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批评

合集下载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活动。

通过文学批评,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探讨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等方面,并评价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社会批评:社会批评是对社会现象、问题或制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社会批评旨在揭示社会不公、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批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建议。

社会批评是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历史批评:历史批评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历史批评旨在揭示历史真相,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功过得失,探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历史批评是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助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文化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文化唯物主义主张从文化的角度 去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文 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
成的。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具有相对 独立性,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 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社会历史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作品对社会 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特点
跨学科性
社会历史批评融合了文学、历史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实证性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产生 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实证研究,以 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价值判断
社会历史批评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 描述和分析,还对其价值进行判断 ,探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分析
总结词
揭示文本中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的表现
详细描述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冲突,探究它们背后的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现象,以 及如何通过文本进行表达和传播。
04 社会历史批评的案例分析
CHAPTER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情节和背景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家族 衰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阶级矛盾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描述,展现了封 建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家族衰落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描写,反映了封建家族 的衰落和没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命运和家族关系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示例:李善注阮籍《咏怀》诗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 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
2、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和政 治倾向 A、研究作者在具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倾向 和艺术追求 B、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 取向; 取向; 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C、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一、概说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角度观察、分析、 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 方法。 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 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 作用。 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历史 意义。 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艺术现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任何艺 术作品的产生, 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时 代背景相关。 代背景相关。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 品的思想意义。 品的思想意义。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分析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 来的先声。 来的先声。“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名词解释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是指一种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研究历史背景、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理解社会历史现象,并进行对其进行评价。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批评方法、历史唯心主义批评方法、历史比较批评方法、历史现象学批评方法、历史文本批评方法等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辅助研究者在不同角度上进行社会历史批评,并从中得到更为深刻的结论。

在实际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常常被用于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人物思想等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从而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有所启示。

同时,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也有助于促进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想的发展。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1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2文学观:a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b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c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d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

3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真实性: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它考察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乃至作品的细节的真实性的问题等等。

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从而维护和破坏某种意识形态。

4基本操作:a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b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c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

