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4年将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载入宪法的序言
二、“一五”计划的实施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955年7月颁布实施“一五”计划
指导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 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 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1954年6月,周恩来同印度和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 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逐 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五、倡导“求同存异”原则,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国家第一次召开的没 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会议公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提出了促进世 界和平合作的十项原则
朝鲜战争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一次严重Leabharlann 抗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一、稳定物价与统一财经工作 发行公债、整顿税收、紧缩通货、成立统一的内外 贸易专业公司等,以加强国营经济力量。 《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贸易和物资调度;统 一全国现金管理
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 毛泽东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多提前完成。 到1957年底,计划的多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全国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 学、文化、卫生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应用到怎样生活这一种问题上。”
讨论
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旳模式,结合一部作 品(影视作品亦可),讨论其中旳家庭、 婚姻、阶层、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等。
2、近代:具有社会历史性质旳批评发端者是18世纪意大利 旳学者维科。维科在他旳《新科学》一书当中,经过对荷 马史诗旳研究,考察了古希腊旳生活环境、情况以及不同 历史时期旳希腊人旳爱好爱好和希腊各地旳传说。维科主 要是借助神话进行一种社会历史研究。
直到德国批评家赫尔德和法国旳斯达尔夫人等人,才 开始从文学研究旳角度探讨文学与社会旳关系。
相信,只有利用形而下旳实证旳研究措施,才干 揭示出文学与社会历史旳关系,才干揭示出文学 旳奥秘。
种族:是指天生旳和遗传旳那些倾向。是内部主 源。就像一棵植物旳种子。
环境:是指种族生活于其中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丹纳尤其强调地理、气候旳影响。是外部压 力。
时代:指种族旳文化老式在一定阶段或时期旳情 形,是种族特征与环境得以在其中发生影响旳 “印有标识旳底子”。
在他这里,文学艺术对现实旳模仿也就不是
像平面镜那样对外物原模原样旳反应,而 是用一块凸镜去折射体现出人旳深层旳精 神世界。也即黑格尔旳绝对理念。所以, 从某方面来说,别林斯基是一种浪漫主义 旳现实主义者。(把文学理想化,意味着 是在个别和有限旳现象中描写一般和无限 旳东西,不是从现实中摹写某些偶尔”这个字眼意味着一切——可见旳世 界和精神旳世界,事实旳世界和概念旳世 界。认识中旳理性和现象中旳理性——总 之,显露在自己面前旳精神,是现实性; 另一方面,一切局部旳、偶尔旳、非理性 旳东西,作为现实性旳背面,作为它旳否 定,作为若有,而不是实有,都是幻影性。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旳第一种目旳就是再现现 实,他旳这种不同于古典旳艺术是对现实旳模仿, 而是接近别林斯基旳艺术观念。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其二,考察人物的真实性,看人物是否合乎身份,人物
性格发展是否合乎逻辑,人物的情感是否真实可信。
其三,考察细节的真实性,看其是否会造成逼真的效果。
编辑ppt
5
❖ 2.文学作品必须具有正确的倾向性 ❖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不仅仅
应该是真实的,而且还应该是正确的,就是 说,对文学作品真实性的考察必须要以考察 作品的思想倾向性为前提,看其能否反映出 历史的趋向和时代的本质。在分析和评论文 学作品时,一定要把作品放到社会历史的大 背景中,运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历史发 展观念,以揭示作品主题的深刻与否。
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第二,要求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
值得赞美的,什么是恶的,应该抛弃的,以影响读者的思想
道德和世界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改造世界的
勇气和力量,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
第三,要求“寓教于乐”,文学作品应具有陶冶性情、
愉悦身心的娱乐性质。不过文学作品的这种审美作用只是作
❖ 2、通过作品本身去发掘作者的风格和个性。批评家通过 作者对题材的选择、人物的爱憎及结构布局等可以体会作 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追求。 对作家的研究还应注意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 注意:有些作家的创作谈未必能真实地说明作品情况,这 或是由于作家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或是有意讳饰。因此, 对于作家的创作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做具体细致的分析, 切不可盲从或轻信。
为一种媒介,最终目的是要教育读者。
编辑ppt
7
三、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 1.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进行阐释 ❖ 社会历史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具体
阐释。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时,社会历史批评通 常都从内容出发来评判作品的价值。对抒情性作品, 主要分析的是与现实相关的情感表达;对叙述作品, 则主要通过人物形象和环境的分析来揭示主题及思 想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文化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文化唯物主义主张从文化的角度 去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文 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
成的。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具有相对 独立性,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 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社会历史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作品对社会 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特点
跨学科性
社会历史批评融合了文学、历史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实证性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产生 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实证研究,以 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价值判断
社会历史批评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 描述和分析,还对其价值进行判断 ,探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分析
总结词
揭示文本中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的表现
详细描述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冲突,探究它们背后的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现象,以 及如何通过文本进行表达和传播。
04 社会历史批评的案例分析
CHAPTER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情节和背景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家族 衰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阶级矛盾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描述,展现了封 建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家族衰落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描写,反映了封建家族 的衰落和没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命运和家族关系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 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49—1956
历史性转变
I.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的新社会 II.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军事:歼灭国民党主力,解放中国大部分地区 政治:建立人民政府、巩固工农联盟、壮大统一战线 经济:土地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国际: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民主国家涌现、苏联支持
此后,中国科学院迅速发展,同时在各地建立分院, 拥有120多个研究所
全国卫生会议,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建立各种专业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 强调节制生育的重要性 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确定为发 展新中国文艺的基本方针 建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分别建立美术、舞蹈、曲艺、文学、音乐、戏剧、 电影等专业文艺工作者协会
