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案.doc

小古文教案.doc
小古文教案.doc

1《口鼻眼眉争辩》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5、会读了吗?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

6、男生、女生交替读。

三、理解古文内容。

1、读了好几遍了,能读懂吗?(屏幕上同时出现白话文、文言文。)看注释理解:曰、尔、谓、亦。

说说它们之中谁的本领最大呢?

2、学生自由发言。

重点理解:

(1)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理解“毫端”:形容像头发那样细微的东西。

“惟”:只有。“当先”:排名第一。

师:瞧,眼睛认为自己的本领无人能比,细小的,遥远的,什么都能看清,天下第一的就是他。他是多么的骄傲自满啊!

谁来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2)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这一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眉毛有什么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图。师演示。你看到了什么?(没有眉毛,脸就不像脸了,感觉特别怪)

没想到大家认为什么也不会做的眉毛居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难怪他是那么自信满满的。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3、这四个朋友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输,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再想想究竟谁的本领大?(他们各有各的用处,缺了谁也不行)

4、没想到他们争辩了几千年的难题一下子就被你们解决了,真聪明。这样吧,我们的头上除了口鼻眼眉还有耳朵呢,谁来充当耳朵劝一劝他们,让他们重归于好吧!

5、学生试用白话文续写结尾。

师:你们说得都很在理,相信口鼻眼眉一定会再次和睦相处的。老师也想试试当一回古人,把你们说的话变成文言文,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出示:耳在一旁,目睹此辩,叹曰:“尔等莫再争也,世间万物,皆有其用,无谓乎高低。”口鼻眼眉闻之默然,互视一笑。

师读。

四、分角色表演古文。

这篇古文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特别好玩,把我们脸分成了口鼻眼眉四个角色,让人读后若有所思。这么有趣的古文愿意来表演一下吗?

四人小组练习,指名表演。

凡“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等等。)

“豊”,象形字,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豊”字象豆【古代的一种高脚盘】上放着祭祀的玉。)

所以,《说文》是这样解释繁体“礼”字的:“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履行,用以事奉神灵获得福祉。)以礼祭拜神灵,必须恭恭敬敬,并有庄重的仪式。后来,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有关了。

2《礼》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及小古文《礼》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一种美德。初步知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文字入手,初步感知小古文

1、先看老师写一个字,谁认识?左边是一个示字,现在就是示字旁,左边是一个豊字古代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有关了。

2、给礼组个词。(礼貌,敬礼)

3、其实。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到今也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诗文和有关礼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小古文,它的题目就叫礼。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把这篇小古文读上两遍,把字音都读准了。

出示:小古文

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着小古文有什么感觉?(短小、不容易懂)

古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两种文体都是都可以作为记录,写在纸上,不同的是“古文,只是写在纸上平常说话却不是这样。而现在我们的文章,写在纸上的意思就是你想说的,和我们平常说话的语言差不多。

2、看看如果去掉拼音读行不行?

指导速度慢一点、有节奏、有韵味。

3、同学们读古文有读古文的语气,我们这样读,只是在念字,这还不够,老师想和你们一

起来研究怎样读。老师想先来试一试,好吗?给点掌声!谢谢。

老师配上音乐范读,要读好古文还必须要有节奏、有韵味。听老师读,看我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停顿的地方可以用笔画一下斜线,做个记号。

4、同学们根据你刚才画的节奏先自己练习两遍。

两句分开读

5、第一句谁来试试。知道读出韵味、节奏。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

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6、潘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谁来把小古文整个地读一遍。

6、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吗?

(孔融让梨)

三、精读,明文意

1、现在我们同学已经读得很不错了,但是除了会读,还要理解古文的意思。

古文为了便于我们读者理解,常常标有注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般古文难理解的字都会在右上角有个数字标记,然后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在下面去找相应的解释。

我们现在看诸是1,我们来看下面的注释找到1:解释是其他的兄的。其他的字你也可以看看注释再理解,然后整篇小古文连起来看看。说给同桌听一听。

2、通过看了注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3、第一句话谁来先说一说。第二句,连起来说一说。

4、理解了古文的意思肯定能读得更好。点名读,男女生读。

5、老师这有几张图片,但是缺少文字,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过的小古文给图片配上文字。(边配边读)

6、去掉图片谁能用古文来讲这个故事。

7、刚才我们用孔融让梨这四个字来概括了古文的主要内容,现在你能否用上这其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孔融的品质。我们连着题目一起读一遍。

是啊,正是孔融有礼让的好品质,所以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在三字经中也有记载。这一句不光讲了孔融的故事,也讲了孔融的品质。请大家利用看注释的方法来自己读读这句三字经并试着自己理解意思。

8、请一个同学说说意思。

9、古代的童子读的时候都会摇头晃那,我们来试试看,连读两遍。

孔融因为礼让而流芳百世,我们的语言文字中还有很多与礼有关的成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中国的经典型古诗文,其实我们平常多读读、多背背古诗文你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在古典音乐中回味孔融让梨的故事。

