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完整版)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5004d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f.png)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母婴同室病房是为了满足产妇和新生儿在产后期间的照顾和护理需求而设立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和良好的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环境,满足产妇和新生儿的照顾和护理需求。
2. 保障母婴同室病房的卫生和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3. 加强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护理水平。
4.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三、管理制度1. 入住管理(1)产妇入住:产妇需提供产检记录、妊娠期间的检查报告和个人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登记。
(2)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需提供出生证明、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和疫苗接种证明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登记。
(3)每位产妇和新生儿入住时,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并接受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规定。
2. 安全管理(1)保证病房的安全环境,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照明和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
(2)确保病房内的家具和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严格控制病房内的火源,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等危险行为。
(4)保证病房内的消防设施完好,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
3. 卫生管理(1)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对床铺、卫生间、洗手池等进行重点清洁。
(2)加强病房内的垃圾分类管理,定期清理垃圾。
(3)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
(4)提供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并定期更换。
4. 护理管理(1)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定期监测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加强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教育,包括喂养、护理技巧、新生儿抚触等方面的指导。
(4)做好病情记录,及时沟通和交流,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5. 家属管理(1)鼓励家属陪同产妇和新生儿入住病房,提供家庭支持和照顾。
(2)家属需遵守病房的管理规定,不得干扰医护人员的工作和其他病房内的患者。
(3)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护理水平。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fae14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0.png)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陪探视制度,非本室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
2.帮助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0分钟内进行皮肤接触,按需哺乳。
3.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及注意休息,坚持24小时母婴同室,若有医疗处置或沐浴要分开时,不能超过一小时。
4.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婴儿反应、吸吮及大小便情况,按时测量体温、检测黄疸指数,认真做好评估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婴儿每日或隔日沐浴一次,测量体重,做好婴儿脐部、眼部、臀部等皮肤护理。
6.健康教育做到“六教会四指导”提倡母乳喂养。
六教会: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挤奶、换尿布、婴儿沐浴、婴儿抚触、新生儿母乳喂养及补奶。
四指导:产妇“科学坐月子”、科学喂养婴儿、预防婴儿意外伤害、新生儿黄疸观察及促退黄疸指导。
7.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有关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8.加强风险管理与安全宣教,履行告知义务,防范婴儿错抱及被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母婴同室医院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4ea7b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2.png)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科及相关辅助科室,适用于所有入住母婴同室的产妇和新生儿。
三、母婴同室管理制度1.母婴同室病房设置(1)母婴同室病房应设置独立的母婴护理区域,保证母婴隐私。
(2)母婴同室病房面积应满足母婴生活、护理需求,室内设施齐全,环境舒适。
2.母婴同室护理原则(1)母婴同室期间,医护人员应遵循科学、规范、个体化的护理原则。
(2)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护理、治疗等工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
3.母婴同室护理内容(1)产妇护理1)产后2小时内,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协助产妇进行产后检查,如伤口、宫缩、阴道出血、排尿情况等。
3)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确保母乳喂养成功。
4)为产妇提供心理、生理、营养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2)新生儿护理1)产后2小时内,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体重等。
2)协助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筛查、洗澡、脐带护理等。
3)指导家长进行新生儿日常护理,如换尿布、喂奶、洗澡等。
4)对新生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母婴同室探视制度(1)探视时间:每日上午8:00-10:00,下午2:00-4:00。
(2)探视人数:每名产妇每日限探视2人,探视者需出示身份证及产妇家属证明。
(3)探视要求:探视者应穿着整洁,佩戴口罩,保持病房安静、卫生。
四、母婴同室感染预防与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进入母婴同室前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加强母婴同室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
3.对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和新生儿,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定期对母婴同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五、附则1.本制度由我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科及相关辅助科室负责解释。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标准版)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3ba6b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e.png)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一、产妇分娩婴儿后,实行母婴同室,妈妈与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不超过1小时。
二、产妇进入母婴同室后,除一般旳产后护理常规外,应发放书面须知,并进行口头重点宣都和指引。
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饲养宣教、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引。
及时每日进行母乳饲养评估,并做针对性旳指引。
对产妇提出旳母乳饲养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引。
