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叙事结构1. 引言时间和空间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叙事元素,它们不仅仅是故事发展的基础,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感知作品内涵的框架。

本文将探讨时间和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并分析它们对作品情节、角色塑造和主题呈现的影响。

2. 时间叙事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时间叙事结构是指作者如何安排故事的时间线索以及时间流逝的方式。

常见的时间叙事结构包括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循环结构等。

- 线性叙事:故事按照从起始点到终点的顺序进行,时间流逝是连续而直接的。

这种叙事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情节发展,通常用于描写传统小说和大部分散文。

- 非线性叙事:故事以非传统方式呈现,通过回溯、闪回或平行叙述等手法打破了线性时间顺序。

这种结构可以增强悬念效果,加深读者对角色心理状态的理解,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小说和电影中。

- 循环叙事:故事的时间线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模式,经历重复、反复或循环过程。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象征主义作品或寓言,通过循环强调人生哲理和命运的不可逃避性。

3. 空间叙事结构空间叙事结构指的是作者如何布置和描述作品中的场景和地点。

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舞台,也能赋予故事更具体的情感、氛围和意义。

- 实际空间:这种叙事结构下,作品中所描述的地点与现实世界相对应。

读者可以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来更好地体验故事情节,并与角色产生共鸣。

- 象征空间:进一步引申了作品中地点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通过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作者将特定场景映射为某种特殊思想境界或神秘象征,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多样性。

4. 时间与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时间和空间的叙事结构对文学作品具有重要影响,它们能够帮助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情感和主题,并创造独特的阅读体验。

- 时间叙事结构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故事的节奏和紧张感。

线性结构安排起承转合,让读者逐步了解故事全貌;非线性结构则增强悬念和反转效果,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 空间叙事结构与故事背景相互呼应,能加深作品主旨的表达。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分恶慧拦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程锡麟等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问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问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空问形式;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7)11一0025—11程锡麟(1947一),男,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川成都610064)本文是四川大学英文系博士课程“叙事空间理论”研讨班的集体成果,除了笔者之外,参与本文写作的博士生有:王安、孙薇、王欣、张新军、秦苏珏、李权文。

长时期里,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着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先就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将依据国外的相关论著着重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分别加以梳理、概述。

一、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前期论著和学术背景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在《西旺尼评论》上发表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

此文结合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讨论,明确地提出了文学中的空间形式问题。

此文的基本观点是: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包括T.S.艾略特、庞德、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是“空间的”,它们用“同在性”取代“顺序”。

现代主义的作家“试图让读者在时间上的一瞬间从空间上而不是从顺序上理解他们的作品”【1】‘嘲’。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一、本文概述空间叙事研究作为文学、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空间叙事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然后回顾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和研究项目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通过对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全面梳理和反思,本文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推动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本文也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对空间叙事研究的关注,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繁荣。

二、空间叙事理论概述空间叙事理论是近年来在文学批评和叙事学研究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一个理论框架,它强调在叙事作品中空间元素的重要性,并将空间视为与时间并行的叙事维度。

在传统的叙事理论中,时间往往被视为叙事结构的主导因素,而空间则常常被视作是背景或场景,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空间转向(spatial turn)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

空间叙事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舞台,更是推动叙事进程、塑造人物性格、构建主题意义的重要力量。

它强调空间在叙事中的动态性和建构性,认为空间不仅仅是静态的容器,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叙事,与时间一起共同构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在空间叙事理论中,空间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和功能。

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

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进而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

空间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通过空间的转换和变迁,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空间理论及其在文学空间构建中的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

接着,我们将分析文学空间如何借助空间理论进行构建,以及这种构建方式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还将讨论空间理论与文学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深入分析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文学作品,进而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和认知深度。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分析空间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心理性等方面。

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探讨文学空间如何体现这些要素,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的理解,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空间理论概述空间理论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探究了空间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科学领域中被构造、理解和体验。

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建构。

空间理论起源于哲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并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且多元化的研究领域。

在哲学中,空间被看作是存在的基本维度之一,与时间和物质紧密相关。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空间的理解强调了其主观性和社会性。

他们认为,空间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在感知和理解世界时赋予物质的形态。

地理学对空间的理解则更侧重于其地域性和物质性。

地理学家将空间看作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交织体,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他们通过空间分析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从而深化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社会学视角下的空间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社会学家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体现,是权力和资本的竞技场。

他们通过分析空间中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等现象,揭示了空间与社会结构的紧密联系。