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古文大意,并能领会寓意。

2.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文,培养古文语感。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激趣——自学——明理——拓展——诵读

教学流程:

一、引发兴趣,创设情境(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同学们,我们通过以前的学习认识了春秋战国时期,谁知道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国家多,战争多)

今天老师就来讲一个战国时发生的故事。战国时有许多国家,其中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PPT出示题目)

就是——鹬蚌相争。读古人的故事,就要看古人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出示古文正文)

古人的这种文章叫文言文(板书),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

(字数少、简洁、生动、有趣)

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二、反复多读,自学文意

1、注音,读准字音(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可以多读几遍)

2、读出节奏感(出示有停顿符号的正文)

3、读出古文的韵味(试读、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4、看注释,讲故事(先自学注释,再探究解决不懂的字,最后试着讲故事)

5、教师引导、先范讲,再出示词语,让学生利用词语把故事讲生动

三、提炼成语,思考明理

1、后人通过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成语——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的结局是——渔翁得利

2、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什么叫做寓言?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故事就叫做寓言)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情之前要多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

4、这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还记得吗?

这个寓言和燕赵两国的战争有什么关系呢?开动脑筋,看谁能看透寓言的言外之意。

四、寓意拓展,创意无限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美国前总统林肯关于多思考、多退让的一段话

五、指导诵读,感受魅力

1、分角色诵读

咱们班谁最会读课文?请你来读旁白。谁最厉害,请他来读鹬、蚌。

2、老师读旁边,男生、女生分别读鹬、蚌,男女生展开竞赛,教师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读出古文韵味)。

3、指读,自己分饰三角

4、填空背诵

5、试着背诵

4《伊索寓言》

1. 导入:今天我们想学习《伊索寓言》,听说五年级学过了,今天再学一遍愿意吗?有没有说心里话?(生:温故而知新)

2. 问几个问题:谁写的?都是写谁的?(动物)都是动物吗?它是用动物来表现一些事情。写得最多的是狐狸,老师数了,大概有三十多个。你能说一说吗?(狐狸和乌鸦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狼和狐狸喜鹊和狐狸……)《伊索寓言》是什么时候被翻译到中国来的?不知道了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新东西。温故而知新。阅读材料,看看什么是“故”,什么是“新”。

3. 学生自读材料。(时间很充分)

4. 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看不懂,是古文,中学才学)(生:题目也不一样《意拾喻言》)你怎么知道这个题目不一样,读一读。(指名读第一段)你们喜欢吗?(很喜欢)

5. 有新有旧,新的是没见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旧的是还是那个故事。读读这三则寓言,不懂的看看解释,或问问老师。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则?

6. 学生自由朗读。(又一次充分朗读)

7. 你最喜欢哪一则?

8. 生:《鸦狐》因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甜言须防是饵。说明甜言蜜语说出来可能是个诱饵,所以喜欢。

9. 师:能不能读一遍?生读。(很流利)师:你比中学生还了不起。还有喜欢哪一则的?

10. 生:《豺烹羊》,它说明……

11. 师:为了中国的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能读一读这则寓言吗?生读。

12. 生:《狐与葡萄》因为道理……

13. 师:有没有别的地方你也喜欢,能不能不和大家一样喜欢这个道理?生:有一句话好,望则生怒……很有趣。(生读)介绍“噫”等字(再指名读)

14. 一起来读读第一首。这篇文言是当时最早的书塾中的课文,当时的老师称——先生,今天我们和先生一起来读一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师读一完整的句子,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停顿。老师读得越来越快)读出一种什么味道?(生:快,止不住想摇头)那你摇头读一读。(生读)你们做先生,摇头晃脑读一读,老师做学生。(师生互读)(这里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又读了三遍)

15. 在过去的学堂里,先生见徒子不错了,就要提个问题考考学生了。现在你们来提提问题呀?(生:用现代文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师扮徒子,假装不会)哪位同学帮帮我?(指名回答)清高的意思就是假装自己很高尚,先生满意吗?先生还有补充吗?请先生指引。(指名回答:说寓意)

16. 读了这篇文言,你最喜欢它什么呀?可以和现代文比较一下。(指名说:和现代文比较,表达得更丰富了。)比如在树下的心里:望则生……想象一下,这只狐狸在树下怎么样?(指名回答)看了这句话,这只狐狸的形象就呼之欲出,好在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板书:想象)还有什么好的地方?(生: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好在把葡萄可爱的样子写出来了。你们看,这段文言里有很多四字词,找一找。(生说)这样的词连在一起,读起来多么有节奏呀!

