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双瘫的训练

合集下载

康复知识系列四:Bobath康复训练手法(痉挛期)

康复知识系列四:Bobath康复训练手法(痉挛期)

康复知识系列四:Bobath康复训练⼿法(痉挛期)紧接着上期软瘫期的康复训练⼿法介绍,本节主要介绍脑卒中患者痉挛期的Bobath训练⽅法。

此期的训练⽬的:⼀是抑制痉挛,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是促进正常运动和正常运动模式的出现;三是强化对肢体控制能⼒的训练。

1.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关键点的控制是治疗师通过在患者⾝体上特定部位的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诱发和促通正常的姿势和⾃发运动。

关键点包括:中⼼关键点,如头部、躯⼲;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远端关键点,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趾。

(1)头部关键点的控制①头部的屈曲(前屈)②头部的伸展③头部回旋(2)躯⼲关键点的控制:躯⼲伸展,抑制全⾝屈曲模式;躯⼲屈曲,抑制全⾝伸展模式;躯⼲旋转可以破坏全⾝性屈曲、伸展模式。

偏瘫患者常⽤以下⽅法控制躯⼲的肌张⼒。

①患者取坐位,治疗师在患者⾝后,双⼿放在胸⾻柄的中下段,带动患者作出“∞”型柔和的弧形运动。

重复数次,环节躯⼲肌张⼒。

②治疗师⼀⼿放在胸⾻柄向下挤压,使患者塌胸,另⼀⼿放在背部向前上⽅推,是患者挺胸,重复数次,可降低躯⼲的肌张⼒。

(3)肩胛带及上肢关键点的调节①肩胛带前伸②肩胛带后缩③肩关节外旋④上肢⽔平外展⑤上肢的对⾓线伸展⑥拇指外展(4)⾻盆带及下肢关键点的控制①⾻盆带前倾②⾻盆后倾③下肢屈曲④下肢伸展位上外旋⑤脚趾背屈2.通过反射性抑制模式(RIP)抑制异常的运动和异常的运动模式针对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么可以采⽤以下⽅式治疗。

(1)躯⼲抗痉挛模式:患者取健侧卧位,治疗师位于患者⾝后,⼀⼿扶住其肩部,另⼀⼿扶住其髋部,两⼿做相反⽅向的缓慢牵拉,在最⼤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可以缓解躯⼲肌的痉挛。

(2)上下肢抗痉挛的模式:患者上肢处于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伸展,⼿指伸展,拇指外展,可对抗上肢的屈肌痉挛;患者侧下肢处于髋关节轻度屈曲、内收、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背屈外翻,可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优秀案例

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优秀案例

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优秀案例
以下是一个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的优秀案例:
患者李先生,55岁,因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偏瘫。

为了预防痉挛的发生,康复科医生为他制定了抗痉挛体位摆放的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1. 仰卧位: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枕头上,保持正中位,避免向一侧偏斜。

两臂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

两腿放置在床上,稍微分开,保持中线位。

2. 侧卧位:将患者头部放置在枕头上,略微前倾,以减轻痉挛。

下侧手臂自然伸直,上侧手臂放在身前,用枕头支撑。

两腿稍微分开,下侧腿伸直,上侧腿弯曲放在身前,用枕头支撑。

3. 俯卧位:将患者头部放置在枕头上,略微前倾,以减轻痉挛。

两臂自然伸直,放在身体两侧。

两腿稍微分开,放在床上,保持中线位。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李先生的痉挛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肢体功能得到了改善。

同时,康复科医生还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他的康复进程。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l o we r l i mb f u n c t i o n o f c e r e b r a l p a l s y c h i l d r e n wi t h s p a s t i c d i p l e g i a .
Me t h o d :T h i r t y - s i x c h i l re d n( a g e s 5 —1 6 y e a r s )a f t e r o r t h o p e d i c s u r g e y r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r t e a t me n t g r o u p( 1 8 c a s e s )a n d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1 8 c a s e s )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r t e a t me n t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o n l y r e -
中 田瘟 夏 医 学 骠 矗2 0 1 3  ̄ 1 z , 第2 8 卷, 第8 期

临床 研 究 ・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
疗效分析
张 冬 青 郭 洪科 刘 莎莎 张思捷 涂
摘 要

目的 : 探讨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术后进行 长期 系统的综 合康复训练对患儿下肢功能 的影响 。
wi t h s p a s i t c d i p l e g i 【 a / Z HANG Do ng q i n g , GUO Ho n g k e, LI U S h a s h a, e t a lJ / Ch i n e s e J o u r n l o a f Re ha b i l i t a -

以悬吊运动系统为基础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以悬吊运动系统为基础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以悬吊运动系统为基础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悬吊运动系统为基础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做好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共计60例,将其进行对照分组,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做好效果比较。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比较,其中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GMFM-D区、GMFM-E区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GMFM-D区、GMFM-E区中观察组效果较好(p<0.05)。

