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01地质学报考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
专业内容与要求介绍
专业编号:070901
我热爱自身专业的5个理由:
•理由1:当别人还在思索人类是怎么来的,要到哪里去时,我们正趴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一枚来自43亿年前火山活动形成的岩石,以时间为尺度,任何变化、进化、退化都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人生一片海阔天空。
•理由2:山谷的风、狂暴的雨、天上的星、林中的鸟,清晨五点带着一顶草帽出发,地质的课堂在野外,拿上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这地质三宝,登上那层层的山峰,以天为盖、以地为庐,探究千百万年前的地球历史。
•理由3: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话说不要跟学地质的一起出去旅游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看见山会大叫“天啊你看那个箱型褶皱还发育了一组小断层,不行,让我去打个产状再告诉你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什么剧烈的运动”,就是这么放荡不羁爱自由。
•理由4:当你把地质学成了精,你就基本掌握了2项不为外人道的神技,一是盲人摸象却能窥探真相;二是抽丝剥茧,一个支点撬动地球。
•理由5:第一次带你出野外的人很可能是位鹤发童颜的院士爷爷,但就在你还在担心陡峭的山岩到底能不能通行时,院士爷爷呵呵的笑着风一般的超了你大步流星向前走去,是的,搞地质的跋山涉水一辈子,身子骨绝对赛过活神仙。
•我后悔选择专业的5个原因:
•原因1:专业对口性强,一定程度意味着“受众面”较窄,就业时可选职业的范围不如商科等社会通用类专业宽泛,如果决定从事本专业的职业,就要学的深刻懂得透彻,下苦工。
•原因2:对于女生来说,地质类学科普遍有着一定程度的挑战,身体素质是一方面,因为工作环境有时比较艰苦,而野外工作时常需要负重前行,所以男生要更受导师和用人单位的青睐。
•理由3:艰苦朴素是地质人一致的作风,小公主们从此进化成女汉子,少爷们从此扛起地质锤,爬高上低,野外生存30天不在话下,从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小资梦破碎。
•原因4:夏天是出野外的最佳时节,所以大一大二的暑假几乎都在山里,吃着冰棍吹空调的心年年在咆哮。
•原因5:理工科学校的常态就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偶尔存在一两个女生,也会主动或被动的忽略,地质狗可以无限近似于单身狗。
一、专业情况概览
1、专业定义
地质学(geology),一言以蔽之,它探究的是地球的本质。
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即地球因什么而形成,其内部的形态结构如何,地表物质都有哪些分类、类别之间异同如何,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三大外部圈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同时有与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在长达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是如何进行相互作用的,学术意义上讲,即是学习如何用正确、有效、科学的方法,从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目的,来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大众所熟悉的大多是经济意义上地质学的一个分类——矿产资源勘察开采,这也是在人类社会自石器时代之后,应生产生活对金属、非金属的需求而生,发展于工业革命前后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类矿产资源日益增加的依赖,时至今日,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进入的电子电气化时代依然建立在稀有金属、贵金属等关键性材料之上。
矿产资源从国家层面而言,早已成为国际战略性储备,能源大国在国力的综合PK战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正因如此,人们对于地质学的了解多与资源勘探、开采等经济活动相关,而这仅代表了该学科应用在社会经济生产领域的“角色”,仅是整个地质学的冰山一角,其他探究地球生命轨迹、生物演化历史、数亿年环境变化的科研类型正如海平面之下的冰川,庞大而又神秘。
现今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制约作用也日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平衡发展,除了从现有科技中寻求答案,地质学家们正在尝试从地球历史中寻求与现在地球环境变化相类似的古环境变化的成因、经过、结果,例如从已发生过的“雪球地球”时期推敲全球变暖背后隐藏的“极寒”效应。
2、专业发展
46亿年的古老地球时光无尽、深不可测、广不可视,留给我们无数秘密。
自180年前查理士·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提出“将今论古”(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的地质学原理,地质学家掌握了通往地球漫长历史的钥匙。
从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到阿拉巴契亚山系;从现代大陆到泛大陆,再到19亿年前的哥伦比亚超大陆;从现代生物到38亿年前的原核生物遗迹;从表层地球到6000千米深处的地核;从现代层圈结构的地球到原始星云,地质学家正在使用这把钥匙一层层地剥开地球神秘面纱。
地质学不同门类的起源各有不同,比如矿物学最初的研习者是各大陆板块上建立起王朝的皇家所属的炼金术士、首饰珠宝匠人、器皿酒具制造者等,他们掌握了部分找矿、采矿以及冶炼的技能;而古生物学的开启者大多是欧洲的贵族学者,他们在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时一路追根溯源,辅以探险,从未曾开发过的非洲、美洲大陆上获得了当时闻所未闻的第一手科研材料;岩石学的由来和发展进步也得益于科学家们的野外探险活动和建筑、冶炼等行业的发展。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已经对火山喷发、地震、海陆变迁进行了记载,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禹贡》和《管子》等对于矿物、岩石和土壤以及铁、铜、金、银等矿产都有了丰富的记录和获深或潜的探讨。
欧洲的自然科学自步入中世纪便收到宗教神学的影响,在此期间,地质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在同宗教思想的斗争中逐步得到发展,总体上,地质学在18世纪开始
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在19世纪早期达到成熟阶段。
当时人们对于地表物质形态的形成原因持有两种观点——火成论和水成论,正式交锋始于18世纪中叶,火成论认为地壳运动的动力是源于地球深部地热作用引起的,以火山活动为代表;水成论认为水对地表的改变起决定因素,“圣经”里说有诺亚的大洪水,水成说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成为不可动摇的信条。