5评价:a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b试图到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社会历史内容产生许多弊端;c相对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作品太多的社会功用,从而使文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自主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6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论证:a文学与社会:韦勒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萨那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b评论对象和评论者:特别适合分析和评论现实主义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批评家易于选择和接受,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宣泄他对社会的关切和焦虑,抒发他对真诚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一、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概说: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社会—历史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人们在分析文学现象时,总免不了要考察文学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种联系.据埃德蒙·威尔逊考察,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历史批评源于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希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但使之完全确立的则是一位叫丹纳的法国人,他的名言是: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丹纳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1863-1864中提出了着名的“三要素”说.在丹纳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类所建立的道德形态之一,而“有助于产生这个基本的道德状态的,是三个不同的根源——‘种族’、‘环境’和‘时代’.我们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而所谓“环境”是指种族生存于其中的环境,“因为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倾向,并且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干扰或凝固的作用.”在丹纳所说的环境中,其实包括了如气候、国家政策、社会的种种情况等诸多因素.如果说种族的遗传特征是形成一种文化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环境则起重要的外力作用.显然,丹纳的“环境”既包括了由地理条件和气候状况等构成的物质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在他的艺术哲学中,丹纳首创了“精神气候”重要概念.丹纳认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可以看出,丹纳的精神气候,就是由一个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构成的,丹纳将此作为决定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乃至出现或消亡的力量.时代,从丹纳的分析来看,主要是指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继承关系.艺术作品由于处于不同的具体的历史时期,它必然受到先驱者的影响,所以“当民族性格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时候,它们不是影响于一张白纸,而是影响于一个已经印有标记的底子.”其实,最早的社会—历史批评文本当属18、19世纪之交法国文坛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这位以作家和文论家双重身份饮誉世界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先驱在1800年发表的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一文中,主张从社会环境与文学的关系来考察文学,她的着名观点是:任何文学,只有把它和创造这种文学的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状况联系起来,只有把它置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被理解,才能加以研究和评析.从文学受社会环境制约的观点出发,斯达尔夫人强调,时代和社会造就一种文学,也造就一个作家,即使是最罕见的天才,他的水平也总是与同时代人的水平有联系的.同样的天才,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作为.斯达尔夫人将当时的欧洲文学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文学类型,南方有着清新的空气,茂密的丛林,清澈的溪流,这种自然条件在诗人内心激发起强烈的热情,从而形成南方文学的激情浪漫形态.而北方阴暗多云的天气条件则使得诗人更关注人生的痛苦,从而使文学趋向忧郁的现实气质.——斯达尔夫人研究的权威学者、法国文学理论家保尔·梵第根指出:“把文学的历史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源于孟德斯鸠,但无论是孟德斯鸠还是维柯,是莱辛还是赫尔德,都没有把这种思想提出来,而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文学,这在1800年还是前所未有的.”真正使社会—历史批评获得广泛而有成效的运用的却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在我国近代以来,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中,社会—历史批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文学十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鼓吹“小说救国”,甚至把小说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根本问题来对待.“五四”以后,鲁迅、矛盾、瞿秋白等人受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影响,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评论文章.他们的批评实践为社会—历史批评在中国的运用提供了范例.建国以来,我国文坛十分重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但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受到很大损害和歪曲.总之,社会—历史批评是当今批评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方法体系,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惯用或滥用的批评方法.同时,它又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仍有其生命力的方法体系.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社会—历史批评与其文学观念有直接关系.文学观的核心是文学的本质问题,即什么是文学的问题.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亚里士多德的摩仿说可以视为西方社会—历史批评观念的源头,亚氏认为悲剧摹仿人的行为,西塞罗说,戏剧是对人生的摹仿,是生活习惯的镜子.这一观念雄霸欧洲几千年.歌德说:“我的全部是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巴尔扎克说:“文学是社会的表现.”“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到了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那里,社会历史的文学观念成为鲜明突出的理论主张.别林斯基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再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脱离了生活,假使也能够产生杰出的作品,这该是一般规律的奇怪例外.但这种事情是从来就不会有的.”这些批评家的观点影响极为深远.我国东汉时期的何休谈到诗歌时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唐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自己的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这是中国早期比较明确的社会历史文学观念.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文学也就会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培根认为,“诗可以使人提高,使人向上.”狄德罗说:“假如政府在准备修改某项法律或者取缔某项风俗的时候利用戏剧,那将是多么有效的移风易俗的手段啊.”这是社会历史文学观念的进一步展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特别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即使考察文学作品的形式,也是看这种形式能否有利于主题内容的表达.三、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在一定的文学观的指导下,社会—历史批评总是或显或隐地对所评论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评判,从而也就会有一定的评判尺度.社会—历史批评非常重视对文学作品作出价值评判.它的评判尺度主要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社会—历史批评十分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而这种内容是否真实就成为首要的尺度.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在社会—历史批评中,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首要条件.社会—历史批评对文学作品真实性的考察包括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的真实性问题,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乃至作品细节的真实问题等等.当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出版后,有人认为作品的结局既没有悲剧性的死亡,也没有大团圆的喜剧.针对这一指责,别林斯基认为如果是那样,就不是真实的.奥涅金“绝非魔鬼或浪子,虽然他也绝非是道德的典范.这是普希金的伟大的优点之一:他摧毁了那些流行的观点,以为一个人不是十足的恶魔就是纯粹的正人君子;他仅仅描写生活中的平常人.奥涅金是一幅忠实地描写在一定特定时代的俄国社会的诗体画”.鲁迅说:“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文学中再现的社会生活经过了作家头脑的创造,因而有一个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的问题.这就是文学的倾向性.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应该是真实的,同时对它的理解应该是正确的,即具有正确的倾向性.所谓“正确的倾向性”,主要是从道德、人性或正义的角度出发去评判作品的主题内容.譬如杜勃罗留波夫曾这样批评一些创作中的不良倾向:“有这样的作者,他们把自己的才能都献给歌颂色欲的场面和各种放荡的行为;他们把色欲描写成这样子,如果人要相信他们,就会觉得人类真正的幸福,只有在这里了.还有另一批更加荒唐的作者,他们歌颂穷兵黩武的封建领主的武功——这些领主使鲜血流成大河,烧毁城市,掳掠自己的臣民.在对于这些强盗们赫赫武功的描写中,自然不会有彻头彻尾的谎话;可是它们却被作者涂以这样的光彩,致以这样的赞美——这些赞美清楚地证实,在这些歌颂它们的作者的心中,并没有什么人性的真实的感情.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片面性和偏狭性都将妨碍艺术家去完整地观察真理.”②——不过我们由此会产生疑问:如果需要考虑文学的倾向性,要使文学的表达与人类共同的道德律令、公平正义和人性善恶相一致,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06页。