文学空间则是空间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应用。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一、本文概述1、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叙事理论,作为研究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和叙事意义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

从古至今,叙事理论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古典修辞学时期,叙事理论主要关注修辞技巧和说服力,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叙事手段来影响听众或读者的观点和情感。

这一时期的理论家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叙事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后来的叙事理论奠定了基础。

进入现代语言学阶段,叙事理论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功能和叙事结构的内在逻辑。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如普罗普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叙事结构的普适性模式,如“功能”和“行动元”等概念。

这一时期的理论对叙事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生成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随着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叙事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其研究视野。

文学批评家如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了“叙事话语”的概念,深入探讨了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等核心问题。

同时,文化研究学者如福柯通过对权力、知识和话语的分析,将叙事理论与社会文化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叙事在构建社会认同和权力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叙事空间理论强调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元素和空间结构对叙事意义生成的重要影响。

这一转向不仅拓宽了叙事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为文学、电影、地理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

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以及空间转向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理论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深化对叙事的理解,推动了叙事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这些理论也在不断地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文学批评、电影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的意义与影响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空间转向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叙事的基本结构。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Spatial Narratology)是一个涉及空间与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与人们对于空间和位置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有着密切关系。

空间与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文学、影视、建筑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讨论。

本文将从空间概念、叙事理论与空间叙事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探寻空间叙事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空间概念与叙事理论在理论层面上,空间与叙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构建的关系。

空间既是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叙事也能够赋予空间以意义。

空间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形态对于叙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叙事提供背景、舞台和场景等等。

空间的概念是多元和复杂的,它可以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等。

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目的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空间。

如同心理学家谢丽尔·赫克(Cheryl Herr)所言,心理空间可以提供给叙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叙事更贴近于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叙事理论也为我们理解空间叙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疆域理论(Territoriality Theory)认为,人的行动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对空间的界定和控制,人们可以将空间变成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并通过空间的限制和扩展来激发叙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能动性理论(Agency Theory)也将空间视为一种能动的实体,它能够与人物互动,对叙事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空间叙事的意义与方法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叙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间能够赋予叙事以情感和感知的维度。

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与情感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叙事的理解和接受。

空间作为一种情感载体,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叙事内容。

其次,空间叙事还能够为叙事赋予特定的主题和意义。

不同的空间布局与组织方式可能会突出不同的主题,例如,城市空间可能与现代生活的匆忙和冷漠相联系,乡村空间则可能与宁静和传统价值观相关。

通过对于空间的设计与控制,叙事者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深刻的叙事体验。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一、本文概述《论小说的空间叙事》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小说中的空间叙事技巧及其重要性。

空间,作为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忽视或低估,然而它在塑造故事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小说的空间叙事概念入手,分析空间叙事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其对于小说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空间叙事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小说叙事中的独特地位。

接着,通过具体的小说文本分析,揭示空间叙事在小说中的实际运用,如场景设置、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等。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空间叙事如何与小说的时间叙事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小说的整体结构。

本文还将关注空间叙事对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影响。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空间元素如何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深化主题内涵,进一步论证空间叙事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空间叙事在未来的小说创作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如何在新的文学背景下更好地运用空间叙事技巧,以提升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小说空间叙事的基本理论空间叙事作为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的概念、空间与情节的关系、空间与人物塑造的关系以及空间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等方面。

空间在小说中并不仅仅是背景或场景的设置,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叙事元素。

小说中的空间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是情感、心理和文化的载体。

通过空间的描述和塑造,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

空间与情节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小说中,空间不仅是情节展开的舞台,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空间设置可以引发不同的事件和冲突,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同时,空间的转换和变迁也反映了情节的变化和推进。

空间对于人物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在特定的空间中成长、发展和变化的。

空间环境可以对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空间的细致描绘,作者可以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时空叙事结构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时空叙事结构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时空叙事结构分析在文学作品中,时空叙事结构是影响故事发展和角色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巧妙的时间和空间叙事,作家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叙事效果,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时空叙事结构。

一、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时空叙事方式。

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线性推进。

通过展现角色的成长和变化,读者可以逐步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红楼梦》是一部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的文学作品。

从贾宝玉进入贾府到贾府破败,故事按照时间顺序逐渐展现出来。

二、非线性叙事结构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了时间的顺序性,通过在时间上的跨越和回溯,使得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一部运用非线性叙事结构的作品。

