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文化创造和谐社会。文化是社会肌体健康的基因, 是社会和谐进步、民主自由的强有力保障。和谐社会需要健 全人性来维护和协调,没有先进文化贯注和支撑着的政治, 会产生强权专制或懦弱腐败,会产生迷信与盲从,甚至是冷 漠、无情和残酷。没有文化对于经济的推动,经济也难以维 系持久的繁荣与稳定的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的理念和主张,就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化 发展潮流而提出的。(2分) 当代世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经过三十年的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们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有了天翻 地覆的变化,但是,“世界闪烁着科技文明的光辉,而道德 信仰的灯塔却显得黯淡。这种失衡现象,似乎令人有一种物 质的巨人裹挟着精神的侏儒茫然前行之感。”文化建设与文 化力提升的任务尤为繁重。
一、名词解释 1. 崇龙尚玉 是中华早期文化中“图腾”崇拜的 一个显著特征。龙是古代夏民族的图腾。商周以后, 龙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王权的象征 或民间的雨神。古人认为,玉具有沟通天地人的特 殊功能,是人间美德的体现。玉不仅被用于装饰, 成为财富、权力的标志,也是统治者祭祀天地、沟 通神灵的法物。 2.五服 为中国古代丧服的五个等级,即《仪 礼· 丧服》的规定: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它用以区分血缘亲疏和男女之别,体现宗法等级和 男尊女卑的观念。斩衰是最重的丧服,依次而轻。 缌麻最轻。
3. 阴阳五行 是我国古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分阴阳说 与五行说,两者互为辅成。阴阳说在夏朝形成,它认为阴阳 两种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五 行说以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 基础。战国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说广为流行。并被 道家、儒家和道教所吸取 。 4. 冠笄之礼 我国古代的成年礼仪。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 一般二十而冠,加冠是人生大事,多在宗庙举行,由父或兄 主持,加三种形式的冠。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由女性家长 主持,将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著笄。
6. 传统中医学的特征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以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东方哲 学的典型特征。 (1)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医学理念。中医理论和实践 中处处体现着辩证的阴阳五行观。(2)统一整体观。 中医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 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 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3)中和养生观。中医学把养生 放在首要地位。养生主张内外兼修,即要养形(身体),又 要养神、养气。养生讲究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 顺天而行。
4.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是如何体现等级的?
行为文化受制度文化的制约,又无时不在体现制度文化。中国古代衣食 住行等行为文化都在体现着当时的制度文化。 以衣而论,在质料上,统治者穿绸、缎等丝织品,平民百姓只能穿麻 衣、褐衣。在颜色上,西汉中期以后,黄色为皇帝专用。隋唐以后,紫 朱绿青等色,为官吏垄断,平民百姓只能穿黑袍和白衣。 这些都体现了 封建礼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 传统饮食更是以各种礼仪,来区别君臣、尊卑、长幼。 建筑方面,以开间为例,帝王专用九开间、五进深,王侯至百姓依次 递减。清代规定屋脊上装饰物,按等级大小决定数目多少,从11到3不一。 行方面,明清轿车车围子的颜色有严格规定。皇帝用明黄,亲王及三 品以上官员用红色,平民百姓只能用皂青色或深蓝色。历代都有乘轿之 规,唐朝以前,小吏、商人和百姓都不得乘轿。宋朝民间富户虽可乘轿, 但轿夫人数却受限制。 明清以来,则有官轿、民轿之分。(4分)
2.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崇尚统一,追求稳定;伦理至上,群体至上; 尊老尚古,贵中尚和;兼容并包,丰富多彩。
3.中国传统忠孝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忠本义是替人做事要尽心尽力,后来专指忠君。 传统孝道可分为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孝顺父母。肉体方面 为:养父母之体;慎重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传宗接代。精神 方面为:养志:体察父母的感情,顺随父母的意愿。父亲有 错,子可婉谏,父若不纳,子不可违背;葬祭以礼;扬名显 亲:服劳奉是小孝,扬名显亲是大孝。
2.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第一,用笔的书法性。“书画同体”,汉字具有深刻的原始绘画痕迹, 将文字与绘画有机结合起来的现象,为中国独有。毛笔有极强的吸水性 和表现性,它在点、画、勾、勒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表现出抑扬顿挫、刚 柔曲直的节奏变化。线条是构成中国画迥异于其他民族绘画形式的重要 特征。运用各种线条的组构表现个体的情思,表现物象的气韵、形体、 空间、质感等。 第二,主体的意象性。传统画家对描绘对象的把握重体悟、贵意境, 主张“立意为象”、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强调传达出人物、山水和 花鸟的内在精神,在主次、虚实、轻重等方面协调,谐和之美。 第三,空间的虚拟性。传统绘画非常讲究空白的运用。不仅给画家以 更大的自由,同时还给观赏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 第四,物象的程式性。古代画家在表现自然风景过程中总结出了山石、 树木的表现形式,使它们成为流派的特色语言。当然,程式不是一成不 变的。
明朝在北京、南京分设国子监,称为“南监”或“南雍”;
“北监”或“北雍”。 (2分)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 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1分)
7.八大菜系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
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
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 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鲁、川、苏、粤 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 逐渐出名,于是形成我国的八大菜系。