结论: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悬吊运动系统为基础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训练后患儿稳定性明显较好,整体情况优良。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悬吊运动系统为;稳定性当前脑瘫患儿中一种常见的类型为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同时骨盆自制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来说,由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两侧肌群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发育,直接对肌肉链传递造成了一定影响。

骨盆稳定需要和骨盆动作相关肌肉进行微调,以此来保证骨盆的稳定状态[1]。

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性训练系统,在进行骨盆控制、坐位训练的同时能够促进感觉、运动的控制能力,以此来促进骨盆稳定性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综合康复以及稳定性训练,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共计60例,将其进行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人数分别为30例。

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病程分别为1.9±0.3年、1.8±0.2年,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别为1-5岁、1-4岁,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大(p>0.05)。

纳入标准:第一,符合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诊断标准。

第二,通过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手功能分级系统中均为I-III级。

第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一、坐位训练1、坐位支撑:引导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臀部,抬高腹部,保持身体前屈,同时保持双腿和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2、抬头坐位:患者坐于椅子上,双手拉紧靠背,肩胛骨向下,抬头朝前,上体保持坐直,应遵循正确的呼吸形式,持续3-5分钟。

3、把手放下坐位: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靠背,肩胛骨向下,把手放下,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双手抬高坐位: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抬高,把手放在头顶上,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二、站立训练1、站立平衡:患者使用双手撑,平衡自身重心,以双腿与双脚为基础,保持身体稳定,持续3-5分钟。

2、腹部抬起:患者站立,双手撑着,把腹部抬起,双腿保持稳定,持续3-5分钟。

3、胸部抬起:患者站立,双手撑着,抬起胸部,保持腰部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双手抬高:患者站立,双手抬高,上身保持站立的平衡,保持身体稳定,持续3-5分钟。

三、卧位训练1、卧位手抬高:患者仰卧,双手抬至颈部,保持双肩的稳定,同时保持腿部的稳定,持续3-5分钟。

2、卧位腹部抬起:患者仰卧,双手靠在身体两侧,尽量把腹部抬起,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3、卧位腿部抬起:患者仰卧,双腿弯曲,使双腿尽量抬起,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卧位双腿抬起:患者仰卧,双腿平行,双腿尽量抬起,同时保持腰部的稳定,持续3-5分钟。

四、行走训练1、行走平衡:患者走路时,双手撑着,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以双腿为基础,持续3-5分钟。

2、行走踩下:患者在走路时,注意踩下足尖,掌握脚步的稳定,同时保持身体的平稳,持续3-5分钟。

3、行走腰部抬起:患者走路时,注意抬起腰部,保持腰部的稳定,同时保持脚步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行走双手抬高:患者走路时,双手尽量抬高,注意把腰部拉直,把脚步稳住,持续3-5分钟。

抗痉挛体位摆放训练技术PPT课件

抗痉挛体位摆放训练技术PPT课件
02 抑制性神经元活动
通过激活抑制性神经元,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 释放,降低肌肉紧张度。
03 大脑可塑性
通过反复刺激和训练,促进大脑神经网络的重组 和优化,提高抗痉挛能力。
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肌肉拉伸
通过拉伸痉挛肌肉,改善 肌肉长度和张力,减轻肌 肉紧张和疼痛。
姿势稳定性增强
通过改善姿势稳定性,减 少因姿势异常引起的肌肉 紧张和痉挛。
下肢伸直并拢或稍分开。
侧卧位摆放
患者侧卧于床上,头部用薄枕支 撑,双上肢自然屈肘置于胸前或 轻放于腹部,双下肢自然屈髋屈
膝或稍分开。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
帕金森病患者的应用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肌张力增高和震颤等原因导致姿势异常和平衡障碍。通过抗痉挛体位摆放训 练技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姿势和平衡能力。具体方法包括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的摆放训练。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皮肤破损
关节脱位
呼吸不畅
其他并发症
为避免皮肤破损,应定期检查 患者的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 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受压或摩 擦。如出现破损,应及时清洁 伤口并涂抹药膏以促进愈合。
在摆放体位时,要特别注意保 护关节的稳定性,避免过度牵 拉或外力冲击。如发生关节脱 位,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处 理。
02 促进神经康复
该技术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促进神经 系统的康复,对于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 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03 预防并发症
合理的体位摆放能够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 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痉挛的定义和影响
痉挛的定义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的不自主收缩,表现为肌肉僵硬、 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抗痉挛体位摆放 训练技术
汇报人:xxx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痉挛性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由于中风后大脑皮层、皮下纤维束及皮下白质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主要在运动皮质下行纤维束、大脑中央灰质与脑干交叉区,导致肢体或端部肌肉发生痉挛、拮抗失调、协调减退,进而导致一侧肢体无力或肌肉紧绷。

以下是关于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康复。

1.了解病情:初诊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与体检,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功能受限程度。

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病因、病程和康复进程,以便更好地合理安排康复计划。

2.合理治疗:应根据医嘱,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痉挛药物、解痉药物等,以减轻肢体痉挛和改善肌张力。

