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教师课题选题的十个主要来源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和确定:
1. 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不同科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研究如何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2. 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在小学教育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可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

3. 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压力、焦虑等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

可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等。

4.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选择研究家校合作的机制和方法,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如何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责任感等。

5. 教育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新方向。

教师可以选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探索有效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可以研究如何运用教育APP和教育游戏等教育技术手段,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等。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以及教育信息化等方面选择和确定,以符合实际需求和教育改革的目标。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来源与选择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来源与选择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来源与选择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科研意义及功能认识的提高,“科研兴校”已逐步成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尤其得到学校校长的日趋认同,不少学校已将教育科研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如何从“科研”出发,达到“兴校”的目的,在课题选择上,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学校总希望上级安排一个好的课题来做;有的科研课题过大,学校不具备完成的条件;有的追热求新,导致课题组积极性不高;有的探索的问题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隔甚远,难以深入做下去。

因此,正确认识教科研课题的来源和正确选择教科研课题,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十分重要。

本文拟就中小学课题的来源与选择的一般要求及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为学校在“十一?五”之初选择恰当的教科研课题提供一定参考。

一、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来源教育科研的对象有理论形态的,也有实践形态的,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复杂多样的教育事实,其间有大量的问题值得研究,期待研究。

可见,中小学教育科研有着丰富的课题来源和选择途径。

1、从实施新课程遇到的问题中提出课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事,是既不要全盘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了成功的东西,又要体现时代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大课题,需要广大教师及全体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新课改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使新课改始终沿着科学性、先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guarantee mechanisms, talents, positive for specialfunds,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financial capital, leveraging features, evolving financial resources, capital, financial capital, protec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to new patterns. 3 innovation environment, optimizing talent,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to p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alent working i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priority development, and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Government, vigorously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mobilizing the entiresociety'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stimulate creativity. Further open "service the green channel" for talent to provide efficient, convenient, quality service and allow all kinds of talents to focus on innovation, play to our strengths. County-level accreditation in recognition of work in a timely manner, contributing to talent and rewar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emerge, release patent awards grants, encourage patent applications, social forces are encouraged to set u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 and career policy environment, rule of law, marke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Comrad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 is a 进性和前瞻性的方向发展。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小学教师,要想做好教育科研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那么,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哪些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之一就是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够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低等。

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来源。

某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小学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教育科研,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改革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比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进行多元化评价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四、教师教学实践五、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这就需要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探究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又如,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如何进行多元化评价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社会发展需求是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非常广泛,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教学实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都可以成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课题的来源 一线教师作为特殊的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课题的来源 一线教师作为特殊的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一、课题的来源一线教师作为特殊的教育研究群体,不同于专业研究者,其研究工作应主要围绕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

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2. 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3. 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二)在阅读中萌生问题1.他人研究可以为教师发现研究课题提供启示第一,研究与他人相同的问题,但是阐发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二,选择一个与他人的问题类似、接近的问题进行研究。

2.教育信息可为教师选择研究课题提供线索从教育信息中选题,与教师平时做一个有心人,眼光敏锐,阅读广泛,善于积累,经常进行信息资料分析是分不开的。

因此教师应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做好情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工作,提高从教育信息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三)在交流中激发问题教师可以从与他人进行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中得到启示,从而发现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将有关的问题发展为教育研究的课题。

事实上,有不少教育研究课题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而提出来的。

首先,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中总结出研究课题。

其次,教师与持有不同理论观点的教师进行交流,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相互冲突的对立面,为提出研究课题提供参照。

二、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课题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要经历一个从产生研究动机到选定研究方向,从研究问题朦胧到逐渐清晰,从有初步的研究构想到确立研究问题以及明确研究目标的过程。

选题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调查研究,选择研究方向(二)总结提炼,确立研究课题1.缩小策略2.扩展策略3.分析策略(1)分解问题。

(2)分析因果。

(三)分析梳理,明确研究目标三、课题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一)选题原则选题原则就是进行课题选择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为课题选择活动提供某种行为准则和标准。

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来源

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来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来源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吴义梅随着教育的发展,科研兴校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育科研的本质就是提出问题、选择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一线教师做科研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题,“去哪里找问题”是一线教师做科研关键的第一步。

