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根据医嘱,采用不同的拔罐方法。常 用的有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 拔罐法及留针拔罐法等。 • (1)留罐法: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 点然后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切勿将 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留 罐5~10min。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 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 (2)走罐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 皮肤和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 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罐,向上、下 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 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 将罐取下。
• ②携取罐盘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 释。
• ③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反应情况,一手扶住 罐体,一手取清洁纱布一块,轻压罐口处 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取罐。 • ④用清洁纱布清洁拔罐部位,再清洁罐口, 核对火罐的数量。 • ⑤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位,询问患者需要。 • ⑥分类处理用物。 • ⑦洗手、取口罩。 • ⑧记录(火罐的数量、部位、患者的反应 情况、时间、签名)。
• (3)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取下, 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取下,直至皮肤潮红、 充血、或瘀血为度。 • (4)刺血拔罐法: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 毒后,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扣打后,再将火 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 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留罐10~ 15min。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法
XXX 2013年4月11日
拔罐法
1、操作目的 3、实施要点 2、评估患者 4、指导患者
5、注意事项
肩背痛: 拔大椎、身柱、大抒、肺俞。
操作目的
• 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驱风散寒、消肿止痛、 吸毒排放。
评估患者
• 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 表现及既往史和体质。 • 2.评估患者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 前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 •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 患者配合。
指导患者
•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拔罐
过程中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或烫伤, 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 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 2.在拔罐过程中勿随意更换体位,如 感不适,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选择适当体位,拔罐过程中不宜移动体位,以免 火罐脱落。 2.拔罐时宜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 的部位不宜拔罐 3.拔罐时要根据病情及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决定采用拔罐 的方法以及大小适宜的罐具。 4.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5.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6.起罐后,如局部出现水疱,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 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 消毒敷料。 7.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 (5)留针拔罐法:在针刺留针时,将罐 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min, 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然后将针取出。
• 8.分类处理用物。 • 9.洗手、取口罩。
• 10.记录(火罐的数量、部位、患者的反 应情况、时间、签名)。
• 12.起罐:
• 11.巡视,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 ①洗手、戴口罩。
实施要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仪表:符合要求。 • (二)操作用物: •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 止血钳、95%酒精棉球缸、打火机(火柴)、 弯盘、小口瓶、凡士林等。 • 取罐盘:纱布一块、弯盘。
• • • • •
(三)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两人核对)。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药,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 解释。 • 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 注意保暖。 • 6.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 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