小说中的男主角亨利患有无法控制的时间旅行能力,这使得故事的时间线不按顺序展开,小说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替描写,展示了男主角与妻子的爱情故事。

三、多重叙事结构多重叙事结构是指在同一作品中出现多个独立的叙事线索。

这些线索之间可能是时间上的串联,也可能是空间上的交错。

《百年孤独》是一部应用多重叙事结构的文学杰作。

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通过不同家族成员的叙事,展现了从塔拉科纳市的建立到衰败的整个历史过程。

四、空间叙事结构空间叙事结构是将故事的发展通过地理空间的描述来进行呈现。

作家通过对不同地点和场景的描写,创造出迥然不同的环境和氛围。

《老人与海》是一部运用空间叙事结构的文学作品。

小说中的主要场景是海洋,作者通过对海洋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桑地亚哥与大海的斗争和奋斗。

五、时空叙事结构的应用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时空叙事结构,作家还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进行创新和尝试。

有些作品可能会采用回顾的形式来展示故事的发展,有些作品可能会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创造出奇妙的叙事效果。

时空叙事结构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故事情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恰当运用不同的叙事结构,作家能够给予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故事世界。

空间叙事学的三个方面

空间叙事学的三个方面

空间叙事学的三个方面
空间叙事学是研究空间与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作为叙事的场所
空间作为叙事的场所,将叙事与空间相互链接,通过空间的布局、组合、构造等手段来构建叙事的意义与情境。

例如,建筑物的结构、内部组织、景观与装饰等都可以影响叙事的展开和情感效果。

2. 叙事对空间的建构
叙事对空间的建构,是指叙事在构造场景和角色时对空间的利用和塑造。

例如,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场景的描述、角色的行动等都可以通过对空间的运用来反映叙事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3. 空间叙事的感知与体验
空间叙事的感知与体验,是指读者、观众等受众在理解叙事时所体验到的空间感知和情感体验。

例如,电影中的摄影、音乐、语言等元素都可以影响受众对空间叙事的感知和体验。

综上所述,空间叙事学要研究的是空间和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空间作为叙事的场所、叙事对空间的建构和空间叙事的感知与体验进行探讨,来揭示叙事和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 1 -。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J 寻 空间成为理论界 的核心概 念 , 空间 的意义也 发生 了 巨 大的变化。
益受到叙事学界 的关 注。甚至某些后 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 ,
“ 无视 空 间向 度 紧迫性 的任何 当代 叙事 , 都 是 不 完 整
的 。西方不仅 出现 了相关 专著 与论 文集 , 而且 权威 的

器I 副 ‘ 。近代空间观要 么是 理智 主义 的 。 要 么是 经验 主义 的, 却都 受到形而上学 的束 缚 , 对 于空 间的理解 也始 终限 于 实在与属性 、 实体与虚 空、 精神 与物质 、 绝对与 相对 、 主体 与
西 方历 史 上 空 间意 义 的 基 本 内涵和 大 致 发 客体、 超验与经验 等问题 的二 元分 裂。 Ⅲ埘 黑格 尔之 后 的 展 脉 络 哲学研究开始转 向身体 , 并对形 而上学 展开 清算 。但 2 O世
关 键词 : 空间; “ 空间转向” ; 文学叙事
中图分 类号 : 1 0— 0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l 一 5 9 8 1 ( 2 0 1 3 ) 0 2— 0 1 0 2— 0 4
2 0世 纪后半期 以来 , 由于认 识到历史决定论对空间的遮
蔽 … , 西方理论界“ 通过对 空间 的强 调、 对 时间意识 的批 判
古希腊时期主要探究 了“ 虚空” 和“ 处所 ” 这两个 空间概
念。 并已触及近代笛卡 尔提 出的 “ 广延 ” 概念 。当然 , 作 为经 验的虚空 、 处所和广延 , 古希腊人 已经具 有 , 只不过 这三种经 验 未能综合成 一个 统一 的空 间概 念 , 这种 统一 是 近代 的事
< 劳特里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 中也收 录了与空 间叙事 相关