身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革的时代,人们的观念日趋多元化,各种教育思潮混杂在教育发展的滚滚洪流中,面对着复杂的教育情境,针锋相对的教育流派,不断涌现的花样翻新的教育问题,教师该从哪里着手寻找问题,并进行梳理、思考,最终确定属于自己的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呢?一、在教学实践中追问教育研究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中发展中最现实、最紧迫、最复杂、最细微、最具体的问题,所以教育科研的选题大多来自于教育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教育对象的变化,一线教师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不同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反应及相应对策;教学情境中的两难情境等。

如果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兀显出的一些现象,在习以为常的日常教学中发现不寻常的因素,进一步进行追问,尝试寻找教学困惑背后的真实问题,往往能够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选题。

教师在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追问时发现的现象并不一定否具有普遍性,我们可以采取问卷、访谈、观察等科学研究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现象进行调查,使问题聚焦,区别出问题的层次,凸显问题的关键特征,使隐在现象背后的问题浮出水面。

当然,一线教师同时还应该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关注整个教育或某一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从中寻找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即从教育文献中发现教育发展的趋势性问题,寻找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这样确定的选题一般会比较有前瞻性。

二、在教育理论中徜徉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丰富的教育实践,而教育理论的生命力也在于能够回答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作为终生的学习者可以从理论的学习中获得启发与思考,从中来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首先需要紧密围绕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选题。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但教师面临的问题也较多。

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良等,这些都是实际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可以来源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如何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

二、教学实践中的发现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某些教学方法效果较好,某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突出,某些教学资源利用得当等,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可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形成教育科研课题。

三、学科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变化,学科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涌现。

小学教师可以从学科发展需求出发,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新学科的课程改革,新教材的编写与应用,新教学模式的尝试等,这些都是小学教师可以选择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四、学科交叉融合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还可以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来选择。

现代教育倡导跨学科教学,小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跨学科的教育科研课题。

语文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数学与音乐的跨学科融合、科学与体育的跨学科融合等,这些都是小学教师可以选择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五、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还可以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中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小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探究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可以从实际问题中选题、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科发展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教研课题的选题来源及原则

教研课题的选题来源及原则

教研课题的选题来源及原则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对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关键的一步。

这是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以及研究的价值。

所以选好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就显得很重要。

一、课题的来源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例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解决?教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学生厌学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从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中提出课题进行研究最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能直接的提高教学质量。

2. 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供借鉴。

这种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1)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

(2)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

如教师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布置较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功课,产生挫败感,最终厌学。

(3)教师与领导、同事、或家长对教育教学存在的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

如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但周围同事或学生家长却不认同,认为他在出风头,会影响学生学习。

(4)教学中存在着比比皆是的“两难困境”。

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就可能无法实现了。

上述的疑难、矛盾和困境都可成为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出化解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可以有很多,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思维和方法等。

一、学生学习情况1. 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找出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具体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提供依据。

3. 学生学习表现的发展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表现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上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学习表现的发展规律,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指导。

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小学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难度大、学生行为管理等。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形成解决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教师可以选择研究当前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分析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适应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教学小学教师可以选择研究自己所教授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找出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三、教师教学思维和方法1. 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研究小学教师可以选择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学理念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并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小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兴趣爱好,确定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希望小学教师能够通过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教师课题选题的十个主要来源课题研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很多中小学教师却经常苦于找不到课题,没有课题来源而始终不能迈开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课题到底从哪里来?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面临的第一个也是关键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决定着课题研究者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都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毫无疑问,课题归根结底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具体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十个主要来源:一、课堂教学课堂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不断发展的人,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有教学有效性问题,有教学方法问题,有教学内容问题,有课堂评价问题等等。

在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科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间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

因此,课堂教学可以说时时处处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教师们去研究和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潜在的课题,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题之源。

比如,2013年海南省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部分都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其中有《有效教学实验学科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研究》《“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三亚市“226”有效教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自主多元五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中语文序列化作文教学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等有关课堂教学方面的课题都被立项为重点课题,2014年立项的中小学课题中也有14项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

从历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的情况来看,60%以上都是来源于课堂教学方面的课题。

二、班级管理由于每个中小学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班级管理是每一位中小学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无法避免的一项工作。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各种沟通交流,建立各种类型的师生关系,形成各种班级氛围,建立各种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各种班级文化,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的重要来源。