同时,还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相关病症。

3.个人日常照顾: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以防止感染。

同时,良好的口腔卫生对于预防口腔感染也至关重要。

4.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应偏向于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瘦肉等,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5.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

康复治疗应包括肌力训练、康复体位、康复步行、平衡训练等项目。

康复训练可通过家庭康复,并辅以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6.安全防护:因患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

家居环境要整洁、无障碍,防止跌倒。

床上扶手、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材可以帮助患者行动,注意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劳损。

7.心理疏导:痉挛性偏瘫患者由于生活功能的受限和不便,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心理。

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安慰,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增强生活信心。

8.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听从医生的建议,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

复查时应及时告诉医生有无新出现的症状或不适,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表 2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患 儿 治 疗 前 后 G M评 分 比较 ( ,± ) MF 分 s
当 的本 体 感 觉 , 此对 行 走功 能 的建 立 很 有利 。 他 研 究 也证 实 , 因 其
减重步行训练较传统常规康复治疗可更早重建生理步态 , 大部分 患者逐步较快地恢复了地面行走能力 , 康复的时间可以大大提前。
25 8 , 均 年 龄 (. 1 ) ; . 岁 平 3 + . 岁 不愿 意接 受 减 重 步 行 训 练 的设 为 8 2 对 照组 (o J, 5 f)男性4 例,  ̄ O 女性 1例, 龄2 7 岁 , O 年 . 平均年龄 (5 1 ) 3 3 ±. 3 岁 。组 患儿 年 龄 、 2 性别 、 情 比较 无 差异 (> . )具 有 可 比性 。 病 尸O5, 0
1 方 法 . 2
脑瘫儿童( 4 岁约有7 万人左右 , 我国人 口素质影响较大 。 0 1) O 对
因 此如 何 有 效地 提 高 患儿 运 动功 能 , 是 站 立 、 走 能力 , 为 尤其 行 成 临 床治 疗 中一个 值 得 研究 和 探讨 的问题 。 中心对 痉挛 型 双 瘫 患 本 儿 采用 减重 步 行训 练 , 取得 了较好 疗 效 , 现报 告如 下 。
采用常规 的综合康复治疗 , 观察组在常规 的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 , 治疗前后 采用功能性步行分 ̄ ( n tnlal Z f co a n— u i
b li aeoy sa ,A )粗 大运动评 估量表 ( e gos oo uci m aueG M一 8 之D区和E区进行评 定 , ua o ct r cl F C 、 tn g e t rs trfnt n esr , MF 8 ) h m o 比较2 患儿的 组 F C MF A 和G M评分。结果 经过3 月的训练,O g脑瘫 儿童功能性步态 ̄G M量表- Dg 个 lO ' ] MF  ̄ -和E . 区分值均得到不 同程度 改善 , 但观察 减重步行训练 能有效改善痉 挛型双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组的改善程度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l . P 0 5 o结论 <0 关键词 : 减重步行训练; 痉挛型双瘫 ; 步行能力

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21 运 动疗法 .
尾, 从抬头 、 翻身到坐 、 、 、 的规律灵活运用 B bt, oa 爬 立 行 oa Vj 、 h t
人而异 . 可生搬硬套。 不
脐带绕颈 5例 ,其 中 2 例存在两个或 以上高危 因素。偏瘫 7 1
例, 双瘫 9例 , 三肢瘫 5 , 例 四肢瘫 9例 。 合并癫痫 6 , 例 合并智
力低下 1 , 3例 合并 自闭症 1 , 例 合并语言落后 1 , 4例 视力障碍
2例 。
2 治 疗 方 法
着其屈 曲、 伸展 的方 向, 应用一定力度加大其屈 曲、 伸展及旋转 的程度 , 并保持一定时间 , 以降低肌张力 , 达到治疗 目的。
临 床 常用 的有 单 双 腿 蹲 起 练 习 ,借 助 斜板 的蹲 起 练 习 , 单
见合并疾病包括 : 癫痫 、 智力低下 、 语言落后 、 行为异常 、 知觉 感 障碍等 。脑性瘫痪 临床分为 : ①痉挛型 ; ②不随意运动型 ; ③共 济失调型 ; ④肌张力低下型; ⑤混合型 。 其中痉挛 型脑瘫 占 6 % 0 7 %, 0 痉挛 型脑瘫按瘫痪 部位可分为 以下 几种情况 : ①单瘫 : 单 个肢体受累 ; ②双瘫 : 四肢受 累, 上肢轻 , 下肢重 ; ③三肢瘫 : 三 个肢体受 累 ; 偏瘫 : ④ 半侧 肢体受 累 ; 四肢瘫 : ⑤ 四肢 受 累 , 上、 下肢受 累程度相似i 。虽然脑瘫 患儿的脑损伤 是非进行性 的, 但其运动功能 障碍却 随着 年龄增长而有所 变化 , 临床表现 各异 , 以脑瘫患J t 所 Ut l 果不能得到有效 医治 , 往往终身残疾。 近 来我们以 B bt、 o a上 田法等运动疗 法综 合治疗 3 oa V j 、 h t 0例痉挛