空间在叙事学中的重要性

空间在叙事学中的重要性

43
江西社会科学
2011. 8
至于像 以前那样 因缺乏 分析工 具而只能 流于 对 情节、人 物等大 范畴作粗糙的描 写。当 然,结构 主义叙事学的 局 限性也 相当明 显 ,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研究 对象 仅限于 叙事 虚 构作品,而放 逐了历史、传记乃 至图像叙事作 品 等; 第二, 它在不 同程度 上隔断了 作品与 社会 、 历史 、 文 化语境 的关 联。 近年来 ,越来越 多的学 者意识 到 了结构 主义叙事学的 局限性。于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旨 “后经典 叙事学 ” “新 叙事理 在超越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 或 “后经典叙事学 ” 论” 又开始 在西方 ( 主 要是 美 国) 兴起。 主要表现出了以 下三个 特点: 第一,对 经典 叙事学的 某 些理论 或相关概念进行 重新审 视或反思 ; 第 二,在分析 叙事文 本时, 更为 注重读者 以及社会、 历史 、 文化 语境的 拓 展了叙事学 研究的领 域 , 更为注重 叙事 现 作用 ; 第三 , 象的跨 学科 、 跨媒介 研究 。 自 诞生以来 ,叙事学 虽 然也曾走入低谷 ,但 总体上 却凭借 自身的理论 活力 和学科 渗透 力,呈现出一 种欣欣 向荣、 蓬勃 发展的 态 势。就拿 我国的 情况 来 说, 自 新时 期 以来 ,叙事理论 一经 引进 ,就开 始成为 文学 研究 中的 热 点: 不仅各 种相关专 著和译 著相继 出版,而且在 核心期 刊上发 表的相关论文的 数量也 是位居前 列的。据 南京大 学中国 社会 科学 研究 评 价中心 统计, 新时期以来 在 CSS叙事学 方面 的 占第一 CI 期刊 上发表 的文学论文的 数 量, 位。不仅 研究 文 艺理论的学 者, 而且 研究 中国古代地在 他 们的论 著中运用叙事理论 。近 年来,不 仅文学叙事 研究 正在向 纵深发展 ,叙事学 研究的跨 学科 、跨媒体 趋势也 “历史 叙事 ” “哲 日益明 显,在国 内学 者的相 关研究 中, 、 “教育叙事 ” “社会 叙事 ” “心理叙事 ” “新闻 学叙事 ” 、 、 、 、 “图像 叙事 ” “绘 画叙事 ” “电 影叙事 ” “网络 叙 叙事 ” 、 、 、 、 事” 之类的成果时有 所见—— — “叙事 ” 几乎 成为一 切人文 社会 科学共有的 概念 和 共同关 心的话题 。 在 短短 几十 年的学科 历史 发展中 ,叙事学 已 完成了 ,或者 说 由“经典 叙 由结构 主义叙事学 到“新叙事理论 ” 事学 ” 到“后经典 叙事学 ” 的转 向。但 无论是“经典叙事 “后经典 叙事学 ” 学” 还是 , 偏 重的都 是时 间 维度, 而有意 无 意地 忽 视 了 空间 维 度 上 的 研究 。 之 所 以 造 成 这 种 状 况, 一 方面 固 然是由于 现代理论因 追 求“深 刻的片面 性”

文学叙事中的空间

文学叙事中的空间

文学叙事中的空间方英【摘要】文学叙事中主要存在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3种类型。

物理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人的知觉可以感知的空间;心理空间是人的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编辑后所建构的内部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各种社会性元素的关系建构,主要强调政治、经济、权力、种族、阶层、文化等因素。

在这3种空间中,存在不同空间之间的对立、交集与边界,这些往往是文学家表现和探究的重点,应当得到特别关注。

而对同一种空间中子空间的切分,则是文学空间叙事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spaces, namely, physical space, mental space and social space. Physical space is the space in physical state, and is able to be perceived by human senses. Mental space is the interior spac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edition of and the projection onto the exterior world by human emotions and consciousness. Social space is the inter-personal spa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social factors, placing emphasis mainly on politics, economy, power, race, class and culture. In addition, the contrary of, intersection of and boundaries between different spaces are what writers favor exploring and revealing, and thus should be particularly stressed. In addi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space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ies on spatial narrative.【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7页(P42-48)【关键词】文学叙事;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边界【作者】方英【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2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新世纪以来,国内的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叙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是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崭露头角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空间表达方式、空间构造及其与叙事内容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空间在故事创作与解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概述空间叙事学的基本概念,探讨其重要性,并分析其在现代文化中的具体应用。

二、空间叙事学的基本概念空间叙事学以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故事中空间的构造、功能以及空间与叙事内容的互动关系,探讨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

它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间的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如何影响我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空间叙事学不仅关注物理空间,还涉及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等多个层面。

