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17)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 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的凄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 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微小,不禁“独怆然 而涕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自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周瑜的 典故,意在以 “雄姿英发”、少 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周瑜和“早 生华发”、功业无成的自己形成 对照,暗寓怀才不遇的愤懑抑郁 之情。
(对照衬托)
(5) 即事感怀
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 的《卖炭翁》。
【区分几组概念】:
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与“寓情于景”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便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从诗中能领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 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 遇的对照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 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杜荀鹤)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 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 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 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 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 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 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 哀乐的效果。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实用版)PPT课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7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借
白居易
“原上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顽强抗争,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发出对自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规律不可抗拒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的感叹。 5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19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7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借
白居易
“原上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顽强抗争,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发出对自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规律不可抗拒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的感叹。 5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情景 借景抒情 情——景——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使客观景物涂抹强
情景交融
烈的xx色彩
情和景 之间的 衬托关 系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
以明衬暗
明暗
以暗衬明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鸦矫荒寒影对翻
虚实
虚实结合 奇妙交错,亦幻亦真
先抑后扬
抑扬
先扬后抑
形成对照,印象深刻
表达技能 ——结构手法
侧
景物——视听嗅味触意(《夜雪》)
结 合
渲染
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
渲染和烘托 是一对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都算侧面
点
面 结 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
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合 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 质朴简练,逼真深刻
表达技能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间接
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 直接抒情 我爱你有几分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 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 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仍旧嫌弓力 太软,仍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 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 敌报国的坚毅精神。
表达技能 ——修辞
修辞题怎么问?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 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修辞题考什么?
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
高考语文复习-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课件
能够起到突出形象、 营造意境,增强艺 术效果的作用。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XXX,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用典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 或鲜明强烈、或含蓄 曲折地表达诗人或抒 情主人公的情感,进 而在表达上增强艺术 表现力和感染力。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点染
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
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 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
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②〔天骄〕 弩张的紧张局势,为下面写
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唐朝的吐蕃。 ③ 唐军的应敌作了铺垫。衬托
〔乘障〕登城守卫。 ④〔玉靶〕镶玉的剑 柄,借指宝剑。 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
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 战。
比,以彼物比此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物;兴,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之辞。托物引喻, 婉转曲折,明朗
浅显,耐人寻味,
有民歌风格。
含山店梦觉作 韦 庄[注]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 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52张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蓦山溪·梅曹 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注也,试问花知否?注:东阳:沈约,因其曾做过东阳太守,故称。沈约暮年形体消瘦,此处喻作者自己。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菩萨蛮[唐]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居住的宫殿。
1.赏析某联的表达技巧。2.赏析某联的精妙之处。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什么的?4.请从虚实(动静)的角度赏析某联。5.本诗是如何抒情的?6.此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7.某联有何表达效果?……
明手法 + 析运用 + 说效果
认 识 理 解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D
[解析] 骆宾王抒发的是患难人之语,李商隐抒发的是牢骚人之语。
(2) 两首咏蝉诗尾联都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直抒胸臆。《咏蝉》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蝉》的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的自悲和归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答: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古台城上月色暗淡,江潮水与岸平,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②用典抒情。“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蓦山溪·梅曹 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注也,试问花知否?注:东阳:沈约,因其曾做过东阳太守,故称。沈约暮年形体消瘦,此处喻作者自己。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菩萨蛮[唐]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居住的宫殿。
1.赏析某联的表达技巧。2.赏析某联的精妙之处。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什么的?4.请从虚实(动静)的角度赏析某联。5.本诗是如何抒情的?6.此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7.某联有何表达效果?……
明手法 + 析运用 + 说效果
认 识 理 解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D
[解析] 骆宾王抒发的是患难人之语,李商隐抒发的是牢骚人之语。
(2) 两首咏蝉诗尾联都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直抒胸臆。《咏蝉》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蝉》的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的自悲和归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答: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古台城上月色暗淡,江潮水与岸平,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②用典抒情。“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6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最新版整理ppt
7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哀景
写哀情。
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哀景写哀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 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
最新版整理ppt
4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 托物言志 、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 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 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 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白描—渲染,正面—侧面, 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 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 欢 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
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 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韦诗的第一句有“如”字,较容易
看出使用了比喻。赵诗的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该是“月”,而用
“晕”字替代,本是指“月晕”,这时借代指月光,有点难度,不少 同学会答成“比拟”。
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 命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
运用的手法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 作用。
菜 单 隐 藏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 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四种形式: (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 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3)借古抒情,即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 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 抒发感情。
【答案】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 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 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考点二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烘托、渲染、虚实结合、动静 结合。 1.白描 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 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 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 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 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了牧民的生活。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 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 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 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 析。
【解析】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 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 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 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 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作者 无奈、苦涩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第一问要求考生思考“天寒”、“地暗” 的自然环境与“旗彩坏”、“鼓声低”的戍卒生活之间 的关系。“天寒”、“地暗”已明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后面分别接上“旗彩坏”、“鼓声低”,给人的感觉就 是:因为天寒,所以使得彩旗褪色;因为地暗,所以使 得鼓声变低了。这样就借自然景物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感 受。
【例2】(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 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 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 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 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 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 什么样的情感?
【例4】(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 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 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是分析诗 中内在的情与景的关系。一般说来,情景相生,有什么 样的景生什么样的情,有什么样的情描什么样的景。此 种写法,修辞上称为正衬。但有时却不是这样,情景相 异,这便是王国维所谓的乐景写哀愁,哀景写乐情。此 种写法,修辞上称为反衬。本题两首诗,都是抒写离愁, 《峡口送友人》写的是暮春之景,用红衰翠减之景衬离 愁之苦,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 这是正衬;而《送蜀客》写的是初春之景,用清新秀美 之景衬离愁之苦,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 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这是反衬。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 等表明爱憎态度。
【例1】(200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 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专
题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所使用 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一般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 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考点一 抒情手法
【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 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 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 悦之情。 3.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 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4.虚实结合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 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在诗歌鉴赏中,虚 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 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 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 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2.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 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3】(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四种形式: (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 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3)借古抒情,即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 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 抒发感情。
【答案】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 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 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考点二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烘托、渲染、虚实结合、动静 结合。 1.白描 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 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 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 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 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了牧民的生活。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 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 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 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 析。
【解析】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 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 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 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 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作者 无奈、苦涩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第一问要求考生思考“天寒”、“地暗” 的自然环境与“旗彩坏”、“鼓声低”的戍卒生活之间 的关系。“天寒”、“地暗”已明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后面分别接上“旗彩坏”、“鼓声低”,给人的感觉就 是:因为天寒,所以使得彩旗褪色;因为地暗,所以使 得鼓声变低了。这样就借自然景物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感 受。
【例2】(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 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 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 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 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 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 什么样的情感?
【例4】(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 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 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是分析诗 中内在的情与景的关系。一般说来,情景相生,有什么 样的景生什么样的情,有什么样的情描什么样的景。此 种写法,修辞上称为正衬。但有时却不是这样,情景相 异,这便是王国维所谓的乐景写哀愁,哀景写乐情。此 种写法,修辞上称为反衬。本题两首诗,都是抒写离愁, 《峡口送友人》写的是暮春之景,用红衰翠减之景衬离 愁之苦,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 这是正衬;而《送蜀客》写的是初春之景,用清新秀美 之景衬离愁之苦,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 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这是反衬。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 等表明爱憎态度。
【例1】(200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 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专
题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所使用 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一般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 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考点一 抒情手法
【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 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 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 悦之情。 3.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 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4.虚实结合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 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在诗歌鉴赏中,虚 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 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 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 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2.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 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3】(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