17. 我们再来评读《豺烹羊》。这个“烹”我们现在作什么讲?(烧)这里的意思是——豺吃羊。我们来读一读。第一遍我的声音响一点,你们轻一点。第二遍男女同学分。第三遍读到狼说话的地方老师读(老师的语气很好,其实对学生是一种影响与指导),羊说话的地方你们读。

18. 哪只狼读得好?为什么我这只狼读得好?(生:读出了语气)狼的语气在一次次变化。(指名分角色读)最后一句话一定会说得铿锵有力。现代文就不可能这么有力,而用文言很简洁,读起来就会很有力了。这就是文言的魅力。(板书:简洁)

19. 读得不错,还应该写一写。敢不敢?蝉和狐狸,老师没找到古文版,你们敢不敢编一编古文版的《蝉和狐狸》?对照原先的现代文,编一编古文版的。

20. 交流第一句。(生:昔有一蝉,栖树而歌……)和汤姆比一比,看看谁写得好。文言好吧,找些来读读。

(感叹于我们东降这个班的学生真不错,写得很好。贡老师最好把学生的作品添在我的评论里。)

5《蜀鄙二僧》教案

一、激趣导入并解题。

1、板书:蜀。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简称吗?

2、就在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继续完成板书:蜀鄙二僧

5、齐读课题,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

二、初读了解文章大意。

1、课文围绕着二僧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文,纠正字音。

谁想来读读。指名学生三人读。

谁能连起来读读。指名一人读。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就要联系注释来好好地读读课文。

让学生联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谁能来说说。指名一人说,相机解决字义和句义。

还有谁想说说?再指明一人说。

3、现在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4、你们都明白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句子

之: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你:

(1)子何恃而往?

(2)孰为汝多知乎?

(3)尔安敢轻吾射!

能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吗?

仔细观察这两组,你有什么发现吗?

5、是呀,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些地方啊!来,自己再试试。

6、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

指名说,教师完成板书。

三、细读悟文。

1、蜀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这是为什么?赶紧读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指名学生说。

出示句子:

吾一瓶一钵足矣。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读

(3)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从西蜀到南海有多远?指导朗读

(2)读到这儿,你想到什么?指导朗读

(3)可贫者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

(4)你再读贫者的话,有什么想说得吗?指导朗读(5)是啊,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海,贫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齐读贫者的话。

面对同样的路途,富者的态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1)为什么富者认为贫者去不了南海呢?

(2)贫者仅靠“一瓶一钵”,而富者呢?指名读(3)这句话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准备?指导朗读

(4)可结果呢?

(5)将贫者的话和富者的话对比起来读读,你有什么想说得?

四、分角色朗读,明理。

1、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2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2人读。听了他们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得吗?

4、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行吗?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

5、作者听他们的故事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

1、听完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前不久自己猜得一个谜语,你们想来猜猜吗?

2、口述谜语,学生猜谜。

2.26米,NBA china——

1.60米,NBA——

3、1.60和NBA几乎毫不相关,但博格斯却做到了。NBA向来是巨人的王国,它吸引着无数天资优异、热爱篮球的少年,可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但身高仅仅只有1.60米的博格斯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的成功鼓舞着我们。

4、听了这个故事,读了我们的课文,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得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5、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6、我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立志、勇行,事必成!

6猫二则

谈话导入。

喜欢小猫咪么?

一、新授《猫捕鱼》。

1.想听小猫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有趣的故事。板书:猫二则,解题。

2.出示图,指导看图。

3.出示《猫捕鱼》指读齐读。

4.这只小猫趴在鱼缸上想些什么呢?(欲捕食之,之指的是小鱼。多馋呀,指读。)

捉到了没有?你怎么知道的?

5.“全身皆湿”会是什么样的呢?看图,对着湿漉漉的小猫,你想说些什么呀?

谁能把这个有情有趣的故事演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小猫。

6.练习背诵。

二、新授《猫斗》

1.出示“猫斗”。理解,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

2.出示《猫斗》指读齐读。

3.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在哪里斗?斗得怎样?

练读: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4.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猫斗的结果怎样?.请两个学生上台做动作,表演得怎样?

(2)练读:稍退缩、奋起逐之。

(3)齐读。

三、作业。

出示:小古文。用古代人的话写的文章。

你知道老师在哪里找到这两篇小古文?我们学校编了本小古文的教材,里面有很多故事,例如:。有……感兴趣的同学等教材编出来可以让老师带着读哦~~~~~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7狐假虎威古文教案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成语,板书狐假虎威,读,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

2.同学们,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2200多年前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中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楚国很强大,但是楚宣王担心北方各诸侯国害怕大将昭奚恤,而不怕他。有个大臣给宣

王讲了个故事,然后告诉他北方的诸侯国怕昭将军是因为大王把军队都交给他掌管,所以,诸侯国真正怕的是大王啊。大臣讲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出示古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讲。

3.这篇古文和我们学的课文狐假虎威有什么不同啊?简短)

4.那仲老师以前是怎样教大家学懂古文的呢?(生交流)

一、古今文对照,理解古文的意思。

二、参照古文后的注释理解意思。

三、多读几遍,猜猜古文的意思。

四、查字典,理解意思。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 大家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学懂狐假虎威这篇小古文。

首先请你借助拼音把课文试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大家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把句子读通了。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啊,请你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至少读3遍,然后用学习古文的方法自学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出示学习方法)

三.精读文章

(一)第一句话

1.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啊?你能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古文中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你能找到吗?