三、空间叙事学的重要性空间叙事学在文学、电影、绘画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空间叙事学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间的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四、空间叙事学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1. 文学领域: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绘不同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来构建故事世界。

这些空间的构造和变化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通过对这些空间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 电影领域: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对空间的表达尤为突出。

电影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等手段来呈现不同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这些空间的构造和变化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还对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3. 城市规划与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空间叙事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师通过考虑空间的布局、功能和审美等因素,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和建筑。

这些城市和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还成为了承载历史、文化和故事的重要载体。

五、结论空间叙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现代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间的表达方式、功能及其与叙事内容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空间在故事创作与解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密写作中的空间叙事手法

解密写作中的空间叙事手法

解密写作中的空间叙事手法现代写作中,空间叙事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小说、散文及其他文学作品中,以丰富故事情节和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空间叙事手法能够通过对场景、环境、地理位置等元素的描写和运用,将读者从现实世界中的身体空间引导至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虚拟空间,从而深化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可读性。

一、物理空间的描写物理空间作为空间叙事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和人物行为的动因。

通过对物理空间的描写,如建筑物的外观、布局、装饰等细节,可以让读者直观地感知到故事中发生的情节。

例如,在推理小说中,作家通常会利用物理空间的描写来隐藏关键线索,读者需要通过对物理空间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才能解开故事的谜团。

二、心理空间的刻画除了物理空间以外,心理空间的刻画也是空间叙事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心理空间是指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思考方式、感知能力等。

通过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空间,如思绪的起伏、情绪的变化、思考的深度等,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内心的世界,进一步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一篇散文中,描写主人公独自漫步在海边,通过将主人公的心理空间描述成宁静、悠闲的状态,可以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三、交叉空间的构建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交叉空间的构建被用来丰富情节,并突出主题。

交叉空间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将不同的空间场景进行交叉叙述和转换,可以加强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意义的延展。

例如,在一本奇幻小说中,作家通过描绘主人公从现实世界转入到一个神秘的魔法空间,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并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

四、时空跳跃的运用时空跳跃是一种常见的空间叙事手法,通过将故事情节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跨越,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

时空跳跃有时可以用来揭示主题、展示人物的成长和发展,有时也可以创造悬念和疑问,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例如,在一篇回忆录中,作家可以通过跳跃描写自己从童年时代到成年时期的经历,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转变。

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

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

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空间是指通过文字构建出的虚拟空间,是作家用以呈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理念的重要媒介。

而空间叙事理论则是对文学空间中叙事元素和叙事结构的系统研究,旨在揭示空间如何影响叙事效果,如何深化主题意义。

在文学创作中,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紧密相连,互为补充。

一方面,文学空间为叙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作家能够自由地构建情节、塑造人物,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另一方面,空间叙事理论则通过对空间元素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从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还将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实例分析,以期能够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文学空间的多维性文学空间并非单一的、线性的存在,而是具有多维性的复杂结构。

这种多维性既体现在物理空间的描绘上,也反映在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历史空间等多个层面。

文学空间通过物理空间的细致刻画,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环境感知。

物理空间是文学作品中直接呈现的空间形态,如自然风景、城市景观、室内环境等。

这些空间的描绘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还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传达出深层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色彩。

文学空间还包含丰富的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舞台。

通过心理空间的描写,作品能够深入揭示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文学空间还涉及到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的维度。

社会空间反映了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和阶级地位,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意识的重要场所。

历史空间则通过再现历史场景、描绘历史人物等方式,将文学作品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赋予作品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文学作品中的时空叙述

文学作品中的时空叙述

文学作品中的时空叙述时空叙述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承载着作品的情节、人物以及主题的展开。

通过巧妙的时空叙述,作家可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引导读者进入其中,与作品的人物和事件产生共鸣。

一、时空叙述的基本概念时空叙述是指作品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描述和安排。

时间叙述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而空间叙述则涉及到地点和环境的描写。

通过合理运用时空叙述,作家可以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氛围的文学世界。

二、时空叙述的作用时空叙述在文学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故事的发展,更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作家可以创造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时空叙述的形式时空叙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线性叙述是指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叙述方式,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一生的叙述。

而非线性叙述则是以跳跃的方式展开,如《百年孤独》中对布恩迪亚家族的叙述。

不同的叙述形式可以给作品带来不同的效果,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四、时空叙述的技巧1.回溯和闪回:通过回溯和闪回的手法,作家可以在作品中穿插过去的事件,使故事更加丰满。

