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研究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理论探讨
吴 永1a, 刘 飞1b
( 1.陕西省委党校 a.党史教研部; b党建教研部, 西安 710061)
[摘 要] 大部制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 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 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
推行大部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以往历次行政改革的得失, 大部制改革既有成功经验可
资借鉴, 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推行大部制改革必须坚持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 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来为市场
经济服务, 在技术层面、政治层面和战略层面上做出合理安排。
[关键词] 大部制; 改革; 市场经济; 行政效率; 机构整合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7408( 2008) 05- 0016- 03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 明确指出要 “加 大 机 构 整 合 力 度 , 探 索 实 行 职 能 有 机 统 一 的 大 部 门 体 制,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 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减少行政层次, 降低行政成本, 着力 解 决 机 构 重 叠 、 职 责 交 叉 、 政 出 多 门 问 题 。” 随 后 党 的 十 七 届二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 的部署,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 体制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党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大部门 体制 ( 简称大部制) 问题的高度关注, 预示着我国在政治 体制领域, 尤其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将有一番重大改革, 其 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一、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大部制,就是指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 合并, 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的体制。一方面可以精 简政府机构, 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 另一 方面也可以减少横向协调困难, 裁撤议事协调机构, 有利 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 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 一) 推行大部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经 济 体 制 已 经 基 本 上 实 现 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在整个国家生活领域里占据了显著的地位, 而政府 机构设置仍存在计划经济条件的痕迹。根据计划经济的特 点, 政府采用垂直方式进行管理, 而且分工很细, 每个部 门只管理特定的行政事务, 对经济的干预很大。而市场经 济则要求各生产要素之间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 合理配 置, 很多事务的管理不再相互独立, 而是相互交织、密不 可分。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造成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 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目前的政府机构设置存在机构重叠、职能分割、职责
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 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往往通过好 几个部门的协调才能实现。一方面, 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彻 底导致有些部门依然掌握大量的操纵市场运行的手段和权 力; 另一方面对于市场的有效监管体制尚没有确立, 很多 市场领域的违法现象层出不穷。这既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 效配置, 导致行政力量过度干预市场运作, 而且在组织层 面上还不断要求设立越来越多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办事 机构, 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
“大部制”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 也 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它的要 旨是将政府机构中性质类同的部门进行合并, 把密切相关 的职能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 这样不仅有利于建 立统一、精简、高效的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等, 更有利于 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大 部制改革, 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与国际规制并轨, 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展示自己开放创新的良好形象, 而 且也有利于自身内在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 二) 推行大部制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的科学总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 我 国 进 行 了 五 次 大 规 模 政 府 机 构改革, 每一次改革都以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 点, 呈现出过渡性的特征。但总体而言, 这五次政府机构 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确立了如何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行政机 构框架,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 制管理逐步规范,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行政效能 显著提高, 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 我们也必须看到, 以往的机构改革仍然存在着 诸多弊端, 遗留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职能 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 政府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好、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党政机关机构设置新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07CDJ005) 的前期成果。 [作者简介]吴永(1974- ), 男, 安徽蚌埠人, 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史学博士,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近 现 代 政 治 思 想 , 政 党 与 政 府 管 理; 刘飞( 1974- ) , 男, 河北邯郸人, 陕西省委党校党建部讲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党的建设、经济管理。
16
2008.5
改革研究
管不了的事, 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比较多, 而 有些该由政府管的事却没有管到位, 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 二是部门职能交叉仍不同程度地存 在, 部门职能分工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 权责配置不合理, 有 权 无 责 、有 责 无 权 、权 责 不 匹 配 , 过 于 集 中 与 过 于 分 散 并 存; 三是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配置不够科学。