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

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2月 一2 0 1 3年 7月我科 儿 童康
验组患儿在训 练 6个月及 l 2个月后 的 G MF M- 8 8评分 均高 于对 照组 , 且差异 均有统 计学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 动能力有明显 的治疗效果 。 【 关键词 】 痉挛 型双瘫脑 瘫 ; 家庭康 复 ; 粗大运动 能力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4年 4月第 7卷第 4 A期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Rm i o n M D r u g U s e , A p i r l 2 0 1 4 , V d. 7 N o . 4 A
・ 9 9・

临 床 研 究

来沉重负担 ,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脑瘫患儿康 复的关键 。无论在 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 中国家都不 能把所 有脑瘫 儿送 到 医疗 机构 中去进行康复训练 。因此 , 家庭康复训练逐 渐成 了 国内# H' J L 脑瘫康复工作 的新 热点 J 。定 期 到 医院进 行康 复 指 导 , 并 指 导家长 , 在 家中帮助患儿做一些简单康 复训 练 , 具有重要 意义。 刘振寰 提 出了现代康 复一传统 医学康 复一 家庭康 复三 结合 模式 的可行性 , 肯定 了家庭康复 的效果 。A ' J L 脑瘫 的损伤是永 久性 的 , 康 复是终 生的。我省位于西南边疆地 区 , 经济落后 , 绝 大多数家庭无法长期 承担康 复 的人 力和物 力负担 。家庭 康复 突显 出其优越 性 , 患儿 对家 庭环 境熟 悉 , 配合 能力 强 , 无恐 惧 感, 进步快 , 已成为共识 , 且痉挛型双瘫 的家庭康 复方 法相对较 易掌握 , 本 文 旨在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 型双瘫脑瘫患 儿粗 大运动能力 的影 响, 并对 具体 的康复 方法规 则进 行探 讨 , 为脑 瘫患儿家庭提供经济实用 的康复训练方法 。现报道如下 。

家庭康复训练配合门诊治疗对痉挛性双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家庭康复训练配合门诊治疗对痉挛性双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较显著 , 明显优 于对照组水平( <) 5 。结论 P 【0 ) .
在 医院门诊常规治疗痉挛性双瘫的基础上 , 配合 家庭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惠者
肌张 力, 增加关节活动度 , 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提
关键 词 : 挛 性 双 瘫 ; 动 功 能 ; 痉 运 门诊 ; 家庭 康 复 训 练
痉挛型 脑瘫的 主要 表现 是肌张 力增 高 , 其中 , 痉挛 累及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 予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 按摩 、 经肌 肉电刺激 、 神 熏蒸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 予家庭康复训练 , ,
于治 疗 1 后进 行 综合 评 定 。结 果 2周 治 疗 后 2组 患 儿的 肌 张 力、 节 活 动 度 、 运 动功 能 较 治 疗 前 明 显好 转 , 观 察 组 改善 幅度 关 大 且
1 临床资料 . 1
选取 2 1 年 6月~ 0 1 8 00 2 1 年 月在本院康复门
良 A h ot sw r h评价 , 肌张力 ≤2 , 级 排除髋 、 及踝 屈曲挛缩 , 膝 排 除踝部骨折或异常骨化所致畸形 , 足背曲角大于 9 。 0。 1 . 观察组 .2 2 在 门诊常规 康复 治疗 基础上配合家庭康复训 练。家庭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 抱姿 : 采用增加患儿股角的髋外 展外旋抱姿 ; 坐姿 : 外展坐位 , 于年龄稍大一些 的患儿给 髋 对 予小靠背椅反坐( 靠背在前 )患儿两腿分开 面对靠背坐。训练 , 由一对一治疗师指导家 长给予重点的 、简单的运动动作训练 指导 , 直到家长完全 掌握并每天坚持 3 一 0 m n家庭 训练 , O 4 i 对 合作及理解能力好的患儿要求家长督促患儿按治疗师指导 的 方法在家 中进行主动功能训练 , 每天 1 , 次 每次 2 ~ 0 rn 被 0 3 i; a