1812年法国生物学家根据古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几次突变现象提出了灾变论,认为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巨大的灾变事件,每经一次灾变,原有生物被毁灭,新的则被创造出来,这个理论后来在科学界逐渐被另一派认为地球历史是长远且渐进的均变论(或称渐变论)所取代。
1830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使得均变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质学的一条基本原理,一直影响到现在。
19世纪中期,国外地质学的部分理论被引入我国,而地质科学事业真正开始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1912年,我国正式设立了地质机构,接着相继成立了地质调查所和研究所,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1949年之后地质科研行业逐渐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国家建立了地质院校,培养地质科技人材,在全国普遍开展了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勘探,在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1世纪以来,地质科学的研究在为人类寻求实际利益的基础上,渐渐开始重视将地球作为一颗行星来研究,这得益于传统科学的成熟和学科间交叉应用的发展,比如对气候的深刻认识需要海洋学、大气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在内的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知识。
二、本科课程介绍
本科阶段修业年限:4年
本科阶段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1、培养目标
地质学专业教学将从学科创建过程开始,从基本概念认知入手,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结合,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学习、研究和探索的无限乐趣,掌握扎实系统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理论。
在此基础上,开展地质学理论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地质环境保护、星球深空探测、教学与管理等各领域找到自我的真正兴趣点。
使自己的短暂人生与专业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终其一生,造福于世。
具体来说,地质学专业主要的培养方向为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学习内容
主要学习与地质学主干学科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地质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①大类一:专业基础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综合论述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涉及地球科学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水文学、环境地学、天文地学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科学的含义、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特征、地质年代的基本知识、地球上各种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形成及演
化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地史学】顾名思义,也称为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含宇宙圈)间耦合关系,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历史性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中心与时间不可分割,可概括为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和构造运动史三方面,研究内容涉及地壳形成、生命奇缘、生物演化、海陆变迁、冰川消长、版块分合以及地球内外不同圈层间相互关系等领域。
【结晶学与矿物学】是理解和掌握地球固体物质(目前尚包括月岩和陨石)基本组成单位的矿物,理解和掌握其主要内外属性、形成作用及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结晶学是以晶体为研究对象,以晶体的生成和变化、晶体外部形态的集合性质、晶体的内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的自然学科,现代结晶学以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高度融合为特征,而结晶学是矿物学的先导课程,因此也是与矿物学有关的其他地球物质科学,如岩石学、矿床学、宝石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等的基础。
矿物学是关于地球和部分宇宙天体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各学科的基础,以矿物和准矿物为研究对象,现代矿物学已将触角延伸到地幔甚至地核层次上各种作用产物的研究以及宇宙中的各种天体。
【岩石学】岩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地质时间的产物,是地球和行星历史的“实物”档案,对解决有关地球乃至太阳系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大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研究意义,另一方面,矿石也是岩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就蕴含在岩石之中。
岩石学深入分析岩石的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岩石特征、与形成条件、岩石成因与地质过程等方面的关系,理解岩石系统与地球系统的关系,夯实野外地质和岩石鉴定基础。
【地球物理】传统地球物理学主要指固体地球物理学,现代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气层外部的现象,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作为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该学科通过定量的物理方法,如地震弹性波、重力、地磁、地电、地热和放射能等方法研究地球以及寻找地球内部矿藏资源,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层,且有着有诸多研究分支,例如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地热学,地磁学,水文地理学,海洋学,气象学,地核构造学,勘探地球物理学,比较行星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和大地天文学。