四、“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 窃国家经济情报(通称“五毒”)的“五反”运动
五、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农业方面,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工业方面,重点恢复和发展矿山、钢铁、动力、 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同时恢复和发展纺织工业和 其他轻工业 在交通运输方面,投资17.7亿元,占全国基本建设 投资总额的22.6%
三、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1月周恩来率团
到达莫斯科 2月14日,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表明中苏两国团结和反对侵略的共同立场,是新中 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对维护东亚地区和世界的 和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出席日内瓦会议,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努力斡旋,日内瓦会议决定外国军队从越南、 柬埔寨、老挝三国撤军,确认三国的主权、独立、统 一和领土完整 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 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课件-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课件-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示例:余华《我的文学道路》
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任何一个作家首先都是一个 读者,一个好的读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
如:川端康成 细部描写 “细部是我们生命的所在” 卡夫卡 “他解放了我的写作” 鲁迅 “想象力后面必须要跟着洞察力” 福克纳 心理描写“真正优秀的心理描写都是不
写心理的。”
3、考察文学的社会作用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使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方法置于科 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使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著名文艺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普列汉诺夫、 卢卡契等。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结合时代精神特质
和变迁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同时 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评判作品时充分考虑作 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源起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2、孟子的“知人论世”说、“以意逆
志”说 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人
的观点
三、重要理论家及观点介绍
1、法国社会学批评 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
的关系论文学》 (简称《论文 学》) 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文学形态的作 用,将欧洲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 方文学。 强调从宗教、风尚和法律等维度考 察文学。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 写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他们追求真理 的欲望。
《祝福》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反映了什么样 的社会历史内容
1、她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她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4、造成她的不幸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5、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 内容
•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 障等。
• 为什么要控制犯罪、违法、违警、不道德等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 呢?是为 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 国家、 法律、纪律等硬控制手段,而且要使用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等软控制手段。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 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 (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
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 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 (二)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下述三个层次组成: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
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 第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也即作 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 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 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 上述社会学定义,也即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 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在《墨子》中,就有对夏桀乱、商汤治,纣王乱、武王 治的评价。而在《墨子》中,则有对治乱原因和达到治的方法的探讨:“若使 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此外,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尽人皆知;老庄 的“无为而治”,无人不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 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 律

(2)联系的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 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 他事物处在一定的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 过程。
(3)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 也是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区分,联系可分为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 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①古代朴素辩证法 ②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③唯物辩证法
小结: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究竟谁是世界本原
思维能否认识 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旧哲学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 殊的关系。
1、区别: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 律,具体科学则研究局部世界的特殊规律。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各 门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提炼出一般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同时又反过来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词源学考察
“philosophy(哲学)” 是从古希腊的 philein和sophia两个词演化而来。前者 是“爱”的意思,后者是“智慧”的意思, 合起来即“爱智慧”。
毕达哥拉斯和苏格拉底对“哲学” 一词的使用。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而生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社会改良的需要。 2.社会学创立的思想渊源 包括法国启蒙时代的社会学说和历史哲学,实证科学浪潮的冲击和社会
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等等。
二、西方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1. 奥 古 斯 特 · 孔 德 (Auguste Comte , 1798— 1855)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西方社会学界公 认的社会学创始人。
重点、方法及目的不同
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1.描述功能——社会是怎样的 2.解释功能——社会为何这样 3.预测功能——社会将会怎样 4.规范功能——社会应该怎样
第三节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欧洲社会——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骤然的社会变迁使得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扩大并趋于激化,于是社会学应运

心体系的创立者。
五、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1.传人时期(1891—1930) 2.本土化的最初努力时期(1931—
1951) 3.中断时期(1952—1978) 4.恢复重建时期(1979至今)
拓展社会学的视野
社会学想象力——喝咖啡
❖咖啡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对大脑有刺激性作用 。但 与其他刺激性东西有何不同?
