与作者)的对话。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成长,已成为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和阅读行为(阅读教学活动)都必须是愉悦的!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在精读课文时,要把“入境”与“品文”结合起来,借助情境。品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入境——“快乐阅读”的基础
贾志敏老师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就要求教师要伴着学生学海泛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感悟语言,体验阅读的快乐。
放手让儿童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例如,教学《郑和远航》(苏教版:第10册第26课)时:夏目的霞光、柔和的春风、闪烁的群星、咆哮的巨浪、可爱的宝船……
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是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是绚丽而富有个性的物像。
在学习《春到梅花山》一文时,文中“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一句写得形象美丽。我就让学生图文对照,想像梅花山的远景,并比较句子: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彩云。
学生通过观察、想像、品读,体会到句子的思想感情和表达的形象性:“片片”写出梅花是一片一片点缀在山上,而不是孤立的一片梅林:“蓝天下”,让人想像到丽日晴空下,蓝天与红梅相互辉映的绚丽。
这样,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文,把观察、想象、朗读、品悟结合起来,就会感受到意境的美和语言的美,语感能力得到训练。
二、入情——“快乐阅读”的欲望
有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学海泛舟,师生相伴,应该乐!可现实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学活动让人如沐春风,有的却使人枯燥乏味。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投入”,我们的“痴迷”,我们曾经有那么多的无奈:当我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们的孩子偏偏喜欢“迂回绕道”、“节外生枝”;当我们在讲台前直抒情怀慷慨陈词时,却看到孩子们端坐位子无动于衷,一脸漠然……
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使主体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知对象,从而产生审美的感知。
教学《长江之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词类课文时,可以把音乐带进课堂,优美的旋律,或雄壮。或婉转,歌声在课堂回荡,学生的审美情感也随之萌发。
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就把最感人的内容先介绍给学生,也可设计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深深的吸引过来并锁定。
像《九寨沟》这类童话般的写景文,宜运用优美的语句引其入境。如上课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同学们,在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那儿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还有异兽珍禽,来到九寨沟就像到了人间仙境。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同学们的情绪异常高涨,整堂课边看边学,美的景,美的情,充溢着整个课堂。
三、入理——“快乐阅读”的升华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应是接受型的同构解读,而应是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张庆,《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11期)“为迁移而教”,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迁移能力,教会他们将习得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广泛地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提高学力的目的。教师倡导学生实践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应积极地鼓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想象是人生的血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贝鲁泰斯语)”。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在表演中熟悉课文,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我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狐狸和乌鸦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明白了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人了自己的言行和心理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感情,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伴着孩子去远航”的心境,在课堂上引导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的境界,积极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波澜。在教学《郑和远航》时,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宝船),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友好交往与国家的强盛),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讲述:出航的场景、海上的历险,表演:友好交往的场面),获得自我满足(品尝:战胜凶险的喜悦、胜利返航的快乐……)。学生虽身处有限的空间(课堂),心灵却在高远地飞翔——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教学目标不仅能愉快地完成,儿童的身心健康、愉悦的发展!
追求愉悦的阅读,让每一课堂和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幸福的场所
和美好的回味——在有形的课堂学习的刚刚结束的同时,呼唤着无形的课堂学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