文学批评第二章 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批评第二章 社会历史批评

2、从作品所产生的社会结构(以生产力、经 济基础为根本)研究作品。 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反映了 十八十九世纪没落的贵族阶级与上升的资产阶级 的尖锐冲突。 3、从作品的道德意义研究作品 阿诺德的道德,“凡与怎样生活这一问题有关的,便 是道德的。……归根到底,诗是生活的批判,诗 人的伟大在于把观念有力而美丽地应用到生活上。
2、近代:具有社会历史性质的批评发端者是18世纪意大利 的学者维科。维科在他的《新科学》一书当中,通过对荷 马史诗的研究,考察了古希腊的生活环境、状况以及不同 历史时期的希腊人的兴趣爱好和希腊各地的传说。维科主 要是借助神话进行一种社会历史研究。 直到德国批评家赫尔德和法国的斯达尔夫人等人,才 开始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赫尔德从历史的观点出发,认为诗歌起源于宗教,所 谓最早的诗就是关于神的赞美诗,赞美诗起源于原始人在 畏惧、惊恐和苦难时刻对想象的神的祈祷。”难熬的痛苦 生活、可怕的意外状况、令人难以承受的需求这些迫使人
“现实”这个字眼意味着一切——可见的世 界和精神的世界,事实的世界和概念的世 界。认识中的理性和现象中的理性——总 之,显露在自己面前的精神,是现实性; 另一方面,一切局部的、偶然的、非理性 的东西,作为现实性的反面,作为它的否 定,作为若有,而不是实有,都是幻影性。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再现现 实,他的这种不同于古典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而是接近别林斯基的艺术观念。 4、英国的马修· 阿诺德:与俄罗斯的社会历史 批评学家不同,强调文学的社会文化意义。代表 作为《文化与无政府状态》。阿诺德认为,文学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拯救人类灵魂的作 用。(物质、制度无法解决人的精神问题,精神 方面的问题只有从精神方面入手,最好的解决办 法就是宗教,但起来,是法国的 艺术学者丹纳,丹纳的代表作是《艺术哲学》。 丹纳提出影响文学的三要素:种族、环境和时代, 他认为,要研究文学就要到这些因素中去寻找最 终的根源。 丹纳的研究方法:丹纳从种族、环境和时代研 究文学的方法主要是受到近代法国实证主义的开 创者孔德的影响。孔德拒斥思辨的形而上学,倡 导运用严谨的实证知识,凭借观察去研究各种事 实及其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受孔德影响,丹纳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还常常以意识形态的标
准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局限,进
而发挥其社会影响。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狄德罗: 文学为启蒙运动服务
狄德罗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梁启超:“小说救国”
茅盾:审美的三条标准
梁启超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庸俗社会学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文学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表现, 而且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介入生 活,并在特定时期担负起启蒙和匡正时 弊的任务。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尺度
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倾向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臵于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
考察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
和潮流。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特别关注贴近生活和时代、反映社会变革题
材的作品。
从表面平淡无奇的事件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
社会历史内容,使之产生震聋发聩的效果。 对作品的阐释根据不同文类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
庸俗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泛滥: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初露端倪:对萧也牧的小 说《我们夫妇之间》 的批判;“四人帮”时 期发展到了极端。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
“显而易见,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 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 特定的理论与否,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

文艺学系列课程(3.2.2)--社会历史批评知识点

文艺学系列课程(3.2.2)--社会历史批评知识点

第四部分 社会历史批评(3课时,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点提示】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社会历史的理论特征;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重、难点提示】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及评判尺度;社会历史批评与庸俗社会学;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教学环节】由教师利用多媒体,对于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历史、理论特征、操作方法、简要评述等,结合批评文本加以细致介绍,并围绕课程内容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外拓展阅读。

知识点一、社会历史批评1.1概念: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1.2社会历史批评中社会与历史的关系社会存在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历史展示的是社会发展的进程。

