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 人教版

b6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 人教版
b6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 人教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

摘要本文对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兼收并蓄,设计了一种新的物理教学模式——有序构建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有序构建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为根本目的,以允许学生免交作业为显著特点,以课内外“四环三习”为基本形式,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效能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有序构建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其中关键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任务。

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学校各个部门、各门学科的协同努力。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就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提高全民族素质,分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是指结合物理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规律的一般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它既受辩证唯物主义的制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中外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审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中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因此,物理教学必须贯穿审美教育。并且除了科学美之外,还要体现艺术美。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蕴含着内在的多种形式的科学美,例如对称、和谐、简洁、多样统一等,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乃至鉴赏和模仿这种内在美。其次,物理内容在表达形式上具有形象的艺术美,它有助于科学美的传递和强化,在表达形式上包括行文、内容、以及教师在教学时的言行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学生心理的情况下来组织教学。

(二)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不仅体现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科学的求实精神,运用和探索科学的能力,以及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文化知识与修养上。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地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或运用数学作为推理工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性质的基本规律,最后运用它们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说,学习物理有三个基本环节:观察和实验、思维、运用。此外,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自我深造能力和进行创造思维的能力。结合学习物理的三个环节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所有这些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三)物理教学中的身心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除了思想素质和科学素质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果学生对物理兴趣下降,物理学习质

量也往往下降;而端正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发扬刻苦的精神,很快就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非智力因素还影响着学生对智力因素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比较困难的事,越是困难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就越明显。明确的动机有利于树雄心,顽强的意志有助于失败后恢复信心。此外,发现事物间的联系,融会贯通,还需要灵感和顿悟,灵感和顿悟只有在积累和机遇相结合的基础上才容易发生,而浓厚的兴趣,美好的情感,将有助于不倦地积累和经常保持心理上的期待。

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等。

(四)物理教学中的劳动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劳动素质教育,是通过揭示生产技术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对物理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所展开的劳动技术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通过物理科学的发展与工程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与工程技术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科学与技术、技术与生产力的密切而普遍的联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深化劳动观点的内涵,培养实际动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完成生活和生产中某些简单劳动的技能与技巧。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将对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各方面进行训练。物理实验能力的增强,能帮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全面考虑和具体处理问题。物理实验的具体技能技巧,不但能提高学生肢体反应的灵敏、准确、和谐,而且有些技能技巧可以直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能。例如常用工具的操作、基本量度仪器故障的排除及某些异常现象的防范与处理等等。这一切,给物理教学落实劳动素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既艰苦又有意义的实践。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只有在某些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从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提出如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互动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所谓互动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注意教学双方的互动作用,真正体现教依据于学、学受导于教的相互制约关系。我们认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即教师、学生和物理世界,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及其规律性是被认识的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这三个基本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物理教学活动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因此,互动原则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二)发展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所谓发展原则,是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身心发展两方面,而心理的发展又包括智力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们认为,发展必须有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从深度上讲,应该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而从广度上讲,就是人们常说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结构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所谓结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对物理知识结构的教学,有序构建学生良好的物理认知结构。物理知识结构是物理学习内容中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组织形式和相互联系,而物理认知结构是物理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头脑中的物理知识结构。

物理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结构,首先,要弄清楚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然后要明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从而完整地理解物理知识结构,构建良好的物理认知结构。

(四)内化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所谓内化原则,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结构内化为物理认知结构。

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知识”,是广义的“知识”,是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社会经验,包括物理事实、概念、规律、理论以及人类在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长期形成而积淀下来的各种物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物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高营养”、“高蛋白”,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这些“高营养”、“高蛋白”的滋养逐步完成的,那种单纯培养能力,为能力而能力的做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物理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种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社会经验,把这种富含营养的物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实现这种转化的途径就是内化。内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化,如认知结构与即将接受的知识结构基本相符,就让前者同化后者,即把知识结构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二是顺应,如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不相适应,就改组前者,以适应后者,这样才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总之,内化的过程,就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知识结构得以内化,以有序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五)反馈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所谓反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物理知识的外化,外化就是把学生头脑内部的主体的东西转化为外部的客体

的东西,如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物理习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等,然后外界对学生外化的结果作出评价,学生接受这一评价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