三、定期对医护人员旳手、物体表面作细菌监测;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母婴同室,阴转后才能回母婴同室工作。
四、如无禁忌,自然分娩旳新生儿应在脐带接扎后30分钟内、剖宫产应在妈妈有应答反映后1小时内与妈妈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行早吸吮。
五、实行母乳饲养,认真执行世界卫生组织增进母乳饲养成功旳十条措施、我院增进母乳饲养成功旳十条措施、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及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六、教会妈妈对旳旳母乳饲养体位和含接姿势,以及对旳旳挤奶措施。
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母乳饲养指引,增进其保持泌乳。
协助妈妈建立母乳饲养信心,提高6个月婴儿旳纯母乳饲养率。
对不适宜哺乳旳产妇进行回奶指引。
七、设立母乳饲养征询电话,解决出院产妇母乳饲养和产褥期母婴知识旳征询。
八、产妇出院迈进行母乳饲养技能和知识评估,理解住院期间对母乳饲养和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旳掌握限度,不合格者重点宣教。
九、新生儿入室后,应与助产人员或医生以及新生儿旳家属全面核对妈妈及新生儿有关信息,并向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十、严密观察妈妈及新生儿旳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十一、每天进行新生儿沐浴,并进行脐部护理,臀部护理。
十二、新生儿出院时,应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其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记,全面核查新生儿状况无异议后,做好出院指引,并请家属签字后方能出院。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9332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d.png)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母婴同室护理是指新生儿与母亲在出生后立即呈现亲子躯体接触,并共同居住在一个独立房间内,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护理和照料,以推进母婴亲子关系的营造、促进母乳喂养的开展以及保障患儿安全和健康地成长。
为了有效地管理母婴同室护理,我院制定了一套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以下是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护理空间条件建设:1. 母婴同室护理空间应具备干净、通风、明亮的环境,阳光可以照射到房间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2. 设有独立的卫生间,配备洗手盆、浴盆、坐浴器等设施,以满足母亲产后的清洁需求,并确保便捷安全。
3. 提供舒适的床铺设施,确保新生儿和母亲的休息质量。
4. 房间内应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如新生儿护理台、测温仪、血氧仪等,并定期进行维护与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护理管理人员要求:1. 母婴同室护理由专门的团队负责,护士人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熟悉母婴同室护理的原则和操作技巧。
2.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能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 护理人员需主动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包括过敏史、疾病史等,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原则与操作规范:1. 具体操作前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相关医疗内容并取得相关意见。
2. 室内需维持较高的洁净度,定期进行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确保患者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3. 室内湿度、温度需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特别是针对新生儿,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不适。
4. 护士每次进行护理前,应首先执行洗手程序,并佩戴口罩及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5.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如观察体温、呼吸频率、吃奶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 护士需对新生儿和母亲进行必要的教育指导,包括哺乳、换尿布、洗澡、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技巧与知识。
四、妇婴健康管理:1. 护士需定期进行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测量,记录并跟踪生长发育情况。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教学文稿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a6f2d169dc5022aaea00b8.png)
四、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1住院分娩新生儿院内转运安全制度: (1)新生儿分娩后,助产士/护士应让产妇查看 新生儿,仔细检查和确定婴儿性别和身份,为其佩戴 双腕带,建立体温单。 (2)顺产分娩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一同在产房 观察2h后转入母婴同室病房;剖宫产分娩新生儿 手术结束与母亲一同转入母婴同室病房。 (3)在院分娩的新生儿因疾病等特殊情况需转 科时,应通知家属办理转科手续,并在体温单和新生 儿临时医嘱单上记录转科时间;如家属拒绝转科,医 生需告知家属风险并签署相关文件。
6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
(5)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柜等物体 表面应每天清洁,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暖箱、室内 用品、母婴床、家具等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遇 污染随时消毒。 (6)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 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并双消毒。 (7)婴儿生活及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 交叉使用;新生儿被服等物品应消毒或灭菌处理。 (8)严格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着 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所在地域如感染性 疾病流行,禁止探视。 (9)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暖箱等,应彻底清 洁、终末消毒。
(4)新生儿转科时,必须由家属和本院接诊医 护人员共同转运,进修生、实习生不得单独转运新生 儿;转送助产士 护士 医生必须与转入科室接诊医 护人员进行交接,并在专用登记本上记录新生儿转 科情况,转诊及接诊护士需共同确认和签名,必要时 家属确认签名。 (5)母婴同室新生儿离开产科外出检 查必须有本院工作人员陪同,并记录新生儿外出及返回时 间。
6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
医院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75d5d1333687e21af45a962.png)
医院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一、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除非有医学指证);
二、作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对剖宫产术的产妇,在能作出应答反应30分钟内,让母亲与婴儿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
三、产后24小时内有医护人员帮助喂养;
四、实行按需哺乳;
五、不准将奶瓶、奶嘴带入病房,无医学指证,不得给婴儿喂母乳替代品;
六、每月给婴儿选择和做其他处理,使母婴分离不得超过1小时;
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八、严格执行探访指定,保证母婴有良好的休息。
1。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b4a92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1.png)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1、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确保婴儿和产妇的安全和健康,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病房环境。