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阐发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关注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要求批评家具有自觉的历史意识,在批评中把文学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

知识点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历史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西方社会学批评;19知识点三、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社会历史批评的批评尺度。

3.1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文学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和影响。

3.2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3.2.1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3.2.1.1时代背景的真实性问题。

《列宁在一九一八》《齐瓦格医生》;3.2.1.2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

3.2.1.3作品细节的真实。

3.2.2倾向性:即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 发展历史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觞 二、西方近代社会学批评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四、社会历史批评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觞
▪ 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批评观念
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孟子:“知人论世” 曹丕: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 的总和,如气候、种族、地理、习俗、历史背景、 政治条件等。
▪ 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1800) ——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 其他生活领域如地理环境、宗教哲学思想、政治 法律制度、社会文化风尚等的相互影响。
▪ 丹纳:影响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三因素是种 族、环境(包括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以 及文化风俗等社会环境)和时代。以古希 腊雕塑为例。
▪ 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 “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 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 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譬如墨子兼爱,杨 子为我。墨子当然要著书;杨子就一定不著,这才是“为我”。 因为若做出书来给别人看,便变成“为人”了。
▪ 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 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 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
▪ 小结:鲁迅先生在这里讨论了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写作与社会历 史环境、文化思想以及个人性格之密切关系。
▪ 茅盾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 的最重要的代表。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 社会历史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 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 象的批评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 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 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第4章 社会历史批评

第4章 社会历史批评

关于真实性
• 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所展 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 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 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 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 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 的统一。
根· 奥涅金〉》
• 别林斯基:论普希金的〈欧
真实性的具体内容
• 1、时代背景的真实性问题 • 2、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 • 3、作品细节的真实
刘姥姥告贷
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 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 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 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 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 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 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 未语先飞红的脸,欲不待说,今日又为何而来?只得 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太太,却不该说,只 是大老远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这 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儿我带了你侄儿 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 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得个派头儿,只得带了 你侄儿奔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 里怎么叫你来?打发咱们作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经典的文学细节真实 1、《阿Q正传》中的阿Q被枪毙前划的圆圈
2、《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
手指头
3、《红楼梦》的细节真实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 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一无所知, 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于是刘 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到荣府大门石 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 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 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 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 来问道……。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2.文学负担着社会历史使命
社会历史批评关注文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 西方,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 派的伏尔泰、狄德罗都十分强调文学对民众的宣传、 启蒙作用,把文学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俄国的别 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革命民 主主义者,也把文学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 在一起,要求文学家们勇敢地、无情地揭露当时农 奴制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先进的积极的社会理想和 美学理想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推动社会与文学的 进步与发展。
2.考察作家与他所生活、创作的时代、环境的关系
作者的生平际遇对作品的产生有直接影响,通过对作者在 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创作及其社会理想、思想观念 等方面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评价作品。
1、把握作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首先 要注意作家所处的社会政治条件对作家的制约,以便于从 更广阔的背景上探讨作家的创作动机。其次作家批评还应 注意到作家生活的艺术环境及文学思潮对其创作的作用。
值得赞美的,什么是恶的,应该抛弃的,以影响读者的思想
道德和世界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改造世界的
勇气和力量,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
第三,要求“寓教于乐”,文学作品应具有陶冶性情、
愉悦身心的娱乐性质。不过文学作品的这种审美作用只是作
为一种媒介,最终目的是要教育读者。
三、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魏伯·司各特
1、从文学和社会的关系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其一,文学史作家创作的,而这个创作主体就是社会的一员。 其二,文学作品本身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三,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必然要回到社会中去。 结论,只要文学与社会的联系不被割断,社会历史批评就有
其存在的价值。
2、从批判对象和批评家两方面论证必要性和必

社会历史批评名词解释

社会历史批评名词解释

社会历史批评名词解释
社会历史批评指密切联系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形态。

这种批评的要旨在于将一定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产生、影响和成败得失与一定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状况相联系,与作家的生平遭际相联系,既评价社会历史对文学的影响,也评价文学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从而判断文学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的出现,是在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

它强调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反映和表达。

因此,社会历史批评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意义,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作用。

