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合集下载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关系(原理): ①区别: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矛盾,其中必 有一种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 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 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 要矛盾。(地位、作用不同) ②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 。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 。
1.(2014四川文综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 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 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典 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 型 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 例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 题 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 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 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 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 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 (2)含义、地位 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 。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 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______ ②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______。 (4)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深入探讨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1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概念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2 矛盾的形式矛盾的形式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主导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相对次要的矛盾,一般服从主要矛盾的发展。

2.3 矛盾的特点矛盾的特点有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发展性。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通过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发展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通过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宇宙的普遍存在,一切事物都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而发展变化;同时,矛盾也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内部的矛盾在形态上、性质上有所差异。

3.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互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都离不开矛盾的作用。

3.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在形态上、性质上有所差别。

在不同的事物中,矛盾的对立面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因此需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四、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工具,更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把握矛盾的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4.1 科学决策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决策。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易错点2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对于改革试点工作,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 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各地要充分调研、多方论 证、周密测算,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 D )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对应训练
(2011· 上海综合)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 15~20℃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 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 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 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新大赛二等奖。她的发明思路 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 )。 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 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
常是一对反义词)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 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
另一方面, A与B也具有统一性----(3)---既要---又要---(或把---有机结合或
兼顾-----)
•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 表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员文章, 指出,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 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 “不同声音”,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改革有 风险,但不改革党和国家就会有危险”。宁要不 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文章的发表, 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 网友甲认为,既然改革有风险,不完美,人们有 微词,为什么还要继续找借口推进改革呢?网友 乙强调,不改革党和国家就会有危险,有危机, 一定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化重要领 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 根据对立统一观点指出网友甲言论的偏颇,从辩 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说明网友乙观点的合理性 (12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对立统一)一矛盾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二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2.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二者关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统一体的存在,事物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者关系(不能认为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依存”和“转化”都离不开矛盾双方的对立面。

如:上与下、前与后、进与退、矛与盾。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或斗争。

如上与白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注意】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方法论要求:(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原理总结1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观点(规律)及方法论要求⑴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①矛盾含义②同一性表现③斗争性表现④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⑵方法论:①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 矛盾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同一以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方法论: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原理:矛盾是普遍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②要成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4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开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下可以变化。

方法论:在认识事物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一般方法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 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 盾 分 析 的 方 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要方面辩证关系
【2013年上海卷26】.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 山”的哲学依据是( )
4、两者的联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A
判断:下列句子共同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什么道理?
①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和: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就 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成统一体。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A.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 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7、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要求 我们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 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分)
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次要矛 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贯穿一条主线”是抓住了重点和主 流,同时强调“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妥善解决热 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既分清了主次, 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1.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同一性以差别和斗争为前提: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的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2: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在事物内部矛盾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案

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理解目标(1)发展的普遍性;(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3、运用目标(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寓言《自相矛盾》“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

”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思考:以下三首诗分别描述了哪个 季节荷花的特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之荷
【南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 盛夏之荷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杨万里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晚唐】李商隐
秋季之荷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 有特殊性
经济
我国的发展 政治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 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灭火的方法
读成语,思哲理
• • • • • • •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生搬硬套 一刀切,一风吹 • 张冠李戴 • 良莠不分
我国宋朝时期,京城有 位很有名气的裁缝,他裁的 衣服特别的合体,那么他有 什么“秘诀”呢? 传说有一次,御使大夫 请他去裁一件进宫穿的衣服 ,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 的身腰尺寸,问:”请教御 使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 “御使很奇怪,反问他:” 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 这些干什么?
在中学阶段我们需面对众 多问题,一是学习,二是身 体,三是处理人际关系(交 友)四是娱乐休闲等。
(1)以上问题中哪个问题是 我们应集中主要精力解决的? 为什么?
在中学阶段我们需面对众 多问题,一是学习,二是身 体,三是处理人际关系(交 友)四是娱乐休闲等。
(2)我们能否只注重学习,忽视 其他问题?为什么?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 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居安思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注意:
1、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定位】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2.斗争性的基本含义3.同一性的基本含义4.矛盾特殊性5.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是的方法论意义1.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能力2.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此而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前预习填空】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就没有,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矛盾存在于,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