2、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母婴同室病房。
3、定义3.1 母婴同室病房:一个供产妇和新生儿一同疗养和接受医疗观察的病房。
3.2 产妇:已经分娩或正在分娩的女性。
3.3 新生儿:出生不到28天的婴儿。
4、管理职责4.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实施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人员保障。
4.2 护理部负责协调病房的护理工作,指导护士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
4.3 医生负责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医疗观察和治疗,在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4 护士负责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日常生活,包括喂养、洗护、测量体温等,并及时上报病情变化。
5、病房要求5.1 病房应具备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5.2 病房应有足够的床位供产妇和新生儿使用。
5.3 病房内应设置洗手间和更衣室,方便产妇和护士的日常生活需要。
5.4 病房内应设有专门的婴儿区,提供合适的婴儿床、母乳喂养设备等。
6、婴儿护理6.1 母婴同室病房的护士应定期观察婴儿的生理变化,包括体温、呼吸、皮肤颜色等。
6.2 护士应及时更换婴儿的尿布,保持其干燥和清洁。
6.3 护士应根据需要进行婴儿的喂养,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6.4 护士应按照指示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和体检。
7、产妇护理7.1 护士应协助产妇进行产后休息和康复。
7.2 护士应了解产妇的饮食偏好和特殊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安排和调整。
7.3 护士应指导产妇进行产后恢复的体操和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
8、卫生管理8.1 病房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8.2 护士应遵守洗手和消毒的操作流程,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8.3 必要时,医院应提供专业的清洁和消毒人员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9、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9.1 病房平面图9.2 医疗设备清单9.3 护理工作操作手册10、法律名词及注释10.1 产妇保健法:指规定产妇在妊娠、分娩和产后期间应享受的健康保障权利的法律。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4909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2.png)
一、制度目的为保障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工作。
三、组织架构1. 设立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本制度,监督实施,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
2.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由产科、新生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四、管理措施1. 母婴同室环境要求:(1)病房布局合理,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2)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如新生儿护理床、温箱、监护仪等。
(3)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2. 护理人员要求:(1)护理人员在进入母婴同室前,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
(2)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关心、爱护新生儿,耐心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
3. 新生儿护理要求:(1)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肤色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做好新生儿脐带护理,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3)按时喂奶,观察新生儿吸吮、消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定期为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5)做好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4. 产妇护理要求:(1)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宫缩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帮助产妇解决哺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观察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做好产妇心理护理,关注产妇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5. 家属管理要求:(1)家属进入母婴同室需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
(2)家属应保持病房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
(3)家属不得在病房内吸烟、大声喧哗。
五、监督检查1.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母婴同室安全管理措施(共5篇)
![母婴同室安全管理措施(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85033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f.png)
母婴同室安全管理措施(共5篇)第一篇:母婴同室安全管理措施璧山区中医院母婴同室安全管理措施1、产科医务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病房管理,定期巡视病房,严格执行陪护和探视制度。
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并启动病区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2、护士要向住院孕产妇及陪护人员进行入院宣教,宣教内容:(1)入院须知(2)探视陪护制度(3)母婴同室知情告知通知书宣教后责任护士和孕产妇要签名3、医护人员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母婴情况床头交接4、产妇及陪护人员不应将新生儿交给当班医护人员以外任何人员照顾5、住院期间,产妇及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报新生儿离开母婴同室区6、因医疗护理的等需要母婴分离时,必须由陪护人员抱婴儿进行跟随简单。
必须做到:(1)工作人员须挂牌上岗(2)每一个新生儿离开母亲都必须由其指定的陪护人员全程跟随监督直至婴儿安全回到母婴同室,并由三方认真填写母婴分离情况记录簿,签字确认(医护人员、婴儿母亲、指定陪护人员)7、认真核对产妇姓名、住院号、婴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体表情况,腕带与脚环是否一致8、护士应按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并做好记录9、出院时,主管护士应在《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上填写新生儿情况,当班护士,主管护士共同与新生儿母亲核对出院证、新生儿腕带,脚环信息是否相符。
确认无误后签名,撤除腕带、脚环,办理出院手续第二篇:母婴同室管理制度母婴同室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宗旨,对产妇婴儿进行科学护理。
2、对产妇、婴儿进行责任护理,做好交接班工作。
3、严格宣教制度,进行产褥期保健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宣教,教会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4、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5、每天给婴儿沐浴一次,隔天称体重,定时更换尿布,观察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定时测体温等。
6、每天有医生查房,及时发现和处理母婴异常情况。
7、认真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将分娩后的产妇介绍给当地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随访时间和产妇与支持组织联系的方法。
母婴同室管理规定
![母婴同室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5658eba172ded630b1cb6f6.png)
精品文档
.