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40例

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40例

站立 平衡从 双 足到单 足进 行训 练 ,站 立位 双下 肢重 心 转移 训练 ,上 、下 台阶的训 练 。患儿 骨 盆 和膝 关节 控 制不 好时 给予适 当的 帮助 ,行 走 时可借 助 助行 器逐 渐
过渡 到单拐 ,最后无 借助 下 步 行 。④ 矫 形 器使 用 :患 儿站 立和行 走时 出现踝关 节 跖屈 伴 足 内翻 或外 翻时 穿 戴踝 足矫形 器 ( O) AF ,同时 伴 有 膝关 节过 伸 时 穿 戴
KAF 的膝关节 绞链行 走时 能 自由屈 曲 ,而伸膝 控 制 O
在 0 ;KAF 和 AF 。 O O踝关 节绞链 允许踝 背伸 O 5 , ~1 。 跖 屈为 0 。要求 患儿 在康 复训 练时脱 下 矫形 器 ,站立 。 和 行走 时穿戴 ,夜间 也尽 可能穿戴 。 1 2 2 中药熏 蒸 :熏疗 方组 成 :黄芪 3 g . . 0 ,当归 、川 芎 、鸡血 藤 、牛 膝 、红 花 、赤 芍 、透 骨 草 、络 石 藤 、
的评 分共计 3 项 ,每项 o 7 ~3分 ;0分 ,不 能完 成 ;1
分 ,小部 分 完 成 ;2分 ,大部 分 完 成 ;3分 ,全 部 完
关 键 词 中 药 熏 蒸
康 复 训 练 脑 性 瘫 痪 痉 挛 型 双 瘫 下肢 肌 张 力 障 碍
脑 性 瘫 痪 (ee rl as ,C ) 简 称 脑 瘫 , 是 指 crba p l y P 患 儿 在 出 生 前 至 出 生 后 1 月 内 因 各 种 原 因 而 引 起 一 个
意义 ( P> 0 0 ) .5。
木瓜 、伸筋 草各 1g 5 ,加 水 1 0 ml 0 0 。采 用 中药 熏疗 蒸
汽 自控仪进 行双下 肢 熏蒸 ,每 日 1次 ,每 次 3 钟 , O分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1例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1例
3 讨论
胃经之 足三里 ; 经 之 足 临 泣 、 墟 、 钟 、 陵泉 ; 胆 丘 悬 阳 膀 胱经 之 申脉 。 12 操作 . 选 用 2 号 细针 , 2 —4 l 8 长 5 0nn的毫针 , l 酒 精局部 消毒 后行 针刺 治疗 。督 脉经 穴与 夹脊 穴均 横刺 ( 针尖与 皮肤 方 向成 1。 3。 进 针 , 尖 指 向脊 柱 方 5 0角 针 向 , 针尖 要抵 住脊 柱 以确保 安全 ) 四肢 穴根据 部 最终 。
维普资讯
针灸临床杂志 2 0 年第 2 卷第 8期 08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 ・ 9
针 刺 结合 康 复 训 练 治疗 痉 挛 型 小儿 脑 瘫 1 例
李晓霞 王宏业 李 平2指 导) , , (
( . 津 中 医药 大 学 , 津 309 ;. 1天 天 0 132 天津 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 天津 309 ) 013
治疗方案 , 以及严格的康复护理程序 , 经过 1 年的治疗
和康复训 练患儿 的肌 张力 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儿诸 症 基 患 本 消失 。随访 1 年患 者坚 持 日常生 活训练 。现患 儿 的
临床症状 基本 消失 , 患儿 智力 接近 正 常儿童 , 中枢 性瘫
痪症 状基本 消失 , 已接近 I床 痊愈 的标 准 。 t ' ; t i
练 时应在 患儿后 侧 , 患 儿髋 关 节 、 关 节取 伸 展位 , 使 膝 然后 家长 双膝分 别跪 在患儿 两侧 , 利用 自身重力 , 阻止
肢 肌 肉痉挛 , 张力 升 高 ; 肢 重 于 上 肢 , 肢 主 要表 肌 下 上
现为: 手关 节掌 屈 、 指 内收 、 关 节 屈 曲 、 臂旋 前 、 拇 指 前

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活动度的相关性

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活动度的相关性

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活动度的相关性李思佳;张琦;何艳;刘前进;张燕庆;周天添【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22(28)10【摘要】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33例,按照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分为1组(Ⅰ级,n=12)、2组(Ⅱ级,n=11)和3组(Ⅲ级,n=10)。

采用SpinalMouse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患儿坐位躯干前后屈、左右屈关节活动度。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进行测试。

结果后伸角度、矢状面总活动度、左屈角度、右屈角度、冠状面总活动度均与GMFM88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5),与GMFCS分级呈负相关(|r|>0.424,P<0.05)。

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的脊柱活动度与粗大运动表现相关。

【总页数】6页(P1211-1216)【作者】李思佳;张琦;何艳;刘前进;张燕庆;周天添【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儿童物理疗法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3【相关文献】1.针刺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2.活动平板训练联合针刺推拿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3.痉瘫康湿敷结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4.A型肉毒毒素与活动平板训练联合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作用5.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下肢瘫痪的康复训练

双下肢瘫痪的康复训练

双下肢瘫痪的康复训练
双下肢瘫痪的康复训练旨在恢复双下肢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理疗、按摩等手段,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和僵硬。

2. 功能性训练:通过各种活动复建训练,如翻身、坐立、站立、行走等,旨在逐步增强和恢复双下肢的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神经生物反馈:利用生物反馈仪器,帮助患者意识到并控制自己的肢体运动。

例如,通过放置传感器,患者可以看到自己肌肉收缩的程度,从而更好地控制肌肉的运动。

4. 功能电刺激:通过电刺激患者的神经和肌肉,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活动能力的恢复。