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改革措施, 着力转变 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 理 、决 策 科 学 、执 行 顺 畅 、监 督 有 力 的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 大 部 制 符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使得政府有足够的精力 去研究和思考如何提高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 三) 推行大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 发展, 以及社会转型的全面展开, 现在已初步具备了推进大 部制的现实条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多 次改革, 取得了很大成绩。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 以间 接管理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市场体系基 本建立, 政府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监管功能, 越来 越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 有了较大改变, 依靠行政审批进行管理的模式正在转变, 行 政审批事项大幅度裁减, 涉外经济管理向国际惯例靠拢。政 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政府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 驾驭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 明显提升, 推行大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大部门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大部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比之以往有了 很大的改变, 因此大部制改革所遇到的困难比之以往改革也 更大, 在当前有四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 一) 大部制改革如何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自国家政权建立以来一直困扰着 中外政治学界的一个显像问题。一般来说, 集权容易产生专 制, 分权比较利于民主, 但是集权可以保证国家的权威和控 制力, 而分权则往往容易削弱国家的权威和控制力, 片面地 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国家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大部制改 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使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权力运作相 互协调、相互制约。十七大报告提到大部制改革时, 目的是要 “建 立 健 全 决 策 权 、执 行 权 、监 督 权 既 相 互 制 约 又 相 互 协 调 的 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这就意味着大部制的整体建构要与 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 在这个基 础上建立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设想, 我们可以有 两种方案来规范: 一是在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决策机构、执 行机构和监督制约机构; 一是在部门之间建立专门的决策部 门、执行部门和监督制约部门。显然, 无论哪一种方案都会存 在着权力制衡问题。笔者认为, 在进行上述改革时, 要把调 整 、整 合 政 府 的 议 事 协 调 机 构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特 别 是 有 行 政 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统一的考虑。也就是说, 要把有
些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为决策机构, 把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改革为执行机构或者法定机构。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功能的 整体分化, 确立起权力的结构性约束机制。当然, 对大部制的 约束监督,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如何从外部对其进行监 督。实践证明, 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最有效的还是外部的监 督, 特别是人大、司法、公众、媒体等。如何发挥这方面的作 用, 将对大部制改革构成很大的挑战。
( 二) 大部制改革如何有效遏制部门利益 任何一次改革实质都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在利益分配 过程中, 统治阶级一般都会在确保自己根本利益不受侵犯的 前提下, 对旧体制下为数极少的利益集团进行分割或打压, 迫使其为社会其他阶级或阶层转让出部分利益, 以求社会利 益的最大化, 并借此缓和日益紧张的社会矛盾。我国的政治 体制改革之所以进程缓慢, 其个中原因就在于历史形成的各 种利益关系特别复杂, 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过去部门之间 职能交叉, 决策周期长, 制定成本高, 协调沟通困难, 原因就 在于受到了部门利益的严重影响, 所谓“权力部门化, 部门利 益化, 利益集团化”, 导致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效率太低, 甚至 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 的强势大部委, 可以打破现有部门利益格局, 消解部门之间 掣肘因素, 压制部门利益追求冲动, 从更宏观和科学的角度 进行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实行大部制改革后, 不可避免地 要将其中一些职能重叠的部门和机构进行撤并, 通过改变组 织形态来理顺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关系。这就涉及到部门利 益的分割与重组问题。同时, 大部制改革也有可能会把分散 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 超级部, 权力很大, 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 ( 三) 大部制改革如何适应政治系统的平衡关系 在政治体制中 , 主要的政治组织包括国家组织、行 政 组 织 、政 党 组 织 和 政 治 协 商 组 织 。 主 要 的 政 治 权 力 关 系 有 执 政 党 与 国 家 、执 政 党 与 行 政 、执 政 党 与 其 他 政 党 以 及 国 家 权 力 体系的关系。政治系统功能取决于政治体制的结构, 反过来 说, 若实现政治系统有效达成社会平衡的功能目标, 必须具 有合理的政治体制结构, 即各种政治组织之间的政治权力关 系具有合理性。由于政治系统的维持与运转的条件是社会与 政治系统的互动, 因而从社会结构转型及其对政治系统的要 求出发来探讨这种合理性是唯一的选择。大部制改革尽管是 在行政体制内部进行, 但从更深层次来看, 大部制改革的思 路和方向, 最终必然会涉及和涵盖到党政、人大等系统, 因此 是跨党政的, 甚至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 这个 问题非常关键。过去这些年来, 我们把中纪委与监察部合署 办公, 联动作战, 成效显著, 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 确保 政治系统的平稳运转, 也许是大部制改革中应该思考的问 题。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 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 立。从这个意义上说, 应该把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纳入到政治 体制改革方案中, 从国家权力结构上进行调整, 这样也许更
2008.5
17
改革研究
具有长远性。 ( 四) 如何处理好机构合并后编制调整和人员分流问题 实行大部制改革后, 不可避免地要将其中一些职能重叠
的部门和机构进行撤并, 不仅涉及相关“部委”之间的合并, 还涉及到部委合并内设结构的优化组合。多个部委合并和内 设机构的优化组合, 将造成公务员领导岗位的减少, 这势必 影响一些干部的情绪。同时, 随着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 现有公务员队伍将进一步超编, 这种现象很有可能将在大部 制实行两年后显现。如何处理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编制的调 整和人员的分流, 能否走出“精简- 膨胀- 再精简- 再膨胀”的 历史怪圈, 是推行大部制后必须解决的一个历史难题。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理论探讨