3.所以,求的意思是“寻找,寻求”,得的意思是“逮到,得到”。

4.让我们再次读好它。

(二)狐狸说的话

1.狡猾的狐狸甘心被老虎抓住吗?(不甘心)

所以,它开始蒙老虎,对老虎说——(出示狐狸的话)

2.指名读。

3. 子无敢食我也!

(1)狐狸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5)这儿,秦老师要问问大家,子是什么意思啊?(你)

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古文,还有哪个字也是表示你呢?(汝)

板书你子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这样可骗不了老虎啊?要扯着嗓子喊呢!

(3)“也”在古文中是语气助词,读的时候要拖长声调,提高嗓门。谁再来扯着嗓子,拖长声调试试?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指名2个学生读,可以加上动作)

(4)全班加上动作读。

4.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1)狐狸继续骗老虎,它又说——(生说)

出示句子

(2)是什么意思呢?

(3)你能用以前学的课文中的话解释这个句子,真好。老师再考考你,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使:派。长:掌管。逆:违背。)

(4)是啊,狐狸还是虚张声势,把掌管天下万物的老天爷抬出来了,谁来骗住老虎?我们要读出它的装腔作势来。

(4)指名读。男女生读。

5.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虎闻之,信吗?(半信半疑)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来(子以我为不信:你不相信我)狐见虎半信半疑,又曰(出示句子: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谁能说说它的意思。说出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的意思。

(3)谁来读?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反问句语气更强烈,要求读出情感来。

6.全班读好狐狸的话,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三)虎与百兽的反应

1.大家读的真投入,以前我们根据现代文演了这个故事,今天,你能否挑战一下,根据古文演一演呢?你们听老师讲古文旁白,狐狸也要用古文说话。(两人分别演狐狸、老虎,其他同学演百兽。)一定要听清楚了。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先行,虎随其后。兽见之皆走。)教师语速要慢。

2.学生表演

3.哇,百兽都逃跑了,(出示句子:兽见之皆走),这里的走什么意思?(跑)

(四)揭示原因

1.百兽们,你们怕狐狸吗?(不拍)你们怕的实际上是——老虎啊。但是老虎不知道啊。(出示: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读

3.意思是?畏的意思是(害怕)

4.兽见狐皆走,实畏虎也(板书)。

实狐假虎威也。

(五)齐读全文,背诵全文。

1.狐狸就是这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让我们带着对古文的理解,齐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3.这篇有趣的有趣的古文大家喜欢嘛?能把它背出来吗?

4.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延伸:

1.大家背得真棒,俨然是古代的小学童。现在,老师也请大家当一回小文人,把百兽一见到狐狸就跑的真实原因用古文告诉老虎。

大家注意了,要用古文呐,比如你,就应该说子或者汝。

(虎,子受欺也,兽见狐皆走,实畏子也。)

五、布置作业

把这篇古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8成语二则

教学要求:

1把两则成语故事的文言文读通,读顺。

2理解两则成语故事的意思。

3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自相矛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比比看,它和我们学过的《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对,它是两千多年的古人写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2.这两千多年的文章,我们五年级的同学能读通读懂吗?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最好还要读出节奏来。

3.指名读。师评价。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5.鬻这个字特别难读,结构也比较复杂,现在已经不常用了,猜猜看,它是什么意思?

6.卖什么东西呢?(矛和盾)理解“者”,这种意思现在还在用呢。谁来组组词?理解“鬻矛与盾者”,齐读。

7.矛和盾是什么呢?指名说。师总结。

8.这个楚国人是怎么叫卖自己的矛和盾的呢?(指名读誉之曰。。。。。。)

9.这里还有一个读yù的字,誉,谁来给它组组词。(荣誉、誉满天下)都表示名词。联系上下文猜猜誉是什么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读读)

生:吹嘘,夸奖,作动词用。(能根据下文去推测字、词、句的意思,真不简单。)

10.他是怎么吹嘘他的矛和盾的呢?齐读。

11.楚国人先夸了他的盾,怎么夸的?指名读。

12.吾盾之坚,坚是指?我的盾最坚固,坚固到怎样?(莫之能陷也。)理解莫之能陷也。连起来说说。谁能像楚国人一样夸夸他的盾,指名夸,齐夸。

13.夸了他的盾,楚人又是怎样夸矛的呢?指名读

14.吾矛之利,利的意思是----锋利到什么程度?无不双重否定是为了加强语气,猜猜于物无不陷也是什么意思?

15.谁能像楚人一样夸夸自己的矛。指名读,齐读。

16.谁想来当当楚国人,叫卖一下自己的矛和盾。指名读。谁的叫卖声能说的像电视里的广告一样,要有吸引力。指名读。

17.我们一起来夸夸他的矛和盾。

18.这个人说的话有没有什么问题啊?指名说。

19.师总结。这就叫自相矛盾,同学们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旁人也发现了他说的话自相矛盾,于是旁人就问?旁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0.齐读这句话。

21.楚人实在找不到答案,所以他不能作出回答,引读其人---。

22.这则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你们学得难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23.有些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多么琅琅上口,多么有韵味,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二、教学《郑人买履》

1.想学第二个成语故事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

2.理解“郑人”,你怎么知道的?