母婴同室管理规定
一、产科全部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制度,请住院及陪护人员听
从医护人员指导,服从治疗、护理,按时听宣教课,根据医生意见,母婴方可出院。
二、探视及陪护家属,需保护室内外及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大声喧哗,不在室内吸烟、饮酒,搞好污水、污物、垃圾处理,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
三、母婴同室门口放消毒脚垫,工作人员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都应用肥皂水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四、母亲哺乳前用肥皂水洗手。
五、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日通风换气两次,每次20分钟,并用1:800的消毒灵溶液擦洗床单位及地面,每日对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月进行室内细菌培养,细菌数控制在每立方米1200个以内。
六、医护人员患有传染病,不能从事此项工作,患有传染病的孕产妇进行隔离、消毒处理。
七、足月产无异常情况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
八、高危病儿室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每周做一次细菌培养,细菌数控制在每立方米500个以内。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74726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2.png)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嘿,新手爸妈们!当你们迎来了可爱的小宝贝,住进产科母婴同室的时候,是不是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呀?别担心,咱一起来聊聊怎么照顾好这些小家伙们。
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那小模样真的是让人忍不住亲上一口。
这时候呀,可得注意他们的保暖呢!就像咱自己冬天出门得裹得严严实实一样,宝宝也得暖暖的呀。
要是宝宝冷了,那可不得了,会哭闹不停的哟!所以呀,给宝宝盖的小被子要合适,别太厚也别太薄啦。
还有呀,宝宝的吃喝拉撒可是大事呢!宝宝饿了就会哇哇大哭,那哭声简直就是在说:“我要吃饭啦!”这时候妈妈们就得赶紧喂啦。
母乳可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呢,又营养又能增强免疫力。
就好像给宝宝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小城堡,让他们能抵御外面的小怪兽。
不过喂奶的时候姿势也要注意哦,要让宝宝舒舒服服地吃到奶,不然宝宝会不乐意的哟!宝宝拉粑粑了怎么办?嘿嘿,那就得赶紧给他们换尿布呀!这就跟咱每天要洗脸刷牙一样重要呢。
要是不换,宝宝的小屁屁会不舒服的呀。
换尿布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可别把宝宝弄疼了。
想象一下,要是有人粗鲁地对待你,你也会不高兴的吧?宝宝们也需要睡觉呀,他们睡好了才能快快长大呢。
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就像给他们准备了一个甜甜的梦乡。
可别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大声喧哗哦,不然宝宝会被吵醒的,那可就不好哄啦!别忘了给宝宝洗澡呀!宝宝洗得干干净净的,多可爱呀。
就像给一个小天使洗去身上的灰尘,让他们闪闪发光。
洗澡的时候水温要合适,别烫着也别凉着宝宝啦。
新手爸妈们,你们可别小瞧了这些小事哦,每一件都关乎着宝宝的健康和快乐呢!要是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就赶紧问医生护士呀,他们可是专业的呢!反问一句,咱自己不懂的时候不就得请教专业人士嘛!总之呢,照顾新生儿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有欢笑也有挑战。
但只要你们用心去爱,用爱去呵护,宝宝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加油哦,新手爸妈们!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
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
![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5af1c9f561252d381eb6e3e.png)
02
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送回病房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根据外观、 毛发、乳头、足褶纹理等评估胎龄是否与实际相符; ◎头、心脏、手是外观畸形的好发部位,注意检查; ◎注意有无产伤,如肢体骨折和臂丛神经麻痹等; ◎对胎盘、胎儿脐带及血管应认真检查。
有下列高危因素时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
(1)母亲因素:孕母年龄>40岁或<16岁,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 史,母亲为Rh阴性血,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史,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物质或药物,孕期 感染TORCH(To弓形虫,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 (2)胎儿因素:孕母早期先兆流产、孕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 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转等)、羊水少、胎膜早破、羊水污染 等。 (3)分娩因素:产时窒息、脐带绕颈,脐带脱垂,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 镇静或止痛药物史。 (4)新生儿因素:①多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新生儿黄疸、先天畸形; ②若新生儿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紫绀、惊厥、频繁呕吐、腹泻、血便、反应低下、喂 养困难、重度黄疸等,需转新生儿科监护;③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寒冷 损伤、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臂丛神经麻痹等,需转新生儿科监护。
04
新生儿喂养
需要加配方奶的情况: (1)婴儿特殊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代谢性疾病,需要用特 殊配方奶喂养;严重的唇腭裂可泵奶后用特殊奶嘴喂养。 (2)母亲患某些感染性疾病。 (3)母亲服用药物、吸烟、饮酒和酗酒。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添加配方 奶时应遵循医嘱。在医疗文书中要记录医学指征,以及使用配方奶的数量 和次数。混合喂养新生儿可用乳旁加奶或使用小勺、奶杯喂奶。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c6398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4.png)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管理标准1.1 目的本规章制度旨在确保母婴同室期间新生儿的安全以及供应良好的早期亲子关系环境,保障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母婴同室期间的新生儿安全管理。