吴 永1a, 刘 飞1b
( 1.陕西省委党校 a.党史教研部; b党建教研部, 西安 710061)
[摘 要] 大部制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 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 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
推行大部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以往历次行政改革的得失, 大部制改革既有成功经验可
资借鉴, 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推行大部制改革必须坚持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 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来为市场
经济服务, 在技术层面、政治层面和战略层面上做出合理安排。
[关键词] 大部制; 改革; 市场经济; 行政效率; 机构整合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7408( 2008) 05- 0016- 03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 明确指出要 “加 大 机 构 整 合 力 度 , 探 索 实 行 职 能 有 机 统 一 的 大 部 门 体 制,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 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减少行政层次, 降低行政成本, 着力 解 决 机 构 重 叠 、 职 责 交 叉 、 政 出 多 门 问 题 。” 随 后 党 的 十 七 届二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 的部署,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 体制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党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大部门 体制 ( 简称大部制) 问题的高度关注, 预示着我国在政治 体制领域, 尤其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将有一番重大改革, 其 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一、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大部制,就是指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 合并, 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的体制。一方面可以精 简政府机构, 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 另一 方面也可以减少横向协调困难, 裁撤议事协调机构, 有利 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 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 一) 推行大部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经 济 体 制 已 经 基 本 上 实 现 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在整个国家生活领域里占据了显著的地位, 而政府 机构设置仍存在计划经济条件的痕迹。根据计划经济的特 点, 政府采用垂直方式进行管理, 而且分工很细, 每个部 门只管理特定的行政事务, 对经济的干预很大。而市场经 济则要求各生产要素之间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 合理配 置, 很多事务的管理不再相互独立, 而是相互交织、密不 可分。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造成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 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目前的政府机构设置存在机构重叠、职能分割、职责
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 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往往通过好 几个部门的协调才能实现。一方面, 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彻 底导致有些部门依然掌握大量的操纵市场运行的手段和权 力; 另一方面对于市场的有效监管体制尚没有确立, 很多 市场领域的违法现象层出不穷。这既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 效配置, 导致行政力量过度干预市场运作, 而且在组织层 面上还不断要求设立越来越多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办事 机构, 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
“大部制”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 也 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它的要 旨是将政府机构中性质类同的部门进行合并, 把密切相关 的职能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 这样不仅有利于建 立统一、精简、高效的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等, 更有利于 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大 部制改革, 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与国际规制并轨, 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展示自己开放创新的良好形象, 而 且也有利于自身内在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 二) 推行大部制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的科学总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 我 国 进 行 了 五 次 大 规 模 政 府 机 构改革, 每一次改革都以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 点, 呈现出过渡性的特征。但总体而言, 这五次政府机构 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确立了如何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行政机 构框架,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 制管理逐步规范,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行政效能 显著提高, 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 我们也必须看到, 以往的机构改革仍然存在着 诸多弊端, 遗留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职能 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 政府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好、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党政机关机构设置新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07CDJ005) 的前期成果。 [作者简介]吴永(1974- ), 男, 安徽蚌埠人, 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史学博士,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近 现 代 政 治 思 想 , 政 党 与 政 府 管 理; 刘飞( 1974- ) , 男, 河北邯郸人, 陕西省委党校党建部讲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党的建设、经济管理。
16
2008.5
改革研究
管不了的事, 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比较多, 而 有些该由政府管的事却没有管到位, 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 二是部门职能交叉仍不同程度地存 在, 部门职能分工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 权责配置不合理, 有 权 无 责 、有 责 无 权 、权 责 不 匹 配 , 过 于 集 中 与 过 于 分 散 并 存; 三是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配置不够科学。