3.理解“履”。

4.所以题目的意思是,指名说,再读课题。

5.想知道郑人最后有没有买到鞋呢?那对照着注释赶紧读读吧,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根据上下文猜猜。

6.谁来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买到了吗?

8.生;及返,市罢,遂不得履。齐读

9.猜猜“市罢”是什么意思?

10.及返,返:返回。

11.当郑国人返回时,集市散了,所以遂不得履。

12.谁来猜猜。他没有买到鞋子,多么失望啊!指名读,齐读。

13.老师发现上文有个“已得履”,为什么又说“遂不得履”呢?

14指名读,齐读。

15.吾忘持度,哪个字解释我?持指什么。度指尺码,连起来,指名解释。

16.所以,他返回取之。他回去拿什么?心情怎样?齐读这句话,注意他语气的变化。17.那么,他的尺码在哪里?又是怎么来的呢?指名说。哪个字告诉你的?他先量了一下自己的脚,怎么量的?请同学们伸出脚量量自己的尺码。师总结。

18.他量好以后,而置之其坐。联系上下文猜猜是什么意思。

19.所以,至之市,而忘操之。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真是个粗心的人。

20.谁能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1.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范读,照着老师的样子再读一遍。

22.这个人为什么买不到鞋?是因为集市关门了,忘记带尺码了,都不是,是因为他最后说,指名说。这个人真固执,旁人还劝过他呢,别人怎么劝的,自读他与旁人的对话。

23.谁来读读?读出语气。

24.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齐读两人的对话。

25.这个人愚在哪儿?分角色读出他们不同的语气。同学们,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6.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一下这个道理。

三、总结

1.我们今天学的这两则成语故事都是文言文,我们称它为小古文。学习小古文难吗?学习小古文有趣吗?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三则小古文,请同学们拿出材料,齐读课题,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好好地读读,想想,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的。

9滥竽充数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懂《滥竽充数》的意思和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猜成语

1、谈话:同学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一个个富含哲理的寓言或者成语,到如今依旧光芒四射。

2、今天,我就要考考大家。看图猜成语,不用举手,直接起立喊出来就行!

看看哪位小朋友积累最多,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图画)狐假虎威、程门立雪、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揠苗助长、凿壁偷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滥竽充数。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看图猜成语没有难住大家。那你们想不想接受更大的挑战?

二、解释“滥竽充数”的意思。

1、好,冯老师就以“滥竽充数”为例,来逐步加大挑战难度,如何?谁能来给大家分别解释一下滥竽充数中的滥、竽、充数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失实的,假的。竽: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出示图片)充数:凑数。

2、谁能来解释“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3、那谁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故事)

4、谁愿意再来讲讲?

三、学习文言文

1、课件出示文言文,范读。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

2、过渡:冯老师读的这一段文言文,你听懂意思了吗?如果没听懂也不要紧,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词语的解释,接下来就请大家好好对照着注释练习朗读。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得最流利。(学生练习)

提问:这篇小古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3、对照着注释,你看懂这篇小古文的意思了吗?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给他的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湣王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4、谁能把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流利地讲一遍?再练习一下吧!

5、你认为南郭处士的吹竽水平到底如何?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由此可推断出其余300人的吹竽水平如何?再由此可以看出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那齐缗王呢?

6、熟读成诵。朗诵比赛。

7、下面,最难的一个问题来了啊:请问,学了《滥竽充数》这则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收获?或者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8、突然又想到一个更难的问题:你能对文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说几句你的心里话吗?

8、拓展阅读《刻舟求剑》《鹬蚌相争》《狐假虎威》等。

板书:

滥竽充数齐宣王齐缗王南郭处士

精品文档

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2、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3、了解人与动物的区别,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背小古文。 2、体会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出课题。 1、播放老人、成人、儿童在不同地点看书图片。 他们都在干什么(读书)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出示动物看书图片),你觉得新奇吗对了,动物怎么会读书,这是与人的区别,其实很古很古的人们早已知道这种区别,用另一种形式写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读书”(板书、读书)齐读。 2、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故事呢(学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些,请看大屏幕(指名读,齐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初读古文,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1、“读书”这篇小文章几千年前就写下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复印的内容自由去读读,感受下几千年前写的文章。 2、交流初读感受 古时候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1)篇幅短小(2)语言精炼(3)不太容易懂 师总结: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文言经典句段,这些都是古时候文章的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板书)齐读,也叫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几把“金钥匙”,如果你使用了老师送你的金钥匙,就不觉得难了。 3、第一把金钥匙——读、板书;学法读 (1)、古文比现在的文章要难读些,现在请自己练读,每个同学至少读到3次才能有资格参评“古文朗读能手”。 (2)、学生展示读 评价:字正腔圆,音全准了,一号朗读能手。 这位古人似乎气急了些,这古人说话慢条斯理的,要慢慢地吟诵,再练练。 停顿恰当,二号朗读选手 (3)、小古文也要像古诗一样读出节奏,看(大屏幕出示划的节奏)谁来挑战一下 读的通顺,读出了节奏,真是古文朗读能手。 (4)全班读。师评价:嗯,读古文就应这样,读通顺,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猜猜这则小古文的意思吗