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物理教学效能,我们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兼收并蓄,根据我们所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的要求,设计并倡导一种新的物理教学模式——有序构建教学法。它以有序构建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为根本目的,以允许学生免交作业为显著特点,以课内外“四环三习”为基本形式。

(一)有序构建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突出学生主体

构建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基础是靠学生主体与物理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物理环境)。这种能动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第一、强调客体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要通过各种直观形式,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物理世界;第二、强调主体的积极作用,即主体的实践和主观能动性,物理认知结构只有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主体的能动反映即主动构建才能形成;第三、强调完成两个“飞跃”要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办事,教学要以物理认知结构的形成、发展规律为依据,采取必要措施,创设必要条件,自觉促进物理认知结构的有序形成、发展与构建。

2.注重信息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3.明确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4.注意意义接受

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的社会经验。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5.完善认知结构

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6.强调有序构建

物理教学的本质是通过传递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社会经验,构建学生一定的物理认知结构。教学活动设计必须依据学习规律,体现各种经验要素所特有的学习规律,从而使构建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过程有序进行,完成有序构建。因为作为教学目标的物理认知结构是通过一定的步骤分步构建而成的。这是构建过程的有序,此外还要求构建结果的有序,也就是要注意提高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有序度。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系统有序度提高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即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做到:一要开放(包括课内外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二要交流(包括相互讨论和启发等),三要思考(包括对物理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整理等)。

7.加强范例教学

范例,是具有典范性的例题。教师选择例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题目的内容应能充分反映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和关键,反映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能针对学生在解答时容易产生的错误和问题。教学中,要注意精心启发和引导,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

8.允许免交作业

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要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

的习题,并且也会做得更好。

9.强化同步练习

物理同步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反复地针对某一课题完成一定的作业。通过同步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扩展物理知识,建立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通过同步练习,可以考查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理解是否确切,对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掌握等等。

10.重视单元过关

每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变换讲解的方式,“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二)有序构建教学法的基本形式——课内外“四环三习”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

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串联精讲——理解领会阶段

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有序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理解,是提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

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4.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进行同步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

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为了使课内外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为了保证教师充分利用课内的45分钟与学生进行双边交流,可将“自学探究”作为预习任务,在前节课末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在课内进行“串联精讲”之前,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进行检查提问或引导讨论。“整理吸收”和“练习巩固”也可以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在课外要做到“三习”,即复习、练习、预习,要求学生必须先复习,并建议采用追忆与整理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即“整理吸收”),然后再进行知识的外化,重点是完成本课题的同步练习(即“练习巩固”),最后根据教师展示的教学目标,对下一节课进行预习(即“自学探究”)。

这就是有序构建教学法的基本形式——课内外“四环三习”。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切实领会和理解有序构建教学法的特点,认真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够完成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

值得指出的是,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上我们分别从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模式诸方面,就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初

步探索。物理教学只有摈弃应试教育,落实素质教育,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2.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3.梁树森:《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5.燕国材:《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6.[美]罗伯特×M×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7.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中,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准则。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纸屑有什么作用?②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对纸屑有什么作用?④毛皮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⑤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在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实验,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由于物理学科“实验”这一特点的吸引力,所以物理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把物理课上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大胆教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初中物理教材虽然涉及的物理实验较多,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革:把部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分组实验,把课本中的“想想做做”、“探究活动”等小实验也融入到课堂之中,学生在自己做实验中获得知识和真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变成课堂的主人。 2.理智的师生易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分别承担每节课涉及到的每个实验,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让课堂、讲台真正成为学生的主战场,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外组织小实验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这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放心的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成为“实验员”。每节课后布置下节课的实验作业,即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摆放仪器,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课本内容进行实验探索。每次试验之后小组长要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说明。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而且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科学,与实际联系紧密,在创新教育方面应该首当其冲。要实现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教师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幻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要帮助学生克服创新的心理障碍,如胆怯感、神秘感、顺从感。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能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 三、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人们对问题的探究,往往从好奇开始的,正是由于好奇心,引导着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去探索、去创造。玛丽·居里假如没有对放射性现象的好奇心,不可能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doc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 质- “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素质创新意识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直是前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探讨了具体的作法。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3.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