研究内容包括地球内部结构,震源理论,地震波传播理论,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板块俯冲带和大洋中脊。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
它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矿产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等有重要意义。
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如界限事件、洋底扩张、岩石圈演化等均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关。
它已经成长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
【地质专业英语】以近年来国外英语重要杂志上的原版文章为教学材料,从地球科学领域的前缘问题入手,重点涉及基础地质、古全球变化、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古地理学、大地构造演化、地质灾害、地质资源等方面培养对专业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以满足在学习中借鉴国外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地质领域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②大类二:专业能力课程
【古生物学】主要研究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其研究内容与现今生物学相对应,具体分为两方面,一是从生物学方面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环境适应;二是从地质学方面研究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以及古生物与能源、矿产等。
【沉积及古地理学】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恢复和重建地球的演化史,而地
质历史时期沉积作用寄去空间分异和分布是地球演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学习研究内容包括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形成作用、沉积环境,同时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进而学习属于沉积古地理学的地层沉积相分析,研究当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组成类地行星及行星卫星的岩石、岩层、岩体在力的作用上的各种变形样式、组合形式和形成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式和方向。
构造过程是力与岩体这一矛盾在空间和时间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该学科需要将传统的构造地质方法与力学分析的原理和理论相结合,在掌握和理解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的基础上,通过应力分析和变形岩石应变分析,结合岩石力学性质,推断出地质体的结构、构造的成因和过程。
【矿床学】学习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形成原因、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是地质科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利用价值的矿床(可经济利用的地质体)。
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则是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和物质组成,矿床的形成条件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和矿床工业类型等。
研究矿床学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找矿、勘探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一门技术经济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西方通常称之为“经济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是通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第四纪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第四纪构造运动、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貌学则侧重于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以地球地表形态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组成物质、形成年代、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③大类三:专业实践类课程
【周口店野外实习】周口店二年级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在室内地质基础课和前期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之后进行的,以常规野外工作方法结合现代高新技术训练为主。
课程目的与任务是在学生对室内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加深理解的同时强化野外动手能力、语言-文字-图面表达能力、全面地质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初步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及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生产、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1.了解北京周口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2. 常规纸质野外记录簿规范使用与描述内容;
3. 进一步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
4. 观察识别各种基本地学现象并能迅速准确地用常规工作方法和高新技术进行地质信息、资料和实物的采集编录等项工作:
(1)岩矿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标本的采集,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
(2)古生物化石赋存的层位特征、采集、初步鉴定及编录。
(3)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原生沉积构造的识别,接触关系的确定,地层剖面测制的目的要求、布置原则、野外分层、测制方法、以及利用常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在现场进行地层厚度计算、草测剖面图的绘制等。