1.3 安全条件要求1.母婴同室的房间必需经过严格的消毒,确保无细菌感染的风险;2.房间内必需配备充分数量的婴儿床、床垫、被褥、宝宝用品等,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3.房间内应保持适合的温湿度,以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度和健康;4.房间内应设置适当的照明,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察看新生儿的情况;5.母婴同室期间,房间内不得存放任何有害物质,特别是对新生儿有潜在不安全的物品;6.室内通风必需良好,以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细菌繁殖的可能;7.母婴同室的房间应隔离于其他环境,以减少外界噪音对新生儿的影响。
1.4 人员要求1.负责照料新生儿的人员必需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2.照料人员必需经过健康体检,确保不存在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威逼新生儿健康的疾病;3.照料人员必需遵守公司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新生儿照护的要求;4.照料人员应具备擅长沟通的本领,能够与新生儿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5.照料人员必需遵守保密协议,对母婴同室期间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保密;6.照料人员有责任及时报告任何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异常情况或意外事件。
1.5 安全防护1.必需为新生儿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帽子、手套、鞋套等;2.新生儿在床上必需固定好,以防止滑落或摔伤;3.耐用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定期对婴儿床、床垫、被褥等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繁殖;5.定期对房间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新鲜度和无有害气体;6.照料人员必需定时察看新生儿的情况,包含呼吸、体温、饮食等方面;7.房间内必需设有灭火器等应急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8.照料人员必需熟识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急救处理程序,如窒息、中毒等。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d0c0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f.png)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标题: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是指在医院设置的供新生儿与产妇同室住院的病房,并对其管理进行规范和细致的管理。
这种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一、病房环境管理1.1 空气质量管理:确保病房空气清新,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空气污染。
1.2 温度控制:保持病房温度适宜,避免产妇和新生儿受凉。
1.3 照明管理:确保病房光线明亮但不刺眼,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护理。
二、医疗设备管理2.1 新生儿监护设备:确保新生儿监护仪器齐全,保证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的准确性。
2.2 产妇护理设备:提供产妇所需的护理用品和设备,保证产妇的个人卫生和舒适度。
2.3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护理管理3.1 产妇护理:定期对产妇进行产后护理,包括乳房护理、伤口护理等,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3.2 新生儿护理:定期进行新生儿护理,包括喂养、清洁、生命体征监测等,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3.3 母婴亲子护理:鼓励母婴亲子护理,促进母婴情感交流,有利于母乳喂养和新生儿健康。
四、饮食管理4.1 产妇饮食: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符合产妇产后恢复的需要,保证产妇身体的康复。
4.2 新生儿饮食:严格控制新生儿的饮食,保证新生儿吸收足够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4.3 母婴饮食协调:协调母婴饮食,保证母乳喂养的质量和数量,有利于母婴身体的健康。
五、安全管理5.1 病房安全:确保病房安全,避免产妇和新生儿发生意外伤害。
5.2 防感染管理:加强病房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3 紧急处理措施:制定病房内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措施,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结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对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应该加强对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的重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872f3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1.png)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安排至少1名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分娩现场。
分娩室应当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的设备和药品。
二、产科医护人员应当接受定期培训,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三、新生儿病房(室)应当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落实巡视要求,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
四、产科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