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我认为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通过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动手实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现谈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介绍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奥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炎热的夏天,从电冰箱取出的冰棒为什么会冒气?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上天?这一个个的物理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开拓视野、创造思维的能力 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1、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步骤及其所得结论。2、分组实验,培养人人动手,掌握实验操作本领。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三、把握物理学科创新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其中分析综合能力是学习物理的核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和深刻性是很有必要的。 四、想方设法,把素质教育落实在物理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以育人为目标,追求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创新也就是有创造性,如思维的独创性、个性的好奇性、动作的突变性、做法的新颖性等。“富于幻想,大胆探索”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一面。根据地理学的特点,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 激发兴趣,使学生自觉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地理,乐于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地理更有其特殊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情感激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好地理,教师须先爱之。课堂上,教师对地理热爱的恰到好处的流露,可化作对学生的巨大激励力量,能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 (2)让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这一学科优势,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美。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诗歌等来描述地理现象。要充分利用地图图片、幻灯、录像或电影,把广阔而遥远的地理空间和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出去参观

游览,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和欣赏自然的同时,乐于学习地理。 (3)常思考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升落、月亮圆缺、昼夜更替等及采购物品的学问,乘坐火车的知识……地理教材几乎每一章都有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会让学生倍感亲切。 (4)让地理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性。教师应努力营造欢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教学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教法要灵活恰当,语言应风趣幽默,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有兴趣高潮出现。 2. 鼓励“参与”,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我操纵学习行为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包括从教学课题的选定,教学目标的设计,直到教学评价过程,凡是学生能够参与的都让其参与。比如:教师可对教材每一章,每一单元,乃至全书的教学课题进行筛选,看哪些课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哪些课题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哪些课题必须由教师详细地讲述或讲解。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只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或对地理学习活动进行适当地调控。即使是难度比较大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必须由教师讲述的内容,也应该使之问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同时,它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又必然以现有的教育存在为基础,以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本质为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当今我们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而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培养新一代的建设者。并且,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物理学是现代科技是重要组成部分,故物理教学更能为提高未来的国民科学素质服务。那么,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物理实验中,即使实验目的和要求相同,但如果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不同,实验方案也往往具有多样性。因而在实验教学中,如能选择典型的课题,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提供以下实验器材:电流表(0—0.6A—3A)、电压表(0—3V—15V)、滑动变阻器(0—5Ω)、电池、小灯泡、几个阻值不同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要求利用以上仪器尽可能多设计一些电学实验。 通过学生自由的设计,学生将会设计出如:“研究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研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伏安法测电阻”等十多种可行的研究方案。 同时,在实验的教学中还可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②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从而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二、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开展创新训练,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于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从中获得发现创新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育;激励;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8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国家兴旺的基石。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1. 消除创新的神秘感,明确物理学本身发展即创新过程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有引起某种创造动机所表现的创作意向和愿望的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基本前提与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欲望和动机,就不可能去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活动。因此,创造动机就是学生进

行创新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内在动力。在创新教育中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人人都可发明创造的思想。“无生我才必有用”,创新的关键在于一个“敢”字,教师没讲过的敢想,教师没教过的敢做,只要敢想敢做,也就迈进了创新的大门。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把创新看得神秘莫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学本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故事,介绍物理学家是如何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的。例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看到成熟的苹果会自动落向地面,产生疑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而不落向天空?用其他物体进行研究,发现不只是苹果,任何物体抛向天空,最终总要落回地面,于是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通过事例,让学生体会推陈出新的创新过程,这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是大有裨益的,为学生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上的创新,而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都是创新。 2. 改进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