叶丽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叶丽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课程)

[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 一、本大题7小题,共35分,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③,复鑴秩④,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焦竑》)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程门立雪 教学内容:《程门立雪》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兄弟争雁 教学内容:《兄弟争雁》 【原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高考二轮复习 0402 09:41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18个常考的文言虚词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躏相如列传》。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低段30篇言物篇 第1篇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最新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程文件

走进春天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感受语文课的美,能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此课的重点是展示学生的读书活动的成果和我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春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以诗带诗、借诗表情的方法学习运用古诗。 2、通过感受春天,赞美春天,从而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悟古诗的意境、音韵美。 教具准备: 课件或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走进春天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春天在哪里》 听出来了吗?歌里唱的是什么呀?(春天) 2、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 (成语)

(以前学的古诗) 3、是啊,春姑娘多迷人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诗人用诗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板书课题:走进春天) 二、感受春天 1、①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我们跟随南宋诗人朱熹来到泗水滨。 (师配乐朗读《春日》) ②下面先请一位同学说说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通读懂读出感情) ③好,那我们就同桌之间来学习《春日》这首诗。 (同桌学习古诗、注释、赏析) ④好,哪对同桌来读这首诗? (同桌1读) ⑤我再请一对同桌来读? (同桌2读) ⑥那么你们觉得哪几个半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第1、2、3、4四个半句) ⑦看来同学们已经借助注释读懂了古诗,下面请同学们再自由小声地练一练,这一次你喜欢哪个半句,你就重点念好哪个半句! (生自由练读) 2、①谁先来读?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万紫千红”都有哪些颜色呢? (生自由说)

小古文教案

1.程门立雪 教学内容:《程门立雪》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兄弟争雁 教学内容:《兄弟争雁》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初中古诗文阅读提分教案

初中提分阅读教案 备课分类:初中古诗文阅读备课内容: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常见考试题型及相关解题思路; 2.让学生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问答教学法范例演示法练习教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PPT 【课时安排】 2小时 【教学步骤】 一、题型讲解 1.教师自我介绍 2.复习导入 (1)学生背诵学过的诗词 【激·问】从初一到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词了,这些学过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哪些? 【引】大家可以从最近学习的内容开始回忆。 【练】点学生背诵学过的诗歌。 【评】对于同学们的表现,要从正面积极予以点评。 【放】还有哪些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诗歌? 【收】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的精华,优美的诗歌,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的鉴赏水平,那些优美的语言还能有效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作文写作能力。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加背诵。 (2)古诗词复习 此处展示初中必备古诗词的题目,之前学生没有背过的诗歌,老师可以点同学们起来背诵,也可以先让学生读诗歌,然后再背诵。 3.考题解说 (1)理解性默写题 【激】会背诵很重要,如果你什么都记不住,肯定不会做题。 PPT出示: 《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的两句诗是,。 ①看懂题目要求 【问】在做这道题之前,先请个同学读一下这道题,其他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想一想,这道题,有什么要求? 【练】点学生读题

【问】题目读完了,读的还蛮好。谁愿意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 【引】看题目要求,一定要仔细,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练】学生回答问题 【放】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一致,这道题有三个要求:1. 运用了拟人手法;2.表现出对国事的忧伤;3.表现了对家人的思恋。 ②诗歌背诵 【激】明白了诗歌的要求之后,就是解题了。要解这道题,还要破一道难关:背诵关。 【问】《春望》这首诗歌谁会背? 【练】点学生起来背诵这首诗歌。 【评】选取典型案例,以积极鼓励为主。 【放】看来大家记得都很准,下面我们全班齐背一遍。 【收】能背诵,题目就已经会做了一半。 ③理解解题 【激】题目要求知道了,诗歌也会背诵了,最后只要能找出对应的诗句就可以了。 【问】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到底是哪两句呢? 【引】要完成这道题,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来做题;如果对诗歌理解不是很透彻,我们还可以用最后一招,排除法。将这三个条件一个一个的与诗歌进行框,选出符合条件的。 【练】学生回答问题 【评】选取典型答案,以正面评价为主 【放】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收】诗歌中运用了拟人手法诗句就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基本上可以锁定是这两句。“感时”表现出对时局的忧伤,“恨别”正是对家庭离散的伤感。将题目与答案对照,完全吻合。根据我们对这道题的解答,我们总结一下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PPT出示: 1.看懂题目要求 2.回顾题目中诗歌的内容 3.找出对应的诗句 这就是这类理解型默写题的通用解题步骤了。记住这个步骤,可以让同学们再解这道题的时候,又快又准。 (2)运用型默写题 ①看懂题目要求 PPT出示: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正如周敦《爱莲说》里所写的那样,要“,。” 【问】这道题跟上一道又有所不同。这一道题可以算是一道运用型的默写题。就像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诗歌进行论证一样的。这一道题,就是要求运用《爱莲说》中一句,运用到这种情况下。那么,题目到底是要求运用诗歌到哪种情况下呢? 【练】点学生回答 【评】从正面进行激励性评价 【收】跟大家确认一下,这里的要求有三个: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 ②回顾诗歌内容 【问】《爱莲说》中哪两句与要求符合? 【引】请同学们在心里将《爱莲说》默背一遍,找出合适的答案。