这可以通过放置电极在肌肉上,或者通过外部设备,如电刺激自行车或步态训练器来进行。

5. 步态训练:通过使用助行器具,如平行杠、步行器、拐杖等,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提高行走能力。

6. 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和康复训练。

此外,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双下肢瘫痪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需要长期进行。

康复师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进展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进行适时的调整。

痉挛性偏瘫

痉挛性偏瘫

4. 维持患侧上下肢的体重负荷能力,促进分离运动,使缩短的肌肉伸展,增加其正常关节活动以 及下肢分离动作。 (1)患儿取四爬位,治疗师位于后方,一手扶持患儿健侧下肢膝关节,使其伸展,另一只手控制患 侧骨盆带,使患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90°, 在此体位上进行患侧下肢负荷体重、重心前后移动训练。
(2)患儿膝立位,使其保持对称姿势。在提高下肢的运动性、支持性的同时,促进患侧上肢、手的使用 及手眼协调能力(图3-162).
痉挛型偏瘫患儿的运动疗法
目录
CONTENTS
1 临床特点 2 治疗原则 3 运动疗法
5
01 临床特点
偏瘫对侧大脑半球萎缩及侧脑室扩大患儿一般情况下表现为: 1. 瘫痪肢体自发运动减小,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 2. 患侧感觉异常,运动迟缓,乳儿期可见到患侧的手常为握拳状态,主动抓物
困难,正中位指向发育障碍,久之,会形成腕、肘关节的屈曲与挛缩; 3. 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独立步行发育延迟,由于健侧的过剩活动或代偿活动易导
(3)患儿立位,治疗师位于患儿身后,握住患侧上肢的肘部并将上肢上举,牵拉短缩的躯干,促通 抗重力伸展,姿势对称的同时使患儿体验体重的左右移动,并促进患侧上下肢的体重负荷能力(图3163)。
(4)患儿站立于平衡板上,一名治疗师在其后方控制,左右晃动平衡板,患侧负重时倾斜时间多于 健侧,另一名治疗师在其前方对患儿抛球,让其主动双手接球,可促通其立位左右平衡,体验重心 转移,改善患儿手眼协调,诱发患侧上肢主动运动。
(5)患儿仰卧位或坐位,治疗师在其上方或前方,用玩具诱发患儿双手去取玩具 ,促通患儿躯干对称及诱发双侧性的正中位指向运动。
2. 缓解患侧体干、上肢、下肢的痉挛性,促进患侧躯干充分伸展并进行牵伸,使其姿势对 称。 (1)患儿患侧在滚筒上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控制肩关节,另一手控制髂前上棘。借助滚筒 前后移动来伸展躯干,缓解患侧躯干的痉挛性,促进姿势的对称(图3-156).

双下肢瘫痪康复训练动作

双下肢瘫痪康复训练动作

双下肢瘫痪康复训练动作双下肢瘫痪康复训练动作,哎呀,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儿。

你想啊,双腿完全不听使唤,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想走一走,脚下空空的,光想着都觉得难受。

可是,谁说这条路一定得走不动呢?就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坚持下来,情况会好转的。

训练动作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来。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渐渐地你就会感受到变化。

你看,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麻辣火锅”,刚开始觉得辣,吃多了就能品出那份滋味来。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些训练动作怎么做,才不至于让人掉入“坑”里。

咱得明白一个道理,康复训练就像修行,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看见成果的。

你要是想着一做就能站起来,那肯定不现实。

咱们要有耐心,这“慢”字,要记在心里。

有些训练动作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可真得慢慢来。

比如最基础的腿部伸展动作,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抬抬腿嘛,谁不会啊?其实并非如此。

腿不动,哪怕只是微微动一动,这也是对肌肉和神经的挑战。

所以,想抬腿,首先得做好充分的准备,慢慢把腿部肌肉拉开,别一股脑儿的就使劲。

要不然,反而会弄伤自己。

真的是要小心,别把自己折腾得不轻。

再来说说这个“躺着做动作”,很多人一开始做康复训练都得躺下,躺着怎么训练呢?其实就是做一些“腿部挤压”动作,用双手帮助腿部进行按摩和压迫,这不仅能活血,还能让肌肉不至于过于僵硬。

其实啊,这个过程挺简单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次新的尝试。

当你能感受到自己双腿稍微有点动静,心里可真是开心得很了。

人的意志力比身体强得多,能够激励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呢,要说的就是“坐立训练”。

可能你一开始觉得坐得挺稳,没问题,可一站起来就像个二百斤的大石头,动弹不得。

那怎么办?这时候就是要先让你的身体慢慢适应,锻炼腰腹的稳定性。

你坐下来时,双腿放松,双手支撑着身体,做些适度的旋转动作,调整呼吸,保持平衡。

这种动作,不要着急,有一点点的耐心,慢慢去做,才能看见成果。

说到“站立训练”,这是康复过程中的大关。

痉挛性双瘫康复训练个案分析

痉挛性双瘫康复训练个案分析

痉挛性双瘫康复训练个案分析茹志君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学系痉挛性双瘫康复训练个案分析作者:茹志君指导老师:孙晓莉[摘要]: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发育时期的脑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