谈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针对国际上教学现代化的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修改了理科教学大纲,特别是在理科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水平,教学目的发生了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向素质、由智力教育观念向综合教育观念转化的变化。物理教学大纲也从考虑物理学科本身的学习需要变为考虑物理科学、物理教学、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整体需要,从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的需要变为学生在校与毕业后工作相结合的需要。这都说明在我国物理教育中的主体因素与内在因素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物理教学中知识的要求和学生主观上全面发展的关系正日益趋于合理,物理教学正向素质教育方面发展,这必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个性,培养独立思维,促进全面发展,塑造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全员性原则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观察、实验、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渗透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习惯展开想象或用静态想象代替动态想象,常常以回忆代替想象,从而产生片面性的分析;由于不能用发展的、开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维而以个人日常经验和从日常概念出发,以想当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维,草率地得出结论,从而不能自觉地把握整体、深入本质,造成错误。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碍,妨碍学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规律,使部分学生从心理上觉得物理难学。一些物理教师针对好学生进行偏爱性教育,着重培养,对“差生”歧视或根本放弃,这样做只会使部分学生在关爱下得到较好发展,而使另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因此,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科学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不以“升学”为目的,而以“成才”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质为己任。 (二)全面性原则 智育,是物理教学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技能训练等。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学成果,又在意识和实践的领域以某种高于或异于智育的效果发挥着能动作用。传统应试教育重视的是智育,侧重于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测试,忽视了实践,忽视了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关系,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判定教学的优劣,使得物理教育只侧重于学科的专业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劳动技能等多种教育功能。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09-09-09T17:06:58.310Z 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7月第21期供稿作者:余斌华(宜春市第三中学,江西宜春 336000)[导读] 本文以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为核心,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以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为核心,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地理;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51-02 Innovative Ways in Geograph Teaching Yu Binhu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and emphasize we shoul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geography;innovation;teaching 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辩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独家经营”的垄断式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地理活动一改传统的地理知识获得方式,使地理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地理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课后练习多以活动方式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此。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地理活动呢?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地理活动题 目前,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还需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地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关键是把活动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地理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所以地理活动中的“问题”也应该在活动中产生并得到解决,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结论。该种活动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其主要环节是:首先,教师为学生的探索发现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资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探究发现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第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通过阅读、思考等活动方式,主动寻找发现问题的方法;第三,学生采用讨论的活动方式相互交流初探所得的结论,并对一些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第四,学生根据交流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学生把所得结论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巩固所获知识。 1.2 层层设疑,深化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对概念、规律、理论的讲解,忽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缺少对现象的深层次设疑。而现今的教学理念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为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多思,由浅至深渐入探讨的佳境,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景。如“新兴工业区”教学中,教材是以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为案例,在学生整体了解了意大利和美国发展新兴工业的优越条件,以及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洛杉矶能成为美国的“硅谷”?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国家政府扶持。教师进一步引入,思考:我国哪个新兴工业区与其相似?学生讨论得出:北京中关村。教师进一步提问:美国的“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有什么异同?学生们积极讨论,认为两者的地理位置都较优越,交通便捷等,不同之处在于中关村的发展要略落后于美国“硅谷”。再做进一步深入,根据美国“硅谷”的发展,哪些是值得北京中关村学习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探究方法,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1.3 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启发学生思辩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对科学信息的思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课、课堂辩论等活动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如“海洋资源(二)”后面的活动题,要求学生以“澳门的填海造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教师可适当改变题意,将其改为“填海造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小辩论,这种活动方式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填海造陆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教师经引导后对海洋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思辩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 地理教学中穿插地理课外活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得和运用一般不能直接接触客观实际,所接触的是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像、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和真正的体验。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让认知过程成为真正的体验活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2.1 从地理教学中选取活动内容 地理教学中的某些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是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可能并不是很理解,为此可选取一些教材中的活动题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 2.2 从生活中选择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 课外活动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地理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并试图结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现实生活中,居民常为住宅区的采光条件不好而烦恼。教师可以“余姚城区住宅楼房采光效果调查”作为活动题,要求学生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来分析居民区的采光条件是否达到标准。在这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变化规律以及计算公式;其次,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算出余姚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36.5°;第三,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有关部门,对各个居民区两幢楼房的间距以及楼房的高度进行调查、测量;最后,学生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中学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 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教育思想、模式的一种表述。实施 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 物理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认识、感受科学美。下面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推进中学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1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动量》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难点,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 情绪,我努力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在讲《动量定理》这一节时,我从自家带了一个鸡蛋、一 个小褥子。让鸡蛋从一个高度自由下落到小褥子上。一开始,许多同学都担心鸡蛋会破,结果,鸡蛋像球一样弹跳起来。后来不断提升鸡蛋高度,结果都一样。有的学生怀疑我用的是 熟鸡蛋,我当场把鸡蛋磕破到预先准备的碗中,全场一片哗然。再如,讲“完全失重”时,学 生不易理解“此时物体好像不受重力一样”这句话,我先让学生分析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然 后用一个底部一侧扎有小孔的矿泉水瓶装满了水,盖上盖子,并在其上钻一个小孔,让学生 观察瓶静止时和自由下落时从侧孔喷出的水流情况。结果是静止时水的射程较远,而自由下 落时水几乎不从小孔流出,这和水不受重力时的现象一致。然后结合压强产生的原因和自由 下落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情况提出“此时水的重力干什么去了?”继而引发讨论,最后统一意见。通过做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另外,一堂好课,应有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并能将抽象、枯燥、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如讲“共振”时,可以先引用德国士兵把桥踩踏的事例引发兴趣;讲“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时,把振动图像比作是录像机记录“某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的图像,把波动图像比 作是照相机在某一时刻给“许多人”照的一张像;学生应用左、右手定则时分不清用右手还是 用左手,可帮其这样形象记忆:“右手爱打人,常与运动相联;左手易被打,常与受力相联”。这样无形中就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尽 可能少用强制手段,多表扬、多鼓励学生的实际行动。我班曾有一名学生,有时他的意见或 方法和我讲的不一致时,总爱在下边小声嘀咕,我趁机鼓励他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并“特赦”他随时可以站起来质疑。后来,不但他自己的成绩直线上升,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 学思考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渗透,从而教会学生学习策略。现在高中生普遍反映物理一听就懂,但一做题就不会,不知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怎样下手,不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两种:一是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相关 概念、定理和产生原因,或根本不熟悉,不能运用自如;再就是没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我 认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应着重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做法主要如下: 2.1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本规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人 的思维发展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学中可利用物理概 念的形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来培养该方面的能力。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要明确定律 的来源,再讲内容、前提条件以及作用,然后进行适当练习,并总结常见类型,最后还需找 出与动量定理的区别和联系;另外,利用物理中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弹簧振子、点电荷等,也是培养该方面的极好机会。 2.2 创设情境,鼓励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弹簧秤的用途”时,可设想 弹簧秤除测重力外,还有哪些用途?(横向发散);讲“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由“电生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 2014-09-05 物理论文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文/高翔摘要:如何在中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自身和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中的物理教学入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高中物理;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都将提高本国的教育水平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当中明确地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体现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也尤为重要。一、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单独一人向学生讲解和传输有关的物理现象和概念,偶尔会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一些基础的物理实验。但是根据有关的教学调查反馈显示,效果并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热情并不高。因此,老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去用所掌握的各种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生活当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比如,在讲解到电的产生和输送时,会向学生讲解到发电机和水力、火力发电站、核电站的工作原理,电流在输送过程中的电损耗、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等等。课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实地走访调查,以此来比较各种发电模式的优