2.冲突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开始出现多种解释社 会冲突的理论,反对帕森斯关于社会的价值一致、均衡 与整合的观点。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 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 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 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功 能冲突论者科塞和德国的辩证冲突论者达伦多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次鸦片战争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次鸦片战争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山谷,数日夜不敢归里门。 珅
胥差又至矣,门丁又至矣, 必罄尽其家产而后已。
跌 倒 ,
嘉 庆

饱 ——?张亨甫文集? 。
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只有5千万

和珅在把持朝政的20多年间,用 各种手段积累的不义之财竟达4 亿两之多。相当于清政府八年的 财政收入。
英国兵船
中国兵船
具体表现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 方. 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的问题:“终究该 国地方周围几许?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 是否接壤?〞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印度、 阿富汗、伊朗等国侵略;在东方建立的 殖民体系。(图片) 〔2〕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在中国东 南海域,进展骚扰和侵略。 (图片)
思考
为大府者,见黄金那么喜,
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
括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
以博一喜。至于大饥人几
相食之后,犹借口征粮,
借名采买,驱迫妇女逃窜 和
富家子弟在烟 馆吸食鸦片
普通百姓聚集 在烟馆
使清军战斗 力下降
3、林那么徐虎门销烟
1839.6.3——6.25
纽约·林那么 徐广场
一个多世纪后的1987年6月,联合国召开部长级 禁毒会议,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将国际禁毒先驱林那 么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完毕日——1839年6月26日这 一天,定为国际禁毒日。
也就是说,西方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是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必必 然然 是是 一是 场英 侵国 略发 战动 争
英国:1革9命世,纪迫上切半需期要,更完多成的工销业
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 对外扩张
地大物博,能为其提供丰
中国:富的原料;人口众多,是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2
法律制度设计
社会历史批评为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历史参考,帮助确保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 性。
3
社会变革评估
社会历史批评可以评估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和成果,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和启示。
案例分析
古代国家制度变革对社 会结构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古代国家制度 变革,揭示其对社会结构和 权力分配的影响。
现代国际冲突解决的历 史变迁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 件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概述
什么是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是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 行深入剖析和评估的学科领域。
发展历史和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历史与社会变革密切 相关,其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发展趋势和未 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
通过案例分析现代国际冲突 解决历史,探讨解决机制的 发展和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的批 评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当代中国社会 政策,提出对社会政策的批 评和改进建议。
总结
社会历史批评的贡献与局限
社会历史批评的贡献包括深入剖析历史事件、启发社会发展,但也存在方法和数据的局限。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社会历史批评应注重跨学科合作,整合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论
宏观历史研究
通过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的普遍规律。
微观历史研究
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动因和影响。
案例研究
通过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个别历史事件对整体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社会历史批评的应用
1
政策评估
社会历史批评可以对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成效进行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基础之 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强调经济、社会和政治 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中国社会学史课件

中国社会学史课件
► 1914-1915年间,北京社会实进会对302个洋车夫的生活情 况进行了调查。
► 1917年,清华学生在北京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进 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预算、生活情形等
► 1918年,清华大学学生调查了该校校役93人 ► 1918-1919年间,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教授调查了北京社会
状况,这是我国都市社会调查的开端。该书不仅表明了如何 用统计的方法搜集整理材料,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各机关缺乏 统计资料,即使有也不可靠
三、早期的社会学著作