伊索寓言小古文教案

伊索寓言小古文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伊索寓言》两则 执教:朱文君 六年级 【白话文】 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头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 蝉和狐狸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真美妙!你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份额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文言文】 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教学过程】 一、回顾白话故事 1、(课前让学生预习了两篇白话文)同学们,读过老师给你们的两篇文章了吗?

4、要是没有“之”感觉怎样? 师生合作:去“之”读。听起来够怪。 5、文中有多少四字词语? 文言文中往往用四字词语,连起来,让我们读着有明快的节奏。 找出来读一读。 齐读,读出节奏。 6、文言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文言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音乐性的语言,我们要继承发扬。古人读时半读半唱,叫吟诵。 7、媒体播放:唐老先生吟诵《狐与葡萄》,让学生感受吟诵是怎样的一种诵 读。 【滕春友评价:不提倡小学课堂上吟诵,因为今人已无法复古,很容易扭曲了 “吟”的意味。】 三、改写文言文 1、读《蝉和狐狸》,按要求改写成文言文。 要求:(1)、任选一句改写成文言文。句意不变。 (2)忘了用上“之乎者也” (3)完了读一读,斟酌一下,设法让句子有节奏。 2、学生交流 (有些学生写得不错,有些学生不到位。但老师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体验一下 写古文的感受。把古文中的“之乎者也”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中。)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 学情分析: 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了解高考考试大纲。 2﹑通过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通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古诗中儿童生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

《群文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 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2.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 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 真的千古名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能用 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感受 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真的千古名篇。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快乐。古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做什么事,爱玩什么游戏?他们会有怎样的乐趣呢?让我们在群诗诵读中积累佳句,在群诗阅读中寻找答案。(板书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 (二)共读一首,打开思路。 1.咱们先来共读第一首古诗。 课件出示:《桑茶坑道中》。 请同学们熟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强调“着”的读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思考:(课件出示) 这首诗最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古代 的儿童在______(放牛),写出了儿童的______。(悠闲、自在……)你是从哪个字或词感受到的?(眠正着)为什么?你觉得这首 诗还有哪些写法上的好处?(这首古诗前两句写出了天气由雨 变晴,大地由湿变干,溪水由浅变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 然充满了“动”感;第三句写牧童在柳荫下酣睡是“静”,第四 句一头老牛在草地上吃草,吃一会儿又向前走一点,再吃一会 儿,再走一点,越走越远,是东。动静结合。)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带着感情再读这首 诗,看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来看:播放视频《桑 茶坑道中》。(每出一句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4.小结:欣赏这首小诗,我们不仅醉心于江南原野自然景色的

小古文荷教案

这只小猫,这只落汤猫在想些什么呢?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边读边演第二句话。 这篇小短文,情节简单,充满趣味,像个动画片一样。现在这短文的顺序被打乱了,谁能够把它连起来呢 看图猜顺序 出示图和文字,打乱顺序连线。读一读,把这个动画片读出来。 3、看图试背 最难的一关来啦,现在黑板上只有这几幅图,没有文字了,你能背出来吗?先看着试一试。 【篇二:小古文教案】 《小小少年大智慧》教学设计 课型:小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小古文。 2、阅读两篇小古文,理解其意思。 3、积累古文中常用字的意思。 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两则小古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两则小古文的意思。 2、诵读两则小古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 两则小古文的原文和注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背小古文《杨氏之子》。 师:这篇小古文,寥寥数字,就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孩子的形象。小古文就是这样短短的,浅浅的,内容丰富,越读越有味。 二、学习第一篇小古文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小古文,这两则小古文中的少年也都很有智慧,请同学们读课题“小小少年大智慧”。 2、听故事,进行听力测试。问题:故事中这个聪明的孩子是谁?他的父亲是谁? 3、学生自由读小古文,揣摩小古文的意思,并思考:故事中提到了哪几个人物? 4、对照课下注释再读小古文。 5、指生说说自己对照课下注释读懂的句子。 6、指生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句子。 7、检查学生对古文意思的理解。 8、思考:恪续其下曰:“。”这里应该填写什么? 9、指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题DOC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题 考查的考点、题型: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2、评析人物、理解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3、文言句子断句。 (题型:要求用“/”线断开句子) 解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解题方法指导: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1)、要求:做到“信”、“达”、“雅”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步骤:解词——串意——顺意 (4)、方法:“增、删、调、补、留” 2、评析人物、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1)、读懂文章内容,从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方面描写去分析。(2)、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 (3)、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3、文言句子断句步骤、口诀 (1)、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2)、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2007年肇庆市文言文考题(不考课内文段)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10分)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①,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②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③。王翦行,请美田宅园地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④,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⑤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后王翦)大破荆军。 注释:①频阳: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富平东北。②荆兵:指楚国军队。 ③灞上:地名。④关: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⑤怚:通“粗”,粗暴。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自驰如频阳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B、①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②秦皇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C、①请美田宅园地甚众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①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②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9、从上面所选的文字来看,你认为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3分) 2008年肇庆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试题(既考课内又考课外)休①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②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节选自《资治通鉴》第213卷)注释:①休:姓韩,名休,朝中的一个大臣。②上:皇上。③萧嵩:朝中的一个大臣。 12、从这段文字看,皇上喜欢韩休这个大臣吗?为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13、用“/”为文中画波纹线的语句断句。(2分)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