况且,班级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具有创造性的管理活动与教育活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生都是中小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对象,都是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比如,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教师们需要深入了解、具体分析和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的内在原因,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教师们要研究如何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如何建设科学、规范、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

从海南省近几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与立项情况来看,班级管理方面的课题相对比较少,2013年海南省立项的课题仅有《新课标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一项,2014年海南省立项的121项课题中则没有一项是关于班级管理研究的。

可见,班级管理方面的课题基本上被中小学教师忽略,但班级管理也是中小学老师遇到问题较多的方面,包括学困生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厌学问题、早恋问题、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等等,这应该是中小学教师挖掘课题的又一富矿。

三、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中小学老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与困惑、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要经常参加的。

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更清晰、更深入的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而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加可靠的课题来源。

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实质上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二者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教研活动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直接联系的,是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与灵感来源。

另一方面,教研成果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科研活动正好是教研活动的提升,通过科研来对教研成果加以系统的、科学的提炼总结,进行思维加工和理论提升,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

在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有效教学一直是热门的研究主题,因为有效教学也是中小学老师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主题,通过教研活动的交流和研讨,老师们更容易从中寻找和挖掘到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例如,2014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有效教学研究主题的课题有《初中化学趣味性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等,这些研究课题与老师们平时的教研活动是密切联系的。

因此,教研活动无疑是中小学老师寻找和提炼研究课题的重要源泉。

四、教材文本教材不但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与依据。

中小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备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备教材就必须研究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应该也必须是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来源,中小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思想和特点,才能更好的运用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常要对教材文本中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那么如何做好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就是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准备把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角色、心理等,于是,中小学教师就应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多角度来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可以提炼出以下可供研究的课题:《初中语文教材中人物性别角色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领袖人物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人物正反面角色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角色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人物描写方法研究》等等。

同样,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学科教材都可以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许多可研究的课题。

五、课堂观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首先是要善于观察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眼神和心理反应等,善于观察课堂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并对所观察到的行为、现象进行描述、分析、思考和解释,形成可供研究的课题,从而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调整和优化。

其次是要善于观察别人的课堂,可以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观察学生、教师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并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出其中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如何才能让这种更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有哪些不适当的?如何改进?如何凸显课堂的学科性?课堂互动、对话、交往等过程是否有效?如何优化?等等这些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来源。

例如,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热闹度”的把握研究》等就是基于课堂观察而提出的。

可见,无论是课堂的自我观察,还是观察别人的课堂,都可以从中找出很多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课题来源。

六、教学反思美国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反思是贯穿于每一个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的,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何等重要。

但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反省,不是简单的写几篇反思文章,而是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其实质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和再实践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将反思上升到研究的高度,将每一次反思的问题都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才能真正找出问题的关键,突破问题的瓶颈,实现教学经验的升华和专业成长向更高层次迈进。

例如,通过对高中毕业班数学试卷讲评课低效率的反思,确定课题《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策略研究》;某小学数学教师所带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速度也很慢,于是反思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提高正确率和速度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提出一个课题《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方法研究》等等。

可见,教学反思自然而然就成为中小学教师课题的固有来源,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提炼出可研究的课题。

七、学习交流学习交流对中小学教师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通过学习交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学习交流的形式非常多,可以是读书、研讨、培训、考察等,可以是校内学习交流,也可以是校外学习交流,可以是同学科、同学段、同年级之间,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或年级之间。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对象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不但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带来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也会有许多启示。

那么,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自己得到新启示,找出新问题,开展新研究。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交流是思想的源泉,通过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为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奠定知识基础,通过与他人交流,触发思想的火花,从而为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找到研究的突破口。

任何一个课题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把握已有研究现状,才能找到有意义的、有创新价值的的研究课题。

可以说,学习交流既是课题的重要来源,也是开展有意义的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通常,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都要求课题组在收到立项通知书一个月之内举行开题论证会,开题论证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交流会,课题组成员通过举办开题论证会向开题论证专家学习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的明确课题研究内容,理清课题研究思路,把握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少走弯路和错路。

八、成果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经常要借鉴和运用别人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但很多情况下,别人的成果是无法死搬硬套的,是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再研究和再实践。

即使有些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但是在运用的过程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开展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

例如,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研究成果,那么在农村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针对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课题《农村低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进行再实践再研究,从而将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化为适合本校和本班的本土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