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改革措施, 着力转变 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 理 、决 策 科 学 、执 行 顺 畅 、监 督 有 力 的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 大 部 制 符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使得政府有足够的精力 去研究和思考如何提高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 三) 推行大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 发展, 以及社会转型的全面展开, 现在已初步具备了推进大 部制的现实条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多 次改革, 取得了很大成绩。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 以间 接管理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市场体系基 本建立, 政府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监管功能, 越来 越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 有了较大改变, 依靠行政审批进行管理的模式正在转变, 行 政审批事项大幅度裁减, 涉外经济管理向国际惯例靠拢。政 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政府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 驾驭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 明显提升, 推行大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大部门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大部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比之以往有了 很大的改变, 因此大部制改革所遇到的困难比之以往改革也 更大, 在当前有四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 一) 大部制改革如何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自国家政权建立以来一直困扰着 中外政治学界的一个显像问题。一般来说, 集权容易产生专 制, 分权比较利于民主, 但是集权可以保证国家的权威和控 制力, 而分权则往往容易削弱国家的权威和控制力, 片面地 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国家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大部制改 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使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权力运作相 互协调、相互制约。十七大报告提到大部制改革时, 目的是要 “建 立 健 全 决 策 权 、执 行 权 、监 督 权 既 相 互 制 约 又 相 互 协 调 的 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这就意味着大部制的整体建构要与 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 在这个基 础上建立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设想, 我们可以有 两种方案来规范: 一是在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决策机构、执 行机构和监督制约机构; 一是在部门之间建立专门的决策部 门、执行部门和监督制约部门。显然, 无论哪一种方案都会存 在着权力制衡问题。笔者认为, 在进行上述改革时, 要把调 整 、整 合 政 府 的 议 事 协 调 机 构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特 别 是 有 行 政 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统一的考虑。也就是说, 要把有
些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为决策机构, 把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改革为执行机构或者法定机构。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功能的 整体分化, 确立起权力的结构性约束机制。当然, 对大部制的 约束监督,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如何从外部对其进行监 督。实践证明, 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最有效的还是外部的监 督, 特别是人大、司法、公众、媒体等。如何发挥这方面的作 用, 将对大部制改革构成很大的挑战。
( 二) 大部制改革如何有效遏制部门利益 任何一次改革实质都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在利益分配 过程中, 统治阶级一般都会在确保自己根本利益不受侵犯的 前提下, 对旧体制下为数极少的利益集团进行分割或打压, 迫使其为社会其他阶级或阶层转让出部分利益, 以求社会利 益的最大化, 并借此缓和日益紧张的社会矛盾。我国的政治 体制改革之所以进程缓慢, 其个中原因就在于历史形成的各 种利益关系特别复杂, 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过去部门之间 职能交叉, 决策周期长, 制定成本高, 协调沟通困难, 原因就 在于受到了部门利益的严重影响, 所谓“权力部门化, 部门利 益化, 利益集团化”, 导致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效率太低, 甚至 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 的强势大部委, 可以打破现有部门利益格局, 消解部门之间 掣肘因素, 压制部门利益追求冲动, 从更宏观和科学的角度 进行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实行大部制改革后, 不可避免地 要将其中一些职能重叠的部门和机构进行撤并, 通过改变组 织形态来理顺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关系。这就涉及到部门利 益的分割与重组问题。同时, 大部制改革也有可能会把分散 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 超级部, 权力很大, 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 ( 三) 大部制改革如何适应政治系统的平衡关系 在政治体制中 , 主要的政治组织包括国家组织、行 政 组 织 、政 党 组 织 和 政 治 协 商 组 织 。 主 要 的 政 治 权 力 关 系 有 执 政 党 与 国 家 、执 政 党 与 行 政 、执 政 党 与 其 他 政 党 以 及 国 家 权 力 体系的关系。政治系统功能取决于政治体制的结构, 反过来 说, 若实现政治系统有效达成社会平衡的功能目标, 必须具 有合理的政治体制结构, 即各种政治组织之间的政治权力关 系具有合理性。由于政治系统的维持与运转的条件是社会与 政治系统的互动, 因而从社会结构转型及其对政治系统的要 求出发来探讨这种合理性是唯一的选择。大部制改革尽管是 在行政体制内部进行, 但从更深层次来看, 大部制改革的思 路和方向, 最终必然会涉及和涵盖到党政、人大等系统, 因此 是跨党政的, 甚至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 这个 问题非常关键。过去这些年来, 我们把中纪委与监察部合署 办公, 联动作战, 成效显著, 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 确保 政治系统的平稳运转, 也许是大部制改革中应该思考的问 题。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 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 立。从这个意义上说, 应该把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纳入到政治 体制改革方案中, 从国家权力结构上进行调整, 这样也许更
2008.5
17
改革研究
具有长远性。 ( 四) 如何处理好机构合并后编制调整和人员分流问题 实行大部制改革后, 不可避免地要将其中一些职能重叠
的部门和机构进行撤并, 不仅涉及相关“部委”之间的合并, 还涉及到部委合并内设结构的优化组合。多个部委合并和内 设机构的优化组合, 将造成公务员领导岗位的减少, 这势必 影响一些干部的情绪。同时, 随着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 现有公务员队伍将进一步超编, 这种现象很有可能将在大部 制实行两年后显现。如何处理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编制的调 整和人员的分流, 能否走出“精简- 膨胀- 再精简- 再膨胀”的 历史怪圈, 是推行大部制后必须解决的一个历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