小古文100篇下学习资料

小古文100篇(下) 51、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逐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 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 56、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

古诗文活动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文活动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兴化市安丰小学刘慧 活动目标: 能够比较熟练地背诵学过的古诗; 在游戏活动中,爱古诗,学古诗的兴趣得到激发; 背古诗,赏名句,积累语言; 和大诗人“交朋友”,开展诗的创作。 活动过程: 一、古诗大擂台 将班级同学分为红、黄、绿、蓝四队,每位学生有固定的座位号。按大组顺序答题,答对了给分,答错了不给分。老师和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负责抽题、评判、记分。 第一关:背一背 1.由主持人抽起座位号,确定第一轮的人选; 2.由每队队长抽题目,让选手上台背诵,逐组进行;3.再进行一轮,方法同上。 第二关:试一试 1.由每队队长抽起座位号,而后由选手上台抽签,当场背诵一首古诗; 2.逐队背诵; 3.公布暂时积分。 第三关:闯一闯

讲清规则,当主持人报出古诗题目喊“开始”,才可以起立背诵。违反规则扣分。 二、名句故事会 准备数条名句,尤其有典故的名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前请一些同学相应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填一填 由每队队长抽起座位号,然后由这位同学抽题目,队员看着古诗中的上半句或下半句填出另一句。如果抽到的队员不能回答,可以请本队队员援助,但只能得到一半分数。本队队员不能回答,可以请其他队的同学,奖励提供帮助同学一份小礼品。 二:故事会 主持人:这些名句都是千古绝唱,它们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下面请进入——名句故事会! 故事大王上场,自由选择某句讲一讲其中故事。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能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吗? 请同学尝试,讲得好加分。 附推荐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小古文教案

虎与刺猬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隋朝笑话集《启颜录》,是一则幽默讽刺的寓言小故事。全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其实很简单,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被一次事情吓得乱了阵脚。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其实很普遍。因此,这篇寓言故事虽然简短,所能折射的却是很大的道理,值得人们深刻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意、文意。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被一次事情吓得乱了阵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老虎的心情及动作。 一、活动导入,揭示文题 1.热身运动. 2.根据词语做动作 张牙舞爪摇头摆尾欢天喜地 3.古时候老虎叫什么?长虫是什么?老虫是什么?小虫是什么? 二、初读古文,了解文意 1.看图,观察刺猬和橡斗。 2.我读你演 强调“走”“肉脔”“而”“也”“乃”“云”在古文中的意思。 3.重点讲解“贤尊” (1)对别人的父亲敬称为“贤尊”,那对别人家人的敬称还有哪些呢?

(2)另外,文言文中对自己家人的谦称: 我---鄙人,在下 本人父亲---家翁、家尊 本人母亲---家慈、家母 本人妻子---拙荆、内人 本人儿子---小儿、犬子 本人女儿---息女、小女 三、探讨笑话的笑点 1.你觉得本篇笑话中,哪几个地方引人发笑? 2.探讨中读文 笑点一:将刺猬看成肉丸子 预设1:老虎将刺猬看成是肉丸子,此时心情如何?试读 笑点二:如丧家之犬,狂奔不停。 预设2:此时的老虎哪还有威风凛凛之时,他是怎样呀?再读 笑点三:将橡树的果实看成是刺猬的儿子,对其彬彬有礼。 预设3:出示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可为何老虎将橡斗认成是刺猬的儿子呢?这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此时的老虎再也没有以往森林之王的威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他呀?(神态、动作、语言)试读 这样的老虎,你想送他哪些成语?(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颤颤巍巍……) 3.老虎的这番沮丧,还曾经出现在哪些故事中?为什么会这样呢?(遇事不够冷静、惊慌失措,失去了自信,从而失去了判断力。) 4.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忙中出乱的事情呢? 四、拓展研读 出示《启颜录》中的《卖羊》 五、总结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