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五、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
六、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七、新生儿出入病房(室)时,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八、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
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九、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十、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十一、对于无监护人的新生儿,要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妥善安置,并记录安置结果。
十二、对于死胎和死婴,医疗机构应当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沟通确认,并加强管理;严禁按医疗废物处理死胎、死婴。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婴,经医疗机构征得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同意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应当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妥善处理,不得交由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自行处理。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工作制度1.病室规范,布局合理。
每日通风2-4 次,室温22-24℃,湿度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无异味、无污染源,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
产房及母婴同室的管理
![产房及母婴同室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d47a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9.png)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母婴同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母婴同室管理的顺利进行
制定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流程,确保母婴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关系
加强与医院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整体服务剂擦拭或喷洒
清洁方法:定期清洁,保持设备表面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剂等
清洁设备:吸尘器、拖把、抹布等
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操作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操作程序
考核制度:定期考核、评估,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医护人员职责:负责产妇和新生儿的医疗护理,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工作流程: a. 产妇入院:医护人员进行健康评估,制定护理计划。 b. 产程观察: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c. 新生儿护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进行新生儿护理。 d. 母婴同室: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母婴同室,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 e. 出院指导:医护人员进行出院指导,提供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指导。a. 产妇入院:医护人员进行健康评估,制定护理计划。b. 产程观察: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及时处理异常情况。c. 新生儿护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进行新生儿护理。d. 母婴同室: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母婴同室,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e. 出院指导:医护人员进行出院指导,提供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指导。
控制产房内温度和湿度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医学PPT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37c7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2.png)
疫苗接种
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在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过程中,如发 现宝宝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按时给宝宝接种 各类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04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 处理
黄疸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和巩膜黄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 性两类。
详细描述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宝宝一般 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
03
新生儿护理建议
日常护理
01
02
03
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给新生儿洗澡,更换 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尿布疹和皮肤感染 。
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新生儿对温度和湿度的需 求较高,应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冷或过热。
睡眠的保障
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 应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 适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 的睡眠习惯。