例如,在《追风筝的人》中,卡勒德·胡赛尼通过回忆的方式,让主人公阿米尔回忆起了与他的朋友哈桑之间的故事,从而使读者更加了解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2.时空错位:通过时空错位的手法,作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

例如,在《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奥黛丽·尼芬格通过主人公亨利·德·塔米尔的时间旅行,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3.多重视角:通过多重视角的叙述,作家可以展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观点,使作品更加立体。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社会等级、婚姻和爱情等主题,使读者对作品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作为一个涵盖文学、电影、视觉艺术和媒体研究等领域的跨学科概念,主要探讨如何利用空间进行叙述,表达以及构建故事。

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环境,它同时具有社会、文化、心理等层面的内涵,成为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工具。

本篇范文旨在解析空间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实例,以此更好地探索其在当代叙事艺术中的作用。

二、空间叙事学基本理论空间叙事学源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综合性的空间分析。

它强调在故事叙述中,空间不仅是背景,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

空间可以承载信息,表达情感,塑造人物性格,甚至构建整个故事的主题和结构。

三、空间叙事学的应用实例1.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描绘不同的地理环境、建筑空间以及心理空间来构建故事。

例如,在《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布局和设计就象征着贾府的兴衰和人物命运。

再如,在《百年孤独》中,马孔多家族的居住地不仅是故事发生的物理空间,更是家族命运和历史变迁的象征。

2. 电影中的空间叙事在电影中,空间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常常通过镜头语言来呈现。

电影通过摄影机的移动和视角的切换,展示出不同空间的关系和变化。

例如,《霸王别姬》中通过戏曲舞台和现实场景的切换,构建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和互动。

再如,《鸟人》中,通过镜头展示城市天际线和高楼大厦的拥挤,反映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四、空间叙事学的现代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空间叙事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

在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中,空间的构建更加复杂多元。

比如,《半条命》游戏中的虚幻现实实验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玩家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体验到不同于现实的空间感。

此外,随着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领域的兴起,空间叙事学也开始应用于这些领域中,成为城市文化和景观建设的重要工具。

五、结论综上所述,空间叙事学是一种综合性的跨学科理论,它在文学、电影、媒体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导言:在文学作品中,除了人物和情节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空间。

空间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和环境,还通过描述地点和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故事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以不同层次和角度来观察这一现象。

一、物理空间的描写和符号化物理空间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之一。

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描绘,作家可以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

例如,经典小说《红与黑》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法国,作者透过对巴黎市区的描绘,展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爱情的悲剧。

而具体的地理设置,如工厂、宫殿和乡村等,在《雾都孤儿》中也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暗示着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现状。

二、内心空间的探索和抒发除了物理空间,内心空间的表达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作家可以直观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思考过程。

例如,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通过对罪犯拉斯柯尼科夫的内心世界的描写,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和决绝。

这种对内心空间的叙述,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也增强了读者的共情能力。

三、复杂空间的交错和交织一些文学作品中将不同的空间巧妙地交错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叙事结构。

这样的叙事手法既可以增加悬念和紧张感,也可以展现多元世界的复杂性。

例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将不同时期和不同家族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跳跃,展现了一个神奇而多样化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