在社会历史批评的视野中,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的。

因此,社会历史批评的评价标准也不再是单纯的艺术价值,而是包括艺术价值、社会历史意义和社会历史作用等多个方面。

社会历史批评的兴起,对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文学批评从单纯的艺术批评向社会历史批评转变,使文学批评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更加关注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作
用。

同时,社会历史批评也促进了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意义。

艺术概论社会历史批评的例子

艺术概论社会历史批评的例子

艺术概论社会历史批评的例子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和社会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对生活的再现,就像一面镜子,用文字将眼中的世界流于笔尖,生动又不乏真实。

而自古以来,文学又为一定的历史环境所形成,这些历史环境承载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独特性,于是文学就像魔力的万花筒,将一个一个的时代开放在枝头。

十九世纪的丹纳,曾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提出了一个十分精辟的见解:“作家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的产生均离不开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

”于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了那么一个时代,他形容之:“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且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读了《为奴隶的母亲》,这个时代我见识到了。

《为奴隶的母亲》是左联作家柔石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力作,也是现代小说名篇。

故事发生在闭塞落后的旧社会,抓住了农村苦难深重的一隅,展现了一个悲剧性的家庭:丈夫是个皮贩,偶兼做农活,他技术好,插起秧来总会是众人效仿的榜样。

女人贤惠善良,任劳任怨。

他们还有一个男孩,身体健康,活泼可爱。

即便是这样,家里的债台还是一层接一层的垒高。

生活无望,丈夫开始酗酒,赌博,甚至于对女人和孩子施暴,到最后落了个连钱也借不到的下场。

于是,典妻的悲剧终究上演了。

文学艺术必须与现实条件相关联,脱离了现实条件则会失去生命力。

在《为奴隶的母亲》这篇作品中,我感慨万千,人穷了,可以典当首饰,可以典当衣服,也可以典当家产,至于典妻,我还是头一回听说,不由觉得冷汗直冒。

丈夫的确犹豫过几天,但最终还是说了:“我已经将你典出去了。

”可怜的女人几乎昏死过去:“什么呀?”女人其实听得很清楚,只是没有办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丈夫的话使她的整个世界都塌了,“我实在不愿离开呢!让我饿死在这里罢。

”可是丈夫终究是发怒了:“穷了,我们又不肯死,有什么办法?”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是啊,与其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曾是多少可悲生命继续下去的勇气!不管怎样的被伤害,不管怎样的被伤害,不管怎样的不情愿,女人从头至尾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一、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概说: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社会—历史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人们在分析文学现象时,总免不了要考察文学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种联系。

据埃德蒙·威尔逊考察,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历史批评源于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希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但使之完全确立的则是一位叫丹纳的法国人,他的名言是: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丹纳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1863-1864)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

在丹纳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类所建立的道德形态之一,而“有助于产生这个基本的道德状态的,是三个不同的根源——‘种族’、‘环境’和‘时代’。

我们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

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而所谓“环境”是指种族生存于其中的环境,“因为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倾向,并且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干扰或凝固的作用。

”在丹纳所说的环境中,其实包括了如气候、国家政策、社会的种种情况等诸多因素。

如果说种族的遗传特征是形成一种文化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环境则起重要的外力作用。

显然,丹纳的“环境”既包括了由地理条件和气候状况等构成的物质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在他的《艺术哲学》中,丹纳首创了“精神气候”重要概念。

