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文学作为活动【文艺学考试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人类活动的性质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文学活动的地位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一)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

达尔文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提出的进化学说,标明人与动物同宗

弗洛伊德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马克思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马克思《资本论》

●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

⏹唯物主义: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塑造和影响

⏹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的、活动的方面,不能说明现实的、感性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

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

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

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

文本赏析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文本赏析

老鼠尖嘴细腿,其貌不扬,而且性喜偷食,损人衣物,令人生厌。但在大画家齐白石的画笔下,却成为偷吃灯油的可爱的小生灵。(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人的生产是全面生产

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

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文本赏析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陆机:《文赋》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一)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

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

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

精神活动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二)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三)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精神活动

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政治法律、道德等

非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自然科学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世界

作者

作品

读者

一、世界

(一)世界的含义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社会世界

超验世界

(二)艺术模仿论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中西模仿论传统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白居易、梁启超

1、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柏拉图

宇宙间的三类事物

理式

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

镜子、艺术等

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

要求、历史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

2、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周易》

“观物取象”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下》

荆浩

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