新时期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新时期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在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背景下,应将教育与创新相结合,实施创新教育。地理教学中,通过创新教育的实施,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及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本文中,首先阐述了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 标签:地理教学;创新教育;实践 前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不仅包含自然科学知识,还包含人文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地理知识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想象欲望等,进而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由此看来,地理教學具有良好的优势,可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育的融合,从而培育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一)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求 现如今,人类已经进入经济时代,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高低由其创新能力来决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的提出要加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可见,在教育领域中,创新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出大量的创新性的人才,为国家及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切实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促使我国沉稳的屹立于世界各国当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民族的发展决定我国必须要实施创新教育,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及能力,为民族复兴、中华振兴添砖加瓦。 (二)有利于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显露出弊端,对此,我国实施了教育改革,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在人的素质中,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基本素质,一是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在基本素质中占据首要位置,接着依次为文化素质及其他素质,这说明,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教学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因此,教学过程必须要与创新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摒弃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物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教材的实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科学家的事迹、课内外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 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育学生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创新教育应首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科书中,从源头做起,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进行。初中物理教科书 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利用大量的图片、阅读材料、故事、学生 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和创新发展,整个教材充满着创新教 育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创新型教材。具体表现为: 一、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教材以优秀科学家仔细观察、刻苦钻研的事迹激励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学习,以科学家研究问题及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勤奋和专心研究是科学家取得创新成就的重要原因。阿基米德为证实皇冠中 是否混有杂质而冥思苦想,当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中洗澡,注意到浴缸里水向外溢,顿时豁然开朗,找到了计算浮力的方法。奥斯特把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上面 通电,磁针发生偏转,他紧紧抓住这个偶然发现不放,通过大量的实验,终于发 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过反 复的曲折,才可能打开真理之门。新教材介绍的这些真实而感人的事迹无不能激 发学生努力学习,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对事物变 化的细心观察、执着研究、努力实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 方法,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材中许多节的开头有个大问号,问号后面通过故事、现象或实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以本节所要探讨的知识内容为背景,不仅创设了学习情境,集中了学 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能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带着疑问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这一节知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边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 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 能顺手抓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这个情境既好奇又奥妙,同学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和 疑惑去探索其中之谜。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则是对 知识的创新运用。 三、利用物理“观察和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对上述理论有充分的体现,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掌 握事物变化的过程以及实验表现出来的现象,从而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以此总 结或推理出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先保持压强计金属盒在水面下3cm处, 金属盒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再将金属盒下沉到水面下6cm处、9cm 处,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向水里加盐并搅拌,观察每次压强计U型管中两边水 柱差的变化,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 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压强相等,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谈谈物理教学方法与创新