丹纳认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
显而易见, “显而易见,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 ——永远会如此 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 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 特定的理论与否, 特定的理论与否,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 活跃力量。” 活跃力量。
——魏伯 司各特 魏伯·司各特 魏伯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 操作方法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二、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批评家分析任何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时, 批评家分析任何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时,要将 其置于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 其置于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 考察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 和潮流。 和潮流。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苏联“ 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理论的传入, 主义”理论的传入,为当时的革命文学 提供了现成的批评观念、模式、 提供了现成的批评观念、模式、方法以 及批评话语。 及批评话语。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
二、考察作家与 所处时代、 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司马迁谈 离骚》 司马迁谈《离骚》 李善注阮籍《咏怀》 李善注阮籍《咏怀》诗
阮籍
王蒙论风格的 探求
王 蒙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写 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 欲望。 欲望。
本章小结
真实性: 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倾向性: 倾向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社会效果: 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于真实性
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 论普希金的〈欧根·奥 《论普希金的〈欧根 奥 涅金〉》 涅金〉》
别林斯基
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分析: 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分析:《中国小说的历史 对中国小说的分析 的变迁》 的变迁》与《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文学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茅盾的 作家论”批评: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结合时代精神特质
和变迁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同时 和变迁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 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评判作品时充分考虑作 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 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
梁启超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庸俗社会学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内容, 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内容,而社会历史 批评试图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内容,就可能导致 批评试图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内容, 一些弊端;社会历史批评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 一些弊端;社会历史批评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 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 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导致对文学作品本身特性的研究 不够;社会历史批评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 不够;社会历史批评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使读者的 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自主性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表现, 文学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表现, 而且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而且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介入生 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 活,并在特定时期担负起启蒙和匡正时 弊的任务。 弊的任务。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尺度
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批评对象和批评者两方面论证其必要性和 必然性
三、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
在当代学术语境中, 社会历史” 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社会历史”被赋予了 更多的内涵。 更多的内涵。 社会历史批评开始关注一些过去忽略或正在 兴起的一些新的领域, 兴起的一些新的领域,这为社会历史批评提 供了文学与社会的新课题。 供了文学与社会的新课题。 社会历史批评的框架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社会历史批评的框架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
维柯与 新科学》 维柯与《新科学》 赫尔德
维柯 赫尔德
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
斯达尔夫人
丹纳
三、19世纪俄国 19世纪俄国 革 命民主主义批评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 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 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把文学批评与社会 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 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以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 从历史的高度评价作家作品, 器,从历史的高度评价作家作品,使社会历史批评 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 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 别林斯基对于文学内在规律的重视。 别林斯基对于文学内在规律的重视。 对于文学内在规律的重视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还常常以意识形态的标 准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局限, 准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局限,进 而发挥其社会影响。 而发挥其社会影响。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狄德罗: 狄德罗: 文学为启蒙运动服务
狄德罗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梁启超: 小说救国” 梁启超:“小说救国” 茅盾: 茅盾:审美的三条标准
四、社会历史批评 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对于社会历史批评方 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对于社会历史批评方 法的运用 茅盾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 式的最重要的代表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升为主流批评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升为主流批评 世纪30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本章导航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 发展历史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斛 二、西方社会学批评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四、社会历史批评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斛
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批评观念
孔子:“诗可以观”;孟子:“知人论世”;白居易评 孔子: 诗可以观” 孟子: 知人论世” 《与朱元九书》 与朱元九书》
古代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观念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神话、史诗和戏剧的评价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神话、
二、西方社会学批评
发端者: 发端者: 新科学》 维柯与《新科学》 赫尔德: 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 和 斯达尔夫人: 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丹纳:影响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三因素是种族、 丹纳:影响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三因素是种族、环境和 时代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批评尺度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作品不是凭空创造, 文学作品不是凭空创造,也不完全是个 人行为,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人行为,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制约乃至控制 文学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文学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
庸俗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泛滥: 庸俗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泛滥: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初露端倪: 萧也牧的小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初露端倪:对萧也牧的小 世纪50年代初期初露端倪 我们夫妇之间》 的批判; 四人帮” 说《我们夫妇之间》 的批判;“四人帮”时 期发展到了极端。 期发展到了极端。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茅盾
徐志摩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鲜明的中国特色
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启蒙色彩。 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启蒙色彩。 受到西方进化论的浸染, 五四” 受到西方进化论的浸染,“五四”以来随着 进化论的传播和接受,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进化论的传播和接受,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受到批评家的格 外关注。 外关注。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鲁迅: 鲁迅:《魏晋风度与文章及 酒之关系》 酒之关系》 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 杜勃罗留波夫对 大雷雨》 的分析 杜勃罗留波夫对 杜勃罗留波夫对《奥勃洛莫 夫》的分析
杜勃罗留波夫
二、考察作家与 所处时代、 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社会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 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 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 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取向;收 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特别关注贴近生活和时代、 特别关注贴近生活和时代、反映社会变革题材的作 品。 从表面平淡无奇的事件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社会历 史内容,使之产生震聋发聩的效果。 史内容,使之产生震聋发聩的效果。 对作品的阐释个根据不同文类的实际情况而定。 对作品的阐释个根据不同文类的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