► 1889年,美国神学博士司密斯写了《中国乡村生活》一书, 这是用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的第一本书。书中研究了中 国乡村的本身、乡村家庭生活。
► 1915年,陶履恭等著英文本《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这 是我国人用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生活最早的一部著作
►“群”,即人群、社会,群的目的在于保国 保种,方法是提倡联合黄钟,君民同治,以 孔教为国教,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外国侵略 者及买办洋务派
►变的目的是变政体,方法是废科举、开学校、 改官制,实行地方自治。
3.谭嗣同。《仁学》
►“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 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 会学之书,于中国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 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 明、周貌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 船山、黄黎洲之书”
► 强调了治群学之难
(1)客观困难
(2)主观困难——思想障碍。
(3)主观困难——感情障碍。
指出群学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
► (1)斯宾塞认为,社会生活必须用科学方法加以 客观研究,这与孔子的“士”必须通过分析问题 取得学识,进行修身是一致的
► (2)斯宾塞提出变迁是在很长时间里发生的,是 日积月累的结果,进化论对突变持怀疑态度,这 与中庸观点相近。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2)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2)

精选PPT
15
西方社会学批评的先驱
▪ 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 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难熬的困苦生活、可怕 的意外情况、令人难以承受的 需求,这些迫使人们去寻求神 的东西,都曾是(按照当时的 生活方式)全体人民的事情。”
精选PPT
16
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
▪斯达尔夫人:《从文学与社会制度 的关系论文学》(1800年)、《论 德国》(1810年)。
丹纳
精选PPT
19
泰纳
➢ 种族与文艺
►泰纳所谓的种族,是指由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 泰纳认为这些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会显示出 一个种族的血统和智力上的共同特点,成为某一民族的 原始模型的巨大标记和永恒的本能。
➢ 环境与文艺
►泰纳认为,任何种族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然界 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 盖了他的原始的倾向,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 事物的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
精选PPT
24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如果说法国人从理论形态上为社会学批评方 法做了界定,则俄国人更多是在理论与具体 实践中为这一方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别林斯基是俄国社会批评的奠基者。在他看 来,文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别林斯基的继承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更为明 确地将文学与人类社会活动以及特定群体的 倾向性联系在一起。
▪ 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同样,任何文学 现象决定于它所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状况, 因而只有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才能获得关于 文学现象的真正解释。沿着马克思这一思路, 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等曾经作过大量 有价值的研究。
精选PPT
23
“新马克思主义”者:社会批判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明以美学的言近旨远为特征。
• 象征物象的逐渐定型,成为“寄托”阐释的基础。 • 宋人对杜甫《江村》诗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 鱼钩。”惠洪《天厨禁脔》:“妻比臣,夫比君。棋局, 直道也。针合直而敲曲之,言老臣以直道成帝业,而幼君 坏其法。稚子,比幼君也。” • 穿凿附会
• 清代则以集成融合为特征: • 综合整理“以意逆志”的困难:文心难明,本事不清,兴 会适然,见仁见智…… • 因此有人提出:重视知人论世,不能牵强,袁枚提出“作 诗者以诗传,说诗者以说传。传者传其说之是,而不必其 尽合于作者也。”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1.角度和考察重点

社会历史批评:运用社会学理论,从社会历史发展视角 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文学的本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作品不是凭空创造,也不完全是个人行为,而是一 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制 约乃至控制文学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文学一旦被意识到其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力时,它不 可避免地便有了种种附加功能。相应地,也产生了种种对文 学的期待。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介入生活,并在 特定时期担负起启蒙和匡正时弊的任务。 将文学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阶段中加 以考察,是社会历史批评最重要的特征。
总结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文献功夫:收集一切材料对资 Nhomakorabea敏感 拒绝泛泛而谈,拒绝穿凿附会
文学批评写作的注意事项举隅
三、练习:
对刘心武《班主任》进行社会历史批评
30分钟,300字
四、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价值和局限
价值 1.遵循“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观,对文本所反映的 深度和广度进行全面考察; 2.挖掘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认知,作为批评家,在文学批评 中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认知。考验批评家的勇气。 局限 穿凿附会 作家中心论 庸俗社会学 1.过度阐释 容易变成作家传记研究,或社会学研究,而忽视了文学批 评最基本的着眼点是文学现象。 2.单一,缺乏或易忽视审美评价 3.真实性与艺术加工之间的博弈