谈谈物理教学方法与创新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科课堂教学已经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中学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人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2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敦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3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中学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人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悬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论文

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创新入门,实验是创新之本,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是 ___给大家推荐的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实施》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创新入门,实验是创新之本,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课堂氛围创新能力社会实践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让学生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传统教育是一种“守成”教育,它只是让学生继承前人的现成知识,限制人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这就需要物理

教育进行创新与改革。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就中学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如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希望通过中学物理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并具有感召力,并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比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中,课伊始,我便对学生说:“咱们用塑料瓶和硬币做一个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后,学生怀着好奇心开始玩,不一会工夫,只听学生惊喜地叫道:“呀,硬币跳起来了!”“还‘扑扑’地发出声音呢!”“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我不失时机地问:“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提出一个开放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个问题作出种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德育工作对于教学尤为重要,同样,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渗透德育 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思想都完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让他们成为一个真 正的人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德育;初中物理;创新;思维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学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接受教育不再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及个人的终身学习,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要以教会 学生学习为中心,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 需要。如何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就非常强调人要有道德,有良心,如果一个人知 识渊博,但道德败坏,那么他对社会的危害就非常之大。如电脑黑客,他们都是一些非常聪 明的电脑专家,但他们不是用他们的智慧造福大众,而是制造电脑病毒,给社会添乱。 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时代潮流 中国教育长久以来实行应试教育,虽有一定成效,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此种教育的 弊端也不断显露。应试教育是以帮助学生考试成功为目标的教育方式。过于功利性的教育理 念让教师将考试看作教育的中心,而忽略了学生到底获得多少知识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 体验,让教育丧失了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而是需 要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富有创新精神和奉献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初中物 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符合时代要求。 (二)符合学生的需求 素质教育主张解放学生天性,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 主探寻知识,逐渐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初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 认知水平处于较低阶段,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风格,采取与学生年龄相符合 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素质教育旨在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喜爱,让学生获得有益于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最大限度帮 助学生适应社会。 三、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物理,物理中丰富有趣、千变万化的现象都深深地吸引 着学生。然而如果在物理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一味强调考试,不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学生 刚刚萌发的对物理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殆尽。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保留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 采用两个方法:精心地设计课堂和使用教学道具。 课堂的最重要环节是呈现部分,呈现是指教师利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在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会让学打开书本,然后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 后直接开始讲解要学的定理和公式。这样的方式并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是有些知识可能需要 学生亲手进行验证,才会记得更牢固。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可能有些不知所措,教师在大多 数课程中都可以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有探究意义的和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来更好地理解知识。因此,在呈现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 水平,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在课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探究的课题,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收集资料、做出假设、进 行实验、验证假设等一系列的步骤。例如,在研究响度问题时,教师可以延伸书本资源,要 求学生就“什么材质的东西响度更高,怎样增加响度”进行探究。为了减少学生负担,教师可 以将范围规定为木桌、铁盆和瓷碗等物体,同时为学生提供可以探寻资料的网站。这样的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