挂物。
烫伤预防
避免将热水或其他高温 物品放在新生儿可及范
围内。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当前研究与实践成果
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在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 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当前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黄疸、 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母婴同室模式的普及,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逐渐成为 关注的焦点。
目的和意义
目的
为确保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健康和 安全,提供科学、实用的管理建 议。
意义
帮助医护人员和家长更好地照顾 新生儿,提高母婴同室模式的实 施效果,促进母婴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完整版)产科母婴同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区域,由母亲陪伴新出生婴儿,家长缺乏观察、护理经验,且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无任何行为和语言能力,不可预见性的不安全因素多。
随着我国政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各级助产机构分娩量剧增,高危孕产妇数量随之增多,产科新生儿管理压力增大。
因此,产科与新生儿科如何共同协作,管理好母婴同室新生儿,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迄今为止,我国尚无关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的指南和标准。
国外由于人口少,分娩量小,相对医疗资源丰富,医护人员配备充足,因此其相关指南不适用于国内。
为了保障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同时针对近年来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部分相关专家,根据目前我国母婴同室管理的现状制订了《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以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供各级助产机构新生儿科和产科医护人员参考。
一、适用对象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
二、管理模式建议产儿科协作共同管理。
儿科医生负责管理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包括每日常规查体、高危儿管理、常见问题处理等,人员归属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决定。
三、医护人员资质及职责1.医生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新生儿科/儿科医生,建议具备新生儿科相关工作经历,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接受考核,具备新生儿复苏的能力。
2.医生职责:负责产科高危孕妇分娩的待产工作,必要时及时进行新生儿复苏;负责母婴同室新生儿查房,完成相关医疗文件;履行新生儿分诊、转科职责;负责对家长进行新生儿健康知识宣教,并沟通新生儿情况。
3.护理人员资质: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具备新生儿常规护理、窒息复苏及危急处理能力。
进行疫苗接种的护士应取得相应证书,掌握疫苗接种的操作规范、流程及应急预案。
4.护理人员职责:负责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工作、病情观察及宣教指导,及时与新生儿科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及处理措施;贯彻落实爱婴医院相关制度,做好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的宣教,特别是指导和帮助母婴暂时分离的产妇挤奶、保持泌乳,贮存和运输母乳到新生儿科;向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产妇宣教并指导人工喂养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事件,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工作。
四、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1.住院分娩新生儿院内转运安全制度:(1)新生儿分娩后,助产士/护士应让产妇查看新生儿,仔细检查和确定婴儿性别和身份,为其佩戴双腕带,建立体温单。
(2)顺产分娩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一同在产房观察2 h后转入母婴同室病房;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手术结束与母亲一同转入母婴同室病房。
(3)在院分娩的新生儿因疾病等特殊情况需转科时,应通知家属办理转科手续,并在体温单和新生儿临时医嘱单上记录转科时间;如家属拒绝转科,医生需告知家属风险并签署相关文件。
(4)新生儿转科时,必须由家属和本院接诊医护人员共同转运,进修生、实习生不得单独转运新生儿;转送助产士/护士/医生必须与转入科室接诊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并在专用登记本上记录新生儿转科情况,转诊及接诊护士需共同确认和签名,必要时家属确认签名。
(5)母婴同室新生儿离开产科外出检查必须有本院工作人员陪同,并记录新生儿外出及返回时间。
(6)在院分娩新生儿如由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或其他病区转回母婴同室病房时,家属应到场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新生儿转回。
若家属未到,应暂缓转回。
(7)产科病房门口设立门岗,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探视,探视者出示探视卡,并告知被探视者准确的床号、姓名方可进入探视。
(8)母婴同室的产妇外出检查、治疗、沐浴时,须有家属看护新生儿。
(9)产妇、新生儿出院需凭"出院通知单"及"新生儿放行条"离开病区。
2.新生儿身份核对制度:(1)母婴同室新生儿所有医疗行为应在家长在场或知情的情况下实施,避免新生儿身份辨识错误及相关潜在医患纠纷。
(2)使用双腕带和床头卡作为辨识手段。
(3)主管护士每班核对新生儿双腕带,如有一条缺失、脱落时,应重新佩戴,佩戴时应在床旁经双人(与新生儿家属)核对无误后在腕带背面签署执行者工号并佩戴;禁止解除双腕带。
(4)更改新生儿信息时(如转科等)需同时更换手腕带和床头卡。
由两人核对确认后方可执行。
3.新生儿疫苗接种:(1)一针一苗,一位操作者。
(2)规范疫苗领取、储存。
(3)遵守疫苗接种禁忌证和适应证。
(4)规范注射时间、地点、部位等。
(5)注射前要检查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注射后半小时内观察异常反应。
(6)完善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4.预防新生儿猝死:(1)新生儿床使用硬床垫。