3. 简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形式与内容。 明清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其内容主要有:科举与学校 紧密结合。科举的起点须取得生员或监生资格。监生是入国 子监学习的学生;生员由府州县学的学生参加县府院三级考 试,通过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这样,进入学校成了参 加科举的必由之路。 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在省城举行,中者 称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中者称贡士;殿试 由皇帝亲任主考,在保和殿举行,中者称进士。发榜时采用 金榜,叫“金榜题名”。另外,清代满人在考试中享有特别 优待。 考试内容僵化。出题限定在《四书》、 《五经》之内,并 以朱熹之注为标准答案,行文讲究形式主义,八股取士。
2. 试论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 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 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硬实力(经 济、军事)通常依靠“施压”迫使他国非自愿接受,是直接 的、即时的、集中的、显性的;软实力则通常依靠“吸引” 得到他国自愿认同,是间接的、历时的、弥散的、隐性的。 物质科技硬实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力是人 类用来“化”自身的,无论物质科技硬实力如何发达,人类 文化最高理想是文化力。
4.道教形成的思想来源:老庄的道学。道教之“道”即 道家之“道”,老、庄都崇尚道,然而道无影无形,非常神 秘,容易演化为权威的至上神。西汉初,黄老无为思想大兴。 东汉,老子进一步被神化。道教以此尊老子为始祖。原始宗 教和民间巫术。古人崇拜多种神灵,形成天神、地祗和人鬼 的神灵系统。认为卜筮可以决疑惑、断吉凶,巫师可以交通 鬼神,祈福禳灾。道教承袭了之,并尊奉该系统中的许多神 灵。神仙思想和方术观念。 5.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哲学、道德到文学、音乐、 雕塑、美术、民俗、建筑甚至语言等无一不受其影响。宋明 理学正是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相关思 想以后形成的。佛教教义中的时空无限、体用相印、心性善 恶、悲观厌世、因果报应、轮回重生以及对心理作用的细密 分析,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语汇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参照梵文,中国的音韵学发 展起来。
四、论述题 1. 试论民族振兴与文化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华传统文 化的基础。主张建立以家族为蓝本的国家形式,以道德为轴心的行为准 则,以文化教育为指归的价值体系;承认人和人、阶级和阶级的不平等, 但倡导彼此和谐相处,建设共同的大家庭;认为应遵循礼法,以仁为本; 主张勤于学、耽于思、立于言、游于艺,把有限的生涯注于永恒创造中。 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学说中平政爱民和举用贤才的政治思想,以 “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人为贵”的管理理念,超越时空,为人类 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民族要想振兴,就必须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 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利在当代,功 在千秋。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能置之不理的, 只能批判继承,也就是要重塑传统文化。并应首先立足于弘扬,使现代 与传统更好地衔接、结合。只有这样,儒家文化才能不断地得到创新和 发展,才能完全展现其超时代的价值。
5. 颜筋柳骨 唐颜真卿精楷书,用笔雄浑、粗拙、肥厚, 内含筋骨,代表作有《多宝塔感应碑》等。(2分)唐柳公 权的楷书棱角分明,骨力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因颜、柳二人书法风格明显,造诣颇高,后人将其书法并称
为“颜筋柳骨”。
6.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 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2分)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
三、 问答题
1.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以木构架梁柱式为主的结构方式。以木材为主,由立柱、 梁、椽等组成;榫卯结合,构成弹性框架;“斗拱”结构利
于抗震。
对称的平面布局。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组成 庭院及各种形式的组群. 与环境协调统一。强调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与周围的 环境相适应。 宗教、哲学和等级观念在建筑中的影响深刻而广泛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传统儒学的民族精神 天人协调精神。天人关系是儒家关心的首要问题。既承 认天的客观必然性,又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其着眼点特别 强调天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天人和谐。 入世济世精神。儒家或著书立说,授徒讲学,或游说诸 侯,从政治国,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极入世的特点显著。 理想主义精神。儒家有对现实的超越。具体表现在:第 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第二,仁政王道的理想政治。第 三,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文化是一所无形的学校,它凭 借文化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把 时代的灵魂、未来的光明送进人类心灵的深处。 第二,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文化使人类走上了文明的大道, 使人类脱离了一般动物界。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 (2分) 第三,文化引导公平竞争。竞争离不开硬实力的打拼,离 不开软实力的吸引,更离不开文化力的支持。硬实力可以看 作是物对物的比拼,软实力可以看作是人对人的较量。 第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文化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 化活动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凝聚成永恒的民族精神。共同 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道德目标、共同的是非观念、 共同的文明准则等等,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