痉挛性双瘫是其常见的类型,由于双下肢的功能障碍而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

[关键词]:痉挛性双瘫、康复训练1、资料1.1 一般资料:董某,女,2岁7个月,痉挛性双瘫,于2008年9月2日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及相关治疗。

1.2 入院检查:脑电图大致正常,CT:脑室两侧扩大,合并症:无,IQ:正常。

1.3 康复评定:神志清楚,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手眼协调性尚可,右眼斜视,两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明显歪斜。

双上肢功能活动正常。

双下肢肌张力高,Ashworth2级,肌力差3级、远端2级。

内收角30°,右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位。

双侧屈肌挛缩。

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左侧国窝角150°,右侧160°,双侧巴宾基征(一)。

ADL:中度功能障碍2、方法2.1 运动疗法2.1.1 肌肉牵拉:①仰卧位:膝关节微屈,牵拉跟踺3分钟左右,各重复一次,维持和扩大踝关节的活动度。

②仰卧位:直腿抬高做屈髋伸膝的动作,牵拉掴绳肌2分钟左右,各重复3次,以维持和扩大膝关节的活动度。

③仰卧位:患儿双腿稍分开,治疗师在患儿的双脚下方,用自己的双方扶住患儿的两个膝关节,做“劈叉”的动作。

2.1.2 渐进性抗阻训练:仰卧位,屈髋—膝—踝后,给小腿一个阻力,让患儿做“蹬腿”的动作,以增加双下肢的肌力。

2.1.3 Bobath训练法:给患儿足跟部外侧缘进行刺激性的扣击,可促进肌肉本身和皮肤的感觉,为立位平衡及行走打好基础。

2.1.4 单侧负重训练:训练师给予一定的帮助,使患儿单腿跪,单腿站,单腿—蹲起,以增强其肌力。

2.2 肌电治疗:降低肌张力的同时增强肌力。

2.3 药物治疗,神经节甘脂及脑蛋白的疗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型双瘫的训练
一、训练要点 (一)抑制 双侧髋关节内收、内旋及过度屈曲;膝
关节的屈曲或过伸,以及踝关节趾屈、足 内翻等伸肌痉挛模式。
(二)促通 腰腹肌的紧张度、两下肢的支撑能力和
重心转移能力。
、常用的训练手法
+ (一)抑制下肢内收、 内旋训练
+ 患儿取仰卧位,令双下 肢外展、伸展。治疗师 双手握住患儿骨盆两侧 髂前上棘处上下扭动, 以诱发躯干和骨盆的回 旋运动。然后双手握患 儿双膝做双下肢屈曲、 外旋外展运动,可扩大
+ 患儿取跪坐位,治疗师于身后双手扶持骨盆 (抑制其前倾),令患儿跪立,并做两侧重 心移动训练,可促进髋关节伸展,脊柱伸展 及立位平衡建立。当跪位平衡完成后,可进 行单腿跪立训练。治疗师协助一侧膝关节屈 曲90°,足跟着地,并按膝关节下压拉长 跟腱,可抑制尖足和增加股四头肌肌力。两 侧交替进行,完成后逐渐向立位转移。
+ (二)扩大股角训练
+ 令患儿仰卧位,双下肢外展、伸展。治疗师坐于双膝之间, 一大腿压在患儿一侧下肢上,然后用对侧手握住患儿对侧足 底,另一手扶膝关节处,做该下肢屈曲、内收、外旋、外展、 伸展动作。双下肢交替进行。此手法可有效地抑制髋关节内 收、内旋,加大下肢关节活动度,扩大股角,降低双下肢肌 张力,改善下肢的可动性。在股角扩大的基础上,治疗师可 用双腿分别固定患儿最大外展位的双下肢,双手于患儿腰后 交叉叩住,向上方牵拉患儿成坐位,可促进骨盆前倾和脊柱 伸展。
+ (九)坐位平衡训练
+ 令患儿骑跨于圆滚筒上, 双足跟着地,治疗师坐 于身后,双足踩在患儿 双足背上,双手扶患儿 双膝并给予一定压力, 抑制其足尖。然后,使 圆滚筒左右慢慢滚动, 可促进坐位平衡建立。 也可令患儿做起立训练, 当患儿站起时,双手控 制双膝防止患儿下肢内 收、内旋出现。当尖足
+ (十)跪立位训练
+ (五)脊柱、髋关节伸展训练
+ 令患儿俯卧于圆滚筒的横轴上,治疗师双 手握住患儿双踝部,在抑制髋关节内收、 内旋后上提,使圆滚筒前后慢慢滚动,可 促进脊柱和髋关节伸展。