这种交错和交织的空间叙事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感和魅力。

四、空间叙事中的思考和启示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是作品的一部分,更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通过描述不同的空间,作家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展示了社会的现实和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空间叙事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空间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的并置、对空间意象或叙事片段的组合等,都能构成作
品的空间形式。这里的空间是对时间的弱化,是在共时性层
界定。或互相否定的对立,面是互为补充的多元;不再是主体 与客体、理性与感性、物质与精神的割裂。而往往是辩证的统 一。列斐伏尔的历史—社会一空间三元辩证法正是这种趋 势的代表。他以马克思的辩证法为方法,以社会实践空间为
古希腊时期主要探究了“虚空”和“处所”这两个空间概 念,并已触及近代笛卡尔提出的“广延”概念。当然,作为经
验的虚空、处所和广延,古希腊人已经具有,只不过这三种经 验未能综合成一个统一的空间概念,这种统一是近代的事 情o[S]耵-61虚空、处所、广延这三个概念涵盖了空间的基本内
在空闯叙事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 有待深入探讨。其中,如何理解空间是开展空间叙事研究的 前提,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概念和物 理的事实,空间这一术语还没有普遍公认的唯一的定
言,空间与权力、知识勾连在一起,。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
强调和重视。“空问转向”本身就是对19世纪以来哲学界忽 视空间、重视时间之传统的反抗。空间不再是永恒、静止的 背景与框架,而成为意义丰富的前景和中心。正如福柯所指 出的:“当今的时代或许应是空间的纪元。……我确信,我们 处在这么一刻,其中由时间发展出来的世界经验,远少于联
内涵、价值观念、甚至是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构成了空间 的文化意义。 空间的心理维度是理解空间不可忽视的。。空间总是一 种建立在意识和无意识经验之上的局部的、相对的地理
学。竹【3】I∞空间的建构和意义与人的心理——空间意识、空间 知觉、空间记忆、空间体验、空间想象等密不可分。在一定程 度上,每个人所理解的空间都是其心理建构与主观反应。正 因为此,当代理论界十分重视对心理空间的研究。其中认知
第37卷第2期
2013年3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01.37 No.2 Mar.,2013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方 万
英 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间的并置性、层级性、关联性、互动性以及理论建构性。
103
在空问的多维意义中,其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心理意
万方数据
第三,对形而上学、二元对立、本质主义的质疑和摒弃。 空间转向后。空间的不同维度得到了深人考察与研究,空间 被赋予更为丰富和宽泛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本质主义的
品的“空问形式”。作者对情节的非线性安排、对语言或意义
姆逊也指出,。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的心理经验及文化语言都
已经让空间的范畴、而非时间的范畴支配着”。【IJ棚他认为,
在后现代社会中,空间具有主题上的优先性,空问不再需要 用时间来表达,时间变成了空间。【,】6卜71在众多理论家那里, 空间被纳入各种理论重构,被推至思想知识领域的前沿。列 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福柯的“另类空间”、布尔。19世纪中期以后,由 于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兴起,空问成为实证性的问题。20
世纪,时间与空间成为哲学、美学、政治学、物理学等学科的 核心概念。20世纪上半期“多数学科聚焦于时同性范畴”,
后半期“哲学社会科学则呈现出整体性的‘空间转向”。
¨】寻青1空间成为理论界的核心概念,空间的意义也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研究可谓流派纷呈,著述甚多。非本文所能概述。而以下三个 方面对于理解文学空间叙事中的空间极为重要。 第一,空间的凸显。在空间转向中,空间得到了极大的
……意识形态性的”。m】誓埘空间通过其中介作用,将国家
权力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空问生产的规划,实现其对
于不同阶层的隔离和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又如福柯所
中图分类号:IO一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l一5981(2013)02-0102—04
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认识到历史决定论对空间的遮
蔽…孔,西方理论界“通过对空间的强调、对时问意识的批判 性反思以及对一种新的空间思维的呼唤”[2115。出现了哲学、 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整体性。空间转向”(spatial turn)。与此。空间热”相契合的是,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
方式是权力与技术的空间化;鲍德里亚通过对类像的分析, 研究了城市空间的。超空间”特性;苏贾则揭示了资本积累和 劳动分工具有鲜明的空问性。正如麦克尔・迪尔所说的: “后现代思想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家们重新思考空间在