• 以意逆志产生的基础是心与心的相同,而在运用中所要达 到的目的是心与心的相通。所以,古代文人大多抱有这样 的信念,即当世不为人所知,后世则必有人知。 • “以意逆志”所要求读者的,是以诗人的“志”为指归。 所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十分强调读者对作品的穷观返照 ,以获得作者的苦心所在。 • 与“知人论世”结合,传记、年谱研究成为传统。
种族
丹纳《艺术哲学》
“文学艺术是人类所建 立的道德形态之 一。”“有助于产生这 个道德基本状态的,是 三个不同的根源——种 族、环境、时代。”
环境
时代
精神气候对艺术品发生作用: 不管在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 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 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 重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
祛魅
赋魅
综合语境
特点
文学的那 种高高在 上的崇高 性、神秘 性和稀有 性
超级女声、芙蓉姐姐 ,大量网络文学和网 络小说写手出现,手 机短信文学面世,文 学艺术向广告、时装 、家庭装修等日常生 活领域的渗透——所 谓日常生活审美化
直接动力来 自文学活动 和文化活动 的市场化、 现代传播工 具的兴起和 普及,以及 大众消费文 化的兴起
2.中国古代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 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 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同‘上’)论古之人。颂 (同‘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世也。是尚友也。‛ 年谱,传记
• 汉儒说诗 • 两汉是以经学的“意在言外”为特征,将“知人论世”和“ 以意逆志”结合。 • “美刺”(特别是“刺”)、“讽谏”是汉儒使用“以意逆 志”法所得出的共同结论。 •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 “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 • 缺陷:政治批评,抹煞文学特性
艺术家以其个人理解(包括童年经验、生存态 度等)、集体心理等面对客观环境,从而由一个个 体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结构的人,来创造艺术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是单指自然环境或社会的某一 方面的条件对艺术文本发生作用,而是一个综合的 语境在制约文本的艺术形态。 批评的责任就是从中发现这一语境的复杂性以 及如何对艺术文本发生影响,或者说,用明晰的语 言向读者描述出这一语境的结构内容及其价值体系 如何进入艺术文本。
一、社会历史批评理论 1.文学与环境、政治的关系
• 19世纪的法国,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 关系论文学》(1800),《论德国》(1810)。 • 自然环境对文学形态的作用: 希腊人、拉丁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路易十 四时代的法兰西人,属于我称之为南方文学这一类型 ,英国作品、德国作品、丹麦和瑞典的某些作品应该 列入由苏格兰行吟诗人、冰岛寓言和斯坎迪维亚诗歌 肇始的北方文学。
“文如其人”说
•“文如其人”命题存在的前提:“知人论世” • “文如其人”命题存在的意义: • 文品如人品,人类美好的愿望 一个人所写的东西的伟大,依赖于他所写的其它东西 和他所做的其它情。——维特根斯坦 古人之诗,必有古人之品量。其诗百代者,其品量亦 百代。——叶燮 文学创作的心理补偿
“文如其人”说
• 反面材料 • 梁简文帝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文如其人”说
• 《闲居赋》的思考 “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 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 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 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 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 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文 时间 学 自 主 性从 , 1980 审 年代 美 初期 无 到中 功期 利 1980 年代 中后 期
表现
启蒙精神 伤痕文学 、反思文 学、改革 文学等 “纯文学 ”思潮。 先锋实验 文学
“写什么 ”(题材 、内容、 主题)
“思想 解放” 运动的 一部分
“怎么写 ”(语言 、形式、 文体)
第二次时 间 开始于 1990年代 初期,后 期建立霸 主地位
2.中国古代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世界 作品 艺术家 欣赏者
2.中国古代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 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意逆志,就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 其产生,是因为一开始人们就意识到,诗的旨意并不在其 语言本身,即意在言外,言近旨远。
自下而上 的,具有 强烈的民 间色彩、 商业驱动 和大众参 与性。
3.文学文本分析:刘心武《班主任》
1)与社会历史相结合,这个文本讲了什么具体的事情 2)这些事情的实质是什么 3)文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 4)反映在文本中,作者认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5)文本呈现的解决的方法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缺陷 7)文本的审美价值
2.案例:文学现象-中国文学的祛魅与赋魅
第一 主 次时 体 间 1980 年代 精 英 知 识 分 子 祛魅 赋魅 综合 语境 关注
保证文学 和文化资 本的稀有 性; 得到了当 时改革取 向的权力/ 政治精英 的支持; 是一次极 富官方色 彩的自上 而下的行 为
特点
祛的是 以“文 革”时 期的样 板戏为 最高典 范的“ 无产阶 级革命 文学” 之魅。 “三突 出”, “高大 全”
第一章 社会历史批评
一、社会历史批评理论 1.文学与环境、政治的关系 2.中国古代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1.角度和考察重点(综合语境) 2.文学现象分析:中国文学的祛魅与赋魅 3.文学文本分析:刘心武《班主任》 三、练习:刘心武《班主任》,讲解 四、社会历史批评的价值和局限
【讨论1】什么样的文本适合用社会历史批评 【讨论2】什么样的文本适不合用社会历史批评
“文如其人”说
• 正面材料 • 《周易· 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 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 屈。 • 扬雄《法言· 问神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 形,君子小人见矣。 • 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 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