+ (六)四点爬位训练
+ 令患儿俯卧位双手支撑,治疗师双手握住双 髋部上提,使髋关节屈曲成四爬位。然后双 手移向臀部按压,并推动骨盆前后慢慢移动, 使髋关节充分屈曲和伸展。此方法可增加双 下肢支撑力,促进脊柱、骨盆分离,为四点 爬做准备。
痉挛型双瘫的训练
桃江县中医院康复科
张扬眉
痉挛型双瘫
+ 多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造成,常见于 早产未熟儿。
+ 临床表现:痉挛性四肢瘫,但明显下 肢重于上肢。卧位可见到双下肢内收、 硬直、伸展。翻身时上肢用力呈整体 模式进行。坐位骨盆后倾、脊柱后弯 呈圆背,支点在骶髂关节,喜“W” 坐位。腹爬时靠双手向前牵拉进行, 双下肢硬直伸展,无交互运动。四爬 时呈兔跳样。膝立位困难,立位双下 肢内收、内旋、伸展尖足,可有膝反 张、双足外翻或内翻。步行时屈髋、 屈膝,呈摇摆步态。双上肢肌张力稍 高,双手动作稍笨拙。
+ (七)膝伸展训练
+ 令患儿俯卧位,一侧膝关节屈曲成90°, 治疗师一手握足底前部下压,一手半握拳 叩击足跟,然后同样手法做另一侧。可增 加胫前肌张力及膝关节周围肌群的协调收 缩,抑制足趾屈、内翻和促进小腿伸展。
+ (八)长坐位训练
+ 将圆滚筒前方垫高(约与地面成45°角),患儿骑跨在圆滚 筒上,双上肢伸展,双手扶圆滚筒上。治疗师位于其后方, 双手握住患儿双膝使下肢外旋、足跟着地。然后用肩顶住患 儿臀部,使其脊柱和髋关节伸展,同时令患儿双手在圆滚筒 上移动。注意向前移动时,抑制双膝屈曲痉挛;向后移动时, 抑制其内收、内旋,痉挛及尖足出现。当骨盆活动改善后, 让患儿抬一上肢取物,促进脊柱回旋,双上肢交替进行。此 时治疗师注意保持膝、肘伸展,双下肢外展、外旋及脊柱伸 展姿势。能较好完成上述动作后,治疗师用肩顶住患儿臀部, 将其重心慢慢后移,逐渐下落成长坐位。可进行上肢的各种 游戏活动和坐位体轴回旋训练等。
+ (十二)步行训练
+ 当患儿立位重心移动完成后,治疗师可在患 儿前面,双手向上牵拉患儿前臂,抑制躯干 前倾和髋关节屈曲,在全身伸展的状态下, 引导做前后迈步训练。逐渐减少扶持,使其 独立步行。治疗师也可位于患儿身后,双手 向后下方牵拉患儿双上肢,使重心后移,步 行训练。此方法可促进脊柱、髋关节伸展, 纠正躯干前倾姿势。
+ 2、脊柱、髋关节伸展训练
+ 令患儿背靠小桌子站立,双上肢伸直前臂外旋、腕背屈、手指伸开向后 支撑于桌面上,治疗师于身后控制双肩胛带,并调整脊柱及髋关节伸展, 使重心落在足跟上。站稳后,做缓慢重心移动训练。可促进脊柱及髋关 节伸展和立位平衡的建立。
+ 3、立位重心转移训练
+ 令患儿站立,治疗师位于身后,双手控制骨盆及膝关节。令患儿上肢做 外展及上举运动,可促进全身伸展。然后治疗师双手控制骨盆及两侧下 按,并缓慢做重心移动训练。可进一步增加髋关节的抗重力伸展。完成 上述动作后,令患儿双上肢后伸,治疗师用双手托住患儿腕背屈、外旋 位的手掌,缓慢向上交替用力,使患儿双下肢交替持重,重心左右移动, 为步行做准备。
+ (三)搭桥训练
+ 令患儿仰卧位双下肢 屈曲,足跟着床,双 上肢上举。治疗师位 于足侧,用双肘对其 双膝施压,保持足背 屈。然后双手握住骨 盆两侧将臀部抬起 (逐渐由被动变为主 动训练),使髋关节 伸展、骨盆后倾。此 手法可抑制髋关节周 围肌肉痉挛,促进臀、
+ (四)髋关节外旋、外展训练
+ 令患儿仰卧于圆滚筒的长轴上,双下肢屈膝 骑跨于圆滚筒上,双足着地。治疗师跪于足 侧,双手扶持患儿骨盆,并屈肘用前臂控制 患儿大腿,保持髋关节外旋、外展位。然后 使圆滚桶左右滚动,在诱发患儿双上肢伸展 的同时,双手调整骨盆上下移动,诱发两侧 躯干的活动,此方法可促进髋关节外旋、外 展及躯干、骨盆的活动性。
+ (十一)立位训练
+ 1、立位平衡训练
+ 将圆滚筒靠墙稍斜放,令患儿背靠圆滚筒站立。治疗师位于前面,双手 控制患儿骨盆。并调整患儿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呈对称伸展状态。站 稳后,双手扶骨盆缓慢做重心移动训练,站稳后逐渐减少扶持,促进立 位的自我调控。可促进脊柱和髋、膝关节伸展,以及立位平衡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