(7)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8)矛盾特殊性含义。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二是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三是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的也各有其特殊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 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第 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 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 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 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这一活动对夯实 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相关知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 动部署的哲学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韩剧受 到中国观众追捧的原因?(12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韩剧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以在中国观众中产生共鸣。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人们在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 断实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韩剧在制作过程中在把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 与自身传统相统一,创造出亚洲式新文化。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办事 情的时候要着重抓主要矛盾。韩剧在拍摄过程中始终 把观众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电视剧制作的关键和重 点。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 殊本质。韩剧独特的风格满足了中国观众求异的心理
各地对已有1套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符合条 件的没有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房; 限 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 购 有1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以及不 符合条件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售房。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政府调控房价的做法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的哪些思想方法?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1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含义:①②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第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理解目标(1)发展的普遍性;(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3、运用目标(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时安排:3时【导入新】寓言《自相矛盾》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

”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

”旁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犯的逻辑错误,而哲学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那么,什么是矛盾呢?【讲授新】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定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现象。

如空间上: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上级和下级、哭笑、悲喜、爱恨、师生;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强弱、香臭、苦甜、轻重;认识领域: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祸福、难易;社会发展: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明与愚昧、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以上这些现象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举例】赫拉克利特列举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解说“对立统一”的道理:“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同一条路。

”“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

”“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坏事使好事成为愉快,饥饿使饱食成为愉快,疲劳使休息成为愉快。

”【堂探究】P67 A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B“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探究提示】说明了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这里的“矛盾”主要是针对与逻辑矛盾具有不同的含义的哲学意义上的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A概念a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同一事物都有对立面和统一面两个方面,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条,彼此谁都离不开谁(形影想随、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冤家不聚头)。

【举例】P67漫画:他敢剪吗?悬挂在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举例】磁铁(S极和N极);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香就没有臭、没有福就无所谓祸;【举例】父子关系(父亲之所以是父亲,因为有儿子,儿子之所以是儿子,因为有父亲);师生关系;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衔接】P68生物变性现象,雌雄转化现象【举例】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统一性生产家具的过程就是消费木材、油漆、钉子的过程;消费砖头、木料、水泥、钢材的过程就是生产房子的过程;消费衣食住行等资料的过程就是生产劳动力的过程;【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

如a+b=a-(-b)加法与减法相互转化是因为引进了分数。

b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不是冤家不聚头、水火不相容)【举例】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术界的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思想认识上的不同争论;同化与异化的相互排斥;正负极的相互分离;战争双方的你死我活、你争我夺;人类社会各个形态内部的统治和被统治促成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堂探究】P68A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的?B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探究提示】A说明动物之间是通过相互斗争而取得和谐与统一。

B蛇和田鼠、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

【专家点评】哲学上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不仅概括了社会领域中或政治用语中经常讲到的“斗争”,而且也概括了自然现象和思维现象领域中的一切对立和斗争。

【举例】生物学上讲的遗传和变异就各有不同特点,他们的对立表现在: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国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指的是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遗传、变异的这种差异性也是哲学上所讲“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举例】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比学赶超;理论专家们在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讨论同样也是“斗争”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矛盾斗争性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千差万别,因此,对斗争性不能作简单化理解,不能用具体形式代替哲学上的矛盾的斗争性。

(如革期间,歪曲斗争性,大鸣,大放,大字报,整人,斗人,批人)(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69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举例】权利和义务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父母与子女间的抚养教育与赡养)【举例】自由和纪律(真正的自由必须建立在纪律的约束下)【举例】高科技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利与弊?2003年6、7月,在长江三峡,发生了几令世界瞩目的大事,大坝蓄水、通航、发电成功。

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与不建,几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研究和论证。

因为确实有利也有弊;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因特网为信息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但是它也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等构成威胁。

无论是对三峡工程的认识,还是人类对核能以及因特网的认识,利与弊的客观存在都说明矛盾是由对立的双方组成的;利大于弊,又说明矛盾的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

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利用不当对人类不利的一面,这样才能趋利避害,使高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事物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A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包括两方面: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举例】自然界火车、高、摩天大楼等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化学运动中的化合和分解、酸和碱、正电和负电的矛盾;生物运动中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生与死的矛盾;【举例】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阶级矛盾(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家庭矛盾(和谐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善于不断解决矛盾);学习、工作中的矛盾(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体脑之间)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买与卖的矛盾;政治生活:和平与战争、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党派之间(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驴象之争;我国: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举例】思维领域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创新与保守、先进与落后、美与丑、善与恶;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任何一个事物,从产生、发展到灭亡,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

旧的矛盾不断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不断产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举例】人类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举例】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人生几十年是在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中度过并成长成熟起的。

【举例】我国社会矛盾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与三座大的矛盾;新中国诞生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革期间: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改革开放过程中:物质明建设与精神明建设的矛盾;【举例】认识领域始终存在已知与未知、认识与实践、对与错、是与非的矛盾,正是在矛盾的不断解决中,人们才有所进步,有所成就;【注意】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注意3个问题: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