(2)不给新生儿覆盖蓬松的毛毯、厚重的被子或带毛制品。
(3)在院新生儿采用仰卧姿势。
(4)避免房间过热,衣物应穿着合理。
(5)室内空气清新。
5.预防新生儿低血糖:(1)早开奶,按需喂养。
(2)做好保暖措施。
(3)识别危险因素及早期表现,包括易激惹、呼吸窘迫、体温降低、喂养困难等,也可能无任何表现。
(4)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完成首次母乳喂养,喂养困难者需检测血糖。
糖尿病母亲婴儿、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晚期早产儿生后需常规监测血糖。
至少连续3次以上血糖正常再停止监测。
6.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1)每张产妇床的使用面积为8~10 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每个房间一般不超过3组母婴床位。
(2)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应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3)母婴同室病房各项操作,包括预防接种、抽血化验、新生儿筛查等,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制度;皮肤化脓及有其他传染性风险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制度。
(4)母婴同室病房应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病房整洁,无污渍、灰尘;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即刻消毒。
卫生洁具分室使用,用后晾干。
(5)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暖箱、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遇污染随时消毒。
(6)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并双消毒。
(7)婴儿生活及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新生儿被服等物品应消毒或灭菌处理。
(8)严格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所在地域如感染性疾病流行,禁止探视。
(9)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暖箱等,应彻底清洁、终末消毒。
五、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制度新生儿入住母婴同室病房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根据外观、毛发、乳头、足褶纹理等评估胎龄是否与实际相符;头、心脏、手( head、heart、hand,3H)是外观畸形的好发部位,注意3H体检;注意有无产伤,如颅骨塑形、肢体骨折和臂丛神经麻痹等;对胎盘、胎儿脐带及血管应认真检查,如发现高危或可疑征象,需转新生儿病房进一步观察与诊治。
1.有下列高危因素时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1)母亲因素:孕母年龄>40岁或<16岁,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史,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
(2)胎儿期因素:孕母早期先兆流产、孕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
(3)分娩因素:产时窒息、脐带绕颈,脐带脱垂,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
(4)新生儿因素:①多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巨大儿、新生儿黄疸、先天性畸形;②若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紫绀、惊厥、频繁呕吐、腹泻、血便、反应低下、喂养困难、重度黄疸等,需转新生儿科监护;③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黄疸、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臂丛神经麻痹等,需转新生儿科监护。
2.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管理:(1)手术助产:有帽状腱膜下出血的风险。
吸引产负压吸引时间超过20 min,超过3次吸引,负压吸引器滑脱超过2次,有以上情况时均应密切监护新生儿状况。
观察内容包括:体温、心率、呼吸,头颅大小和形状,肿胀的部位和性质,如有喂养差、活动差、苍白等表现,或头皮有大面积波动感的肿块需尽快转至新生儿科。
(2)羊水胎粪污染:有胎粪吸入的风险。
生后4~24 h至少每4 h观察一次,每次喂奶前也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等,必要时测定脉搏氧饱和度。
(3)有早发型败血症风险的新生儿:孕母阴道直肠分泌物B族链球菌(GBS)培养阳性;既往新生儿GBS感染;胎膜早破>18 h;早产;孕母产时体温> 38 ℃。
如果孕母使用了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新生儿生后48 h内,每次喂奶前或至少每4 h观察体温、心率和呼吸。
如果家长要求提前出院(48 h内),必须由上级儿科医生同意。
如果孕母的抗生素治疗不充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观察评估和处理。
(4)新生儿黄疸:母婴同室病房医护人员应每日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如有高危因素(如溶血等)应增加监测次数;应对家长进行宣教,如果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属于异常情况,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处理及随访流程见图1,详细指引见2014年修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指南》。
图1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观察流程3.新生儿体格检查:(1)首次检查:一般于出生后在分娩室或手术室进行,必须仔细,包括反应、皮肤颜色、有无破损及皮疹,头颅有无包块,囟门,眼球活动,外耳廓是否完整,唇色是否红润,有无唇腭裂,气管是否居中,心肺听诊是否正常,腹部及脐带情况,外生殖器有无畸形,四肢有无畸形,活动是否自如等。
主要识别任何明显的先天性畸形,评估胎龄、营养状况、有无活力,以及从宫内向宫外的转变的情况。
足月新生儿生命体征正常值:腋下体温36.5~37.3 ℃;心率清醒状态100~180次/min,睡眠状态80~160次/min;呼吸40~60次/min。
(2)第2次全面检查:一般于生后12~24 h在母婴同室病房完成,应有家长在场。
确定新生儿在宫外的生活一切正常,发现任何先天或围产期获得性疾病。
(3)第3次检查:主要为出院前评估,发现婴儿出生后出现的问题,例如感染、黄疸,以及前2次检查未发现的畸形,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后第1天听不到杂音。
评估喂养情况,并给予出院后指导意见。
正常新生儿生后24 h内排大小便。
所有新生儿应监测体重情况,如体重下降≤出生体重的10%,为生理性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