义的自然观与秩序观,纪念碑的设计是对民族历史、民族形 象、民族定位的象征性言说。由于历史、政治等各种原因,这 些空问景观如同符号编码,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义。显 然,不同空间体现着不同的秩序、规范、品味、行为方式、历史
义尤其重要,且于文学叙事研究有颇多借鉴意义。 空间的社会意义侧重于空间中的经济政治结构、权力关 系、阶级阶层的矛盾冲突以及空问的意识形态性。正如列斐 伏尔指出的,空间是生产出来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本质
二、“空间转向”视阈中空间的意义
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与理论界的。空间转向”是相契合 的,这不仅在于发展趋势的契合性,更在于内在精神的一致
背景化和几何化,视空间为静态永恒的背景、框架和容 器【5J,~。近代空间观要么是理智主义的,要么是经验主义 的,却都受到形而上学的束缚,对于空间的理解也始终限于 实在与属性、实体与虚空、精神与物质、绝对与相对、主体与 客体、超验与经验等问题的二元分裂。哺m巾黑格尔之后的
一、西方历史上空问意义的基本内涵和大致发 展脉络
系着不同点与点之间的混乱网络所形成的世界经验。忡l,J珥杰
基础”[7J3-14,空间技术的运用允许了权力的有效扩张。权力 的空间化有效地保证了权利的运作。 空问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有重合的地方。但侧重点不
同。文化意义侧重于空间中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往往 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形态与行为方式,或某些空间元素 的象征意义。空间转向之后,将空间与文化结合起来的研究 也有不少,如杰姆逊的<文化转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
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空间形式就是通过不同意象的并
和社会空间之间的理论统一性。竹【12】序¨o这里的物理空间主 要是自然和宇宙;精神空间包括逻辑抽象与形式抽象;社会 空间包括逻辑认识论的空问,社会实践的空间。感觉现象所 占有的空间以及想象的产物等。根据苏贾的解释,列斐伏尔 是将物理空问与精神空间融合为社会空问,这个社会空间既 区别于物理空同与精神空问,又是一个。超越所有空问的混 合物竹【埔m~。列斐伏尔的三元辩证法以其辩证性、实践
义o-[3]姒空间的意义是多维的、复杂的、动态的、辩证的,我 们无法对其做出本质主义的定义。只能试图从不同层面、不 同维度对空间的意义加以理解和把握。
涵:容纳性、范围性、方位性、参照性、秩序、层级、关系、三维
等。这是我们把握空间的起点,也是理解文学空间的基础。
以笛卡尔、牛顿、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空间观开始将空间
于文学空闯叙事研究极为相关。福克尼亚建立的心理空间
理论认为,心理空间(mental space)是研究语言的关键,是人
们在思维和说话的过程中为了对话语的局部理解面临时存
储于记忆中的信息集合,是一个可以不断增长的动态的集
素紧紧地纠缠于一体。空间已被视为叙事中可能涉及的多
重因素的交织。
合。【¨】寻倭J3,峙福克尼亚与其他语言学家还进一步探讨了心理 空间之间关联、映射、投射等问题【1.】洳商,从而揭示了心理空
相关,这些文化意义与空间中的物质环境和学生的行为方式 都有关系o(13]5-6而某些空间中的地理景观又会被人为地赋
予某种象征意义。如英国的乡村住宅被。用于象征英国民族
特征最本质的部分”【13m,中世纪的花园体现着新柏拉图主
为理解、分析和批判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维度,当代的许多问 题。往往必须通过空间才能得以理解和解释。如,列斐伏尔 通过对空间生产的研究,哈维通过对资本三级循环的分析, 卡斯特尔通过对集体消费问题的研究,揭示了当今资本主义 矛盾的转移和化解主要依赖于空间的生产;福柯以空间为切 人点,揭示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指出现代社会操控的基本
语言学对心理空间的探究不仅丰富了空间的心理意义,而且
社会理论和建构日常生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空间意义重 大已成普遍共识。”[10]s4 第二,空间转向之后,空问的意义成为多维的,复杂的, 流动的。“有多少种不同的尺度、方法与文化,就有多少种空
间以及在空间中展开的人类活动。州11)导育。列斐伏尔曾提出 社会空间、政治空间、都市空间、女性空间等几十种不同的空 间概念。空间已不再是简单的时问与运动的参照物,而是与 历史、文化、政治、种族、性别、权力、心理、甚至时间等多种因
上是社会性的。空问是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表达、固化 与再生产。。只有当社会关系在空问中得以表达时,这些关 系才能够存在:它们把自身投射到空问中。在空间中固化,在
此过程中也就生产了空间本身。¨Io】钉空间的社会意义还在 于,空问是政治性的。空间。一直都是政治性的、战略性的
性:对历史决定论与形而上学的质疑和反抗。可以说,空间 叙事研究的兴起正是。空间转向”的一部分。因此,对空间的 理解就应重视“空间转向”视阈中空间的意义。以及“空闯转 向”对于空间叙事研究的启发。空间转向之后,关于空问的
西方历史上对空间概念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古希腊、近
哲学研究开始转向身体,并对形而上学展开清算。但20世 纪前半期主要重视时间概念,空间曾一度淡出哲学的视野。 即使是柏格森关于空问的心理学观照也未能脱离二元对立 的割裂,更因其对时问的偏好而贬低空问,令空闻的意义遭
代、现代三个阶段。古希腊哲学关注的是本体论的问题。始 终在存在的层面思考空间。近代哲学关注的是认识论的问
问区隔”、吉登斯的“时空分延”、德波的“景观社会”、哈维的 “时空压缩”、卡斯特尔的“流动空问”、苏贾的“第三空间”等 诸多理论,均从不同角度思考、阐释着空间问题。空间已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