(4)节理、断层、褶皱等各种基本构造现象的识别与确定,构造要素的测量与统计,构造几何形态的空间变化以及成因机制等方面的观察、分析和描述。
5. 能够熟练利用常规地质方法并结合现代高新地质技术开展以地质填图(地质测量)为主要教学手段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内容包括填图单位的确定,地质路线的设计,地质观察点的布置原则、意义、观察内容和记录格式,地质界线的勾绘,标本、样品的采集规格和编
录要求等。
6. 掌握信手地质剖面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质图、实际材料图、构造纲要图等主要图件以及各种素描图的成图原理、图面要素、测制方法和技巧。
【北戴河野外实习】实习区包括秦皇岛一山海关一带的海滨地区和石门寨地区。
根据实习区的教学条件与时间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有:
1.实习区地质地貌概述。
2.流水作用与沟谷、河谷各段的地质作用。
3.潮汐及波浪作用与滨海地貌景观。
4.河口地区的地质作用与土地的使用
5.沉积岩的发育特征(包括岩石、古生物、环境、厚度和接触关系)
6.浅成侵入岩及其岩墙、岩脉等特征与关系的观察。
7.岩溶地质作用与表现特征。
8.断裂、褶皱的构造特征与所形成的地貌景观。
9.初步恢复实习区地质演变简史,建立地质作用的时空观念,以及地质作用与地理特征、人文景观的关系。
10. 实习还要初步掌握以下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A.地形图的使用与观察点的标定。
B.罗盘的使用(测量产状要素与确定方位)。
C.野外地质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
D.采集标本的方法。
E.编写实习报告。
3、毕业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化等理论基础,掌握宽广的地质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野外调察、样本采集、实地测量、地质填图等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了解地质学主要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与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能够运用关联学科的最近研究、科研手段有效的辅助或佐证本专业的研究和实践结论;具有系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掌握数据建模、数字制图等技能;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体验分享
“地质学专业最好的课堂,在野外”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院士经常对老师和同学说的一句话,这4年间,无论是在校进行课堂理论学习,或是贯穿大一到大三的野外实践学习,都是以自然界的各种物质现象为根基进行的知识拓展,若所以选择地质学专业,首先需要一颗对山川河流、湖泊江海、日月草木、风霜雨雪向往和喜爱的心,因为经历过长途跋涉的一天,转身看看以天为盖的帐篷,是否能够安然愉悦的在落日的余晖里、山间的劲风中扶起一次次滑落的头灯,伏在膝盖上记录下今天的野外笔记,给标本逐一标号,再定下明日的任务和路线,这些除了依靠自身的责任感,除了完成任务的工作使命感,更为坚定且持久的力量源于对这变化莫测的一方天地的向往和好奇,抛开得失,能够在连日辛劳里感谢午后阵雨的清凉,而不是幽怨它打湿了我们的行装。
这种特质被称为大自然情节,是一种骨子里的情怀,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它可以帮助你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然打心底里甘之如饴,帮助你走在队伍的最前端,在学习中充满获得感。
其次便是擅长和喜爱的科目,数、理、化、生四者相辅相成可以让你在绝
大部分课业上游刃有余,偶尔有“瘸腿”的也可以补救,因为多数课业均是以高中所学的某个基础论点为支撑,多维度延伸出去,向更深更窄的领域进行研究,所以开始的那个基础论点十分重要,但比较容易补救,一般不会造成重大学习灾难。
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基于目前的制度,地理这一从初中开始普及的课程到了高中文理分科阶段会自然而然的被理科忽略,而恰恰高中所学的自然地理可以为地质学的开篇打下一个粗浅但不可或缺的基础,那么作为一个优秀的理科生,如若还精通地理,喜欢泡实验室,那就是-----完美。
再次,一定程度上需要你具备敢于挑战自己的性格,野外生存、攀岩、定向越野等技能也算是一个合格地质人的基本素质,温室里的花朵可以长成参天之树,前提是它拥有不输于别人和从前那个自己的的决心。
学习情景:四年间最离不开的地方除了寝室和食堂,估计就是图书馆和实验室了,而每个阶段它们的在生活中的“地位”又有所不同。
大一基础课业繁重,上完一天的课,晚上泡图书馆自习室,翻查以往的知识点,让在记忆中模糊了的公式、定理重新清晰起来,用以支撑巩固新学的课业。
在经历了暑期野外实习后,进一步认识了所学的“用武之地”究竟是如何的,明白了我们面对的研究对象和具体作业方法是怎样的,把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这“地质三宝”玩到炉火纯青,看见岩层就激动的想去测个产状,看见不确定的石头就想敲下来一块带回实验室切片,大二开始,再进入到较为专业的学科学习中,更能够清晰的把握不同课程的目的和实际应用点,再辅助一部分的辅助性实验操作,基本上开始走上了专业“入门”的阶段,频繁往返于图书馆和实验室,身上不是陈旧书本的味道就是实验室泡化石的醋酸味儿,但不难发现,原本存在于书本上的名词变成了日常挂在嘴边甚至能用它们编个段子的程度,不再是因为考试而记住它们,而是成为了你感兴趣领域的切入点,或者实验的立足点,知识开始成为你的依靠、你的工具。
大三是名副其实摸索和选择的一年,同时,接触更具有深度和难度的课业,诸如离散数学、大地构造,甚至跟着老师参加一些研究课题和项目,都有助于发现在地质这个大类学科中,你是更适合岩矿、古生物、构造还是其他等研究方向,这就为继续深造和未来从事哪个行业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显微镜下看岩石薄片、微体化石标本都是在实验室“蜗居”的日常,不时在眼前闪过的片段多半是在野外风餐露宿,爬高上低量产状、测剖面和抡起地质锤打标本的情景,或是早上5点进山,林子里的鸟叫,以及9、10点钟已经微微炙烤的太阳,经常想来正午时分和同伴躲在一片树荫里席地而坐啃面包的闲谈,日落时分让所有人狼狈到一顿暴哭的瓢泼大雨,想起在地表露头上将学过的岩石种类挨个辨认的兴奋,或者某个学霸一口咬定“这儿一定有一个断层”大家的惊讶。
野外,是所有地质学子的回忆和向往,是会一直津津乐道的茶余饭后。
2天时间,26小时火车硬座进川,16小时昌河面包车盘山路翻过夹金山,一天中吃第一顿饭是藏区老乡给炒的腊肉炒辣椒,一口气3碗饭,一行8人的登山包摞起来可以塞满3辆出租车。
这是汶川地震过后的第一年,原本去川西藏区的公路坍塌后还没有修通,司机和向导只好选择了多一倍的路程,紧赶慢赶,晚上12点到达山脚在的村镇。
此行的任务有三,一是是登顶3座雪山,二是采集特定岩层的岩石标本和5000米以上冰川融水,三是详实记录地形地貌。
这是在大三的我接到的第一个,也是本科阶段最难的一个校级任务,半科研属性,半探险登山,而想要完成它,又希望自己和队友毫发无伤,我渐渐发现这几乎用尽了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外加高中三年、大学三年各个学科的全部知识储备以及从出生起点滴积累起来的生存常识,需要依赖每一个晨昏跑步锻炼培养的健康体魄,以及队员之间以生命相连接的信任才能成功。
第一天,平均每人负重20公斤,徒步进山,驻扎在约海拔3500米的半山腰。
一路上顺着冰蚀U形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